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批判政治论文-周嘉昕

实践批判政治论文-周嘉昕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践批判政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狱中札记》,“经济人”,决定市场,内在性

实践批判政治论文文献综述

周嘉昕[1](2019)在《“批判经济学”与“实践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葛兰西》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葛兰西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后世的研究中存在争议。佩里·安德森和恩斯特·拉克劳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尝试梳理《狱中札记》的不同版本。以《狱中札记(续编)》为基础,可以发现:葛兰西留下了大量有关"批判经济学"的讨论。这些讨论直面工团主义、福特主义问题,并受到了克罗齐、斯拉法等人的影响。其中,"经济人"批判、"决定市场"分析、"内在性"理论阐发、"趋势规律"探索,构成了葛兰西研究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问题焦点。在此基础上,葛兰西有关"实践哲学"的阐释,及其意识形态霸权和国家理论,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9年03期)

马骁毅[2](2018)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政治实践”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要建构政治实践理论需要着重抓住"政治实践"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现代国家的矛盾、分裂是领域分化导致的,其超越之道是社会领域的整合,即通过总体性的实践促进政治实践与劳动实践、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整合与统一。政治实践概念呈现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双重维度。异化劳动导致了主体间性的异化即社会关系的对抗化、异己化,从而工人的主体性也无从实现。社会主义为个人自由与社会整合提供了条件,政治实践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能够充分体现。政治实践的工具性与价值性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实用性建构与规范性建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政治实践的价值性沦为工具性。在社会主义新现代性条件下,政治实践的价值性才得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工具性维度表现为人民使用政治权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价值性维度表现为通过人民民主的政治实践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臧峰宇[3](2016)在《新启蒙话语与有原则高度的实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政治哲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青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文章的开篇之作,也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标志,其中很多深刻的政治哲学论述可谓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新启蒙话语。重读马克思在这篇哲学文本中所作的尘世的批判、法的批判与政治的批判,重释马克思阐述的人的问题、人的高度的革命与人的解放,解读文中解放者、新的特殊等级与高卢雄鸡的高鸣的哲学寓意,对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实质及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本文来源于《新东方》期刊2016年02期)

王占魁[4](2015)在《价值选择与教育政治——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阿普尔秉承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的文化传统,通过将分析哲学、现象学、知识社会学、批判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开辟了批判教育研究的新领域。四十年来,阿普尔集中批判了美国新古典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现代化的教育改革的价值立场及其政策主张,对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学术发展和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基于对阿普尔作品(论(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期刊2015年06期)

严海良[5](2015)在《人权实践的概念维度:拉兹政治人权观的批判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兹是当代西方政治性人权观的代表人物。从权利的利益论出发,拉兹依据人权在国际实践中限制国家主权的功能,把人权看成是二战结束以来人们针对国家拥有的普遍权利。尽管拉兹的政治性人权观表征了当代西方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但他对人权的论证并没有能够充分阐明全球化时代的人权。为此,应对他的人权观进行修正,并把人权理解为每个人依据人的尊严而拥有的限制国家权力的普遍权利。(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5年05期)

祝杨军[6](2015)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教育是康德第二批判中"纯粹实践理性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在批判哲学体系中占有独特位置。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丰富深刻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道德感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判断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流于抽象的形式,要警惕道德感受性对道德判断力的破坏,避免以道德判断力的主观性抹杀道德标准的客观性。(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5年08期)

周人杰[7](2015)在《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实践的新进展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承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西方媒体与资本、权力关系的剖析和批判鞭辟入里.其批判的逻辑申蕴含着对我国媒体改革的启示。我国媒体改革可以考虑适当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追求公益性目的,以"看不见的手"实现"看不见的宣传",从传统的政治宣传走向现代的政治传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助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王彤[8](2015)在《雅克·朗西埃的艺术—政治实践理论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结构主义以来,去主体化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阿尔都塞是这种说法的代表者。阿尔都塞之后,福柯继续思考沿着阿尔都塞的去主体化道路思考,但同时又解决了阿尔都塞遗留下来的问题,把打破主体的主题阐释为主体化的另一个命题。朗西埃沿着福柯的思路继续前进,在他看来解放的过程就是实现主体化的过程,而主体化的过程朗西埃又用另外一个词——“政治”来表达。朗西埃把现代艺术的感觉的分配当做实现主体化的手段,而艺术以其赋予人们平等的享有感觉的分配而实践了“政治”。因而艺术本身实际上就在实践“政治”,朗西埃以这样的论说方式不仅是在为艺术寻找出路,也是在为后现代“政治”找寻可行的解决办法。朗西埃把艺术当做他思想的实验场地。在对小说的分析中,朗西埃说小说承担起了将碎片化的生活重新诗化的重任,在小说的世界里,各种人物都可以成为话题的主角,不分高低贵贱,他们可以抗拒作者对他们位置的划分,从而实现自我感觉的分配。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图像,而不是被人们安排的一个完满的故事。电影的摄像机以其绝对的主动性直接记录着世界的面貌,因此电影的发明很大程度上可以让真实的图像展示在人们面前,把世界的本质面貌展现出来。电影的本质拒绝导演或者剧作家对图像的安排,希望能够以最单纯最自然的方式讲述故事。艺术以其审美的自由打破了传统的固有观念,拒绝被安排,因而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不同于每天的普通的生活经验,从而让人们对现有的生活产生质疑,激发新的感知,实现感觉的自我分配。艺术审美的自由,给予人们宽广的想象和感知空间,激发人们不同的感知,让新的感觉呈现出来,让不可见者可见,不可说者可说,而一旦那些原本不可见的图像突然表现出来,他们便实现了感觉的分配,成为被计算的群体,实现了自我位置的主体化。既然朗西埃认为“政治”是关于一场冲突,是不同感知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见者与可见这之间的冲突,那么显然艺术在这个层面上与政治相遇,才有了“美学的政治”或者“政治的美学”。朗西埃通过对艺术的分析最终是想要说明,艺术的审美特性在挑战者艺术自身的边界,为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的同时,也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参照。但至于怎么做,朗西埃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规则,这就像他在文中论述那样,不要试图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相信平等的智力会让每个人都有自己我感知的能力,也必然实现感知自我分配。(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金林南[9](2015)在《经验科学、意义理解与实践批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叁重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周年带来的学界评估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处于因国家学科政策主导带来的他律状态。按照现代社会科学哲学设定的学科知识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应该具备经验科学、意义理解和实践批判叁重维度。以经验科学审视,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存在着"宏大理论"和"抽象经验主义"两种极端现象;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关于实证主义与诠释学的论辩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应该既追求客观真理性,又要遵循意义理解的诠释学规范;现代社会科学应该在经验科学和意义理解基础上生成实践批判维度,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离此规范尚有差距。(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红柳[10](2013)在《论“唯物辩证法”的实践特征——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而不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以此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割裂开来,没有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基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实践批判政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政治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要建构政治实践理论需要着重抓住"政治实践"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现代国家的矛盾、分裂是领域分化导致的,其超越之道是社会领域的整合,即通过总体性的实践促进政治实践与劳动实践、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整合与统一。政治实践概念呈现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双重维度。异化劳动导致了主体间性的异化即社会关系的对抗化、异己化,从而工人的主体性也无从实现。社会主义为个人自由与社会整合提供了条件,政治实践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能够充分体现。政治实践的工具性与价值性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实用性建构与规范性建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政治实践的价值性沦为工具性。在社会主义新现代性条件下,政治实践的价值性才得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工具性维度表现为人民使用政治权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价值性维度表现为通过人民民主的政治实践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践批判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1].周嘉昕.“批判经济学”与“实践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葛兰西[J].学术月刊.2019

[2].马骁毅.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政治实践”概念[J].山东社会科学.2018

[3].臧峰宇.新启蒙话语与有原则高度的实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政治哲学解读[J].新东方.2016

[4].王占魁.价值选择与教育政治——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J].基础教育.2015

[5].严海良.人权实践的概念维度:拉兹政治人权观的批判性分析[J].学海.2015

[6].祝杨军.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5

[7].周人杰.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实践的新进展及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

[8].王彤.雅克·朗西埃的艺术—政治实践理论批判[D].陕西师范大学.2015

[9].金林南.经验科学、意义理解与实践批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叁重维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张红柳.论“唯物辩证法”的实践特征——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3

标签:;  ;  ;  ;  

实践批判政治论文-周嘉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