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醒俗画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画报,《醒俗画报》,启蒙民众,图像尝试
醒俗画报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柴归[1](2019)在《《醒俗画报》启蒙民众的图像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启蒙报刊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崛起,以图像形式为主的画报受到不识字的底层民众的欢迎。作为晚清图像画报的典型,《醒俗画报》的办刊实践将启蒙民众的理念通过图像表现出来,利用人物画像、科学知识、讽画、小说和新闻画等帮助人们了解世界形势,革除陋习,提倡新风尚,以达到"醒俗"的宗旨。研究《醒俗画报》及其图像启蒙民众的报刊活动,可以从中管窥早期中国报业的特点并对启蒙运动进行批判性反思。(本文来源于《中国编辑》期刊2019年09期)
李文健[2](2011)在《清末民初的城市画报与社会改良——以天津《醒俗画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醒俗画报》创办于忧患深沉的20世纪初,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办刊主旨下,画报关注近代天津城市方方面面的遗风陋俗,热烈倡导清廉之风、文明之风、科学之风,从社会风俗的改良入手,徐图国家的进步,为造就一个新的文明的社会和国家做出了极大的努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经济》期刊2011年20期)
李文健[3](2011)在《被看的女性:清末民初天津城市妇女形象的视觉呈现——以《醒俗画报》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清末民初的妇女启蒙问题上,男性知识精英以启蒙者的姿态,审视旧的女性角色并定义新的性别意涵。尽管在"开智"与启蒙的话语空间中,妇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作为"人"的基本地位,但却远未能摆脱第二性的宿命,旧有的内外有别的社会伦理仍然是智识阶层定义性别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即拟从创刊于清末天津的《醒俗画报》出发,通过考察画报中被观看的女性的视觉形象,尝试观察彼时两性关系所反映的时代变迁。(本文来源于《文学与文化》期刊2011年03期)
李文健[4](2009)在《《醒俗画报》及其性别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后,很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改良知识分子深刻地意识到民智不开则国家不强。此后,启蒙国民之半的女性,就成为一个关乎国家兴亡的重要议题,从而被第一次提到了历史的日程上。除了男性倡导者,一些知识女性也自觉地投入到妇女解放运动之中,做“女国民”和“国民之母”成为那个时代的进步潮流之一。从创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刊来看,无论倾向改良或革命,也无论是否女子刊物,对于妇女问题的关注均占据了相当大的版面。这也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性别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1907年,《醒俗画报》在华洋杂处的天津创刊。以倡导新风、批评陋俗为己任的报人通过画笔下的线条,留下了大量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片段和图景。透过这些视觉材料,使我们得以管窥那个时代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象。而有关女性形象的图画在“醒俗”中所居比例非小,这些妇女形象同《醒俗画报》一起都被自然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迹。除了对千百年来处于社会性别制度压迫下的妇女的同情,报人似乎又对女性抱有天生的偏见,其所常常批评的市民生活中的很多陋俗往往以妇女作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这种无论从形象还是观念上的冲突,时时出现在画报中,也成为《醒俗画报》的时代符号和文化特征。《醒俗画报》中对女性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义,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话语权力上的先天优势。尽管,报人们从社会底层入手,徐图改良社会风俗,并把视角投放到普通小市民的普通世俗生活中,这似乎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男女隔绝”“严别内外”的旧的一元话语制度,但是却又通过对现代女性社会形象的再定义,自觉不自觉地重构了一个新的权威话语体系。不过,这是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要求社会进步、民智开化的呼声相适应的,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9-05-01)
冯骥才[5](2007)在《醒俗画报》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年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李欧梵先生来津看我。那时候,他正对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碰撞时期上海的社会形态发生研究兴趣,因此,迷上了那时代上海出版的(本文来源于《档案天地》期刊2007年05期)
李钊[6](2005)在《近代转型中的婚姻家庭——以《醒俗画报》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存的清末民初画报中,保留了大量关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间女性生活的内容。本文以《醒俗画报》这样的视觉文化史料为基础,探讨清末民初社会性别制度的一个侧面——婚姻家庭私人空间内的转变。并希图探讨史料的运用和性别史视角的独特意义。(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侯杰[7](2004)在《天津风俗画卷《醒俗画报》》一文中研究指出1907年3月23日,一份石印画报———《醒俗画报》在天津北马路启文西阅报社内创刊,后迁到城内鼓楼东大街。该报由普育女学创办人温世霖和私立第一中学堂(后改名为南开中学)英文教习吴芷洲共同发起创办,第一任主笔为陆辛农(笔名新农、醒农、馨农、文郁),慈惠寺小(本文来源于《天津日报》期刊2004-12-20)
醒俗画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醒俗画报》创办于忧患深沉的20世纪初,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办刊主旨下,画报关注近代天津城市方方面面的遗风陋俗,热烈倡导清廉之风、文明之风、科学之风,从社会风俗的改良入手,徐图国家的进步,为造就一个新的文明的社会和国家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醒俗画报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柴归.《醒俗画报》启蒙民众的图像尝试[J].中国编辑.2019
[2].李文健.清末民初的城市画报与社会改良——以天津《醒俗画报》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
[3].李文健.被看的女性:清末民初天津城市妇女形象的视觉呈现——以《醒俗画报》为中心的考察[J].文学与文化.2011
[4].李文健.《醒俗画报》及其性别意识研究[D].南开大学.2009
[5].冯骥才.醒俗画报[J].档案天地.2007
[6].李钊.近代转型中的婚姻家庭——以《醒俗画报》为中心的考察[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7].侯杰.天津风俗画卷《醒俗画报》[N].天津日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