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脏,门脉高压症,脾静脉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
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理哲[1](2008)在《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对正常动物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生化代谢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广西巴马健康小型猪行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胃脾区静脉血经分流途径入肝的压力变化以及此术式对实验猪肝脏和各项生化代谢指标的影响。为此术式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1、选择15头健康巴马小型猪在全麻下逐层开腹,测量正常肝脾脏大小,采集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血检测此时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氨及动脉血气分析,切取部分肝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2、经脾静脉及门静脉主干途径分别安装测压装置测量正常门静脉压力。3、远端脾静脉与肝总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待脾静脉压升至极限高值后开放吻合口,于不同时间点观察记录脾静脉压变化,同时注入适量亚甲蓝溶液,观察肝脏染色情况。4、术后饲养实验猪,分别于术后3天、1周及2周时抽静脉血,重新获取以上相同指标。5、术后4周时处死实验猪,处死前抽取腔静脉血检测以上相同指标;切取部分肝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测量此时肝脾脏大小和脾静脉压力;经脾静脉注入适量亚甲蓝溶液观察肝脏的染色情况。结果:1、实验猪肝外门静脉、肝动脉管道系统解剖特点实验猪门静脉主干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主干长3.31±0.07 cm,宽径为9.40±0.25 mm,门静脉在肝门接近肝实质处分出左右门静脉两个主要分支入肝。脾静脉沿胰腺后方走行,同名动脉与之伴行,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汇入点靠近于门静脉主干,肝总动脉自腹腔干发出以后,沿途分别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胃右动脉,形成肝固有动脉后随即分成3个肝动脉分支入肝。离断脾静脉后血管断端宽径为8.39±0.27 mm,肝总动脉血管断端宽径为4.70±0.32 mm。2.手术前后不同时期实验猪肝、脾脏大小变化将实验猪正常、吻合术后及术后4周处死动物时测量的脾脏大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对实验猪施行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脾脏并无明显充血肿大,吻合口通畅,无血栓形成,分流效果得以较好维持。实验猪的肝脏在以上不同时期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能保持正常大小。3.实验猪正常门脉压测定及手术前后门脉主干压变化开腹后测得15头实验猪正常脾静脉压与门静脉主干压力值分别为20.5±0.74cmH_2O和19.2±0.66cmH_2O。经脾静脉所测压力高于门静脉主干压力,两者之间存在压力递度,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门静脉主干压在术后4周测量时比正常略有下降,为18.9±0.75cmH_2O,将所得各组数据行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建立脾静脉-肝动脉吻合通路之后,门静脉主干压虽然有所降低,但并没有发生显着性改变。4.术后胃脾区静脉血经肝动脉分流途径入肝的压力变化血管吻合完毕后于5min、10min、15min、20min、30min测量脾静脉压力,发现脾静脉压在最初15分钟内下降较快,至30min压力为19.9±0.57cmH_2O,压力下降趋于平稳,术后4周时测得脾静脉压为19.7±0.84cmH_2O,与正常及血管吻合后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说明术后胃脾区静脉血能够经肝动脉管道系统顺利入肝,其最适压力值为19.7±0.84cmH_2O。离断肝动脉后的远端残余压在正常、血管吻合后及术后4周时与同时期脾静脉压的差值分别为7.17±1.02 cmH_2O、6.94±0.74 cmH_2O、6.69±1.21 cmH_2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胃脾区静脉血能够经分流途径入肝的最适压力差为6.69±1.21 cmH_2O。另外,在以上不同时期分别经脾静脉注入适量亚甲蓝溶液,均可见到肝脏染色,而腹腔其他脏器及血管并未见明显染色。5.实验猪手术前后不同时期各项生化代谢指标变化分别于开腹后、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2周及术后4周处死动物时采集实验猪动脉及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氨浓度及动脉血气分析,发现大部分指标在术后一周内测定时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逐渐恢复,至术后四周时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6、实验猪手术前后肝脏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变化大体病理方面,术后4周处死动物时肉眼观察实验猪肝脏:外观体积无增大或缩小,外形无改变,边缘无增厚,表面光滑,未触及结节,质地柔软,切面呈红褐色,和术前正常肝脏比较基本一致。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见术后4周时实验猪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未见任何形式的肝细胞坏死,仅可见肝细胞部分水样变性。结论:1.对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行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胃脾区静脉血能够顺利的经由分流途径进入肝脏并维持稳定,此最适压力值及压力差分别为19.7±0.84cmH_2O和14.3±1.04 cmH_2O。分流后门静脉主干压并没有显着变化,向肝门脉血流也能够较好的维持。2.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对于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氨、动脉血气及肝脏组织的影响均是一过性的,术后能够得到有效的恢复,而不影响实验猪生存。3.本实验研究结果为此术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进一步治疗研究和应用于临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8-06-01)
林伟箭[2](2008)在《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后降低胃脾区静脉压力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为该术式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1、45头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5头,实验组30头。其中实验组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头。2、实验组分别采用CCL_4腹腔注射和口服饲养两种方法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分别于给药第6、8、10、12、16、20周采集血标本检测肝功能等各项相关生化代谢指标,获取模型构建过程中的相关资料。3、已成模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观察血管吻合后胃脾区静脉血入肝的降压效果及门脉主干压力改变情况,经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观察肝脏染色情况,获取相关实验资料。4、术后饲养实验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及2周采集血标本,了解术后肝功能等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5、术后4周时处死实验猪,处死前采集血样本检测各项相关生化代谢指标数据,切取小块肝组织及脾脏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重新测量胃脾区及门脉主干静脉压力。6、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完成。结果:1、实验组A组和B组分别于给药第10周和20周成功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实验证明腹腔注射法优于口服饲养法。2、实验A、B组两组成模率分别为100%和80%。两组成模后的肝功能、肝脏病理分级、门静脉压力均达到实验设计要求。3、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成模时门脉主干压力为29.90±2.73cmH_2O,脾静脉压力31.90±2.68cmH_2O,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门脉主干压力23.49±1.10cmH_2O,脾静脉压力35.45±2.88cmH_2O,与成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门脉主干压力21.53±1.26cmH_2O,脾静脉压力23.09±1.36cmH_2O,与成模时和血管吻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处于高压状态的胃脾区静脉血经血管吻合通道顺利进入肝脏,经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观察肝脏染色良好,而腹腔其他脏器和血管系统并未见染色。说明高压状态的胃脾区静脉血入肝后降压效果良好。维持稳定降压效果的脾静脉压力为23.09±1.36cmH_2O,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离断肝动脉后肝动脉残余压力为13.55±0.84cmH_2O与建立分流术后的脾静脉形成的压力差为9.55±1.32cmH_2O。5、此术式建立后到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肝硬化病理改善不明显,但无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肝坏死发生,脾脏淤血肿大消失。6、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肝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模时比较有所改善。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气、凝血功能指标、血氨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和成模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CL_4腹腔注射法及口服饲养法均能够成功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实验证明腹腔注射法优于口服饲喂法,前者造模周期短,成模率高,动物死亡率低,成模后动物手术打击耐受性好,是一种理想的造模方法。2、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门脉主干压力和胃脾区静脉压力,胃脾区静脉血分流入肝的最适脾静脉压力是23.09±1.36cmH_2O,压力差为9.55±1.32cmH_2O,两者是维持稳定降压效果的原始动力。3、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后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氨、动脉血气在术后一周内的影响最大,术后2周后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减轻而逐渐恢复,术后4周恢复到成模时状态。4、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后动物模型脾脏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改善,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08-06-01)
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后降低胃脾区静脉压力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为该术式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1、45头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5头,实验组30头。其中实验组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头。2、实验组分别采用CCL_4腹腔注射和口服饲养两种方法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分别于给药第6、8、10、12、16、20周采集血标本检测肝功能等各项相关生化代谢指标,获取模型构建过程中的相关资料。3、已成模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观察血管吻合后胃脾区静脉血入肝的降压效果及门脉主干压力改变情况,经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观察肝脏染色情况,获取相关实验资料。4、术后饲养实验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及2周采集血标本,了解术后肝功能等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5、术后4周时处死实验猪,处死前采集血样本检测各项相关生化代谢指标数据,切取小块肝组织及脾脏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重新测量胃脾区及门脉主干静脉压力。6、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完成。结果:1、实验组A组和B组分别于给药第10周和20周成功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模型。实验证明腹腔注射法优于口服饲养法。2、实验A、B组两组成模率分别为100%和80%。两组成模后的肝功能、肝脏病理分级、门静脉压力均达到实验设计要求。3、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成模时门脉主干压力为29.90±2.73cmH_2O,脾静脉压力31.90±2.68cmH_2O,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门脉主干压力23.49±1.10cmH_2O,脾静脉压力35.45±2.88cmH_2O,与成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门脉主干压力21.53±1.26cmH_2O,脾静脉压力23.09±1.36cmH_2O,与成模时和血管吻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处于高压状态的胃脾区静脉血经血管吻合通道顺利进入肝脏,经脾静脉注射亚甲蓝观察肝脏染色良好,而腹腔其他脏器和血管系统并未见染色。说明高压状态的胃脾区静脉血入肝后降压效果良好。维持稳定降压效果的脾静脉压力为23.09±1.36cmH_2O,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离断肝动脉后肝动脉残余压力为13.55±0.84cmH_2O与建立分流术后的脾静脉形成的压力差为9.55±1.32cmH_2O。5、此术式建立后到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肝硬化病理改善不明显,但无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肝坏死发生,脾脏淤血肿大消失。6、术后4周动物处死前肝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模时比较有所改善。术后不同时期的血气、凝血功能指标、血氨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和成模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CL_4腹腔注射法及口服饲养法均能够成功构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实验证明腹腔注射法优于口服饲喂法,前者造模周期短,成模率高,动物死亡率低,成模后动物手术打击耐受性好,是一种理想的造模方法。2、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门脉主干压力和胃脾区静脉压力,胃脾区静脉血分流入肝的最适脾静脉压力是23.09±1.36cmH_2O,压力差为9.55±1.32cmH_2O,两者是维持稳定降压效果的原始动力。3、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后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肝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氨、动脉血气在术后一周内的影响最大,术后2周后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减轻而逐渐恢复,术后4周恢复到成模时状态。4、建立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后动物模型脾脏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改善,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论文参考文献
[1].黄理哲.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对正常动物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生化代谢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
[2].林伟箭.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
标签:肝脏; 门脉高压症; 脾静脉压; 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