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人工草地论文-秦金萍,马玉寿,李世雄,刘颖,年勇

放牧人工草地论文-秦金萍,马玉寿,李世雄,刘颖,年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牧人工草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祁连山区,春季放牧,模拟放牧,放牧强度

放牧人工草地论文文献综述

秦金萍,马玉寿,李世雄,刘颖,年勇[1](2019)在《春季放牧强度对祁连山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春季放牧对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影响,于2018年春夏季节对祁连山区利用青海草地早熟禾建植的黑土滩人工草地进行了模拟放牧强度(刈割率)试验研究,以放牧强度(刈割率)为主要因素,进行了刈割率为0,30%,50%,70%和90%的5级模拟放牧强度(刈割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春季模拟放牧刈割强度(刈割率)的增加,牧草的盖度、高度、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逐渐减少,放牧强度(刈割率)为90%时,青海草地早熟禾的盖度、高度、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减少了40. 5%,66. 1%,63. 0%和98. 3%,放牧强度(刈割率)为30%时对人工草地的影响不显着。春季休牧(未刈割)和放牧强度(刈割率)为30%时不影响黑土滩人工草地牧草的后期生长发育,而返青期过度放牧利用会引起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快速退化。(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硕,李富祥,李振松,周晓鑫,仝宗永[2](2019)在《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威宁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威宁地区栽培草地的建植常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e)和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为主,通过在建植均匀的草地上进行分群分区放牧,研究了不同羊群的放牧强度对人工栽培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放牧利用下的群落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着降低(P<0.05),而低度和中度放牧处理下的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均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放牧利用降低了鸭茅和白叁叶的频度和盖度;放牧利用对表层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显着(P>0.05),但是在高放牧压力处理中,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平均升高32%;放牧对土壤化学性质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草产量和草地恢复能力分析,贵州威宁地区的栽培草地最适载畜量应该在17~23 SU/hm~2。(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9年04期)

秦金萍,马玉寿,李世雄,刘颖,年勇[3](2019)在《祁连山区黑土滩人工草地对春季模拟放牧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于2018年牧草返青期以刈割模拟家畜采食行为,对祁连山区黑土滩人工草地进行了放牧强度(刈割率)为0、30%、50%、70%、90%的5级模拟放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休牧(未刈割)和放牧强度(刈割率)为30%时,对黑土滩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而随着放牧强度(刈割率)加大,垂穗披碱草的后期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制约,当放牧强度(刈割率)达到90%时,垂穗披碱草的盖度、高度、牧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分别较休牧降低了41.0%、73.0%、87.4%和88.9%,研究结果认为返青期过度放牧利用会引起黑土滩人工草地的快速退化。(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赵青山,侯向阳,段俊杰,成如[4](2019)在《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方式放牧苏尼特羊生产效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混播人工草地放牧苏尼特羊为样本,在相同载畜量条件下,连续3年测定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羊只的生产性能变化并分析成本与收益趋势。结果表明,试验羊体重、销售收入的最佳时间点为每年的9月初;销售收入随放牧年限增加而增加,但以当年9月出栏经济效益较佳。划区轮牧效益与收入均优于连续放牧,3年的纯收入分别高74.80元/只、39.38元/只和62.26元/只,销售收入分别高77.66元/只、32.56元/只和85.14元/只。商品羊成本主要由羔羊、人工、冬春季节补饲料叁部分构成,占总成本95%。降雨量减少造成牧草产量下降,缩小了划区轮牧和连续放牧间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天赐,安婵,李金升,乔建霞,唐士明[5](2018)在《人工湖对毗邻放牧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特征的短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以人工湖泊毗邻的放牧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人工湖对放牧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影响,为放牧草地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湖距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降低趋势,土壤电导率(EC)值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土壤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在0~10cm土层最高,并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pH在不同土层间无明显差异。在建湖3年后,距湖区较远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距离下建湖初期的。距湖越近,植被生长状况越好,其生物量、盖度、多样性均有所增加。(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8年05期)

宋雪莲,丁磊磊,马茹菲,阮玺睿,张文[6](2018)在《贵州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对放牧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度放牧是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退化主要人为驱动力之一。研究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放牧管理策略,对贵州人工草地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结合无人机技术对草地植被盖度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的影响和相同模拟放牧强度对不同混播草地植被盖度、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的影响,分析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与盖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轻度放牧下,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地上生物量干重和植被地上部碳氮比分别比重度放牧显着升高了16.4%、302.4%、292.5%和132.1%(p<0.01),植被地上部氮含量显着降低了58.2%(p<0.01),放牧强度对植被地上部碳含量影响不显着(p>0.01);在相同模拟放牧强度干扰下,混播组合对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植被地上部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均不显着(p>0.01)。相比于相同植被类型模式下的混播组合,草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的响应更受制于放牧强度调控,这进一步揭示,目前放牧强度下,贵州本地人工草地需要采取更低放牧强度的管理策略。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上生物量、植被地上氮含量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较好,结合无人机航拍图片,可为家庭牧场地上生物量和氮含量的无损、快速监测提供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19期)

徐智超,祁瑜,梅宝玲,卓义,王凤歌[7](2018)在《放牧方式对人工草地植被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温带农牧交错区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不同放牧方式下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研究放牧方式对优势种碳分配及人工草地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能够有效地缓解草地压力,合理的放牧制度可以提高人工草地牧草的生产力;不同的放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绵羊的采食规律;连续放牧使得草地植被碳密度和土壤碳密度均显着降低,划区轮牧与对照样地(禁牧管理)保持相当的水平。在该研究中,不同的放牧制度对于牧草生产力和碳密度影响显着,土壤碳密度占人工草地碳密度的比例较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舒健虹,蔡一鸣,丁磊磊,王普昶,李小冬[8](2018)在《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为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建植与检测人工草地提供参考。在贵州省独山县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以2012年10月11日建植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鸭茅:白叁叶:紫花苜蓿=3.5:2:2:1:1.5的人工草地0.33 ha,设置禁牧(围栏封育)、中度、重度3个处理,于2015年10月13日开始放牧,61 d后测定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营养元素与活性有机碳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放牧显着影响pH值、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与pH值在中度放牧的0—10 cm土层中最高,土壤总氮和碱解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强而上升,磷元素与钾元素的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强而下降。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碳及易氧化碳的含量都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并且它们两两显着相关。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建植人工草地与维护人工草地可适当补充磷肥与钾肥,在草场质量检测中微生物碳和易氧化碳的含量可以作为土壤质量监测的早期指标。(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岳泓宇[9](2016)在《放牧方式对温带半干旱区人工草地温室气体通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2012年7月-2015年7月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区人工草地叁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进行了为期叁年的野外观测,实验设置叁种不同放牧方式,分别为连续放牧(CG)、划区轮牧(RG)及禁牧对照(CK)。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不同放牧处理下的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呼吸年总量为4.3-14.3tC ha-1,年度尺度上均表现为CH4的汇(年吸收总量在1.3-1.5kg C ha-1之间),N2O的源(年排放总量在0.05-0.7 kg N ha-1间)。观测期间CG、RG及CK处理区生态系统呼吸及CH4通量在叁个观测年间均有较为明显的相同的季节变化规律,均为在冻结期排放(或吸收)低,生长期排放(或吸收)强,其生长冻融期的排放(或吸收)居中,而N20通量则出现了较明显的年际间差异,甚至在第二、叁观测年观测到了大量的负通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用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表示,下同)是影响人工草地叁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叁个放牧处理中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温度均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湿度均呈极显着的驼峰型相关关系(P<0.01)。甲烷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极显着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而甲烷通量与土壤湿度在CG(P<0.01)、RG(P>0.1)及CK(P<0.01)是非线性相关关系,其中RG二者的相关性不显着。在叁个放牧处理(CG、RG、CK)中氧化亚氮通量与土壤湿度均与呈极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仅在CK处理区中发现了氧化亚氮通量与土壤温度的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在CK处理区叁种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有显着相关性(P<0.05),而在CG区仅氧化亚氮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有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在RG处理区仅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有显着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硝态氮含量则在观测期间均未表现出与叁种温室气体通量任何的相关关系。年度范围上放牧处理区(CG、RG)与对照区(CK)生态系统呼吸及氧化亚氮通量有显着差异(P<0.05),但不同放牧方式之间(RG与CG之间),生态系统呼吸及N2O通量差异并不显着。放牧对甲烷的吸收并无显着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6-30)

王普昶,王志伟,丁磊磊,莫本田,舒健虹[10](2016)在《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贵州南部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强度(零牧、中牧和重牧)下浅层土壤剖面(0—10,10—20,20—30cm)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喀斯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平均值与变异系数均呈现出明显的放牧强度变化与剖面变化规律;在不同放牧强度下,0—10cm和10—20cm土壤剖面含水量均表现为NG>HG>MG,2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NG>MG>HG,变异系数均呈中等变异(10%<CV<100%),平均含水量处于中等水平时土壤水分变异性较高;土壤水分的Moran’s I自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草地土壤水分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受放牧影响;土壤水分半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草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模型为指数模型、球状模型或高斯模型,表明其均为聚集分布;不同放牧强度C/(C0+C)值在0.500~0.817之间,表明土壤水分表现出中等或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放牧强度土壤水分变程在2.77~15.61m范围内变化(零牧,2.53~12.82m;中牧,2.77~15.61m;重牧,14.03~18.79m),说明影响土壤水分的生态过程随放牧强度变化在不同尺度上起作用;Kriging maps直观地反映和验证了草地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与Moran’s I和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相吻合。综合分析发现,在小尺度内,重牧是地势平坦的喀斯特人工草地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放牧人工草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州威宁地区栽培草地的建植常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e)和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为主,通过在建植均匀的草地上进行分群分区放牧,研究了不同羊群的放牧强度对人工栽培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度放牧利用下的群落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着降低(P<0.05),而低度和中度放牧处理下的群落高度和生物量均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放牧利用降低了鸭茅和白叁叶的频度和盖度;放牧利用对表层土壤容重的影响不显着(P>0.05),但是在高放牧压力处理中,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比其他处理平均升高32%;放牧对土壤化学性质有显着影响(P<0.05),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草产量和草地恢复能力分析,贵州威宁地区的栽培草地最适载畜量应该在17~23 SU/h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牧人工草地论文参考文献

[1].秦金萍,马玉寿,李世雄,刘颖,年勇.春季放牧强度对祁连山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牧草生长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2019

[2].李硕,李富祥,李振松,周晓鑫,仝宗永.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威宁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特性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9

[3].秦金萍,马玉寿,李世雄,刘颖,年勇.祁连山区黑土滩人工草地对春季模拟放牧的响应[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9

[4].赵青山,侯向阳,段俊杰,成如.混播人工草地不同方式放牧苏尼特羊生产效益趋势[J].中国草地学报.2019

[5].赵天赐,安婵,李金升,乔建霞,唐士明.人工湖对毗邻放牧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特征的短期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8

[6].宋雪莲,丁磊磊,马茹菲,阮玺睿,张文.贵州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及碳氮含量对放牧的响应[J].现代农业科技.2018

[7].徐智超,祁瑜,梅宝玲,卓义,王凤歌.放牧方式对人工草地植被生物量及碳密度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8

[8].舒健虹,蔡一鸣,丁磊磊,王普昶,李小冬.不同放牧强度对贵州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8

[9].岳泓宇.放牧方式对温带半干旱区人工草地温室气体通量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10].王普昶,王志伟,丁磊磊,莫本田,舒健虹.贵州喀斯特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6

标签:;  ;  ;  ;  

放牧人工草地论文-秦金萍,马玉寿,李世雄,刘颖,年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