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地资源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供销合作社,涉农,高效配置,农业经营主体,中华合作时报,信贷资金支持,贷款担保,现代农业,叁位一体,农商银行
农地资源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廖有明,杜晓山,袁启昌,吴昊,王勇[1](2019)在《推动“叁社”融合发展 实现精准高效配置涉农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发展生产、供销、信用“叁位一体”综合合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实践证明,“叁位一体”综合合作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华合作时报》期刊2019-11-12)
孟梅,蒲春玲[2](2018)在《新疆农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验证,可以看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还未形成双向的因果关系,仅表现为农用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且农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先从农地结构调整入手.(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8年17期)
贺苏园,桂华[3](2017)在《去财产化:农地资源配置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国有农场“两田制”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兼具财产价值和生产功能的双重属性。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财产化,造成大量的土地无效占有行为,降低土地利用效率并引发社会矛盾。国有农场实施"两田制",通过收取土地承包费将土地的财产价值从私人手中剥离,恢复土地的生产资料属性,适应了城乡流动背景下的资源配置要求。两类制度实践表明,土地使用权去财产化是破解土地资源配置困境的关键。当前推进农地制度改革,除了要做好具体政策设计之外,还要在基本思路层面保持清醒。(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史常亮,栾江,朱俊峰[4](2016)在《土地流转促进了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吗?——基于8省858个农户样本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认为,土地的自由流转通过将土地向更高生产能力的农户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实现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全国8省858个样本农户的微观数据,本文建立双变量Probit模型对该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行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总体上起到了将土地引导集中到农业生产能力高的农户手中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土地流转市场倾向于将土地从初始土地禀赋量多的农户向初始土地禀赋量少的农户手中转移。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有效运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土地分配的公平性,即具有提高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燕青,杜珉[5](2015)在《优化“叁农”资源配置 构建集体经济增长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四有一责"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发展增收路径,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长。2014年末,全区村级集体总收入3.99亿元,村均86.74万元,增长7.84%;年总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35个。一、创新发展途径,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多元主体1.培育主导产业领头带动。广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村经济》期刊2015年09期)
黄枫,孙世龙[6](2015)在《让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3年"千村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影响的最新特征。在广延边际上,男性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流转没有显着影响,女性劳动力每年增加1个月的非农就业会使农户农地租入倾向下降6%,租出倾向增加8%。在集约边际上,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无显着差异,非农就业降低了农地需求但未增加农地供给。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使用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已较完善,但其供求匹配功能有待于通过促进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同时转移来进一步开发。(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5年07期)
赵伊娜[7](2014)在《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土地适当集约化的必然选择,但实践中存在着农地资源的稀缺与撂荒并存、农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农地流转不畅等现象,其外部原因是农地制度的缺陷,内部原因是流转动力机制的缺失,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将市场机制引入农地资源的配置中,以市场为引导来完善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17期)
孟梅[8](2014)在《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需要有更加稳固的农业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现阶段战略调整的基础。农用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农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用地资源配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新疆面积广阔,是我国的农业大区。多年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土地产出效率低下,且土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因此,开展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有助于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与土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本论文在深入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农业产业结构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用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分析,探寻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农用地资源利用变化规律及农地资源配置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成因;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验证,并运用DEA模型评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地投入产出效率;考虑到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配置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因而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农地生态系统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耦合分析,判别两者之间变化的协调性与合理性;最后以最优化理论为指导,利用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农地资源的数量优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方向及保障措施,针对如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配置的双向优化提出了对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新疆土地资源、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近年来,农用地面积缓慢增长,农业结构趋向合理,但由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发展必须以水定地。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可以看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还未形成双向的因果关系,仅表现为农用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且农用地利用结构变化要快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农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新疆的农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在全国排名第13位,在西北五省中排名最高,总体情况较好,但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技术投入方面还略显不足;在时间序列上,新疆农用地投入产出效率呈现波动性递增的趋势,但劳动力投入过多,技术的管理与应用不足;从区域内部看,北疆农用地利用效率较高,南疆次之,东疆最低,但14个地州在农用地利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生产要素不匹配的问题。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生态系统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关系表现为周期性变化趋势,即协调关系由最初的严重失调,逐渐改善为中度失调,之后协调关系出现波动,演变为重度失调,在此之后协调关系又逐渐改善,其演变过程为低水平协调→协调,期间也经历了一次波动。根据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尝试提出了新疆未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即优化种植业“粮、经、草”叁元结构,做大做强做优畜牧业,注重林业生态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4-01-01)
李蕊[9](2013)在《论中国土地银行法律制度的构建——经济法视域下农村资金和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资金和农地两大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是目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就资金资源而言,农村金融成长的外生性决定了农村金融资源的匮乏,城乡二元经济模式下特有的资本贡献方式、农村融资特点和信息获取的障碍等都导致农业净剩余转化为(本文来源于《经济法学评论》期刊2013年00期)
孙中华[10](2013)在《有序引导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中,要全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政策,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公开市场体系,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监管制度和土地流转风险防范保障金制度,支持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随着工业(本文来源于《中国城乡金融报》期刊2013-12-11)
农地资源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配置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验证,可以看出,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还未形成双向的因果关系,仅表现为农用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并且农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农业供给侧改革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先从农地结构调整入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地资源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1].廖有明,杜晓山,袁启昌,吴昊,王勇.推动“叁社”融合发展实现精准高效配置涉农资源[N].中华合作时报.2019
[2].孟梅,蒲春玲.新疆农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
[3].贺苏园,桂华.去财产化:农地资源配置的困境与突破——基于国有农场“两田制”的考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史常亮,栾江,朱俊峰.土地流转促进了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吗?——基于8省858个农户样本的经验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王燕青,杜珉.优化“叁农”资源配置构建集体经济增长新机制[J].江苏农村经济.2015
[6].黄枫,孙世龙.让市场配置农地资源:劳动力转移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J].管理世界.2015
[7].赵伊娜.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8].孟梅.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
[9].李蕊.论中国土地银行法律制度的构建——经济法视域下农村资金和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J].经济法学评论.2013
[10].孙中华.有序引导农地资源优化配置[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3
标签:供销合作社; 涉农; 高效配置; 农业经营主体; 中华合作时报; 信贷资金支持; 贷款担保; 现代农业; 叁位一体; 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