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墨内衬,氧化腐蚀-应力损伤,本构模型,Weibull分布
应力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刘庆生,段旭,李江霖,曾少军[1](2019)在《稀土电解槽石墨内衬氧化腐蚀-应力损伤耦合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表征石墨内衬微元强度分布,对石墨内衬氧化腐蚀劣化的力学性质进行研究,建立石墨内衬单轴压缩下力学损伤本构关系。考虑石墨内衬氧化腐蚀作用下孔隙率变化,引入石墨内衬化学损伤变量,得到氧化腐蚀损伤本构关系。根据推广的lemaitre应变等效原理,综合考虑氧化腐蚀-应力损伤耦合作用影响,建立石墨内衬氧化腐蚀-应力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利用CT显微技术获取受到氧化腐蚀的试样孔隙结构演化图像,通过石墨内衬在不同氧化腐蚀时间下的单轴压缩实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检验氧化腐蚀-应力损伤耦合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曲线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能较客观地反映石墨内衬氧化腐蚀下损伤演化特性。(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姚焕[2](2018)在《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及粘结应力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损伤已经变成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和盐腐蚀等环境因素耦合作用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退化的研究比较多,但针对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应力损伤的研究比较少。吉林西部位于我国季冻区,并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等成分,这两种情况都会使钢筋混凝土的粘结应力退化,缩短建筑物的服役时间。因此研究盐冻融及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应力的损伤,能为吉林西部及类似地区,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提供一些理论数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为了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损伤,本文提出了往混凝土中掺入PVA纤维的方法。本文的实验分为四部分,具体的试验研究工作如下:1、在复合盐浸泡后通过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得出:在短期复合盐溶液浸泡后,试件的质量和动弹性模量均有较小程度的增加,并存在盐溶液浓度越高,增加量越大的规律。所有试件的粘结应力较浸泡前均有较小程度的增加,持荷的大小对于本身不产生或产生裂缝极少的试件影响较小。2、通过冻融循环处理以及冻融后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得出:冻融后的试件质量损失率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和粘结应力减少,多次的冻融循环与持载耦合作用加剧了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退化过程。未施加荷载的试件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损失明显大于其他两组,而施加荷载的两组试件之间无明显差异。持荷越大,相对动弹性模量越小。持载降低试件的粘结应力,降低的程度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3、通过盐冻融处理以及盐冻融后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得出:盐冻融后试件叁种参数的损伤程度和损伤速率要明显严重于荷载-冻融工况。荷载的不同对叁种参数的影响加大,荷载越大,试件的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和粘结应力损伤越大。4、通过普通混凝土和PVA纤维混凝土在各工况下参数的对比得出:PVA纤维的掺入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抗剥蚀能力和抗冻性能,减少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的损伤,这叁方面的提升随着质量、动弹性模量和粘结应力的减少而增加。本文通过上述试验总结在荷载与不同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的损伤规律,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期刊2018-12-28)
夏润秋,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3](2018)在《激光辐照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结构与其材料热力学相关特征,描述了激光辐照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造成的损伤机理。根据相关的辐照环境和条件,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叁维仿真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了碲镉汞红外探测器受到波长10.6μm的激光辐照时,探测器各部分的温度变化及应力变化情况;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比较了碲镉汞探测器在经过光斑面积相同。功率不同的激光辐照后,其表面径向及内部轴向的温度场变化及应力场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在经过106 W/cm2的连续激光辐照后碲镉汞探测器表面温度与应力快速升高,造成探测器表面损伤,同时探测器被辐照部位的温度变化也导致其内部局部应力值变化。将碲镉汞探测器的应力损伤阈值及变化趋势与文献中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光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4](2018)在《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介绍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基本构成及其材料热力学相关特征,阐述了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造成的损伤机理,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相关的辐照环境和条件并建立了一种叁维仿真模型。仿真模拟了波长为10.6μm的CO_2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时各部分的温度变化及应力变化情况,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在光斑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经过不同功率的激光辐照后锑化铟探测器表面径向及内部轴向发生的温度场变化及应力场变化;探测器表面应力值经过10~6W/cm~2的激光辐照后很快达到最高点,造成损伤,锑化铟与铟柱接触部分的应力值随光斑半径大小不同而有所变化。将锑化铟探测器材料的应力损伤阈值及变化趋势同已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8年07期)
赵烨,郭婷婷,李苗苗[5](2018)在《女性盆底细胞机械应力损伤时雌激素受体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盆底由肌肉、筋膜构成复合体承载盆腔器官并调节其生理功能,盆底结构的损伤缺失会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dysfunction disease,PFD)。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出现活动或腹压增加相关的阴道肿物突出、排尿排便异常、慢性盆腔痛等症状,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妊娠、经阴分娩是发生盆底肌损伤最常见的原因,而绝经是促(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贾志超[6](2018)在《近红外激光辐照致硅热应力损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是激光加热、激光表面修饰、激光打孔等激光应用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本文采用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了近红外激光辐照下硅的热应力损伤。建立了激光辐照致(001)单晶硅表面滑移的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滑移系的广义层错能和回复力,发现滑移不但可以在传统的{111}面上发生,还可能在{110}面上发生;进而提出这种反常的{110}面滑移是一种表面现象,仅发生在表面下几个原子层内。通过改变硅的掺杂浓度和激光参数,调整了激光加热深度,从而实验验证了该反常滑移现象。利用毫秒激光对硅片打孔时,发现孔质量低的主要原因是材料滑移先于熔融发生,因而建立了激光加热(001)单晶硅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了硅片发生熔融前12个滑移系的剪应力分布和应变分布;并结合Alexander and Haasen(AH)理论定量得到了滑移和熔融的竞争关系。发现激光功率密度低于lMW/ccm2,硅片先滑移再熔融;激光功率密度高于lMW/cm2,硅片直接熔融。进而提出:无滑移加工的必要条件是激光功率密度大于lMW/cm2。使用高速摄像机获得了毫秒激光烧蚀硅片的实时过程,发现应力损伤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激光作用期间,硅片在熔融前就已经发生了塑性变形;第二阶段发生在激光辐照结束后,且又可细分为塑性变形和断裂两个子阶段。单独使用毫秒激光时因其功率密度低导致了第一阶段的应力损伤,而过量熔融液体导致了第二阶段的应力损伤,使用序列脉冲激光应可避免这类问题。研究了序列脉冲激光辐照下硅的温升和断裂现象:使用高速红外点温仪实时记录了中心点的温升过程,分析了激光重复频率和占空比对加热过程的影响,发现:1)相对连续激光而言,重频激光频率低于100Hz,硅到达熔融所需的时间变短:频率高于1 kHz,所需时间变长;2)激光重复频率不变、占空比越低,硅到达熔融所需时间越长。针对特定激光参数下硅片碎裂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得到了重复频率为1 kHz的序列脉冲激光易导致硅片在激光脉冲间隔内发生断裂的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加深理解激光与硅材料相互作用时热应力产生与发展过程的认识,也能为激光辐照硅过程中的温升、热应力和烧蚀等进行分析和讨论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从而提高激光加工硅材料的应用效率及加工精度。(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李营,吴卫国,张磊,杜志鹏,张玮[7](2017)在《基于多轴应力损伤的薄板花瓣型破口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多种应力状态下的船用钢力学特性实验,基于多轴应力状态损伤的失效准则研究了局部冲击荷载作用下圆形板的花瓣型破口形成过程,划分了花瓣型破口形成的3个阶段,分析了裂纹区域、非裂纹区域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及损伤情况。得到:(1)考虑多轴应力损伤的舰船用钢失效准则能有效预测受力状态复杂的花瓣状破口;(2)花瓣型破口的形成主要分为蝶形凹陷、中心区域裂纹扩展、花瓣形成与翻转等3个阶段;(3)花瓣型破口的裂纹区和非裂纹区均受力复杂,破口预测须考虑应力状态对损伤特性的影响;(4)花瓣形成过程中,第1阶段和第3阶段均匀变形,第2阶段损伤局部化明显,花瓣卷曲会造成花瓣根部的二次损伤。(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7年03期)
王国庆[8](2017)在《基于磁记忆的油气管道应力损伤检测机理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管道运输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及安全可靠等优点,是能源运输的重要方式。目前全世界已建成油气输送管道已超过250万公里,而且这个数据每年仍在增长。我国地域辽阔,油气资源分布不均,油气的管道输送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由于管道具有高能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链长面广、环境复杂等特点,决定了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所应用的钢铁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铁磁性能,其发生破坏将经历由应力集中导致材料屈服进而发生塑性变形再到破坏的过程。管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当管道局部存在缺陷或其他质量问题时,将会在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引起局部应力过大,甚至导致管道发生塑性变形或破坏。应力集中是威胁管道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由应力集中引起的塑性变形损伤被认为是材料的早期损伤。对管道应力集中及塑性变形的有效检测可以预判危害的发生,并可作为评价管道应力集中程度的依据,对保障管道安全意义重大。磁记忆检测方法作为一种应力检测方法已得到行业的认可,它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在线大范围无损检测及对设备危险的早期判断等优点。但目前针对磁记忆信号形成的机理及特征尚无统一的定论,还不能明确在各种条件下的检测信号特征。同时由于微弱的磁记忆信号亦受影响,对实验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较高要求,很多实验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有效说明磁记忆现象的真实情况,从而导致该方法在一些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受到质疑。铁磁材料的磁性来源于原子磁矩,决定于微观电子体系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状态。本文从量子力学微观理论出发,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建立铁磁材料力磁耦合磁记忆效应理论模型,通过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铁磁体系在力磁耦合过程中磁记忆信号特征,对应力损伤的磁记忆信号特征及检测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拉伸和管道打压实验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开展了管道应力损伤磁记忆内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对该检测方法的工程应用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论文对铁磁材料的力学和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明确了铁磁材料应力损伤形成的微观机理及磁性的微观起源。以体系微观电子密度分布函数为基础,建立铁磁材料力磁效应的量子力学密度泛函理论模型,通过第一性原理仿真软件CASTEP计算了正常铁磁晶体结构和塑性变形铁磁晶体结构两种铁磁体系在不同应力作用下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分布及原子磁矩。理论研究结果表明,铁磁材料在单向拉伸和叁向拉伸两种应力状态下,随着应力的增大,体系能带朝远离费米能级方向移动,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分布数量减少,电子自旋态密度峰值逐渐下降,体系电子自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程度减弱,轨道电子分布局域性增强,表明铁磁体系的磁性在应力作用下逐渐减弱。通过原子磁矩的计算定量分析了铁磁体系磁记忆信号的变化特征,得到磁记忆信号随着应力的增大逐渐减小,应力与磁信号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当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磁记忆信号发生突变,信号变化特征发生改变。塑性变形铁磁体系的磁记忆信号随应力变化的斜率小于正常铁磁体系,表明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后力磁耦合程度减弱。设计制作了不含人工缺陷及形状效应的拉伸试样和长距离实验管道,建立了材料拉伸和管道打压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铁磁材料在单向拉伸和叁向应力状态下的磁记忆信号特征,得到铁磁材料的应力与磁记忆信号的对应关系。分析了铁磁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塑性变形时,磁记忆信号的变化特征。实验研究表明,铁磁材料在地磁和应力作用下将产生磁记忆信号,材料表面得磁感应强度随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当材料屈服时,磁记忆信号发生突变,塑性变形后铁磁材料力磁耦合程度减弱,磁记忆信号随应力变化的趋势变缓。实验研究结果与理论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以Φ1219输气管道的磁记忆应力内检测为应用背景,对油气管道应力损伤磁记忆内检测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研究。提出管道差异运行压力下的二次应力内检测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检测到的危害点进行现场开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了油气管道应力损伤磁记忆内检测技术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7-05-19)
吴春婷,李贺,蔡继兴,谭勇,金光勇[9](2017)在《采用马赫-曾德尔干涉法测量单晶硅在线应力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毫秒脉冲激光辐照单晶硅的实验研究,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技术测量了毫秒脉冲激光与单晶硅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在线应力损伤。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毫秒脉冲激光辐照单晶硅的数值仿真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毫秒脉冲激光与单晶硅作用时,相同脉宽不同能量密度下应力场随时间的演变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干涉条纹的处理方法,基于传统x轴投影法提出了用45°投影法来计算材料各方向上的应变,并对两种处理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仿真结果相比,x轴投影法实验结果的误差为9.5%~29.3%,而45°投影法实验结果的误差为0.1%~22.6%,表明用马赫-曾德尔干涉法测量激光辐照单晶硅产生的在线应力损伤时,采用45°投影法计算材料各方向上的应变结果更为准确。该实验和计算方法为单晶硅在线应力损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上的指导。(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徐娇,陈丽霞,游兴海,张彬[10](2017)在《表面杂质诱导薄膜元件的热应力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薄膜元件的热力学理论,建立了强激光连续辐照下薄膜元件的热分析模型,模拟了薄膜元件表面杂质吸热后向周围薄膜进行热传递的过程,并讨论了表面洁净度等级和杂质尺寸对薄膜元件热应力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激光连续辐照下,表面杂质会吸收激光能量产生较大的温升,激光辐照时间越长,功率密度越大,杂质的温升也越大;吸热后,达到熔点的杂质和未达到熔点的杂质分别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方式向周围薄膜传递热量,通过热传导作用在薄膜元件表面引起的温升明显高于热辐射作用引起的;杂质向周围薄膜传递热量后会在薄膜元件上产生非均匀的温度梯度,进而产生热应力,热应力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处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杂质,更容易诱导薄膜元件热应力损伤;此外,薄膜元件的表面洁净度等级越高,杂质粒子的数目越多,越易于造成薄膜元件的热应力损伤。(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应力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损伤已经变成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和盐腐蚀等环境因素耦合作用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退化的研究比较多,但针对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应力损伤的研究比较少。吉林西部位于我国季冻区,并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等成分,这两种情况都会使钢筋混凝土的粘结应力退化,缩短建筑物的服役时间。因此研究盐冻融及荷载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应力的损伤,能为吉林西部及类似地区,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提供一些理论数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为了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力损伤,本文提出了往混凝土中掺入PVA纤维的方法。本文的实验分为四部分,具体的试验研究工作如下:1、在复合盐浸泡后通过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得出:在短期复合盐溶液浸泡后,试件的质量和动弹性模量均有较小程度的增加,并存在盐溶液浓度越高,增加量越大的规律。所有试件的粘结应力较浸泡前均有较小程度的增加,持荷的大小对于本身不产生或产生裂缝极少的试件影响较小。2、通过冻融循环处理以及冻融后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得出:冻融后的试件质量损失率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和粘结应力减少,多次的冻融循环与持载耦合作用加剧了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退化过程。未施加荷载的试件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损失明显大于其他两组,而施加荷载的两组试件之间无明显差异。持荷越大,相对动弹性模量越小。持载降低试件的粘结应力,降低的程度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3、通过盐冻融处理以及盐冻融后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得出:盐冻融后试件叁种参数的损伤程度和损伤速率要明显严重于荷载-冻融工况。荷载的不同对叁种参数的影响加大,荷载越大,试件的质量、相对动弹性模量和粘结应力损伤越大。4、通过普通混凝土和PVA纤维混凝土在各工况下参数的对比得出:PVA纤维的掺入有利于提升混凝土的抗剥蚀能力和抗冻性能,减少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的损伤,这叁方面的提升随着质量、动弹性模量和粘结应力的减少而增加。本文通过上述试验总结在荷载与不同环境因素耦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粘结应力的损伤规律,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庆生,段旭,李江霖,曾少军.稀土电解槽石墨内衬氧化腐蚀-应力损伤耦合本构模型[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2].姚焕.盐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持载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及粘结应力损伤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8
[3].夏润秋,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激光辐照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J].应用光学.2018
[4].刘洋,张悦,牛春晖,吕勇.激光辐照锑化铟红外探测器的热应力损伤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8
[5].赵烨,郭婷婷,李苗苗.女性盆底细胞机械应力损伤时雌激素受体的变化[J].山西医药杂志.2018
[6].贾志超.近红外激光辐照致硅热应力损伤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7].李营,吴卫国,张磊,杜志鹏,张玮.基于多轴应力损伤的薄板花瓣型破口形成机理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7
[8].王国庆.基于磁记忆的油气管道应力损伤检测机理及应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9].吴春婷,李贺,蔡继兴,谭勇,金光勇.采用马赫-曾德尔干涉法测量单晶硅在线应力损伤[J].光学精密工程.2017
[10].徐娇,陈丽霞,游兴海,张彬.表面杂质诱导薄膜元件的热应力损伤[J].光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