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关节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跳绳,刚度,力矩,能量吸收
关节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井兰香,段炼[1](2019)在《不同速度正向单摇双脚跳绳支撑期下肢及下肢各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试不同速度正向单摇双脚跳绳运动支撑期动力学及运动学参数,分析下肢及下肢各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变化规律。方法:选取12名男性专业跳绳运动员分别完成慢、中、快叁种速度正向单摇双脚连续跳绳运动,同步采集跳绳过程地面反作用力和运动学数据,计算支撑期下肢及下肢各关节动力学参数。结果:中速跳绳峰值地面反作用力、爆发力等明显大于慢、快速跳绳(P<0.05),随着跳绳速度升高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P<0.05),快速跳绳时腿刚度(P<0.01)和髋、膝、踝关节刚度值最大(P<0.01),踝关节能量吸收贡献度%最大(P<0.01)。结论:慢速、中速双脚连续跳绳可锻炼髋、膝、踝关节周围肌肉的超等长收缩能力,快速跳绳主要锻炼踝关节快速超等长收缩能力及髋、膝关节稳定性;跳绳锻炼时应注意下肢尤其是踝关节拉伸热身,提高柔韧性以降低损伤风险。(本文来源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袁雪雪[2](2019)在《跑步机坡度为4时不同跑步速度的关节角度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在坡度为4、跑步速度分别为4m/s、5m/s、6. 5m/s的跑步机上进行健身跑运动试验,对受试者的踝、膝、髋关节角度以及重心等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跑步速度为4m/s,右脚踝关节运动角度一直远远大于左脚踝关节;左右膝关节角度折线变化都非常明显;左右髋关节角度折线变化都有一定的变化但不明显;重心运动长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跑步速度为5m/s,左右踝关节运动角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左膝关节运动角度变化相对较小,右膝关节角度幅度变化幅度较大;左髋关节运动角度远远大于右髋关节角度;重心运动长度变化与4m/s相比变化幅度减小。跑步速度为6m/s,左右踝关节运动角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左右膝关节运动角度变化幅度差距不大;左右髋关节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变化幅度但不明显;重心运动长度变化幅度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姚先丽,李坤彬,吴志远,李小杏,孙平鸽[3](2019)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治疗对老年颈源性眩晕疗效及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源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及长期伏案工作者,发病前多存在慢性颈部疼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还可能伴平衡感降低、视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1]。颈源性眩晕无特效疗法,以推拿、颈伸肌功能锻炼以及关节松动等物理治疗为主,但疗效较为局限[2]。有研究显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颈性眩晕症状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王甜甜,刘祖辉,王磊[4](2019)在《不同速度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步态前后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9例患有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体育学院男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Zebris足底压力测量系统,研究两种速度下FAI步态参数差异,建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评价体系.用SPSS非参数检验常速与慢速行走的受伤侧、非受伤侧、双侧的步态参数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未受伤侧均对受伤侧有代偿作用,双侧行走时的步宽在两种行走速度中与受伤时均有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江天云,陈天鸿,罗陈宇,王丽珍,郭俊超[5](2018)在《半蹲式跳伞着陆下落地速度和负重重心对地面反力和下肢关节运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半蹲式跳伞十分常见,着陆时来自地面的巨大冲击力是造成下肢关节损伤的原因之一。落地速度越大,冲击力越大。此外为了生存和任务,跳伞者常会背负物品,负重重心会影响人体姿态。落地速度对半蹲式着陆时地面反力和下肢关节运动影响的研究较少,而负重重心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因此有必要进行该方面的研究。方法 15名男性健康受试者(21.5±2.1岁,177.1±4.4 cm,67.3±5.0 kg)采用半蹲式着陆姿势,分别在身体(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袁鹏,许贻林,王丹,周苏坡,陈伟[6](2018)在《不同助跑速度条件下45°急停变向动作的膝和踝关节肌肉激活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助跑条件下男、女性运动员在45°急停变向动作中膝、踝关节肌肉激活特征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膝、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6名青年篮球和排球运动员分别以3、4和5 m/s的助跑速度完成45°急停变向动作。采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仪收集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腘绳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胫骨前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的肌电信号。分析3种助跑速度条件下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膝、踝关节肌肉的标准化均方根振幅以及肌肉共激活比。结果:助跑速度显着增加预激活阶段股四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激活水平(P<0.05),后激活阶段股四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激活水平(P<0.05),但显着降低预激活阶段膝、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P<0.05)。女性运动员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的激活水平显着高于男性运动员(P<0.05),但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显着低于男性运动员(P<0.05)。膝、踝关节预激活和后激活阶段的肌肉共激活比显着相关(P<0.05)。结论:随助跑速度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预激活和后激活机制来提高肌肉激活水平。预激活和后激活机制之间在45°急停变向动作中存在较高关联性,这提示,通过协调预激活和后激活策略能够调节肌肉和关节的刚度以达到保护下肢关节和组织并提高运动表现的目的。后激活阶段更低的膝关节肌肉共激活比以及股四头肌为主导的激活模式提示,女性运动员在完成45°急停变向动作时具有更高的ACL损伤风险。膝关节肌肉激活模式的性别差异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ACL损伤风险的性别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体育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范洪涤[7](2018)在《对体育教育专业速度滑冰课学生踝关节损伤及康复的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学习速度滑冰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踝关节损伤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开始重视起踝关节损伤的形成原因以及伤后的康复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损伤防护意识,认识损伤的危害性,成为首要条件。空气的温度、人体结构的原因以及踝关节的生理特点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较多的出现损伤,如何跟据损伤症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康复方案,并针对损伤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康复治疗手段探索。(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吕晓彤[8](2018)在《速度与鞋型对青年女性下肢关节运动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采集受试者分别穿着板鞋、运动鞋和MBT鞋以叁种速度(慢速、常速以及快速)行走时的下肢运动学数据,探究鞋型与速度对青年女性下肢关节运动的影响,从而为预防健身运动损伤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研究选取了12名健康青年女性为受试者(年龄:24.00±1.20岁,体重:59.30±4.70kg,身高:165.57±3.60cm),实验过程中要求受试者分别穿着叁双测试鞋,以叁种速度在测试通道内自然行走,保证右脚落在测力台范围内。Vicon八摄像头叁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Oxford Metrics Ltd.,Oxford,UK)用于采集步行时受试者下肢的运动学数据。最后,使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速度与鞋型对青年女性行走时下肢关节角度运动会产生明显的交互作用,其中鞋型差异表现最为明显,尤其是MBT鞋。不同速度行走时,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穿着叁双鞋在髋关节矢状面和冠状面内的关节活动度均增加,水平面内变化不大;穿着板鞋时随着速度的增加膝关节变化不明显,而穿着运动鞋和MBT鞋在膝关节屈曲、内收和内旋时角度增加;踝关节则体现在背屈角度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速度行走时,穿着MBT鞋较板鞋和运动鞋相比,髋关节伸和外展角度变小,外旋角度变大;膝关节屈曲、内收运动更加明显;踝关节背屈、内翻和内旋运动也显着增加。研究结论:通过研究不同速度和鞋型对青年女性下肢关节角度的影响,证实了鞋型和速度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复杂多变的关节峰值角度和关节活动度。随着步行速度的增加,穿着叁双测试鞋行走时下肢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角度变化最为明显,尤其是穿着不稳定鞋时的内外旋活动。不稳定鞋在同一速度行走时所表现出的下肢关节角度变化与运动鞋和板鞋相比存在显着差异;穿着不稳定鞋行走时,其前后的弧形结构使得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能力明显增大,长时间行走较容易产生关节运动损伤。(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8-06-25)
胡鹏宇[9](2018)在《肩关节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网球专项生发球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球运动是属于技术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对球员的爆发力、速度和耐力以及本体感觉有较高的要求。以往的训练方法也不再能充分满足球员的需求,因此引进先进的训练手法和手段十分重要。而振动力量训练的出现,以及它在力量训练上的优势恰好能弥补上传统训练所不具备的短板。如今诸多专家学者也将各项具体的运动项目与振动训练进行结合,通过新的手段来提升各专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这些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振动训练的效果较此前的常规训练手段要更加突出,但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对不同的项目、运动素质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还在探索中。本研究分别采用对照组以及40Hz、60Hz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振动频率对天津体育学院叁系15级网球专项18名同学,采取共8周、每周2次的不同频率振动刺激进行干预,测试实验对象在实验前后的等速肌力大小情况,以及实验前后运动员的发球速度快慢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这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和发球速度的相关性,以此来分析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能对网球发球速度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无论是对照组,还是振动组经过8周之后肩屈、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都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通过40Hz及60Hz振动训练的实验组都有效的促进了肩屈、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的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2)肩内旋、内收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以及伸的平均功率对发球速度影响最大,肩伸峰力矩对发球速度影响次之。而肩屈、外旋的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对发球度有抑制作用。(3)振动训练能够提升网球运动员上手发球速度,并且肩关节施加60Hz的振动刺激对网球运动员发球速度的提升比40Hz更好。(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期刊2018-05-30)
马阳,董卫东,丁俊杰,管英杰[10](2018)在《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诊治的16例患者,均有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症状,同时招募了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跑步机上测量在自定步速行走、双重任务自定步速行走、快速行走和双重任务快速行走四种不同条件下的步频的变异系数(stride time variability,STV)和步长的变异系数(stride length variability,SLV)。结果在自定步速行走(无双重任务)下,CAI和对照组的S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6)。在健康对照组中,与自定步速行走模式下的STV相比,健康对照组人群的双重任务自定步速行走、快速行走及双重任务快速行走模式下的STV都降低(P值分别为0.011、0.016和0.001)。在CAI组中,与自定步速行走模式下的STV进行比较,只有双重任务快速行走模式下的STV降低(P=0.008)。两组受试者在四种不同行走模式下的SL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I和健康受试者在挑战性的行走条件下均减少了步幅时间的可变性,但变化模式不同。与健康受试者相比,CAI患者出现因更高程度的步态障碍(概念混乱,应是"行走条件")导致其步态模式的改变,表明CIA患者感觉系统的适应性较低。(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关节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在坡度为4、跑步速度分别为4m/s、5m/s、6. 5m/s的跑步机上进行健身跑运动试验,对受试者的踝、膝、髋关节角度以及重心等参数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跑步速度为4m/s,右脚踝关节运动角度一直远远大于左脚踝关节;左右膝关节角度折线变化都非常明显;左右髋关节角度折线变化都有一定的变化但不明显;重心运动长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跑步速度为5m/s,左右踝关节运动角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左膝关节运动角度变化相对较小,右膝关节角度幅度变化幅度较大;左髋关节运动角度远远大于右髋关节角度;重心运动长度变化与4m/s相比变化幅度减小。跑步速度为6m/s,左右踝关节运动角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左右膝关节运动角度变化幅度差距不大;左右髋关节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变化幅度但不明显;重心运动长度变化幅度趋于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节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井兰香,段炼.不同速度正向单摇双脚跳绳支撑期下肢及下肢各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
[2].袁雪雪.跑步机坡度为4时不同跑步速度的关节角度对比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
[3].姚先丽,李坤彬,吴志远,李小杏,孙平鸽.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治疗对老年颈源性眩晕疗效及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4].王甜甜,刘祖辉,王磊.不同速度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步态前后对比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江天云,陈天鸿,罗陈宇,王丽珍,郭俊超.半蹲式跳伞着陆下落地速度和负重重心对地面反力和下肢关节运动的影响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6].袁鹏,许贻林,王丹,周苏坡,陈伟.不同助跑速度条件下45°急停变向动作的膝和踝关节肌肉激活特征分析[J].体育科学.2018
[7].范洪涤.对体育教育专业速度滑冰课学生踝关节损伤及康复的浅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
[8].吕晓彤.速度与鞋型对青年女性下肢关节运动学的影响研究[D].宁波大学.2018
[9].胡鹏宇.肩关节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网球专项生发球速度的影响[D].天津体育学院.2018
[10].马阳,董卫东,丁俊杰,管英杰.双重任务和步行速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变异性的影响[J].实用骨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