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型时期,劳动关系,调整方式
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牛玲[1](2016)在《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处在转变的条件下,开始从原先经济转型的模式变换到社会转型的模式中,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性改革阶段,我国现在实施的劳动关系已经和以往不同了,整个国家的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就某个角度来看,当前国内已经形成具有显着市场化特征的劳动关系,且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主导地位不断突出。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国内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残存了很多问题,市场化的劳动关系需要加快适应,完成任务过渡期。就实际的情况来看,分析当前国内劳动关系的实质性特征深入分析是完成劳动关系调整的重要形式,也是国内重要的改革任务。文章主要围绕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分析了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实现向市场化劳动关系的过渡,最后分析了中国应选择什么样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32期)
郭军[2](2014)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调整市场化劳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责任问题进入中国,是从劳动关系开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26000社会责任指导意见,延续了人们对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体现了社会责任中关注劳工问题的重要性。 十年转变 政策先行 回顾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十年,我观察到这样一个(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报》期刊2014-12-30)
许跃芝[3](2014)在《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调整市场化劳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保障。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公平公正必然要求法治化、依赖法治化。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劳动法》为主体、多层次的劳动法律法规为补充的劳动法律体系,为劳动关系规范有序地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4-11-25)
黄宁[4](2013)在《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时期以来,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80、90后劳动者的大规模涌入,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新型员工类型发生摩擦,成为目前企业管理中的一大症结。文章旨在通过对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转变提升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3年12期)
曹大友[5](2012)在《调整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曹大友 观点 从中国工会的建设实践看,工会虽然担负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但同时也在推进民主管理、开展劳动竞赛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企业创造了不少的效益 在劳动关系朝着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和集体化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2-01-17)
本报,吴铎思[6](2008)在《派遣工:渴望“家的感觉”》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务派遣,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用工方式。有人把这种关系称为“叁角”关系,即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目前这种新型用工方式,在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已被大量采用。从福建省劳动和社会(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08-11-25)
郑玲敏[7](2008)在《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民营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也不断得以提高并逐步得到明确,不仅仅在企业数量上实现了飞速地增长,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做出的贡献也是相当巨大的。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并鼓励其发展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在发展过程中在劳动关系方面所存在的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可否认,目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出稳定态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领域逐渐扩大,民营企业中的劳动关系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并呈现加剧之势。尤其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历史性变革的关键阶段,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经济高速运行中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紧张。劳动矛盾和纠纷显得更为复杂,民营企业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日益广泛,有时候甚至发展成劳资冲突,以相当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这对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实现民营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继续发展下去,还会影响经济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进程以及中国社会的稳定、公平与正义。而当今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主要是围绕着劳动者基本的劳动权益而展开的。这些问题所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体系仍然明显滞后于现实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不能有效地发挥预防、调解、疏导和化解等作用,致使劳动冲突不能很好地解决在企业内部、化解在基层,冲突自然而然地就以非正常途径表现出来,可以说适应市场化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针对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严重现状,尽快构建起适应现阶段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特点的新型劳动关系调整体系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是现阶段民营企业内部迫切需要解决的且无法回避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基本问题。同时,加强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维护民营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大力构建和谐稳定的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对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本文正是在意识到目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而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的滞后性的基础上思考而形成的。本文在广泛研读国外企业劳动关系理论和国内外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民营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影响,同时对国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劳动关系调整体系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概述,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体系整体运行的基本思路、策略选择以及构建方式,并强调指出调整一定要围绕劳权保障来进行,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其主要是从国外企业劳动关系理论和国内外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研究两个部分来分别进行综述;第二章是绪论部分,其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研究思路和本文有关重要概念的界定等五个部分;第叁章,主要描述了我国民营企业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以及对我国的贡献;第四章是对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展开分析,其主要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论述了问题所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第五章对国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劳动关系调整体系和模式进行了概述,并从中得出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第六章是全文的重点,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体系的构建,分析了调整的核心和体系整体运行的基本思路和策略选择,并从经济、法律、社会、伦理道德文化和管理等多维度、多视角对该调整体系进行了全方位地搭建;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部分,其对全文做了一个概要的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20)
王晓华[8](2006)在《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劳动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也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我国目前正处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性变革时期。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转型过程中,处于不同所有制经济中的各种劳动关系也在动荡和演化中变得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两大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多,因而使劳动关系调整问题日益突出。而新的经济体制对劳动关系及其调整对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认真分析转型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强法律规范建设,以便在新的形势下谋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本课题的选择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对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描述,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关系调整的现有研究,寻求转型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一种效率更优的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文章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国外几个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对我国完善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的一些启示,界定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劳动关系等的概念。接下来,重点介绍了转型期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在当前转型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必须进行完善。之后,提出转型期对我国劳动关系进行调整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其它几种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而言,集体合同和集体谈判制度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集体谈判是我国转型时期的主要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并且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调整方式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最后对完善当前我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06-03-01)
[9](1995)在《集体谈判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调整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谈判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调整的一种重要方式一、劳动关系调整与集体谈判制度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在健步走向市场化。表现之一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表现之二是,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本文来源于《中国劳动科学》期刊1995年03期)
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责任问题进入中国,是从劳动关系开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26000社会责任指导意见,延续了人们对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体现了社会责任中关注劳工问题的重要性。 十年转变 政策先行 回顾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十年,我观察到这样一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关系调整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牛玲.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J].商.2016
[2].郭军.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调整市场化劳动关系[N].中国建材报.2014
[3].许跃芝.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调整市场化劳动关系[N].经济日报.2014
[4].黄宁.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探讨[J].经济师.2013
[5].曹大友.调整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N].工人日报.2012
[6].本报,吴铎思.派遣工:渴望“家的感觉”[N].工人日报.2008
[7].郑玲敏.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8
[8].王晓华.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9]..集体谈判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关系调整的一种重要方式[J].中国劳动科学.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