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双折射率论文-荆帅诚

最大双折射率论文-荆帅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大双折射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晶,太赫兹器件,超材料吸波体,移相器

最大双折射率论文文献综述

荆帅诚[1](2018)在《太赫兹波段大双折射率液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波拥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在太赫兹波谱、太赫兹成像和太赫兹通信等领域。液晶材料拥有良好的光电各向异性和成熟的工业技术,使得太赫兹液晶器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般的液晶材料在太赫兹波段的双折射率比可见光范围内的小,吸收损耗也较高。为了提高器件的工作效率,满足器件的设计需要,研究太赫兹波段拥有大的双折射率和低的吸收损耗的液晶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提升液晶的双折射率,降低其吸收损耗,本文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本文利用增大液晶分子共轭程度的方法去设计目标化合物的分子式,选定了以叁苯二炔骨架为核心,不同极性基团为取代基的目标化合物;采用了含炔基的苯环和含卤素的苯环进行Sonogashira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对其TG,DSC,POM旋转粘度,介电各向异性,弹性常数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与比较,初步分析了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超材料吸波体可以在低频的太赫兹区域测试液晶的吸收峰,商用电磁分析软件(CST)可以很准确地预测MM吸波体的S参数,通过计算得出液晶的双折射率和正切损耗。太赫兹时域光谱仪能够在更高的频段内测试液晶的双折射率和吸收系数。其中双折射率最大的是化合物1-丙基苯基-3-氟-4-异硫氰基苯基对炔基苯(D-3-NCS),达到了 0.581;吸收最小的是化合物1,4-二丙基苯基对炔基苯(A-3),在12cm-1以下。单体液晶由于其高熔点不能直接应用,所以采用不同液晶共混的方法配制混晶来提升液晶的性能。混晶S200-2在太赫兹波段具有较高的双折射率和较低的吸收损耗,用其制作的360GHz反射式移相器在355GHz处达到了 363.4°的相移,仿真软件跟测量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1)

吕廷芬,李国华,蔡生景,韩培高,彭捍东[2](2010)在《石英晶体最大双折射率色散特性的椭偏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量石英晶体最大双折射率的色散特性,在椭偏光谱仪的水平透射测量模式下,通过对确定厚度的石英波片相位延迟量的精确测量,计算出了石英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值,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光路简单、操作方便,屏蔽了光源的不稳定性;双折射率测量精度达到了10-6,比连续偏光干涉法的测量精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实现了对石英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色散特性的连续光谱测量;此方法对其它双折射晶体材料的双折射率色散特性的研究也同样适用。(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0年12期)

马育栋[3](2009)在《波片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波片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云母波片为例,根据椭偏测量相位原理,利用椭偏仪的温控装置,对不同温度下云母波片的延迟量进行测量,再根据延迟量与最大双折射率的数学关系,得到相应温度下云母波片的最大双折射率。结果表明,在给定波长下,云母的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求解出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达式,该方法是测量最大双折射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09年17期)

孔凡美,李国华,宋连科,郝殿中,宋致堂[4](2009)在《云母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湍度会对云母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产生影响,影响云母波片的使用精确度。利用偏光干涉法测定了云母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利用岛津UV-3101PC分光光度计,在其样品室中加入温控装置,测出80μm,300μm和813.5μm叁个不同厚度的云母波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偏光干涉谱,发现干涉谱发生漂移。通过对偏光干涉谱极值点所对应波长的精确判断,准确计算出相应温度下波片的最大双折射率。求出云母晶体在紫外波段和可见光波谱段的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表达式。实验是在波长精度为0.05 nm时进行的,测量的双折射率精度可达到10-5。(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9年05期)

孔凡美[5](2009)在《云母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折射率是表征各向异性晶体光学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参数,由材料的成分和晶体结构所决定。双折射率对光波而言,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色散性。以平行晶体光轴的晶面作为通光面,光在晶体内垂直晶体光轴传播,其双折射率为最大值,称为最大双折射率。最大双折射率是偏光器件设计时的重要参量,此值是波长的函数,也受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偏光器件通常要受到温度场及其他外场的影响。晶体的折射率和面形等随温度的变化均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器件的光学性能。通常用折射率温度系数来描述温度对光学晶体折射率的影响。经查阅文献资料可知,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晶体最大双折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测量上,而对晶体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研究较少。作为制作单级波片的理想双折射材料云母晶体,由于其晶片太薄,极易产生多次反射,且孔径稍大时面形难以保证,因此研究其温度效应的更少,对云母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报道。所以,云母晶体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精确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对云母晶体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精确测量晶体最大双折射率的连续偏光干涉法对不同厚度的云母波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温度下云母波片的偏光干涉谱,并对谱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计算出云母波片的最大双折射率,求出了云母晶体在紫外波段和可见光波谱段的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达式;最后获得从紫外至近红外光波段云母晶体的双折射率色散曲线,得到任意波长的双折射率色散公式。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偏光器件的发展概况和器件温度效应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创新工作。第二章是最大双折射率温度效应的基础理论部分,对最大双折射率的概念、双折射现象的应用和云母晶体分别进行了介绍,对双折射率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表明,波片的延迟量随温度的变化是由波片的厚度和双折射率随温度变化引起的。多级波片的延迟相位级数可以从几十个多至上百个,从延迟的物理效果上看与零级波片没有多大区别,但当温度改变时,由于波片级数的不同,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也将不同,级数越大,厚度影响越明显。而对单级波片,厚度很小,当温度改变时,双折射率的影响更明显。第叁章主要介绍了偏光干涉法测量双折射率的装置及过程。描述了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并绘出了测量系统原理图,说明了测量系统中各部件的选择和测量时程序的流程。对实验得到的不同温度下云母波片的偏光干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当云母波片的温度升高时,波片的偏光干涉谱整体向短波长方向发生漂移,且温度变化越大,漂移越明显,结果表明云母波片双折射率的影响大于厚度的影响,决定了谱线漂移的方向。第四章是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部分。通过对偏光干涉谱的极值点所对应波长的精确判断,准确计算出相应温度下云母波片的最大双折射率,求出了云母晶体在紫外波段和可见光波谱段的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达式;最后获得从紫外至近红外光波段云母晶体的双折射率色散曲线,经多项式拟合数据处理,得到任意波长的双折射率色散公式。同时,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为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论文的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本人的主要工作。总结上述内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首次通过实验测得了不同温度下不同厚度的云母波片的偏光干涉谱,发现波片的偏光干涉谱整体向短波长方向发生漂移,说明云母波片双折射率对其延迟量的影响大于厚度对其延迟量的影响,决定了谱线漂移的方向。2、得到云母晶体在紫外波段和可见光波谱段的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达式。3、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所测各温度的双折射率的色散公式,利用MATLAB程序做出最大双折射率随温度及波长变化的二维曲面图。本文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表明该文实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云母晶体器件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云母波片的生产和实用提供了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9-03-01)

孔凡美,李国华,马育栋[6](2009)在《测量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偏光干涉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测量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偏光干涉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出不同温度下晶体波片的偏光干涉谱.通过对不同温度下谱线极值点所对应波长的精确判断,准确计算出相应的最大双折射率,并由曲线拟合得到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达式.测量的双折射率精度可达到10-5.(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09年02期)

许言强[7](2005)在《精确测量晶体材料最大双折射率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折射率是表征各向异性晶体光学特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光学参数,由材料的成分结构以及生成条件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并且与波长有关。测量双折射率的方法多样,绝大多数是针对单一波长进行,先测出主折射率,然后由其推算出双折射率值,精度一般是10~(-4)。比较精确的测量方法当数干涉测量法,如浸液干涉法和自补干涉法,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精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一至两个数量级,但是上述干涉法用于可见光之外的测量是不适宜的,并且测试所需样品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晶体加工工艺难以保证,从而使得测量精度与理论精度相差较大。我们采用连续偏光干涉测量法测量晶体双折射率,根据偏光干涉理论公式,当相位满足一定条件时,光强分别有极大极小值,知道了极值对应的波长,根据相位公式,便可计算出对应不同波长的双折射率,所需样品仅为一光轴平行表面的平薄板,结构简单,样品制作过程中各技术指标容易控制。偏光干涉测量涉及范围不仅是可见区,它已拓展到紫外和红外光谱区,并且不需要复杂处理,就可得到精度10~(-5)的双折射率值。 论文的主要创新是提出了精确测量晶体最大双折射率的连续偏光干涉法,并对光强透射比曲线的变化特性作出理论分析。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光强透射比曲线随出射光缝隙宽度的改变呈一定规律变化,缝隙很大时,光强透射比的最大最小值随着波长的减小逐渐靠拢。根据实验仪器本身的局限,我们对此曲线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由此证明了入射光单色性是影响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吸收是次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最大双折射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测量石英晶体最大双折射率的色散特性,在椭偏光谱仪的水平透射测量模式下,通过对确定厚度的石英波片相位延迟量的精确测量,计算出了石英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值,并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光路简单、操作方便,屏蔽了光源的不稳定性;双折射率测量精度达到了10-6,比连续偏光干涉法的测量精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实现了对石英晶体的最大双折射率色散特性的连续光谱测量;此方法对其它双折射晶体材料的双折射率色散特性的研究也同样适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大双折射率论文参考文献

[1].荆帅诚.太赫兹波段大双折射率液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2].吕廷芬,李国华,蔡生景,韩培高,彭捍东.石英晶体最大双折射率色散特性的椭偏测量[J].光电子.激光.2010

[3].马育栋.波片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测量[J].硅谷.2009

[4].孔凡美,李国华,宋连科,郝殿中,宋致堂.云母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测定[J].中国激光.2009

[5].孔凡美.云母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效应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6].孔凡美,李国华,马育栋.测量晶体最大双折射率温度系数的偏光干涉法[J].物理实验.2009

[7].许言强.精确测量晶体材料最大双折射率的方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最大双折射率论文-荆帅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