导读:本文包含了庭园生态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土保持,庭园经济,开发模式,东山村
庭园生态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江,赵力毅,梁其春,谢登举,韩玉峰[1](2011)在《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东山村农户庭园经济开发实体,针对水土流失与干旱制约经济发展的客观问题,研究总结了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即水土流失治理子系统是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种养殖生产子系统是模式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生态能源利用子系统是模式实现循环经济本质的途径和纽带。1998—2009年该模式在东山村实施后,农户庭园经济开发人均纯收入从130.0元增加到2 808.5元,平均每年增加243.5元,收到了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1年11期)
翠张玲,熊康宁,任晓冬,巍鹏[2](2009)在《喀斯特峰林盆地庭园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和羊昌洞示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同属于喀斯特峰林盆地类型且社会经济背景相近的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和羊昌洞示范区为例,结合庭园生态经济总模式思想以及示范区农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示范区衍生模式,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优化建设,然后对比分析其经济和生态发展效果,提出适宜喀斯特峰林盆地发展的庭园生态经济最优模式,并指出今后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对喀斯特峰林盆地乃至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期刊2009-03-01)
翠张玲[3](2008)在《喀斯特地区庭园生态经济优化与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防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面对的是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系统,所以生态治理必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而庭园生态经济是一种小型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模式,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生态治理的有效模式之一,并且已成为必需环节。但喀斯特生态治理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的特殊性,建设庭园生态经济的意义、条件、方法、模式等与其他地区是不同的,因此,要结合地区生态环境特点、资源条件、生产配套设施、政策背景等加强庭园生态经济技术与庭园生态经济结构的组合统一,注重栽培植物群落垂直结构配置、畜禽种群垂直结构配置,把生物、工程、耕作、管理与社区发展在内的多种技术措施加以科学组合,建立以沼气利用为纽带,以庭院种植、养殖与农村能源建设为主要环节的农村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多样化的农业经济产业体系。提出适宜于喀斯特石漠化环境特征的,具有明显生态、经济效益的庭园生态经济优化模式,充分发挥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喀斯特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防治的生态—经济双赢目标。该研究结合各类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防治科研项目,选择了五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喀斯特示范区进行研究——位于乌江上、中、下游分别代表温凉春干夏湿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环境的毕节鸭池示范区、代表温和春夏半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的遵义龙坪示范区、代表温热春夏半湿喀斯特低山沟谷生态环境的沿河淇滩示范区,以及分别代表温和春半干夏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的清镇红枫湖示范区和代表干热喀斯特高原峡谷生态环境的花江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通过对以上五个示范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典型农户的实地调查,整合示范区资源条件和外部参与资源,结合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防治项目,运用“政府+专家+公司+农户(协会)”的运行方式和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手段,对以上五个示范区内7个样区的庭园生态经济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种养殖技术结构、沼气能源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将各样区庭园生态经济优化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了不同喀斯特地貌环境下的庭园生态经济优化模式。位于乌江上游的毕节温凉春干夏湿喀斯特高原山地生态环境——“皇竹草-鹅-沼-柿”,位于乌江中游的遵义温和春夏半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烟叶(红薯)-猪-沼-李”,位于乌江下游的沿河温热春夏半湿喀斯特低山沟谷生态环境——“皇竹草-鹅-沼-梨”和“黑麦草-猪-沼-葡萄”,清镇温和春半干夏湿喀斯特丘原盆地生态环境——“蔬菜(皇竹草)-猪-沼-桃”和“黑麦草(紫花苜蓿)-奶牛-沼-杏”,关岭-贞丰的干热喀斯特高原峡谷生态环境——“皇竹草-鹅-沼-椒”。(2)对各样区庭园生态经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评价分析可知,各类模式都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效益和推广建设的可行性。(3)通过对喀斯特高原山地-高原盆地-高原峡谷不同地貌环境下庭园生态经济优化模式的对比分析可得,不同的地貌环境能够导致庭园生态经济种养殖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庭园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4)通过对乌江不同流域环境结构下庭园生态经济优化模式的对比分析可得,不同流域环境结构分异出不同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类型,进而导致了庭园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差异。(5)在相同生态环境下,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和资源,也能够导致庭园生态经济模式的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效果。(6)各样区庭园生态经济模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有较强的区域生态环境差异和社会经济背景差异,但归结起来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种植业带动养殖,以养殖推动沼气建设,以经果林补充农业经济收入,林草结合、农牧互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达到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防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总而言之,就是“种植-养殖-沼气-经果林”的庭园生态经济模式。(7)在各样区庭园生态经济优化建设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运行机制,如“政府+专家+公司+农户”、“政府+专家+公司+专业户”、“政府+专家+公司+基地”、“政府+专家+公司+协会”。各种运行机制都有其独特的方式,以及不同的地区适应性,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因地制宜。(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王家录[4](2006)在《喀斯特地区庭园生态经济建设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庭园生态经济建设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遵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恢复为基础,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山与治贫相统一的生态经济治理之路。在花江示范区2000年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的基础上,结合1997年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和示范区有关其它生态治理项目实施成效,把点上重点设计开发与面上的牵动发展相结合。根据地理科学、岩溶学、土地科学、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按系统论思想方法,把农村社区作为自然与人文地理过程的统一体,探索性地从庭园生态经济的角度对自然与人文系统演进共轭过程进行整合研究。 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1)水资源有效配置示范研究;(2)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及效益分析;(3)以沼气为纽带的庭园生态经济模式及效益分析;(4)参与式庭园生态经济建设培训。 通过在花江示范区庭园生态经济建设的示范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水是发展庭园生态经济建设的瓶颈。示范区不存在资源性缺水,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通过在示范区戈背组进行水资源的有效配置示范研究,说明采取可行性工程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基本能解决示范区人畜饮水和节水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②沼气在示范区主要用于炊事、照明,其厌氧发酵残留物用作有机肥。以被替代能源薪柴和煤为参照,采用成本—效益现值分析法对农户“一池叁改”沼气建设进行经济评价,益本比大于1,净现值大于0,内部收益率大于投资机会成本,投资回收期小于4年。说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6-06-01)
梅再美[5](2005)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发展途径与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分析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存在的主要生态经济问题出发,论述了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发展的内涵与目标,提出了发展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的途径与对策。(本文来源于《贵州林业科技》期刊2005年03期)
赵家兴,文景斌,张前胜[6](2003)在《生态庭园经济是贫困山区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四川省苍溪县发展生态庭园经济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省苍溪县地处川北山区,自然条件筹,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首批国定贫困县。在这样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矿产、人均耕地很少的地方,如何发展经济,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历来是一大难题。苍溪县历届党委、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努力发展生态庭园经济,形成了独特的苍溪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未来与发展》期刊2003年02期)
中共四川省广元市委宣传部、四川省社科院工商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中共广元市苍溪县委员会课题组[7](2002)在《生态庭园经济是贫困山区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四川省苍溪县发展生态庭园经济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贫困山区的农民如何脱贫致富 ,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四川省苍溪县从实际出发 ,大胆探索 ,努力发展生态庭园经济 ,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成为全国闻名的“庭园经济高效产业专业示范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对该县发展生态庭院经济的成功做法批示 :“这是一个好经验 ,值得推广 ,希望苍溪县在新形势下抓进一步发展 ,上一个新的水平。”该县发展生态庭园经济的主要做法是 :抓观念、理县情 ,理清发展思路 ;抓市场、促流通 ,打开商品销路 ;抓科技 ,增效益 ,提高经济质量 ;抓投入 ,活政策 ,夯实发展基础 ;抓规模 ,树典型 ,实现整体发展。苍溪县的实践证明 ,生态庭园经济是山区农村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有效载体 ,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是调整优化山区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 ,苍溪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尤其值得我国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所借鉴。(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02年06期)
张陆彪[8](2001)在《生态农业建设如何上新台阶——四川苍溪“新生态庭园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农业建设如何上新台阶?生态农业建设如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怎样利用生态农业建设上作促进农民增收?怎样在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中调整农业结构,又怎样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这些都是当前政府工作中尤为关心的问题.四川省苍溪县“新生态庭园经济模式”或许能带来一些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1-11-01)
熊绍员[9](2001)在《沼气扶贫 生态富民──以生态庭园经济模式为突破口加快老区脱贫步伐》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1234567”生态庭园经济模式的概念、意义及效益,提出了以“沼气扶贫,生态富民”的思路,加快老区脱贫致富,从基层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推进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规划了县域生态经济的发展目标及落实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与发展》期刊2001年03期)
熊绍员[10](2001)在《以生态庭园经济模式为突破口 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庭园经济模式在永新成功推广并呈加速发展之势。是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的一种有效形式。应加强领导 ,突出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 )抓住叁个着力点。一是着力模式推广。我们坚持立足实际 ,选定了“1 2 3 4 567”生态庭园经济模式作为主推模式 ,即(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经济》期刊2001年02期)
庭园生态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同属于喀斯特峰林盆地类型且社会经济背景相近的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和羊昌洞示范区为例,结合庭园生态经济总模式思想以及示范区农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地建立各示范区衍生模式,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优化建设,然后对比分析其经济和生态发展效果,提出适宜喀斯特峰林盆地发展的庭园生态经济最优模式,并指出今后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对喀斯特峰林盆地乃至清镇市生态农业发展对策具有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庭园生态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江,赵力毅,梁其春,谢登举,韩玉峰.东山村水土保持生态型农户庭园经济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1
[2].翠张玲,熊康宁,任晓冬,巍鹏.喀斯特峰林盆地庭园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和羊昌洞示范区为例[C].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2009
[3].翠张玲.喀斯特地区庭园生态经济优化与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防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4].王家录.喀斯特地区庭园生态经济建设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探索[D].贵州师范大学.2006
[5].梅再美.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庭园生态经济发展途径与对策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2005
[6].赵家兴,文景斌,张前胜.生态庭园经济是贫困山区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四川省苍溪县发展生态庭园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3
[7].中共四川省广元市委宣传部、四川省社科院工商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中共广元市苍溪县委员会课题组.生态庭园经济是贫困山区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四川省苍溪县发展生态庭园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2
[8].张陆彪.生态农业建设如何上新台阶——四川苍溪“新生态庭园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启示[C].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2001年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
[9].熊绍员.沼气扶贫生态富民──以生态庭园经济模式为突破口加快老区脱贫步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
[10].熊绍员.以生态庭园经济模式为突破口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J].江西农业经济.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