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浙东文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朝,大历,浙东,文人交游
浙东文人论文文献综述
邢蕊杰[1](2018)在《唐大历浙东文人交游与两浙文学雅集复兴》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浙地区的文学雅集始兴于东晋。入唐后,初盛唐文人群体互动主要集中于帝都或宫廷之中,两浙文学雅集一度较为沉寂。直至唐大历年间浙东越州唱和与浙西湖州唱和的相继出现,文人诗酒互动的雅集传统再次重振。尤其是大历年间浙东文人群体,以社交网络为基础,以大规模的联句创作表达闲适轻松的诗歌创作观念,迥异于初盛唐北方文学雅集的主体构成与创作形式,预示着新的文人雅集形态的定型。(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朱光明[2](2017)在《明初浙东文人的复古前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产生复古运动的风潮,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恰当的政治时机密不可分。如同众多溪流共同汇聚在一起形成大河的浩瀚,前后七子的复古也是有源有流的,且其源头应该不止一个。相较于前后七子时常被批评“泥古不化”,浙东文人则表现出了较为通达的复古观念。(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7-08-25)
任永安[3](2015)在《元末明初浙东派文人与江西派文人的交往及其文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末明初,以宋濂为首的浙东派文人与江西派文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们之间经常联句赋诗,品评诗文,题赠序跋,交往频繁。江西派文人舂容雅正的作品风格,受得浙东派文人的积极评价,为其在文坛立足提供了有利条件。明初,随着浙东派文人在文坛的衰落,江西派文人迅速崛起,并对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邓旻[4](2013)在《元末明初浙东派文人苏伯衡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元末明初浙东派重要成员之一的苏伯衡,在历史上的评价主要以《明史》为准,十分单一。而近代以来,随着浙东派研究的发展,人们对苏伯衡也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对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具体作品、苏伯衡诗文创作、苏伯衡思想、苏伯衡生平交游四个方面。但这些认识都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由此可知,作为元末明初浙东派承上启下枢纽人物的苏伯衡,还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参花(下)》期刊2013年11期)
俞林波[5](2012)在《兰亭之会及其对唐宋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基于东晋名士与唐宋浙东联唱诗人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会稽秀美山水的浸润感发下,东晋名士兰亭之会与会稽山水欣然相融,形成了一种高雅、闲适、情韵无穷的审美情趣。虽然唐宋文人特别是浙东联唱诗人追慕东晋名士的文酒风流,一再仿效兰亭之会,但同在战乱和会稽的时空环境下,东晋名士和浙东联唱诗人对兰亭山水的审美情趣却有着巨大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张丽娟[6](2012)在《刘崧与浙东台阁文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洪武时期,以刘基、宋濂为代表的浙东台阁文人在政治上处于被打压、被排挤的地位,与此同时,江右派代表刘崧仕宦之旅则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以雅正标举,以清平廉慎为精神风貌的江右文学升格为台阁文学,成为明代台阁文学的重要成分。(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2年24期)
饶龙隼[7](2008)在《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择主心态之变衍及思想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普遍抱持择主心态。他们想象朱元璋是"明主",而朱元璋为得其忠力,也甘愿从善如流因而形成逢遇明主、君臣相得的假象,掩饰着人主的威严与猜忌。这反使宋濂辈宠遇愈隆,而畏惧愈深。他们只能身困朝廷,而心系乡园,寻求些许精神寄托,以示对政争的怨憎,从而形成深沉的望乡心态。这心态游移于朝廷与乡园之间,以仕途困厄和乡园适意相对照。它上接元末择主心态,是择主心态的一种变衍,而根源就在浙东"正学"。浙东文人将"正学"运用于政治,陷入天下是否为公之悖论,终使择主而事的努力宣告破产。(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08年05期)
蒋荣[8](2005)在《从唐五代浙东文人分布变化看当时文风之东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五代时期是浙东地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转型期,由于在中原的几次大动乱中都保持着相对的安定,当时的浙东在唐五代时期尤其是中唐以来文风开始大盛,由于浙东七州占籍文人的增多、中原文人的迁入、名人游历的频繁,使当时浙东的人文环境发生重大的转变,从而也可以看出整个唐五代时期文风东渐的大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尹占华[9](2000)在《大历浙东和湖州文人集团的形成和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察了唐代宗大历时期分别以浙东和湖州为创作中心的两个文 人集团的形成,认为这与当时当地的人文、自然环境有重要关系,好文的地方官 鲍防、颜真卿起了引纳和组织作用。这两个文人集团追求心境闲适宁静、淡泊平 和;为了娱情而创作,从而促进了词体文学的形成和联句与唱和诗的兴盛。(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00年04期)
浙东文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某种意义上,产生复古运动的风潮,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恰当的政治时机密不可分。如同众多溪流共同汇聚在一起形成大河的浩瀚,前后七子的复古也是有源有流的,且其源头应该不止一个。相较于前后七子时常被批评“泥古不化”,浙东文人则表现出了较为通达的复古观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浙东文人论文参考文献
[1].邢蕊杰.唐大历浙东文人交游与两浙文学雅集复兴[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朱光明.明初浙东文人的复古前奏[N].文汇报.2017
[3].任永安.元末明初浙东派文人与江西派文人的交往及其文学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邓旻.元末明初浙东派文人苏伯衡研究综述[J].参花(下).2013
[5].俞林波.兰亭之会及其对唐宋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基于东晋名士与唐宋浙东联唱诗人的比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张丽娟.刘崧与浙东台阁文人[J].语文学刊.2012
[7].饶龙隼.元末明初浙东文人择主心态之变衍及思想根源[J].文学遗产.2008
[8].蒋荣.从唐五代浙东文人分布变化看当时文风之东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
[9].尹占华.大历浙东和湖州文人集团的形成和诗歌创作[J].文学遗产.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