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生成机制论文-祝克懿

语言生成机制论文-祝克懿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生成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验,空间意识,生成机制,生成文本

语言生成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祝克懿[1](2019)在《心理空间范畴与语言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认知科学跨学科新理念、新方法的激荡,欧洲一批学者的哲学思考和语言学思维接受了认知科学关于心智的本质来自身体经验的观点,在批判性继承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重新专注于语言符号生成机制方面的系列问题。关注点从过去主要考察一种抽象为系统的、外部的工作语言,转为考察以"体验"为核心,关涉语言心智、推理、意义、主客观世界诸要素的内部言语。作为一种理论自觉,克里斯蒂娃数十年倡导心智的本质来自身体体验的观点(克里斯蒂娃1969、1974、2015、2016、2018);并承上启下,推崇本维尼斯特60年代末的理论宗旨:"坚持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中探讨语言",因为"它们的意义涉及心理机制的复杂性"(克里斯蒂娃2018);坚守罗兰·巴特、格雷马斯、西比奥克等人"将语言学推理引向弗洛伊德思想和某种'潜意识主体'的法则"(克里斯蒂娃2018);并进一步阐释:语言研究的目标不是"建立"一种固定的系统或某种确定的"模型",而主要关注活的、从生成机制开始的、关于内在'言语活动的普遍理论'和'内在于语言的原则'"(克里斯蒂娃2018)。由于"身体经验"强调语言心理空间的体验、感知,能揭示语言事实背后大脑心智的认知规律,学者们纷纷转换认知机制,设置了无意识世界这个重要的理论范畴,把研究视角拓展、延伸到了无形的、不稳定的、驱力结构化装置的心理空间,并通过描写文本动态生成过程,构拟了文本生产从心理空间到文本空间的认知路径,把内外两个空间认知范畴关联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整体。(本文来源于《中国修辞2018》期刊2019-10-01)

张梦洋[2](2019)在《基于自然语言的家用机器人服务知识自主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服务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看作是简单动作的逻辑组合,在子任务相互协作下最终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机器人在执行家庭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在考虑自身环境的同时具备相应的服务执行概念,即执行服务所需的知识。传统的服务知识主要指在研究者的监督下面向服务整体构建的知识,通过设计相应的服务规则实现对子任务间逻辑关系的规划,并最终形成满足人们需求的服务知识。基于该类方法的知识构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并且构建的知识只能针对特定服务场景,不具备普适性。网络上存储的家庭服务相关的自然语言信息具备完成服务所需的服务要素(如服务工具,执行动作,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能够为机器人执行服务提供策略性指导。因此,研究机器人如何通过学习和理解服务相关自然语言并将其转化为服务知识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服务技能与智能水平,具备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复杂的家庭环境,深入研究面向家庭服务的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构建的方法,分别从信息表达,策略生成,服务要素提取,以及知识构建四个方面展开。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家庭服务领域的自然语言信息表达,提出一种以服务工具信息为引导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表示模型,一方面提高该领域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工具信息增加文本表示模型对服务相关词汇的重视程度。首先,构建基于端到端神经网络模型的工具认知层,根据服务需求生成对应的服务工具信息。其次,在词向量训练阶段引入工具信息,强调服务工具词汇的重要性。最后,在文本向量训练阶段,构建基于服务工具信息的注意力机制,将服务工具信息关联到句向量表达中,并基于句向量完成家庭服务领域的文本表示。2.规范的服务策略能够为机器人执行家庭服务提供指导信息。针对有效策略信息的生成,提出以服务工具信息和词汇关联度引导的、基于强化学习的服务策略生成方法。在策略输出的准确性方面,我们构建基于服务工具信息的激励函数,引导模型生成有效的服务策略信息。在策略输出的稳定性方面,我们通过引入词汇关联度提高模型策略输出的稳定性。针对家庭服务领域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出基于一种基于对抗学习的策略生成方法。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模拟策略信息的真实分布,生成具备参考价值的服务策略。3.围绕策略信息中服务要素的提取,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动作序列生成方法,实现由策略信息向动作序列的转化。动作序列中包含服务要素信息,有利于后续服务知识的自主生成。首先,利用语义解析技术获取策略信息包含的服务要素。其次,提出一种基于物品状态的服务评判方法,评估动作序列的有效性。之后,构建家庭服务仿真平台,模拟机器人的服务执行过程。最后,以仿真平台为交互环境,结合服务评判方法实现基于强化学习的动作序列生成。4.针对服务知识构建,提出一种层次化物品知识库的构建方法,赋予动作序列对应的物品操作知识,并最终形成服务知识。针对服务知识的量化修正,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评价的服务知识修正方法,通过学习用户评价信息,完成对相关服务动作的调节,并最终实现对服务效果的量化调整。首先,基于服务知识完成对用户评价信息的扩展,提高修正模型的推理能力。其次,利用语义网络规则语言设计服务修正规则,实现由规则条件到规则结论的映射过程。最后,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知识修正模型完成基于用户评价信息的服务知识量化修正。(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3)

刘敏[3](2019)在《舆情反转事件中微博语言暴力的生成机制及其治理——以“河南眼癌女童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南眼癌女童事件"为个案从传播环境、微博用户的心理、行为视角,探讨微博主体基于围观、转发与评论的微博"话语式存在",普遍社会道德焦虑作用下的消极道德判断,谴责型道德情绪推动激进群氓的非理性盲从等舆情反转事件中微博语言暴力的生成机制,提出抑制微博谣言的传播、消解微博用户的谴责型道德情绪、屏蔽微博言论中的脏话和詈骂、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等治理策略。(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陈嘉炜[4](2019)在《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描述生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成像卫星传感器的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光学,合成孔径雷达和其他传感器已经获得了大量遥感数据,为数百万个遥感系统提供了数据来源。相较于传统的卫星传感器,如今的卫星遥感器不仅可以获得较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而且已经逐步具备了全天待机、随时传输的能力。高分辨率下的遥感图像相较于以前的低分辨率遥感图像承载了更多的信息,在国家安防、环境污染检测、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遥感图像的尺寸和信息内容在不断地增长,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我们从遥感图像中获取的信息却并没有爆发式的增长。如何尽可能多的获取遥感图像中的信息是目前遥感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诸多提取遥感图像信息的技术中,由遥感图像自动生成人可理解的自然语言技术受到了遥感领域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遥感图像字幕工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遥感图像的多目标检测。第二部分,把标签信息处理成自然语言。传统的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描述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遥感图片一般像素大,目标占比小。在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阶段,只关注于目标特征信息的标签,从而导致很多背景信息被忽略。(2)由于传统的遥感图像自然语言处理采用的是经典范式框架,这种框架是基于模板的方法设计的,具有语言限制,并不灵活和人性化,并且有很多信息在模式化中被省略,造成了信息的流失。(3)由于传统的遥感图像字幕工作由两个独立的模块组成,所以训练时必须为每一个独立模块做出相应的数据标注,这样做的后果是大大增加了人工。由于人工代价的昂贵,所以在面临大数据训练时是无能为力的。同时由于每个模块的相互独立,所以最后得到的模型并不能最好的契合数据。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神经网络成为了最近神经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注意力机制的思想是提高有用信息的权重,从而让任务处理系统更专注于找到输入数据中显着的与当前输出相关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输出的质量。本文分析了传统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描述生成模型的工作原理以及特点,通过结合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构造了新的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描述生成模型。改进后的模型明显的提高了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描述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为了解决传统遥感图像目标检测过程中的信息丢失问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和注意力机制构建了新的网络结构,我们将其称为密集定位层。密集定位层通过对遥感图片进行切割,可以输出每一个小目标和与其相关的区域块。我们结合密集定位层对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了重新架构,从而构建了新的目标检测模型。2、针对传统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模型中的描述模式化,信息丢失问题。本文引进了长短期记忆网络,代替了之前的经典范式框架,使得输出更加灵活,减少了信息的丢失。3、由于传统的遥感图像字幕工作由两个独立模块组成,所以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在每个模块的数据标注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构建了新的网络架构——识别网络。识别网络可以将每个候选区域的特征拉伸成一个固定长度的一维列向量。通过识别网络和密集定位层中的双线性插值,我们可以实现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描述生成模型的端到端训练,从而省去了为每一个独立模块进行人工数据标注的工作,并且模型可以根据数据来进行更好的自我调节。(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4-01)

祝克懿[5](2018)在《心理空间范畴与语言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到70年代,欧美学界风起云涌、精英学者新见迭出,理论范式密集呈现,学派林立,形成了人文学科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宏大格局的征象为西方哲学继认识论转向、语言转向之后完成了以体验哲学为代表的认知转向,此转向作为两代认知科学认知革命的分水岭,推动了以第二代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的认知语(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建利,王因,李羽佳[6](2018)在《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成机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话语。根据话语理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话语分析的第一个层次,受大数据时代"4V+1O"的基本特征与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文化现象交织影响,形成了一套动态的、具备鲜明时代特征、非规范化的语言系统。以系统把握这套语言系统的生成机制为出发点,深入探析其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影响的内在生成逻辑,挖掘网络语言的德育形塑功能,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这不仅是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网络舆情安全乃至社会长治久安的现实诉求。因此,应立足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内在逻辑分析,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即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抗污染"能力、倡导教育者有效利用网络语言、发挥校园主流媒体监管引导作用,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育人层面的实效性。(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8年14期)

冯霞[7](2018)在《语言模糊性视角下《奇葩说第1季》马东幽默机制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语言模糊性为理论指导,以综艺节目《奇葩说第1季》为研究语料,重点分析该节目中主持人马东的幽默机制是如何生成的。该文主体结构为两部分,首先阐述语言模糊理论的发展、研究现状和定义,接下来重点分析以《奇葩说第1季》中部分片段为语料,从语音、语义和语用层面,探究马东是如何借用模糊语言策略生成自己的幽默风格。(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12期)

王惠静[8](2018)在《从事件到语言编码:小句及物性的认知识解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类型学为代表的前期及物性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在视角和研究内容上存在局限性。已有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静态视角,仅从语言内部出发,关注小句及物性的高低不等问题,忽略了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加工对小句及物性高低及意义的影响。对于同一情景事件,由于语言使用者认知加工不同,编码的小句及物性的高低和意义都可能不同。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认知识解理论为分析工具,可以探讨相同情景事件下影响不同小句及物性编码的识解维度、识解受制因素及制约关系,提炼为影响小句及物性的识解机制,从理论上为小句及物性差异作出解释。(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悦[9](2018)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举话意义生成机制的语言哲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禅宗公案机缘性会话中的举话现象,具体归类于“祖师禅”,也就是南宗禅法。祖师禅由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来,传至六祖慧能以下五家七宗的禅法,是明心见性、教外别传之禅法。祖师禅之修法,只在观心本身上做功夫,主张教外别传,注重师承;不立文字,强调顿悟。禅宗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无分别心而熄灭妄想,得以真如观自在。这一实质表现在禅宗的语言文字上则为离名相,不立文字的活句,而对活句的理解亦需要以把握佛法实质为前提。举话现象是基于举话人对公案活句的失败意会而做出的转述补救。通过举话,举话人意图实现对公案活句中蕴涵的佛法大义的体悟。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举话与禅宗机缘性会话的意义生成。本文从语言哲学角度考察举话的意义生成,拟回答叁个研究问题:1)禅师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为了实现举话,采取了哪些语言手段?2)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举话承担着怎样的功能?这些功能又是如何实现的?3)为什么禅师在与徒弟进行禅宗机缘性会话中,选择并使用举话这一策略?针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本文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在紧扣禅宗言义观“不立文字,不离文字”及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前提下,分析《祖堂集》中公案举话现象,并对活句的语义特征、语用意义的进一步挖掘,拟对举话的意义生成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的主要发现是禅宗举话的意义生成模式,具体分为叁个方面。发现一涉及基于活句与概念A的认识而提出的顿悟模型:佛法大义决定了活句的意义,活句实质上蕴含着佛法大义概念A。概念A区别于一般概念,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概念A去掌握所有的一般概念,但是不能通过掌握一般概念去意识到概念A的存在乃至于认识概念A。人们可以通过活句,不经过一般概念直指概念A。活句作为悖离语,真正语义作用是切断举话人与一般概念的直接联系,亦即打断禅宗所言分别心、分别相,迫使举话者用不理解的去理解概念A,行事而不着相,即为顿悟。发现二涉及活句的意义实现方式。活句的特点体现着禅的性质和言义观,不立文字对应着活句“语义无理”的语言特点;不离文字则对应着活句“语用有理”的语言特点。故在实现活句的意义时也分为两步:活句的语义无理解构,活句的语用有理建构。在这一部分还涉及到对公案活句中的离名相的探讨,活句中的名相不相即,或名离相,或相无名,则分别不能,妄想则不能生,这也是活句可以切断一般概念的原因。发现叁涉及举话的意义生成。这一部分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通过举话对活句的语境嵌套和重置,活句始终保持在当下语境中,寓于活句中的概念A也始终在当下语境中。同时,在举话过程中,加之举话对象的禅师的活句回答,举话对于概念A进一步挖掘、丰富,实际推动了概念A的意义实现。综上,禅师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为了实现举话,采取了叁个步骤。在举话活句语境重置的大循环系统中,同时发挥着活句的切断作用和解构、建构功能。整个系统的所有要素共同促成概念A的意义生成,这也标志着举话意义生成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4-16)

朱慧丽[10](2018)在《韩少功语言风格的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少功作品的语言一直是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独特的经历和阅读造就了韩少功独特的语言风格。解读韩少功作品语言风格的形成机制与来源,不仅仅是在探讨一种文学内容的物质外壳,更重要的是从中窥探出韩少功在作品中透露出的一种阔达的思维方式、认知视野。韩少功通过湖南方言写作,撷取了湘文化的精魂。同时,他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对外来文化资源的积极汲取也成为他文学语言的重要构成因素。(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语言生成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庭服务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看作是简单动作的逻辑组合,在子任务相互协作下最终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机器人在执行家庭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在考虑自身环境的同时具备相应的服务执行概念,即执行服务所需的知识。传统的服务知识主要指在研究者的监督下面向服务整体构建的知识,通过设计相应的服务规则实现对子任务间逻辑关系的规划,并最终形成满足人们需求的服务知识。基于该类方法的知识构建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并且构建的知识只能针对特定服务场景,不具备普适性。网络上存储的家庭服务相关的自然语言信息具备完成服务所需的服务要素(如服务工具,执行动作,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能够为机器人执行服务提供策略性指导。因此,研究机器人如何通过学习和理解服务相关自然语言并将其转化为服务知识有利于提高机器人的服务技能与智能水平,具备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复杂的家庭环境,深入研究面向家庭服务的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构建的方法,分别从信息表达,策略生成,服务要素提取,以及知识构建四个方面展开。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家庭服务领域的自然语言信息表达,提出一种以服务工具信息为引导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表示模型,一方面提高该领域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工具信息增加文本表示模型对服务相关词汇的重视程度。首先,构建基于端到端神经网络模型的工具认知层,根据服务需求生成对应的服务工具信息。其次,在词向量训练阶段引入工具信息,强调服务工具词汇的重要性。最后,在文本向量训练阶段,构建基于服务工具信息的注意力机制,将服务工具信息关联到句向量表达中,并基于句向量完成家庭服务领域的文本表示。2.规范的服务策略能够为机器人执行家庭服务提供指导信息。针对有效策略信息的生成,提出以服务工具信息和词汇关联度引导的、基于强化学习的服务策略生成方法。在策略输出的准确性方面,我们构建基于服务工具信息的激励函数,引导模型生成有效的服务策略信息。在策略输出的稳定性方面,我们通过引入词汇关联度提高模型策略输出的稳定性。针对家庭服务领域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出基于一种基于对抗学习的策略生成方法。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模拟策略信息的真实分布,生成具备参考价值的服务策略。3.围绕策略信息中服务要素的提取,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动作序列生成方法,实现由策略信息向动作序列的转化。动作序列中包含服务要素信息,有利于后续服务知识的自主生成。首先,利用语义解析技术获取策略信息包含的服务要素。其次,提出一种基于物品状态的服务评判方法,评估动作序列的有效性。之后,构建家庭服务仿真平台,模拟机器人的服务执行过程。最后,以仿真平台为交互环境,结合服务评判方法实现基于强化学习的动作序列生成。4.针对服务知识构建,提出一种层次化物品知识库的构建方法,赋予动作序列对应的物品操作知识,并最终形成服务知识。针对服务知识的量化修正,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评价的服务知识修正方法,通过学习用户评价信息,完成对相关服务动作的调节,并最终实现对服务效果的量化调整。首先,基于服务知识完成对用户评价信息的扩展,提高修正模型的推理能力。其次,利用语义网络规则语言设计服务修正规则,实现由规则条件到规则结论的映射过程。最后,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知识修正模型完成基于用户评价信息的服务知识量化修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生成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祝克懿.心理空间范畴与语言生成机制[C].中国修辞2018.2019

[2].张梦洋.基于自然语言的家用机器人服务知识自主生成机制[D].山东大学.2019

[3].刘敏.舆情反转事件中微博语言暴力的生成机制及其治理——以“河南眼癌女童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

[4].陈嘉炜.基于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自然语言描述生成模型[D].吉林大学.2019

[5].祝克懿.心理空间范畴与语言生成机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6].张建利,王因,李羽佳.大学生网络语言生成机制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7].冯霞.语言模糊性视角下《奇葩说第1季》马东幽默机制的生成[J].海外英语.2018

[8].王惠静.从事件到语言编码:小句及物性的认知识解生成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王悦.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举话意义生成机制的语言哲学考察[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10].朱慧丽.韩少功语言风格的生成机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语言生成机制论文-祝克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