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氧磷脂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死,血清对氧磷脂酶-1
对氧磷脂酶论文文献综述
朱卫香,刘彦敏,张砚卿,杜国辉,张琳琳[1](2015)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的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对硝基苯酚为底物的速率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50)、单纯2型糖尿病组(n=56)及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48)观察者血清PON-1活性,同时检测3组的体重指数、血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PON-1、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ox-LDL、LDL-C、TC、T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PON-1活性又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ox-LDL水平又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ON-1与ox-LDL呈显着负相关(r=-0.565,P<0.001),与HDL呈正相关(r=0.179,P<0.05)。结论 PON-1活性降低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这种改变对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风险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孙文珊,徐格林,李军荣[2](2015)在《对氧磷脂酶1Q192R和L55M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氯吡格雷后卒中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8年5月至201 0年4月首发缺血性卒中并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入选病例的PON1Q192R、PON1 L55M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随访,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出血性血管事件。采用卡普兰-迈耶生存分析法探讨不同基因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五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5论文汇编》期刊2015-04-10)
向朝峰,段滨红,江红,杜馥曼,仲恒[3](2014)在《对氧磷脂酶1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微血管病变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1(PON-1)水平在2型糖尿病(2DM)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40例体检正常者和80例2DM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50例)以及强化治疗后2个月30例回访患者血清PON-1水平,并同时测定其他临床指标。结果 2DM微血管病变组血清PON-1明显低于单纯2DM组(P<0.05)。经过降糖、降压、降脂等有针对性的强化治疗后2个月30例回访患者与治疗前对比PON-1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清PON-1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084),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156)。结论血清PON-1与2DM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强化治疗可以使PON-1水平明显升高,筛查并监测血清PON-1水平对于防治2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4年03期)
郑芳霞,王嘉福,冉雪琴[4](2013)在《贵州地方猪品种对氧磷脂酶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欧洲猪种为参照,研究贵州地方猪对氧磷脂酶1(paraoxonase,PON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基因多态性与地方猪的脂肪沉积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采用锚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香猪、糯谷猪、萝卜猪和可乐猪共138个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群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出现A/T、G/A变异,515位点检测到C/T突变,均以3种基因型存在。经卡方(χ2)检验,贵州地方猪群PON1基因51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与欧洲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163/165位点中,贵州地方猪种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83.7%,明显高于欧洲猪品种(25.2%)。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A等位基因占优势,编码的第55位氨基酸为甲硫氨酸(Met55),与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基因型相同;欧洲猪种以B等位基因为主(P<0.01),编码的第55位是亮氨酸(Leu55),与正常人群的基因型一致。以人PON1蛋白的晶体结构为模板,推导出香猪PON1蛋白的叁维结构。地方猪PON1基因变异导致的Met55突变可能影响PON1水解酶活性中心的疏水环境,可能使蛋白的水解酶活性下降,使得地方猪品种的脂肪沉积量和肉质不同于欧洲猪种。由此推测,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163/165位点存在多态性,可能与地方猪种的脂肪沉积和肉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3年05期)
郝雪微,李淑珍,吕鑫钰,朱大岭[5](2012)在《对氧磷脂酶PON1蛋白的原核重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重组及表达对氧磷脂酶PON1的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作准备,为建立一种冠心病辅助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成人肝cDNA文库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出PON1基因,将其分别与带有HIS标签的pET-32a及GST标签的pGEX-4T-1载体连接,转化入DH5α菌中进行克隆并测序鉴定。进一步构建表达体系,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最终在BL21菌中表达PON1融合蛋白(分别含有HIS、GST-Tag),并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以成人肝cDNA文库为模板经PCR扩增后得到一条234 bp的DNA片段,经测序鉴定为PON1基因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包涵体形式的表达,经Western blot鉴定为PON1融合蛋白。结论采用原核表达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PON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和开发PON1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为冠心病的诊断开辟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郭建政[6](2012)在《对氧磷脂酶1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对氧磷为底物测定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组与2型糖尿病组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氧磷脂酶1活性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血管病变患者中均显着降低,提示对氧磷脂酶1活性的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2年06期)
许美群,陈勤[7](2011)在《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代谢综合征合并血管病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90年代初期发现对氧磷脂酶(PON)活性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以后,有关PON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PON1)活性降低,是代谢综合征(MS)重要的临床表现。目前,国内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预防医学》期刊2011年09期)
杨芳林,严长樱[8](2011)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对氧磷脂酶-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ox-LDL浓度和PON1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用ELISA法检测患者ox-LDL水平,用速率法测定PON1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和PON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ox-LDL浓度和PON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ox-LDL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而PON1水平显着增高(P<0.05),两组间ox-LDL和PO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患者ox-LDL浓度同PON1活性呈负相关性(r=-0.298,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ox-LDL水平,这种作用可能与PON1增高有关。(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1年17期)
陈珺,潘洪[9](2011)在《血清Apelin及对氧磷脂酶1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Apelin、对氧磷脂酶1及丙二醛的变化。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行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色B超,其中无动脉粥样硬化者40例为非动脉硬化组,动脉粥样硬化的160例患者为动脉硬化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等级进一步分为4组:1级42例、2级39例、3级41例及4级3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Apelin、对氧磷脂酶1及丙二醛的水平。结果动脉硬化1级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pelin、对氧磷脂酶1及丙二醛均无明显变化(P>0.05);2级~4级血清Apelin和对氧磷脂酶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则高于对照组(P<0.01);2级~4级组间比较Apelin、对氧磷脂酶1及丙二醛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血清Apelin、对氧磷脂酶1的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陈晓军,潘时中,曾建[10](2011)在《对氧磷脂酶1、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氧磷脂酶(paraoxonase,PON)PON1R192Q及PON2C311S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21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mellitus,T2DM)(其中DN患者113例,非DN患者97例)及105例健康人的PON1 R192Q、PON2C311S基因多态性。结果 R等位基因与DN发生无直接相关性(OR:1.65;95%CI 0.93-2.92,P=0.09);C等位基因与DN发生相关(OR:2.99;95%CI1.67-5.34,P=0.00),CC基因型是DN发生独立危险因素。RR基因与SC+CC基因共存时,能进一步提高DN发生危险性(OR:3.38;95%CI 1.50-7.55,P=0.00)。结论PON2C311S多态性与DN相关,C等位基因是DN发生的一个易感基因;PON1 R192Q多态性与DN无直接的相关性,但RR基因型与CC型在DN的发生中可能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1年02期)
对氧磷脂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氯吡格雷后卒中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8年5月至201 0年4月首发缺血性卒中并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采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入选病例的PON1Q192R、PON1 L55M的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随访,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出血性血管事件。采用卡普兰-迈耶生存分析法探讨不同基因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氧磷脂酶论文参考文献
[1].朱卫香,刘彦敏,张砚卿,杜国辉,张琳琳.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的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
[2].孙文珊,徐格林,李军荣.对氧磷脂酶1Q192R和L55M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再发的相关研究[C].第十五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5论文汇编.2015
[3].向朝峰,段滨红,江红,杜馥曼,仲恒.对氧磷脂酶1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微血管病变关系[J].黑龙江医学.2014
[4].郑芳霞,王嘉福,冉雪琴.贵州地方猪品种对氧磷脂酶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3
[5].郝雪微,李淑珍,吕鑫钰,朱大岭.对氧磷脂酶PON1蛋白的原核重组表达[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
[6].郭建政.对氧磷脂酶1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
[7].许美群,陈勤.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代谢综合征合并血管病变的关系[J].浙江预防医学.2011
[8].杨芳林,严长樱.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对氧磷脂酶-1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
[9].陈珺,潘洪.血清Apelin及对氧磷脂酶1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
[10].陈晓军,潘时中,曾建.对氧磷脂酶1、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J].武警医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