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散杂居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叙事身分,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家,阿慧
散杂居少数民族论文文献综述
刘成勇[1](2019)在《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叙事身分与文学创作——以河南回族作家阿慧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家身分建构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文本叙事方面表现出独特性。文章以河南回族作家阿慧为例,从叙事身分出发考察作者进入作品的方式及作品的叙事方式,在对"谁在讲故事"的追问中有可能发现那个被各种现实身分所遮盖和困扰的主体性自我。当然,叙事的多种可能会造成叙事身分的不稳定,这一点应该引起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者足够的重视和警惕,避免叙事身分陷入"形而上学——美学"的陷阱。(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金洁[2](2019)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贵州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特色教育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人口在城镇化发展跨区域流动加速和民族散杂居的双重作用下,民族工作的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基础教育也需要增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内容,将少数民族文化中适宜作为特色教学和实践的核心文化和价值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学段,用良好的教育生态作保障,采取区域协同、校际协同、家校协同的路径,利用博物馆、生态文旅研学等延伸教育空间。探讨贵州城市少数民族特色教育的相关问题,对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自信、丰富民族教育的外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张红兵,黎伟平[3](2019)在《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实地考察法、GIS分析法等,对141个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进行研究。发展的特点:分布不均,处于发展的过渡期;项目因地而建,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挖掘;发展类型具有明显的特点差异。存在的问题:民族文化薄弱,民族团结创建不突出;缺乏多元化发展,社会和经济效益不佳;项目建设忽视群众身心健康促进;项目发展尚未能打开与当地社会沟通的渠道;未来创新发展不明确。发展对策:以"民族团结创建"为核心,创新基地文化体验;基地社会化、市场化、综合化发展,满足多元利益诉求;项目建设来源于民间、发展在校园、回馈到社会;项目发展与地区民族特色相融合;完善组织管理,明确可持续发展规划。(本文来源于《体育文化导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伟豪[4](2017)在《社会转型期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统战工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统战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在整个统战工作中,基层统战工作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动与调整,民族关系也随之变得较为复杂,散杂居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分布于城市地区,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也显得比较突出。新形势下,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统战工作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使各民族成员和睦共处,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洪艳[5](2017)在《论江南城市“小聚居与杂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与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文化研究已经是显学,而江南地域中的少数民族却是常被忽略的研究对象,这一"流动"中的少数民族群体自历史以来就渐渐扎根于江南地域与中国新经济浪潮下的新少数民族移民共同构成了江南地域的人口组成,已经成为江南文化多元发展的特殊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内容,而在城市中生活、交往、沟通、联系的人则是催生城市成为一个活着的"生命体"的主体。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大杂居与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群落",这一群落正悄然融入江南文化并改写着江南文化。(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徐灿[6](2017)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省中西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群体。根据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分布特征,分析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演进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化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同时以城市多元文化居民作为城市化建设创造力来源,以融入民族特色的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等产业作为支撑,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机制,以此叁大机制构建城市化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7年02期)
康晓卓玛[7](2016)在《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散杂居民族工作,把它作为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培养和使用散杂居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与干部培养政策的必然要求。现实中,散杂居地区民族干部数量质量上存在不足,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拓展来源渠道的办法,改进选拔方式。一、散杂居民族干部现状(一)数量不足,不符合改革发展要求(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半月)》期刊2016年09期)
魏俊雄[8](2016)在《论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权益和满足少数民族精神文化需求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可以为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一个现实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打开城市民族工作的主动局面,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利于消除民族偏见和隔阂,促进民族团结。此外,它还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和维度。(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6年20期)
禹宙[9](2016)在《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个案访谈、问卷调查从文化适应的角度对恩施地区回族群体在多民族环境下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研究。迁入恩施的回族人在重建社会关系网络与其他少数民族交往过程中,重申自己独特的民族信仰和生活方式,借助住房空间布置、饮食习惯、丧葬等习俗的坚守使得回族人原有的民族记忆得以传承和延续;然而,由于恩施地区回族居民人口基数过小,且在经济发展趋势、生活环境、民族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其民族文化在代际传承中逐渐产生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许多具有回族特色的文化记忆与符号逐渐被其他民族文化所混淆甚至替代。恩施地区回族的文化适应状况表明:散杂居少数民族在多民族地区可以与其他民族通过文化适应和谐共生。(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期刊2016-06-30)
张雪[10](2016)在《曲靖市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与各民族团结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以及少数民族权益得到保障密切相关。曲靖市是云南省典型的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往来频繁,民族关系复杂,近年来,通过民族工作部门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曲靖市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着,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叁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云南考察讲话内容,召开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研究分析新时期曲靖市民族宗教事务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主线,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为第一要务,维护民族团结为第一责任,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曲靖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由于曲靖市散杂居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贫困山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生活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晴通雨阻现象屡见,教育、医疗、卫生设施不完善,造成少数民族上学难、看病难,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偏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增多,管理难度大,务工人员劳务权益以及子女上学问题突出;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经营投资扶持力度不够,营运范围受限,清真食品价格偏高,没有形成价格机制,“清真不清,清真不真”、清真餐具混洗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伊斯兰教信众的不满,回族公墓建设滞后,少数民族土葬习俗难以满足;因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引发的矛盾纠纷依然是民族团结进步最大的阻碍,乱建寺观教堂现象普遍;少数民族干部缺乏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保障散杂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必须继续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响应省级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的“十叁五”规划,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导向,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加强少数民族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能力:保障散杂居民族政治权利,培养、遴选、提拔少数民族干部,提供司法救济和法律援助;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挖掘、弘扬和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民族体育运动,尊重散杂居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管理,健全民族法制体系,着力排查化解由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6-01)
散杂居少数民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少数民族人口在城镇化发展跨区域流动加速和民族散杂居的双重作用下,民族工作的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的基础教育也需要增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内容,将少数民族文化中适宜作为特色教学和实践的核心文化和价值理念贯穿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学段,用良好的教育生态作保障,采取区域协同、校际协同、家校协同的路径,利用博物馆、生态文旅研学等延伸教育空间。探讨贵州城市少数民族特色教育的相关问题,对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自信、丰富民族教育的外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散杂居少数民族论文参考文献
[1].刘成勇.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作家的叙事身分与文学创作——以河南回族作家阿慧为中心[J].民族文学研究.2019
[2].金洁.文化自信背景下贵州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特色教育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3].张红兵,黎伟平.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
[4].张伟豪.社会转型期城市散杂居少数民族统战工作探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5].洪艳.论江南城市“小聚居与杂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现状与意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
[6].徐灿.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省中西部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
[7].康晓卓玛.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刍议[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
[8].魏俊雄.论散杂居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人民论坛.2016
[9].禹宙.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
[10].张雪.曲靖市散杂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研究[D].云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