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镥铝石榴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镥铝石榴石,光致发光,荧光粉,稀土离子
镥铝石榴石论文文献综述
邢琳,杨林峰,李林,郭鹏[1](2019)在《Ce~(3+)掺杂镥铝石榴石纳米粉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镥、硝酸铝和硝酸铈为初始原料,采用溶剂热均匀沉淀-煅烧法合成了铈掺杂镥铝石榴石(Lu3Al5O12∶Ce,LuAG∶Ce)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谱(PL)及荧光寿命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合成样品进行表征,并计算了其CIE色坐标。结果表明,Ce~(3+)的掺入并未改变LuAG基质的晶格结构,且粉体结晶很好,近球形,颗粒尺寸约为20nm;荧光光谱显示了Ce~(3+)的5d→4f特征发射,CIE色坐标表明LuAG∶Ce荧光粉呈现出亮绿光;荧光寿命曲线遵循单指数衰减,其荧光寿命值为51ns。(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9年02期)
邢琳,王聪慧,罗银燕,杨林峰[2](2018)在《制备条件对镥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研究起始材料硝酸镥(Lu(NO_3)_3·6H_2O)和硝酸铝(Al(NO_3)_3·9H_2O)中结晶水去除前后对镥铝石榴石(LuAG)纳米粉体合成的影响;比较高温热处理对LuAG纳米粉体合成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所得粉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含结晶水的起始材料采用溶剂热法能够合成纯相的LuAG纳米粉体,颗粒尺寸为100 nm左右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高温热处理后,纳米粉体结构趋于完整,但纳米颗粒有团聚现象。认为原材料中结晶水的去除不利于溶剂热法合成LuAG纳米粉体,而高温热处理所得的LuAG纳米粉体均已结晶。(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李雨,雷鹰,丁凯[3](2018)在《微波快速固相合成铈掺杂镥铝石榴石》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波固相法快速合成了名义组成为Lu_(3-x)Ce_xAl_5O_(12)(x=0.04~0.10)的镥铝石榴石荧光粉,研究了微波辐射时间和铈掺杂量对荧光粉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20~30 min即合成出纯度较高的镥铝石榴石,LuAG:Ce~(3+)的发射峰约为516 nm,激发峰约为342 nm和441 nm,在相同铈原子比条件下延长合成时间有利于提高发光性能。制备的荧光粉颗粒大部分为2~4μm的椭球形,小部分呈针棒状,长5~10μm,直径约1μm;颗粒间有轻微烧结团聚。(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邢琳,曲良辉,葛向红,刘生满,任海振[4](2016)在《介电谱在镥铝石榴石晶体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提拉法生长的镥铝石榴石单晶中的缺陷,采用波长为254 nm、功率为36 W的4根低压汞灯灯管,室温下在距离镥铝石榴石单晶样品15 cm远处对其进行紫外光辐照24 h,之后在样品上下两个7 mm×7 mm表面镀上电极,置于一夹具内,夹具内部由机械泵维持真空环境,外部由液氮控制温度,利用HP4194A阻抗分析仪对紫外光辐照前后的镥铝石榴石单晶进行介电谱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辐照后的镥铝石榴石单晶的介电损耗峰出现弛豫,由该弛豫峰对频率的依赖关系表明这种介电弛豫行为是属于偶极子取向极化的弛豫型响应,由此根据偶极子的弛豫机理推断在镥铝石榴石单晶的晶格中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6年03期)
叶彦林[5](2016)在《掺钕镥铝石榴石透明陶瓷激光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镥铝石榴石(Lu AG)与钇铝石榴石(YAG)同属于石榴石结构,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热导性能,是优秀的基质材料。本文首次对掺钕镥铝石榴石(Nd:Lu AG)陶瓷的激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现基于~4F_(3/2)→~4I_((11)/2)和~4F_(3/2)→~4I_((13)/2)跃迁的多个波长的激光输出。内容如下:首先,进行LD端面泵浦Nd:Lu AG陶瓷的~4F_(3/2)→~4I_((11)/2)跃迁实现1.0-1.1μm波段激光输出的实验研究。实验中,分别获得1064nm和1123nm波长激光输出。在泵浦功率为20.4W,用对1064nm透过率为34%的输出镜时,获得8.3W的1064nm激光输出;采用对1123nm透过率为4.4%的输出镜时,获得3.5W的1123nm激光输出。与相同实验条件下Nd:YAG陶瓷的输出激光谱线比较,表明两种材料在~4F_(3/2)→~4I_((11)/2)跃迁得到激光波长基本相同。其次,进行LD端面泵浦Nd:Lu AG陶瓷的~4F_(3/2)→~4I_((13)/2)跃迁实现1.3μm波段激光输出的实验研究。实验中,实现1320.5nm与1338nm及1338nm与1353nm双波长激光输出。在泵浦功率为21W,用对1320.5nm和1338nm透过率为8%的输出镜时,获得3.05W的1320.5nm与1338nm双波长激光输出。用对1338nm和1353nm透过率分别为15.5%和7.0%的输出镜时,获得2.53W的1338nm与1353nm双波长激光输出。与相同实验条件下Nd:YAG陶瓷的输出激光谱线比较,表明两种材料在~4F_(3/2)→~4I_((13)/2)跃迁得到激光波长有差异。(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6-03-01)
汪超,丁栋舟,李焕英,吴云涛,史坚[6](2015)在《镥铝石榴石(Lu_3Al_5O_(12)∶Pr)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提拉法生长出了直径45 mm的Lu_3Al_5O_(12)∶1%Pr(LuAG∶Pr)石榴石闪烁晶体。测试了该晶体不同部位样品的吸收谱、激发发射光谱和多道能谱等。对晶体的吸收波段、发光峰位和激发波长及其对应的Pr离子中电子的跃迁能级进行了指认。测得LuAG∶Pr晶体在137Cs放射源激发下的闪烁衰减时间为29 ns,光产额约为10800±540photons/MeV,光致发光衰减时间为21.93 ns。LuAG∶Pr晶体样品的热释光(TSL)曲线证实晶体中存在较多的能够束缚电子的浅陷阱。(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许健,范灵聪,施鹰,谢建军,雷芳[7](2012)在《Ce~(3+)离子掺杂浓度对掺铈镥铝石榴石(Ce:LuAG)多晶材料组分和烧结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真空烧结方法制备出了叁种不同浓度(1.0at%,5.0at%和10.0at%)的Ce3+离子掺杂LuAG多晶粉体和陶瓷。采用XRD、SEM和EDS叁种表征方法研究了这两种多晶材料的物相和显微结构。我们发现当粉体在1100oC保温10h条件下,Ce3+离子的掺杂浓度达到或超过5.0at%的时候,CeO2相就会以单相的形式析出,出现"过掺杂"现象,但是当这种粉体经过高温烧结转变成多晶陶瓷的时候,掺杂5.0at%样品中的这种"过掺杂"现象就会消失。同时过高的掺杂浓度会显着降低粉体的烧结活性从而导致不完全烧结现象的发生以及陶瓷光学性能的急剧下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大会暨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28)
邢琳,杨林峰[8](2011)在《镥铝石榴石晶体的性能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镥铝石榴石(LuAG)晶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激光和闪烁基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综述了LuAG晶体的结构、晶体的物理化学性能、晶体的存在形式及制备技术,并阐述了稀土掺杂LuAG晶体的发光机理、闪烁性能及其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邢琳,顾民[9](2008)在《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镥铝石榴石》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先进核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对闪烁晶体性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镥铝石榴石(LuAG)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提拉法(Czochralsky method)晶体生长技术,在还原性气氛下,生成了多个纯的和掺杂的LuAG单晶样品,研磨成粉末后(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0-01)
刘学建,李会利,黄政仁,黄莉萍,江东亮[10](2007)在《稀土铈离子掺杂镥铝石榴石光学透明闪烁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上目前在闪烁透明陶瓷研究领域所涉及的材料体系、发展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重点介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近年来在稀土铈离子掺杂镥铝石榴石(LuAG:Cze)透明闪烁陶瓷的制备、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和共沉淀方法通过真空烧结工艺可制备透过率达77%的LuAG:Ce透明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为10μm。在γ射线激发下、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闪烁输出,光产额为4818光子/MeV,为同样条件下测定的LuAG:Ce单晶的45%,锗酸铋(bismuth germanate,BGO)单晶的60%。最后,指出具有各向同性的立方材料体系、高质量粉体原料的制备以及降低光学散射损耗的有效方法是研制高质量光学透明陶瓷材料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07年S1期)
镥铝石榴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溶剂热法研究起始材料硝酸镥(Lu(NO_3)_3·6H_2O)和硝酸铝(Al(NO_3)_3·9H_2O)中结晶水去除前后对镥铝石榴石(LuAG)纳米粉体合成的影响;比较高温热处理对LuAG纳米粉体合成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所得粉体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分散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含结晶水的起始材料采用溶剂热法能够合成纯相的LuAG纳米粉体,颗粒尺寸为100 nm左右且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高温热处理后,纳米粉体结构趋于完整,但纳米颗粒有团聚现象。认为原材料中结晶水的去除不利于溶剂热法合成LuAG纳米粉体,而高温热处理所得的LuAG纳米粉体均已结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镥铝石榴石论文参考文献
[1].邢琳,杨林峰,李林,郭鹏.Ce~(3+)掺杂镥铝石榴石纳米粉体的合成与表征[J].半导体光电.2019
[2].邢琳,王聪慧,罗银燕,杨林峰.制备条件对镥铝石榴石纳米粉体合成的影响[J].中国粉体技术.2018
[3].李雨,雷鹰,丁凯.微波快速固相合成铈掺杂镥铝石榴石[J].粉末冶金工业.2018
[4].邢琳,曲良辉,葛向红,刘生满,任海振.介电谱在镥铝石榴石晶体中的应用[J].中国测试.2016
[5].叶彦林.掺钕镥铝石榴石透明陶瓷激光性能的研究[D].温州大学.2016
[6].汪超,丁栋舟,李焕英,吴云涛,史坚.镥铝石榴石(Lu_3Al_5O_(12)∶Pr)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J].人工晶体学报.2015
[7].许健,范灵聪,施鹰,谢建军,雷芳.Ce~(3+)离子掺杂浓度对掺铈镥铝石榴石(Ce:LuAG)多晶材料组分和烧结性能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大会暨国际衍射数据中心(ICDD)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
[8].邢琳,杨林峰.镥铝石榴石晶体的性能及其应用[J].陶瓷学报.2011
[9].邢琳,顾民.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镥铝石榴石[C].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8
[10].刘学建,李会利,黄政仁,黄莉萍,江东亮.稀土铈离子掺杂镥铝石榴石光学透明闪烁陶瓷[J].硅酸盐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