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部论文-王国灿,张孟,张雄华,廖群安,王玮

天山北部论文-王国灿,张孟,张雄华,廖群安,王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山北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天山,古生代,构造事件,构造演化

天山北部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灿,张孟,张雄华,廖群安,王玮[1](2019)在《东天山北部古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对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启示:基于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地质调查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伏岩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的确定,揭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以及晚石炭世期间存在几次重大构造事件。结合古生代不同时期沉积大地构造背景转换、岩浆活动构造环境转换以及构造变形格式转换的地质新纪录,提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造山事件为北部阿尔曼太洋闭合导致准噶尔—吐哈地块与阿尔泰地块碰撞的响应;泥盆纪与早石炭世之间的造陆构造事件可能是北部卡拉麦里洋盆初始汇拢碰撞的响应,其平行不整合以及下伏的志留纪—泥盆纪较稳定环境的沉积序列预示着介于卡拉麦里洋盆与南部北天山洋盆之间的准噶尔—吐哈地块为古亚洲洋盆体系中相对刚性的稳定陆块区,研究区作为准噶尔—吐哈地块的北部被动陆缘受卡拉麦里洋盆汇聚的影响较小;晚石炭世的造山事件则表现为响应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前陆盆地的演化,是早石炭世沿卡拉麦里缝合带发生陆块碰撞以来挤压构造作用峰期的产物,其奠定了东天山北部北西-南东向构造基本格局。本文还重新界定莫钦乌拉断裂为北天山构造带(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东准噶尔构造带的构造-地层分区界线,推断其为卡拉麦里缝合带向南东的延伸,并讨论了早石炭世受控不同构造体制的沉积和岩浆纪录的空间差异性,认为早石炭世北部莫钦乌拉山区域为与北侧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挤压前陆盆地的发育过程,而南部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则总体呈现为响应南侧北天山洋盆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裂谷发育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庞亚瑾,程惠红,董培育,石耀霖[2](2019)在《天山北部强震活动对区域应力扰动的分析——以2012年伊犁M6.6地震和2017年精河M6.6地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地区为典型地震活跃区,为定量分析该构造活跃区强震对周边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基于地震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模型计算了天山北部近期发生的2012年伊犁和2017年精河两次M6.6地震对周围地壳形变和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伊犁地震和精河M6.6地震引起震中附近地表同震位移达数厘米,地表同震应变量级约为10~(-7);对比天山北部地区年平均构造形变特征,M6.6强震释放了震中附近近十年的构造主压应变积累;地震引起震中附近(80 km内)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大于1 kPa,而距震中较远区域活动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微弱。结合天山北部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区域地震分布,初步推测两次M6.6地震的发生对震后余震有显着的触发作用,而对区域后续微震活动的影响微弱。(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何文琴[3](2016)在《新疆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适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群是在同一时间内分布于同一区域内具有异质性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是物种的外在表现。在环境的变化下不仅个体表型特征之间相互协调表现出个体适应性,而且异质性的个体间由于相互作用,在种群上表现出不同的数量变化和维持、增长模式,是种群适应环境的综合体现,因此种群适应研究是全面了解种群适应进化的基础。本研究首次以天山和阿尔泰山拟南芥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连续叁年观测了种群统计学特征变化,对比分析了不同萌发时期植株表型特征的变异和种群间个体的变异程度,结合不同萌发时期拟南芥种子对温度变化的母体效应,不同萌发时期植株存活率和繁殖率之间补偿作用,探讨了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的适应机制,得出以下结论:一、通过对天山和阿尔泰山拟南芥自然种群统计学特征调查发现:1)拟南芥种群均呈斑块状分布,不同地区拟南芥种群均具有持续萌发现象,早期、中期萌发的植株数目占总萌发量的主体部分,晚期萌发的植株数量较少。2)不同地区拟南芥种群大小始终处于动态的波动中,两个区域种群大小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不同萌发时期植株的死亡率呈现出:早期>中期>晚期植株死亡率。同时,不同地区个体适合度呈现较一致的规律:早期>中期>晚期个体适合度。二、对比两地区不同萌发时期9个植株表型特表型征发现:1)同一种群中不同萌发时期的植株间,9个表型特征中除基分枝与茎分枝外其余7个特征均具有显着差异。2)两地区晚期与其他时期植株间繁殖特征(单株角果数、单角果种子数、单株种子总数、果实总重)差异显着,此外阿尔泰山早期与中期植株间营养生长特征(株高、地下生物量、植株总生物量)差异显着。3)两大区域中基分枝数与茎分枝数在植株间离散程度较高,变异较大,阿尔泰山地区营养生长特征变异较大。4)同一地区由不同萌发时期植株组成的种群间基分枝数与茎分枝数均具有较高的平均变异系数,其中单角果种子数变异系数较低。两地区内不同时期间表型特征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不显着。5)不同萌发时期表型特征间总体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两个地区不同萌发时期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果实重、植株总生物量以及株高依次与个体适合度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叁、通过对不同温度下不同萌发时期植株产生种子的母体效应研究发现:1)同一年春季不同时间成熟的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具有母体效应。早萌发的植株在种子成熟期间经历的温度较低,后代种子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2)早期和晚期萌发的植株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早萌发的植株倾向于更宽泛的种子萌发温度来促进种群增长,晚萌发的植株则倾向于使后代在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萌发维持种群延续。3)影响种子萌发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及萌发量达到一半的时间的是最适种子萌发温度;四、种群维持在个体之间,以及不同时期之间存在一定的补偿作用。最终有效种群中,晚期植株存活数目依次高于中期和早期的,而早期植株个体适合度依次高于中期和晚期的。早萌发的植株具有低存活率、高繁殖力的特性,晚萌发植株具有高存活率、低繁殖率的特性,介于早萌发和晚萌发之间的植株则中和了这些特性,最终使种群的适合度最大化。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发现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个体表型之间,以及萌发时间上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拟南芥在种群层面丰富的适应对策,这是该物种在新疆干旱环境(阿尔泰山)和湿润环境(天山)都有分布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6-06-01)

林靓,钱青,王艳玲,高俊,江拓[4](2016)在《西天山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昭苏北部侵入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层上部的辉长岩体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轻重稀土分馏等地球化学特征,与火山岩围岩具有相似的不相容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其母岩浆可能由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晚石炭世之前南天山洋盆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的俯冲可能导致了岩石圈的富集作用。利用不相容元素进行地球化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辉长岩成分由50%~80%的堆晶矿物(单斜辉石、斜长石)与50%~20%的玄武质熔浆组成。辉长岩体的Cameca锆石U-Pb年龄为311.3±2.3Ma,与伊犁-中天山板块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的时代大致相当,略晚于西天山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间。辉长岩的时代进一步限定该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活动应在早石炭世晚期结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沉积岩应形成于320~311Ma之间。与辉长岩同时期的岩浆岩在伊犁-中天山板块广泛分布,形成于俯冲结束之后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度的构造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期刊2016-01-14)

杜娟[5](2015)在《天山北部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982—2006年GIMMS-NDVI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法和Hurst指数法,对天山北部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部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不高,山麓地带、河湖沿岸的绿洲农业区植被覆盖较好。研究时段内的植被覆盖有退化的趋势,且退化区域以绿洲边缘区及中低山区为主,主要农耕区在灌溉措施保障下,植被覆盖有改善的趋势。天山北部的植被覆盖变化具有持续性特点,持续增大区主要分布在绿洲农业区;持续减小区主要分布在中低山区;沙漠戈壁区无显着变化特征。(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5年05期)

林靓,钱青,王艳玲,高俊,江拓[6](2015)在《西天山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天山昭苏北部侵入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层上部的辉长岩体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轻重稀土分馏等地球化学特征,与火山岩围岩具有相似的不相容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其母岩浆可能由俯冲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晚石炭世之前南天山洋盆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的俯冲可能导致了岩石圈的富集作用。利用不相容元素进行地球化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辉长岩成分由50%~80%的堆晶矿物(单斜辉石、斜长石)与50%~20%的玄武质熔浆组成。辉长岩体的Cameca锆石U-Pb年龄为311.3±2.3Ma,与伊犁-中天山板块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火山岩的时代大致相当,略晚于西天山榴辉岩的峰期变质时间。辉长岩的时代进一步限定该地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活动应在早石炭世晚期结束,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沉积岩应形成于320~311Ma之间。与辉长岩同时期的岩浆岩在伊犁-中天山板块广泛分布,形成于俯冲结束之后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过度的构造环境。(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孙钦明,刘彤,韩志全,刘华峰,董合干[7](2014)在《遥感分析天山北部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植被-气候关系在时间上的多尺度特征,该研究首次以1981-2009年29 a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同期降水、温度数据为基础,采用小波互相关分析研究了中国新疆天山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天山北坡、准噶尔西部山地、博尔塔拉谷地和伊犁河谷区5个分区、29 a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降水、温度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和时滞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分区降水和温度变化对NDVI变化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响应关系和时滞效应。对于降水,除准噶尔西部山地,其他各区域最能反映响应关系的时间尺度为15旬,时滞为5旬(准噶尔西部山地时滞为2旬);对于气温,各区域最能反映响应关系的时间尺度为15旬(准噶尔西部山地时间尺度为10旬),时滞为2旬。各区域NDVI变化与前期温度变化的相关性(0.587)高于与前期降水变化的相关性(0.456)。该研究对于监测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地气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5期)

杨宏伟,冯晓玉,李江丽,马腾[8](2014)在《基于DLA模型的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与实证——以天山北部旅游产业带开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分形原理和点-轴开发理论推证了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空间结构DLA(Diffusion LimitedAggregation)演化模型;针对新疆"旅长游短"空间结构问题,以天山北部旅游产业带开发为例,参照国家5级旅游景区质量标准,选取4A以上的重点景区为样本,实证了"阿尔泰山千里画廊双核景区系统"和"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双核景区系统"的DLA演化模型。分维值显示:"阿尔泰山千里画廊双核景区系统"形成了较优的集聚分形体,明显缓解了画廊内部的"旅长游短"问题;"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双核景区系统"形成了较好的集聚分形体,但廊道内部"旅长游短"仍然突出。建议重点开发升级阿勒泰与乌昌两大旅游板块邻接区域的景区,培育构建"天山世界文化遗产廊道多核景区系统"。(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王洪刚[9](2014)在《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北部克峡希小岩体群及其铜矿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产有阿希、京希-伊尔曼德等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因为与西南太平洋岛弧环境类似,我们自然要问这里是否也具备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边部寻找斑岩型铜金矿的地质条件?为此,本文针对吐拉苏金矿集区北部原1:20万区调中命名的“恰尔巴赫特”岩体及伴生矿化,开展野外地质填图,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岩相学、矿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我们发现原“恰尔巴赫特”岩株是由岩性从中性到中酸性变化的辉石闪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等小岩体组成的克峡希“小岩体群”,且部分小岩体中已发生斑岩型铜矿化。小岩体群中的岩体从中性到中酸性,具有高硅、低镁、钙碱性、准铝质和典型大陆岛弧岩浆的特点。微量元素组成相近,演化曲线趋势近一致,与吐拉苏地区内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比较,发现两者是同源的,同属于北天山洋向南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岛弧环境中同源岩浆晚泥盆-早石炭世喷出-侵入的统一岩浆序列,岩浆源区具有被大洋沉积物或地壳物质所混染的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不均一富集地幔的特征。克峡希小岩体群具有多期多幕侵入的特点。锆石U-Pb SHRIMP测年表明,在357Ma~348Ma年内,克峡希地区发生了4~5次同源岩浆的侵入,依次形成了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等岩体,这和吐拉苏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的赋矿地层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喷发处于同一时期。克峡希铜矿石中成矿晚期的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成矿流体起源于岩浆水,晚期有不同程度大气降水的影响。矿石硫总体具有深源岩浆硫的特征,铜成矿与洋壳俯冲过程中上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西天山吐拉苏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集区具备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发生发展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望实现斑岩铜矿找矿重大突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瞿娟,丁建丽,孙永猛[10](2013)在《基于改进SVM的新疆北部地区积雪面积反演研究——以天山山区中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积雪面积是融雪径流模型中变量数据输入之一,准确的获取雪盖范围是进行流域尺度融雪水文过程研究的关键,在水资源管理及洪水预报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山山区中段为例,利用MODIS数据,提出了结合混合光谱分解的积雪分量及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纹理特征的SVM分类方法,对研究区积雪面积信息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利用混合光谱分解的积雪分量作为SVM的特征输入,总体分类精度比传统SVM分类结果有了一些提高。同时考虑结合基于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纹理特征用于分类中,总体精度比传统SVM方法提高了1.081%,制图精度达到了99.01%。本文提出的分类方法能够适应特征组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能提供更多的区域地物空间分布信息,能够调整无样本地表类型地区的积雪面积反演,对今后的融雪水文过程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天山北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山地区为典型地震活跃区,为定量分析该构造活跃区强震对周边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的影响,本文基于地震位错理论和岩石圈分层模型计算了天山北部近期发生的2012年伊犁和2017年精河两次M6.6地震对周围地壳形变和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伊犁地震和精河M6.6地震引起震中附近地表同震位移达数厘米,地表同震应变量级约为10~(-7);对比天山北部地区年平均构造形变特征,M6.6强震释放了震中附近近十年的构造主压应变积累;地震引起震中附近(80 km内)同震库仑应力变化大于1 kPa,而距震中较远区域活动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微弱。结合天山北部现今地壳变形特征及区域地震分布,初步推测两次M6.6地震的发生对震后余震有显着的触发作用,而对区域后续微震活动的影响微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山北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灿,张孟,张雄华,廖群安,王玮.东天山北部古生代重大构造事件及其对中亚造山带演化的启示:基于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地质调查新证据[J].中国地质.2019

[2].庞亚瑾,程惠红,董培育,石耀霖.天山北部强震活动对区域应力扰动的分析——以2012年伊犁M6.6地震和2017年精河M6.6地震为例[J].地震.2019

[3].何文琴.新疆天山北部拟南芥种群适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

[4].林靓,钱青,王艳玲,高俊,江拓.西天山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2016

[5].杜娟.天山北部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及趋势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5

[6].林靓,钱青,王艳玲,高俊,江拓.西天山昭苏北部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辉长岩体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5

[7].孙钦明,刘彤,韩志全,刘华峰,董合干.遥感分析天山北部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4

[8].杨宏伟,冯晓玉,李江丽,马腾.基于DLA模型的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空间结构演化机理与实证——以天山北部旅游产业带开发为例[J].资源科学.2014

[9].王洪刚.西天山吐拉苏金矿集区北部克峡希小岩体群及其铜矿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0].瞿娟,丁建丽,孙永猛.基于改进SVM的新疆北部地区积雪面积反演研究——以天山山区中段为例[J].资源科学.2013

标签:;  ;  ;  ;  

天山北部论文-王国灿,张孟,张雄华,廖群安,王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