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妇学校宣教方式的改变与分娩结局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许亚平,许芸萍,王松[1](2022)在《孕妇学校对产妇分娩认知、分娩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开展孕妇学校对产妇分娩认知、分娩结局影响及产后新生儿护理操作的掌握情况。方法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3~12月收治142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指导,观察组接受孕妇学校培训,比较2组孕妇分娩认知、分娩结局,并评价2组初产妇产后新生儿护理操作水平等。结果干预前2组分娩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娩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初产妇正常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自愿剖宫产、阴道助产、自愿剖宫产及产后2 h出血量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间母婴喂养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初产妇内心活动、自我喂养技能、总分等均明显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参与孕妇学校培训,可提高产妇分娩认知水平,改善产妇分娩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且有助于提高产妇产后新生儿护理操作水平以及新生儿喂养能力,值得推广。
张少颖[2](2021)在《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究由孕期、分娩至产后阶段高危妊娠孕产妇对护理服务的需求。2.归纳产科医护人员对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状的看法与改进建议。3.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方法:1.选取福州市某三甲医院的17名高危妊娠孕产妇和8名产科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了解高危妊娠孕产妇在就诊及住院期间的实际护理需求,了解医护人员对现有的孕产妇服务内容与模式的看法。2.检索并分析核心助产士和孕产妇全程护理相关文献,同时采用循证方法,检索并评价妊娠高危因素护理相关指南,结合高危妊娠孕产妇和医护人员访谈结果,经研究小组讨论后,形成护理方案草案。3.采用德尔菲法集中专家意见,对“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进行论证,并确定该子方案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会议法,论证“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两个子方案,最终确定完整方案。结果:1.根据访谈资料提取出3个主题:(1)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中应关注的问题,包括孕期需求、分娩阶段需求、产后需求、高危妊娠风险意识及依从性欠佳4个副主题;(2)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实践情况,包括高危孕产妇服务内容和现有服务的不足2个副主题;(3)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实施的影响因素,包括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2个副主题。2.通过分析核心助产士服务和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相关文献,初步构建“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经专家论证修订后,确定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1)“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子方案,包括(1)“核心助产士角色界定”,含有“资格标准”6个条目和“服务规范”7个条目,(2)“护理实践内容”,含有3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58个三级条目;(2)“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子方案,包括(1)“孕早期体重异常(BMI>25kg/m2)孕产妇的管理”40个条目,(2)“高龄孕产妇的管理”23个条目,(3)“疤痕子宫孕产妇的管理”25个条目,(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管理”53个条目,(5)“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管理”41个条目。结论:1.高危妊娠孕产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护理需求,并且不同个体需求的侧重点和程度不同,孕产妇对高危妊娠的风险意识和依从性均有待加强。2.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紧张、助产士对新型服务模式存在担忧,开展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服务还需医院从人力调配、医疗资源、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充分的支持,以合理组织助产士的工作。3.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内容包括“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孕产妇全程护理”和“妊娠常见高危因素的管理”2个子方案,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护理提供了参考。
李贵敏[3](2021)在《公立医院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济南市3家公立医院为例》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自“互联网+”理念提出以来,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预约挂号、信息查询、在线缴费、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看病流程、提高了就诊效率。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孕产妇意识到母婴保健知识的重要性,科技的便利使得孕妇更倾向于从互联网平台获取孕期保健知识。与普通患者相比,孕妇群体接受医院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也更为广泛。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医疗机构按照防疫要求已经关闭了线下孕妇学校,并将孕妇学校转移到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为孕妇群体提供孕期健康知识宣教、体重管理、产检提醒等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在《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提升能力、优化服务,通过微信、APP、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医院将会更加重视产科“互联网+孕妇健康”服务建设。然而目前缺少对产科门诊开展的“互联网+”服务的现状调查及就诊体验研究,且以往涉及“互联网+”就诊体验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探讨孕妇对医院提供的“互联网+”服务的就诊体验,这对拓展患者体验的内涵和外延,为完善医院“智慧妇幼”服务功能和质量、切实提高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医体验,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济南市3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例,在其产科门诊开展调研,结合“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趋势及孕妇群体的就医特点,了解产科门诊孕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情况及就诊体验现状,探讨孕期保健服务对孕妇就诊体验的影响,并借助KANO模型分析孕妇对各项服务的需求程度,对进一步完善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功能应用,满足产科门诊孕妇的就医需求,提高孕妇“互联网+服务”就医体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现有文献、政策文件、现场调查数据及访谈资料。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相关理论,界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等相关概念,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拟定调查问卷。本此调查针对产科门诊孕妇展开现场调研,收回有效问卷343份,基于调研收集的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产科门诊孕妇的“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根据KANO模型分析法对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的需求属性进行分类,采用Better-Worse公式测算服务条目的Better-Worse(SI/DSI)值,并进行重要性矩阵分析。数据整理及分析主要通过Epidata 3.0、Microsoft Excel 2019 和 SPSS 20.0 软件完成。研究结果(1)目前样本医院的“互联网+”服务主要由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产科门诊为患者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包括基本就诊服务和孕期保健服务。结果显示,孕妇对基本就诊服务的使用率较高,但对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实际使用率较低,且与孕妇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孕妇对线上预约挂号服务的使用率高达95.9%,对在线缴费、电子病历等基本服务的使用占比均高于50%;但是对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率却较低,其中对线上孕妇学校、检查记录及远程胎心等服务的使用率仅占19.5%、26.8%和18.7%。(2)结果显示,孕妇“互联网+医疗”服务就诊体验的总体评分差异较小,且就诊体验的总体评分较高。其中,孕妇对基本就诊服务的体验评分高于孕期保健服务,分析量表的5个维度得分可得,孕妇对获得性维度的体验评分最高(4.72),但在吸引性维度上的评分较低(4.45),其余三个维度的得分差异较小。在影响因素方面,孕妇的年龄、孕周、学历、就诊目的可能会影响其对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的就诊体验(P<0.05)。此外,使用过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孕妇对医院“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的评分较高,线上孕期保健服务有利于提高孕妇“互联网+”服务的就诊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所提供的线上孕期保健服务内容和质量也可能是影响孕妇“互联网+医疗”服务体验的关键因素。(3)根据KANO模型分析法可得,医院产科门诊“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需求属性分为3个必备需求,3个期望需求和4个魅力需求。满意度系数Better(SI)值排名前三的服务条目依次是:预约挂号服务(SI=0.93),服务功能齐全(SI=0.92),医院提供孕期保健视频或知识(SI=0.91)。不满意度系数Worse(DSI)值排前三的服务条目依次是:保障患者个人财产安全(DSI=-0.89),查寻医生出诊信息(DSI=-0.77),在预约时间段就诊和服务功能齐全(DSI=-0.73)。位于重要性矩阵中优先改进区域的服务项目有:医院的人工服务、孕期保健视频和知识宣教以及孕妇交流群或孕妇学校建设。结论与改进策略本研究通过对实地调研结果和定量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医院产科门诊线上孕期保健服务内容单一,对线上孕妇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孕妇对“互联网+医疗”提供的基本服务的使用率及体验评分较高,但对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率及评分较低;三是孕妇的年龄、孕周、学历、就诊目的以及对线上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会影响孕妇的“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四是结合孕妇就诊体验现状和重要性矩阵模型分析,得出优先改进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重视孕期保健服务建设,提高线上参与率;(2)完善平台功能及信息化建设,开展优质服务;(3)确保用户数据和财产安全,降低使用风险;(4)动态监测孕期保健需求,加强孕妇健康教育。
姚晓璐[4](2021)在《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妇幼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提升母婴健康素养,对开展妇幼保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医院等妇幼保健机构担负着履行公共卫生职责,负责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相关的医疗服务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因此,从医院的角度为妇幼保健提供服务,了解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其影响因素,对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研究目的:调查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的母婴健康素养现状水平,分析主要影响母婴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进一步确定提升母婴健康素养的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为医院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构建更完善的孕产妇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卫生部2012年编制的测评工具《母婴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对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上海市某医院的部分备孕人群、孕妇夫妇、婴幼儿家长三类人群,共计425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般情况和母婴健康素养测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3.1创建的数据库录入数据,应用SPSS22.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分析比较不同人口特征间的健康素养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中的逐步回归法进行影响因素筛选。为了更好地了解孕产相关人员对母婴健康素养的理解和自我评价、最易接受的提高母婴健康素养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孕产服务供需双方的半结构化访谈。研究结果:1.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现状:共有18人具备了母婴健康素养,母婴健康素养的总具备率为4.24%。其中,母孕期基本知识、婴幼儿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及行为以及基本技能的素养水平分别为11.06%(47人)、21.18%(90人)、6.35%(27人)和11.06%(47人),四个方面的具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影响母孕期基本知识掌握的因素。调查对象、性别、家庭收入是影响婴幼儿基本知识掌握的因素。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和分娩次数是影响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掌握的因素。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是影响基本技能掌握的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母孕期基本知识的具备相关;调查对象、性别、家庭收入,与婴幼儿基本知识的具备相关;调查对象、性别、分娩次数,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具备相关;调查对象、性别、文化程度,与基本技能的具备相关。备孕人群、男性、低文化程度人群为重点对象。3.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访谈结果:孕产相关人员:普遍反映自己对母婴健康素养知识了解不够,希望获得母婴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最关注当前影响最大、关系最紧密的健康问题。在健康信息获得途径方面,对于专业从业人员宣教的方式最为接受;同时,同伴间妈妈群分享也是孕产相关人员接受度较高的方式;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以便及时获取知识。专业从业人员:认为问卷的部分内容过于专业,个别问题晦涩难懂,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对于备孕人群以及处于孕周较小的人群,要做到准确应答难度更大。由于劳动强度大、接诊时间有限,每次产检重点关注和孕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内容,而对于母婴健康素养,关注度和宣传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院管理者:医院虽然提供了特定的时间、场地和人员做相关健康教育服务,但是从参与率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缺乏客观可靠的测评工具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的探索与提升、宣传具备母婴健康素养的重要性是重点内容。研究结论:1.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和同期上海市平均健康素养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与其他地区相比未显示出明显差异。2.母婴健康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性强和实操性强等特点,需要进行专门学习。3.孕产相关人员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而对于健康行为的掌握相对较差,说明掌握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行为,知识未能很好地转化为行为,“知-信-行”统一是今后工作的重点。4.利用好每次的门诊时间,以孕产相关人员接受度高的多种方式,结合孕妇孕周或孩子月龄,通过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机推送有关的健康信息,同时提供查找健康信息的可靠途径,方便随时查阅。5.随着母婴健康素养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相应政策的支持和人员保障的落实,将健康教育作为专业从业人员日常工作考核的一个部分,保证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6.需要社会、社区、医院、个人共同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素养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朱雨婷[5](2021)在《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调查便秘孕妇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现状,探究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孕期便秘知识水平的关系,分析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构建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提供参考;2.构建“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形成孕期便秘干预方案;3.探究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在孕期便秘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有效的孕期便秘教育方案。方法:1.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孕妇,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孕期便秘知识问卷、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便秘孕妇的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因素。2.经过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针对便秘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便秘孕妇、产科医护专家和医学教育专家对教育课程的建议和想法,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构建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课程的最终内容和实施方案。3.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接受产科门诊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干预方案。经过8周的干预后,对两组孕妇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得分、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s,PAC-SYM)得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C-QOL)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情况分别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探究该课程在孕期便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251例便秘孕妇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为5~18(11.58±2.92)分,SSRS 得分为 34~51(41.32±3.15)分,ESCA 得分为 54~131(101.84±14.73)分。孕期便秘知识得分(r=0.680,P<0.05)、SSRS 得分(r=0.759,P<0.05)与ESCA总分呈高度正相关。妊娠时期(孕早期为参照,孕中期t=2.276,P=0.024,孕晚期t=3.104,P=0.002)、参加孕妇学校等孕期学习情况(t=2.337,P=0.020)、孕期便秘知识认知水平(t=9.785,P<0.001)以及社会支持水平(t=11.210,P<0.001)是影响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2.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孕期便秘的相关知识、孕期便秘的自我评估、孕期便秘的预防和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孕期便秘的社会支持。干预方案确定为课程每周开展一次(共8课时),以小班化教学、回授法强化以及微信随访等形式进行,每次集体干预时间为30分钟左右。3.经过8周的便秘自我护理教育,干预组孕妇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E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P<0.05),PAC-SYM整体得分及粪便症状、直肠症状维度得分、PAC-QOL整体得分和各维度得分以及SAS得分均显着降低(P<0.05);PAC-SYM中腹部症状维度以及SDS得分干预前后无显着变化。对照组在8周后便秘知识问卷得分、ESCA总得分及健康知识维度得分有所提高(P<0.05),ESCA其余维度、PAC-QOL整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PAC-SYM整体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着变化。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孕期便秘知识问卷得分、ESCA总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PAC-SYM整体得分及粪便症状、直肠症状维度得分、PAC-QOL整体得分及躯体不适、心理不适、担心和焦虑维度得分以及SA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C-SYM中腹部症状维度、PAC-QOL中满意度维度以及SDS得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便秘孕妇对孕期便秘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孕期便秘知识和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因素,提示相关干预措施可通过普及孕期便秘知识和增加社会支持度来提高便秘孕妇的自我护理能力。2.本研究构建的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切实有效,能够显着提高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便秘症状,缓解焦虑情绪,可用于孕期便秘的临床干预。
吴阳[6](2021)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对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进行跨文化调试,并分析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丰富我国妊娠期焦虑的评估工具,了解妊娠期妇女焦虑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依据。[方 法]1.通过邮件与PrAS原作者取得联系并得到授权,经过翻译、回译、专家咨询、原作者审核、预调查,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中文版妊娠相关焦虑量表。2.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产检的20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分析法分析影响妊娠期妇女相关焦虑的因素。[结 果]1.项目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PrAS量表所有条目临界比值率值(C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个条目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24-0.658,大部分条目与量表总分相关性高,个别条目有微弱但显着的相关性。量表共3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244%。量表总的内容效度为0.96,各维度的内容效度为0.83-1.00。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0,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25-0.896;量表总的重测信度为0.912,各维度重测信度为 0.793-0.881。2.量表应用该量表得分总分范围为38-94分,各维度得分为:分娩过程的关注得分2.01 ±0.58,身体形象的关注得分1.54±0.47,分娩的态度得分2.07±0.6,自我关注情况得分1.57±0.45,胎儿健康的关注得分1.98±0.66,妊娠的接受度得分1.78±0.6,分娩方式的选择得分1.69±0.75,医务人员的态度得分1.82±0.71,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是妊娠期焦虑主要影响因素;年龄和人均月收入是孕妇对自我关注情况的影响因素;新冠疫情的关注是对分娩过程关注的影响因素;人均月收入是妊娠的接受度和胎儿的健康关注的影响因素;年龄和此次妊娠胎儿数是分娩的态度的影响因素。[结 论]1.汉化后的中文版妊娠相关焦虑量表信效度良好,可用于我国妊娠期妇女焦虑心理的评估。2.孕晚期是焦虑的高发时期;年龄越大、人均月收入越低,孕妇自身的担忧越多;新冠疫情的关注越多,对分娩的担心越多;收入越低,对妊娠的接受和胎儿的健康关注越多;年龄越大、单胎,对分娩的态度越消极。因此,医务人员可根据妊娠相关焦虑的影响因素入手,多方面关注妊娠期妇女的心理状况,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张华建[7](2021)在《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通过Meta分析初步探讨我国孕产妇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2.通过检索孕产妇DVT预防与管理有关的文献,以找寻孕产妇发生DVT的最佳证据,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通过德尔菲法对方案条目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研究方法:1.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Ovid、Wanfang、CNKI、CBM、VIP等数据库中检索。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探讨我国孕产妇DVT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再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2.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Ovid、EBSCO、CNKI等数据库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苏格兰临床网站(SIGN)、国际指南协作网(GIN)等循证指南网站中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6月发表的与孕产妇静脉血栓预防和管理有关的指南及其他类型文献。按照已制定的纳排标准对指南及其他类型文献进行筛选。使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Ⅱ)对指南进行评价,使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版)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其他类型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包括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原始文献。找寻孕产妇DVT护理预防的最佳证据,并参考Meta分析中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3.邀请20名专家对本研究初步构建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进行评价。第一轮专家函询后,经本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后对条目进行调整,确立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共经过两轮专家函询,进而完善方案内容。研究结果:1.共纳入12篇研究进行Meta分析,其中有10种危险因素纳入Meta分析。纳入的危险因素有:(1)双胎或多胎(P<0.001);(2)年龄≥35岁(P=0.13)(3)妊娠期高血压(P<0.001);(4)卧床时间≥3d(P<0.001);(5)妊娠期糖尿病(P<0.001);(6)血栓史(P<0.001);(7)产后出血(P<0.001);(8)剖宫产(P<0.001);(9)子痫(P<0.001);(10)BMI(P=0.005)。2.在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的初步构建中共纳入73篇文献。其中Ⅰ级证据9篇,Ⅱ级证据29篇,Ⅲ级证据30篇,Ⅳ级证据5篇。最终初步构建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59个三级条目。3.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后删除三级条目8条,修改三级条目8条,最终确立了三级共48个条目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85%,提出建议比率为52.9%;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100%,提出建议比率23.5%。第一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CV)在0.10~0.37范围内,专家权威系数为0.830,协调系数为0.25、0.22,显着性检验结果为P值均<0.05;第二轮专家函询变异系数(CV)在0.09~0.36范围内,专家权威系数为0.838,协调系数为0.23、0.21,显着性检验结果为P值均<0.05。研究结论:1.我国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有双胎或多胎、妊娠期高血压、卧床时间≥3d、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史、产后出血、剖宫产等;本研究Meta分析尚不能表明年龄≥35岁是我国孕产妇合并DVT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我国国情并符合实际的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共包含4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48个三级条目。专家函询结果具有可靠性,对临床实践具有参考及指导作用。
Abdifatah Mohamed Nuh[8](2021)在《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并系统评价死胎相关危险因素,重视死胎病因管理,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预防可避免死胎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分娩情况及101例死胎病例的孕产妇及胎儿临床资料,并根据孕周将其分为A组(20~27+6周)、B组(28~36+6周)和C组(37~42周),分析分娩情况变化、死胎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孕产妇的社会人口经济学特征、孕产史、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胎儿因素及其附属物因素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死胎相关危险因素,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检索1980-2019年发表的关于孕周≥28周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中英文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2.0软件系统评价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013~2020年总分娩量为34706例,其中顺产20634例,剖宫产14072例,分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7~2020年分娩量仅为2013~2016年分娩量的80.68%(15498/19208),分娩量下降了近20%。2013~2020年剖宫产率为40.55%。2013~2018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41.05%、41.06%、43.41%、40.27%、44.00%和 40.96%,2019 年和 2020 年剖宫产率分别为36.96%和35.54%;2019年和2020年剖宫产率较2013~2016年剖宫产率显着降低(P<0.001)。2013~2020年平均生育年龄为27.9±3.98岁,生育年龄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平均生育年龄达29.5±4.02岁。2017~2020年生育年龄较2013~2016年生育年龄显着的统计学意义(28.48±4.06 vs27.22±4.11,P<0.001),平均生育年龄增加了 1.26 岁。2.死胎发生率为 2.87‰(101/35314),围产儿死亡率 1.45‰(51/35314)。3.死胎死因顺位分别是母体因素(66.34%,67/101)、胎儿因素(48.51%,49/101)、羊水异常(47.52%,48/101)、脐带因素(43.56%,44/101)、胎盘因素(16.83%,17/101)和不明原因(3.96%,4/101),其中涉及2个及以上因素死胎共49例。4.不同孕周(A组、B组和C组)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受教育程度、产检频次、孕期宣教、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羊水因素在三组间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25、<0.001、0.002、0.004、0.011 和0.003);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羊水因素分层分析发现:脐带缠绕、脐带过度螺旋、羊水Ⅰ度、羊水Ⅱ度、羊水Ⅲ度和羊水异常在三组有显着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2、0.008、0.005、<0.001和<0.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产检频次、胎动异常、妊高症、胎盘早剥、脐带缠绕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05、<0.001、<0.001、<0.001、0.012),其 OR 值及 95%CI 分别为 0.258(0.116-0.602)、3.326(1.523-7.108)、23.167(16.686-30.879)、2.160(1.302-3.483)、9.866(8.335-12.230)和 4.882(2.411-6.952)。6.系统评价共纳入高质量文献34篇,其中病例对照研究19篇,队列研究15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母体因素中,产妇低龄、高龄、超重、肥胖、吸烟、文化水平低、贫穷、初产妇、死胎史、缺乏围产保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贫血和高温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 1.48(1.29-1.70)、1.42(1.21-1.67)、1.59(1.50-1.68)、1.96(1.81-2.12)、1.49(1.32-1.69)、1.91(1.51-2.41)、1.52(1.24-1.87)、1.31(1.20-1.43)、2.55(1.63-3.97)、3.20(2.61-3.93)、2.99(2.30-3.89)、3.27(2.24-4.77)、5.05(2.20-11.59)、1.68(1.31-2.15)和 1.28(1.03-1.59);胎儿因素中,胎儿畸形和胎儿生长受限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0.55(1.67-66.57)和3.34(2.06-5.42);胎儿附属物因素中,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脐带异常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3.55(2.18-5.76)、3.29(1.52-7.11)和 6.13(4.03-9.33)。结论:1.分娩量及剖宫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生育年龄呈上升趋势,人群生育需求延缓,需重视高龄妊娠风险。2.产妇低龄、高龄、超重、肥胖、吸烟、文化水平低、贫穷、初产妇、死胎史、缺乏围产保健、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前出血、贫血、高温、胎儿畸形、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脐带异常是死胎发生的危险因素。3.注重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警惕多因素协同导致死胎发生,重视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及死胎病因管理,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预防可避免死胎的发生。
柳雨雨[9](2021)在《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构建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结局、心理状态、体重管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为生育改革背景下前次剖宫产孕产妇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提供支持。方法:1问卷调查: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228例,采用自制问卷《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了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的需求现状。2方案制定:在问卷调查了解孕产妇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和实际临床实践,由助产管理团队初步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方案,随后邀请围产中心、产科、助产士等相关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制定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方案。3效果评价:选取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分别在进组前与产后24h,采用孕期体重管理策略量表(PWMSS)、分娩恐惧量表(CAQ)、妊娠特有焦虑问卷(PAQ)、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进行效果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一、问卷调查结果1分娩计划的认知:222例孕产妇中50.4%认为剖宫产后可以阴道分娩,仅47.3%会选择阴道试产;46.4%希望在产科门诊(81.6%)由医生、助产士与自己共同制定(69.9%)健康管理计划;对助产士门诊的选择,多数倾向于医生的建议(37.3%)。2知识需求:此次妊娠最关心的问题有胎儿健康(25.0%)、产后恢复(13.3%)及分娩方式的选择(12.6%);最希望得到个性化分娩计划(29.7%)、产前-产时-产后的连续服务(26.1%)、讲解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相关知识(17.4%);最理想的知识获取方式为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31.6%)、手机APP(18.0%)及一对一讲解(16.2%)。3服务需求:(1)整体服务需求:需求最高的为产后服务、产时服务最低,整体排名前五的服务项目为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产褥期指导。(2)不同时期的服务需求:产前服务需求最高的是入院指导、产检指导及缓解疼痛的方法,而参观分娩中心和模拟分娩体验得分最低;产时服务需求最高的是产程中的隐私保护、分娩技巧的指导及待产时分娩疼痛的指导,而宫缩时按摩腰骶和背部、第二产程的会阴按摩及水中分娩得分最低;产后服务需求最高的是新生儿预防接种、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指导,而产后心理调整、产后性生活及避孕得分最低。4围生期服务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的孕产妇其围生期需求有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孕周、怀孕次数、生产次数、间隔时间、有无自然分娩及阴道试产其围生期需求没有差异(P>0.05)。5相关分析:此次妊娠是否会选择阴道试产和前次剖宫产是否经历过阴道试产呈负相关(-0.170);而是否想要制定孕期管理计划,与家庭月收入呈显着负相关(-0.224)。二、效果评价结果1对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AQ得分、CAQ得分、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降低、焦虑人数及其恐惧程度均降低(P<0.05),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对自我分娩效能的影响:干预前两组CBSEI-C32、OE-16及EE-16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对体重管理的影响:干预前两组PWMSS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后,试验组得分明显增加(P<0.05),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试验组的剖宫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产后贫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巨大儿及产后感染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孕产妇对剖宫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及新适宜助产技术不了解,孕期健康管理意识较弱,对助产士门诊的主动选择意向较弱;希望更便利地获得个性化、连续性助产服务,且产后服务需求最高,不同人口学资料孕产妇其需求也不同;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此次分娩意愿跟前次剖宫产是否阴道试产有关。2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可以降低妊娠焦虑和分娩恐惧、提高分娩自我效能及孕期体重管理策略的运用、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重复剖宫产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产后贫血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邵丽婷[10](2021)在《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制定出产前健康教育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探讨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课程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分娩恐惧、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今后创新产前健康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产前服务质量提供借鉴依据。方法本研究选择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12例初产妇,按意愿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对照组为常规产前健康教育,干预组为在对照组基础上参加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由研究设计者采用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C-32)、分娩态度问卷(CAQ)、母乳喂养工具(BAT)量表对干预前后初产妇自我分娩效能、分娩恐惧及对母乳喂养成功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出生1分钟及5分钟的Apgar评分的影响。结果1.最终干预组105例和对照组104例初产妇完成了本研究,两组失访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79.8%的初产妇希望自然分娩,2.4%的初产妇希望剖宫产,19.6%的初产妇觉得两种方式均可;初产妇对妊娠及分娩知识以比较了解为主,构成比为63.6%,不了解的构成比为36.4%。其中,CBSEI-32平均得分为(224.97±36.44)分,EE-16得分为(115.44±19.79)分,OE-16得分为(109.54±18.09)分,初产妇自我效能期望高于结果期望;初产妇总体属于轻度分娩恐惧水平(33.63±8.10),其中无分娩恐惧的初产妇52例(25%),属于轻度分娩恐惧的初产妇有124例(59%),属于中度分娩恐惧的初产妇有23例(11%),属于重度分娩恐惧的初产妇有10例(4%)。2.干预前两组初产妇CBSEI-C32基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CBSEI-C32评分(274.41±26.39)高于对照组(240.61±3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CBSEI-C32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预前两组初产妇CAQ基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CAQ得分(25.11±3.83)低于对照组CAQ得分(29.55±5.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CAQ得分均高于干预后CAQ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经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BAT得分(6.87±2.02)高于对照组BAT得分(4.73±1.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干预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自然分娩初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组时两组初产妇的对分娩的态度以轻度分娩恐惧为主,自我分娩效能结果预期低于自我效能预期。接受产前健康教育后可有效降低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提高其分娩自我效能,有利于初产妇度过分娩期,但相对于一般产前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显着。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并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二、孕妇学校宣教方式的改变与分娩结局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孕妇学校宣教方式的改变与分娩结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孕妇学校对产妇分娩认知、分娩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4]: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初产妇分娩认知比较 |
2.2 2组初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
2.3 2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正确率比较 |
2.4 2组产妇母婴喂养能力比较 |
3 讨论 |
(2)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 |
2.1 理论框架的发展 |
2.2 可操作性定义 |
2.3 研究问题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高危妊娠孕产妇护理服务现况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研究对象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资料分析方法 |
1.5 科研质量控制 |
1.6 科研伦理考虑 |
2 研究结果 |
2.1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 |
2.2 访谈资料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高危孕产妇需求分析 |
3.2 关于方案实施的建议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初步构建 |
1 拟定方案主题 |
2 成立研究小组 |
3 文献检索与分析 |
3.1 核心助产士主导的孕产妇护理实践内容 |
3.2 常见高危因素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 |
4 制定方案草案 |
第三部分 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修订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方案修订方法 |
1.3 资料分析方法 |
1.4 科研质量控制 |
1.5 科研伦理考虑 |
2 研究结果 |
2.1 专家函询结果 |
2.2 专家会议论证结果 |
2.3 确定方案内容 |
3 讨论 |
3.1 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
3.2 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
3.3 方案的适用性分析 |
3.4 方案具有临床意义 |
第四部分 总结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 未来研究的方向 |
4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助产护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3)公立医院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济南市3家公立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服务的机遇 |
1.2 产科门诊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优势和必要性 |
1.3 探讨孕妇群体“互联网+”服务体验的必要性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实践意义 |
5 研究对象 |
6 研究方法 |
6.1 文献分析法 |
6.2 统计分析方法 |
6.3 KANO模型分析法 |
6.4 重要性矩阵分析法 |
7 质量控制 |
8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相关概念 |
1.1“互联网+”服务 |
1.2 “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互联网背景下孕期保健服务研究现状 |
2.2 互联网背景下患者体验研究现状 |
2.3 KANO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2.4 现有研究述评 |
第三章 测量工具设计与现场调研 |
1 测量工具设计 |
1.1 构建“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量表条目池 |
1.2 “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量表条目池筛选 |
1.3 KANO式需求评价问卷 |
2 现场调研 |
2.1 半结构式访谈 |
2.2 现场问卷调查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1 “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量表测评情况 |
1.1 信度检验 |
1.2 效度检验 |
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2.1 社会人口学信息 |
2.2 就诊基本信息 |
3 孕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情况 |
3.1 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开展情况 |
3.2 孕妇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情况 |
4 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医体验情况 |
4.1 就医体验总体得分 |
4.2 就医体验各条目得分 |
4.3 就医体验各维度得分 |
4.4 孕期保健服务的使用情况对就医体验的影响 |
5 KANO模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1 孕妇“互联网+”服务需求属性层次分类 |
5.2 孕妇基本特征对“互联网+”服务需求属性的影响 |
5.3 孕妇就诊特征对“互联网+”服务需求属性的影响 |
5.4 Better-Worse系数测算与分析 |
5.5 重要性矩阵分析 |
6 定性访谈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1 孕妇对基本便民服务的就诊体验较好 |
2 孕妇对孕期保健服务的参与率较低 |
3 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的影响因素 |
第六章 产科门诊“互联网+”服务改善策略 |
1 重视孕期保健服务建设,提高线上参与率 |
2 完善平台功能及信息化建设,开展优质服务 |
3 确保用户数据和财产安全,降低使用风险 |
4 动态监测孕期保健需求,加强孕妇健康教育 |
第七章 结论 |
1 结论 |
2 研究特色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现况调查 |
一、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特征 |
二、母婴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结果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一、母婴健康素养单因素分析 |
二、母婴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 |
三、母婴健康素养状况讨论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访谈分析 |
一、访谈目的与对象 |
二、访谈内容与方法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四、小结 |
第四部分 上海市某医院母婴健康素养提升对策建议 |
一、社会层面 |
二、社区层面 |
三、医院层面 |
四、个人层面 |
五、小结 |
总结 |
一、主要研究结果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母婴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
文献综述 国内外母婴健康素养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5)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1章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调查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伦理审查 |
2 结果 |
2.1 便秘孕妇的一般资料 |
2.2 便秘孕妇各量表得分情况 |
2.3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现状分析 |
3.2 便秘孕妇的疾病相关知识欠缺 |
3.3 便秘孕妇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
3.4 便秘孕妇疾病相关知识、社会支持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3.5 便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
4 小结 |
第2章 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 |
1 对象与方法 |
1.1 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结合文献综述 |
1.2 半结构式访谈 |
1.3 德尔菲专家咨询 |
1.4 条目删除标准 |
1.5 预实验 |
2 结果 |
2.1 前期研究结果总结 |
2.2 文献综述结果 |
2.3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2.4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2.5 预实验调整结果 |
3 总结干预方案——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 |
4 讨论 |
4.1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构建的必要性 |
4.2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分析 |
5 小结 |
第3章 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干预效果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工具 |
1.4 干预方法 |
1.5 资料收集 |
1.6 数据处理 |
1.7 质量控制 |
1.8 伦理原则 |
2 结果 |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基线资料的比较 |
2.2 干预效果评价 |
3 讨论 |
3.1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对孕妇便秘知识水平的影响 |
3.2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
3.3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便秘症状的影响 |
3.4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
3.5 孕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应用对孕妇心理健康的影响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伦理审查报告 |
附录三 孕妇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四 孕期便秘评估量表 |
附录五 孕期便秘知识调查问卷 |
附录六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
附录七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
附录八 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 |
附录九 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AC-Q〇L) |
附录十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 |
附录十一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附录十二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十三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十四 文献综述 妊娠期便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妊娠相关焦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5.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妊娠相关焦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总结 |
第三部分 妊娠相关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综述 妊娠焦虑评估工具的研宄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孕产妇合并DVT的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孕产妇合并DVT的发病原因 |
1.1.3 孕产妇合并DVT的诊断 |
1.1.4 孕产妇合并DVT的治疗方式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1.3.2 循证护理学(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
1.3.3 德尔菲法 |
1.4 研究目的 |
第2章 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2 文献检索策略 |
2.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2.1.4 文献质量评价 |
2.1.5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文献筛选流程及检索结果 |
2.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 |
2.2.3 异质性检验 |
2.2.4 Meta分析结果 |
2.2.5 敏感性分析 |
2.2.6 发表偏倚 |
2.3 孕产妇合并DVT危险因素讨论 |
2.4 Meta分析的局限性与展望 |
第3章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
3.1 循证指南检索步骤及策略 |
3.1.1 检索数据库 |
3.1.2 检索策略 |
3.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1.4 指南资料提取 |
3.1.5 指南质量评价 |
3.1.6 结果 |
3.1.7 结论及对下一步研究启示 |
3.2 原始文献及系统评价等的检索步骤及策略 |
3.2.1 检索数据库 |
3.2.2 检索策略 |
3.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2.4 文献筛选步骤 |
3.2.5 文献检索结果 |
3.2.6 文献质量评价 |
3.2.7 文献资料提取与分析 |
3.3 研究结果 |
3.3.1 文献的一般特征 |
3.3.2 文献证据整合结果 |
第4章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
4.1 研究目的 |
4.2 专家函询步骤 |
4.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4.2.2 形成专家函询问卷 |
4.2.3 函询专家遴选 |
4.2.4 专家函询过程 |
4.2.5 条目修订原则 |
4.2.6 统计学分析 |
4.2.7 质量控制 |
4.3 研究结果 |
4.3.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
4.3.2 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 |
4.3.3 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 |
4.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4.3.5 第一轮函询情况 |
4.3.6 第二轮函询情况 |
4.3.7 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 |
4.4 讨论 |
4.4.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
4.4.2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4.4.3 构建孕产妇DVT护理预防方案的意义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局限性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我院2013~2020年分娩及死胎情况 |
2.2 我院101例死胎孕妇基本情况 |
2.3 我院101例死胎胎儿基本情况 |
2.4 我院101例死胎不同因素死因构成比 |
2.5 不同孕周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2.6 不同孕周死胎死因分析结果 |
2.7 不同孕周死胎胎儿基本情况分析结果 |
2.8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分娩体量下降,生育意愿降低 |
3.2 死胎发生率及区域不平衡性 |
3.3 重视死胎相关危险因素 |
3.4 加强孕产期保健,预防可避免死胎发生 |
3.5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4 结论 |
第二章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
1.4 评价指标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 |
2.2 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3 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死胎与母体因素 |
3.2 死胎与胎儿因素 |
3.3 死胎与胎儿附属物因素 |
3.4 研究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
综述 重视死胎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伦理原则 |
5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妇围生期认知及需求调查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 |
第二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构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效果评价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
2.1 国外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
2.2 国内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
3 相关概念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脱落标准 |
3 样本量估算 |
4 分组方法 |
5 伦理原则 |
6 干预方案 |
6.1 对照组 |
6.2 干预组 |
7 评价指标 |
7.1 一般资料问卷: |
7.2 分娩自我效能 |
7.3 分娩恐惧 |
7.4 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 |
7.5 分娩结局 |
8 调查过程 |
8.1 预调查 |
8.2 正式调查 |
8.3 质量控制 |
9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失访情况 |
2 基线分析 |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2.2 两组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认知 |
2.3 两组初产妇入组后的总体心理状态 |
3 体验式产前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
3.1 两组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比较 |
3.2 两组初产妇自我分娩恐惧比较 |
4 母乳喂养成功率比较 |
5 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5.1 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
5.2 两组初产妇自然分娩初产妇会阴侧切率比较 |
5.3 两组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 |
5.4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比较 |
5.5 两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两组初产妇基本资料结果分析 |
1.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1.2 两组初产妇对分娩认知的分析 |
1.3 两组初产妇入组后总体心理状态分析 |
2 体验式教学产前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 |
2.1 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
2.2 对初产妇分娩恐惧的影响 |
3 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
4 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
4.1 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
4.2 对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影响 |
4.3 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五章 结论 |
1 结论 |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孕产妇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四、孕妇学校宣教方式的改变与分娩结局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孕妇学校对产妇分娩认知、分娩结局的影响[J]. 许亚平,许芸萍,王松. 河北医药, 2022(04)
- [2]以核心助产士为主导的高危妊娠孕产妇全程护理方案的构建[D]. 张少颖.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公立医院门诊孕妇“互联网+”服务就诊体验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济南市3家公立医院为例[D]. 李贵敏. 山东大学, 2021(12)
- [4]上海市某医院孕产相关人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调查分析[D]. 姚晓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5]妊娠期便秘自我护理教育课程的构建及应用效果研究[D]. 朱雨婷. 扬州大学, 2021(08)
- [6]妊娠相关焦虑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D]. 吴阳.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预防方案的研究[D]. 张华建. 南昌大学, 2021(01)
- [8]死胎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及系统评价[D]. Abdifatah Mohamed Nuh. 扬州大学, 2021(08)
- [9]以孕产妇需求为中心的连续性助产管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应用研究[D]. 柳雨雨.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产前健康教育在初产妇围生期的应用效果评价[D]. 邵丽婷.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