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论坛探讨绿色发展战略

“绿色中国”论坛探讨绿色发展战略

一、“绿色中国”论坛探讨绿色发展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崔旭冉[1](202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为基础,继承和创新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汲取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精髓,是新时代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意蕴,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产生的科学的生态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中国实践并凸显时代特征,着眼于当今世界生态危机的新形势和中国未来发展的远景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规划,为我国继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论文正文主要包括如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基于国内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时代背景,辩证的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生态伦理思想。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唯物史观四大方面,对习近平的诸多讲话和指示展开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在处理我国生态问题的具体实践中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充分体现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准确把握。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在于它为实现绿色中国、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方法指导,并为全球的生态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王露[2](2021)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面对国内国际生态问题的双重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积极应对,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开展了一系列新工作,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首先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条件。国内生态问题层出不穷、全球生态危机愈演愈烈是其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生态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生态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是其理论渊源;习近平从政以来不同时期的生态实践是其实践基础。其次按照“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逻辑顺序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涵。从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角度对“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作了解答;从国内和国际视角对“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作了阐释;从治理方法、制度保障、参与主体角度对“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作了论述。由此得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贡献,其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定位,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本大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键一位;其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生态生产力”“环境就是民生”等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对传统民生理论的重大突破;其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赋予现代化强国“美丽”新内涵,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赵亚东[3](2021)在《绿色中国战略的内涵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绿色中国战略,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经验一次彻底而深刻的反思,也是对我们自身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反思。绿色发展战略是一种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逻辑,他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牺牲自然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是一种生态的、包容的、可持续的发展新形式。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全球气候恶化等多重挑战,以很多发达国家为首的世界各国都把绿色发展提上日程,这种利于当代又惠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之路代表着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全面唱响绿色中国建设的号角,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战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曹爱琴[4](2020)在《目标·价值·制度: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三维释读》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是目标、价值和制度三重维度的统一。在目标维度上,把"美丽中国"作为绿色发展的宏伟目标,不仅彰显了党致力于改善人民生存和发展环境,积极打造绿色中国的治国执政理念,而且丰富了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在价值维度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充分肯定和彰显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本质力量和主体地位,为促进中国绿色发展提供主体性的能动力量;在制度维度上,强调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厉的法治,为绿色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既适时呼应了全人类对构建地球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景和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又深刻表达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夙愿和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了党在新时代建设绿色中国的治国理政新方略,对实现中国绿色发展、永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金昕[5](2020)在《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速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给予了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挑战下,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而提出的重要论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随后,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相继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对于丰富习近平生态文明重要思想、增添“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内容、体现新发展理念以及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围绕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从这一重要论断的时代境遇与思想渊源入手,界定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分析这一论断的理论方位,阐明这一论断的实践价值,集中研究如下几个问题。研究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时代境遇与思想渊源问题。主要从直面全球生态危机、应对中国环境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三个方面探究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时代境遇;说明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即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解”观、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研究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问题。主要从“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六个方面梳理出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该论断的五个基本特点。研究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理论方位与实践价值问题。主要从该论断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论述的题中之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然组成、是党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三方面阐述了这一论断的理论方位;从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指导环境治理实践、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等方面,阐述了这一论断的实践价值。

文燕[6](2020)在《第二届绿色中国理事会正式启动》文中提出近日,以团结社会各方面力量,弘扬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全面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美丽中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第二届绿色中国理事会正式启动。据介绍,第二届绿色中国理事会由各级党政机关和行业专家、协会组织牵头,以《绿色中国》杂志、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为载体,以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绿色财富论坛"、"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绿色财富领袖评选"、"绿色中国美丽使者评选"为互动交流平台;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传播绿色价值为纽带,开拓广泛合作的渠道,诚邀各界致力于传播绿色理念、引领绿色时尚、倡导绿色消费、共创绿色财富的学者、企业和组织加入,共同推进绿色中国建

张润[7](2019)在《中国生态安全法治建设的成就、经验与路径展望》文中指出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国家生态安全法治建设,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贯彻执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时代命题的具体体现,是践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要求。经过发展,国家生态安全法治建设塑造了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等理念,构建了国际国内两大生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了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安全管理等制度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生态安全法治理论体系。这得益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生态安全法治道路、坚持问题导向以及立足国情等。未来的完善路径则是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生态安全法治体系建设,实现国家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杨光[8](2020)在《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统筹全局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拓展为包含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并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发展的大事,必须摆在重要位置,突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出要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握时代要求,积极响应人民诉求,在立足于我国生态实际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且全面的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该思想全面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本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并深刻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实现了理论创新。第一部分: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首先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三个方面论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最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概括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体现了理论的创新性。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追求、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系统工程、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为保障、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责任;其次,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最后,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坚定不移的民生立场、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统筹兼顾的系统布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宽宏博爱的全球视野。第三部分,揭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体现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其实践价值体现在:助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助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助力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共建美丽地球。

麦思超[9](2019)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根本矛盾的转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应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新征程、新要求。绿色发展作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大战略,是基于我国长期发展道路的历史性经验与教训的深刻认识,是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综合判断,是开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必然抉择。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在全面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的发展战略定位的背景下,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因素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论文在系统梳理绿色发展演变由来和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内在机理,建立了更加科学、全面、体现新时代特征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立足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及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等多空间尺度,采用基于CRITIC法赋权的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时空尺度下2005年至2016年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及其构成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并利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差异和空间关联性,以揭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障碍度模型对绿色发展指标层存在的障碍因子作出判断,同时选取多种因素,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等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依据我国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与定位,明确界定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新内涵与绿色发展“五位一体”的内在机理,进一步对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夯实与拓展;二是构建了既体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定位,又更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且所选用的指标大部分为相对强度指标和结构指标,进而更加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三是对长江经济带开展了省域和市域等多空间尺度的研究,通过更小的地域单元揭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及五大构成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城市在影响因素上的区域差异,丰富了绿色发展研究的空间层次;四是依托时间跨度大且详实的数据资料,采用障碍度模型对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的指标层进行了分析,以揭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从指标体系外部选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国际合作、教育发展等5个维度共6个因素对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东中西部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为不同因素在绿色发展中的影响程度大小与方向提供了新的论据和事实。根据本文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1.2005年至2016年间,得益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省市间或城市间差距不大,且差距呈缩小态势,在空间上呈现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主的“东部沿海省份和城市高、西部地区省份和城市增速快”的特征。省域层面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值基本维持在0.3917至0.5281之间,最高与最低之间的比值从1.24:1缩小至1.14:1;市域层面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值基本维持在0.3098至0.5919,最高与最低之间的比值从1.66:1缩小至1.49:1。但总体水平偏低,绿色发展仍任重道远。2.2005年至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无论是省域层面还是市域层面的绿色经济、绿色社会、绿色生态、绿色政治、绿色文化大致也呈波动提升态势,且基本保持绿色经济和绿色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绿色生态发展水平中等或较高、绿色政治发展水平中等、绿色文化发展水平最低的格局,并在空间上呈现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相似的“东高西快”的特征。仅绿色生态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东部地区增速相对较快的局面。五大构成要素空间相对差距呈缩小态势,仅绿色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距,其他差距较小。3.2005年至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主要得益于其绿色经济、绿色社会和绿色文化的支撑,但绿色生态和绿色政治两大构成要素并不具备优势。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水平及五大构成要素在各自空间中排名较前,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绿色发展综合水平、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绿色社会发展水平和绿色文化发展水平则相对较弱。同时,中心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对相邻城市的绿色发展产生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仅在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4.2005年至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省域层面绿色发展的障碍因子包括城市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均生活用电量、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废水排放量、单位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共11种障碍因子。市域层面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人均工业SO2排放量等两大障碍因子,但具体到各省各市略有差异。5.2005年至2016年间,工业化推进和教育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影响显着为负,其他影响因素的表现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产业高级化、工业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发展、工业化、国际合作、金融支持是影响中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工业化、产业高级化和教育发展是影响西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

靳丽静[10](2019)在《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我国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污染。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危机和生态问题,我们需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学者高兹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整个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派别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篇论文立足于对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细致解读,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了他的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和生态批判理论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等内容,同时将其理论与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较,对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揭示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启示作用,阐述了其理论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谐中国、绿色中国、健康中国、教育强国、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启示价值。全文由6章构成:第1章是文章的绪论部分,包括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渊源。第一部分介绍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政治运动的发展、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影响等。第二部分介绍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萨特存在主义的匮乏和自由理论的影响、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生态学、系统论及未来学的影响。第3章是高兹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高兹从经济理性、劳动分工、异化消费、科学技术、医疗、教育、“汽车意识形态”等维度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生态批判。第4章是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有政治生态学的视野、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模式和制度性选择以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具体路径等内容。第5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第一部分是高兹和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比较。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分析了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和理论局限。理论意义主要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开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等方面。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生态危机理论代替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技术决定论的倾向、浓厚的乌托邦色彩等局限。第6章是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主要有注重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启示价值。

二、“绿色中国”论坛探讨绿色发展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中国”论坛探讨绿色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溯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
        1.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2.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对立统一
        3.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
        4.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1.儒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2.道家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生态文明思想
        2.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生态文明思想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辩证唯物论原理
        1.自然环境的客观性和先在性
        2.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尊重客观规律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前提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普遍联系原理
        2.坚持发展的观点推动绿色协调发展
        3.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4.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中的“两点论”与“重点论”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认识论原理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
        2.发展与保护相结合的生态实践观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唯物史观
        1.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保障的应有之意
        3.科技创新是生态治理的重要动力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价值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2.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价值
        1.为实现“绿色中国”提供理论指导
        2.为全球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生态
        1.4.2 文明
        1.4.3 生态文明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条件
    2.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国内生态问题积重难返
        2.1.2 全球生态危机愈演愈烈
    2.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生态思想
        2.2.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的生态理念
        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生态智慧
    2.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3.1 梁家河、正定县的生态治理实践
        2.3.2 福建、浙江的生态实践
        2.3.3 执政中央后的生态实践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涵
    3.1 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
        3.1.1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3.1.2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3.1.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2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
        3.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2.2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3.3 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3.3.1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
        3.3.2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3.3.3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
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
    4.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定位
        4.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4.1.2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一位
    4.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论断
        4.2.1 “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论
        4.2.2 “环境就是民主”的生态民生论
    4.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目标
        4.3.1 建设美丽中国
        4.3.2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绿色中国战略的内涵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决定文明兴衰
二、“两个清醒认识”的哲学警示
三、保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四、科学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
五、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
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七、结语

(4)目标·价值·制度: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三维释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标维度:建设美丽中国
二、价值维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三、制度维度: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
四、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1、回答了如何解决现实生态环保问题
    2、回答了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治国理政的新问题
    4、回答了如何应对全球生态危机问题
结语

(5)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二)综合运用多种具体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研究的难点问题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时代境遇与思想渊源
    一、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时代境遇
        (一)直面全球生态危机
        (二)应对中国环境问题
        (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解”观
        (二)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
        (三)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天人合一”思想
第二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
    一、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四)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五)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基本特点
        (一)聚焦主要问题的精准性
        (二)引领生态建设的实际性
        (三)满足现实需要的时代性
        (四)着眼总体布局的全局性
        (五)提升人民生命的价值性
第三章 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理论方位与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理论方位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题中之义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然组成
        (三)党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论断的实践价值
        (一)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二)指导环境治理实践
        (三)增进民生福祉
        (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践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活动及成果

(8)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
    2.1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
        2.1.1 文明
        2.1.2 生态文明
        2.1.3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2.2 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思想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2.2.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2.3 时代背景
        2.3.1 国际背景
        2.3.2 国内背景
第3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3.1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
        3.1.2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
        3.1.3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追求
        3.1.4 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系统工程
        3.1.5 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制为保障
        3.1.6 以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为责任
    3.2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政策举措
        3.2.1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3.2.2 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3.2.3 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3.2.4 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3.3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基本特征
        3.3.1 坚定不移的民生立场
        3.3.2 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3.3.3 统筹兼顾的系统布局
        3.3.4 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3.3.5 宽宏博爱的全球视野
第4章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4.1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4.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4.1.2 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容
        4.1.3 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4.2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践价值
        4.2.1 助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4.2.2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
        4.2.3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4.2.4 助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4.2.5 助力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共建美丽地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绿色发展时空演变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外绿色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2.3 有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相关研究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绿色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2.1 绿色发展理念的演变背景
        2.1.1 绿色发展理念演变的国际背景
        2.1.2 绿色发展理念演变的国内背景
    2.2 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2.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2.3 循环经济理论
        2.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内涵与机理
    3.1 国内外对绿色发展内涵的界定
    3.2 新时代对绿色发展的新要求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背景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3.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绿色发展的新要求
    3.3 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3.3.1 新时代绿色发展的新内涵
        3.3.2 新时代绿色发展的五大特征
    3.4 新时代绿色发展“五位一体”内在机理
        3.4.1 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
        3.4.2 绿色社会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4.3 绿色生态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前提条件
        3.4.4 绿色政治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
        3.4.5 绿色文化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灵魂
4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时空演变分析方法
    4.1 国内外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测度方法
    4.2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2.1 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3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和时空分析方法
        4.3.1 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4.3.2 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析方法
5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空间关联性分析
    5.1 数据来源说明
    5.2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轨迹
        5.2.1 省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轨迹
        5.2.2 市域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轨迹
    5.3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演化轨迹
        5.3.1 省域尺度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演化轨迹
        5.3.2 市域尺度绿色发展水平的差异演化轨迹
    5.4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分析
        5.4.1 省域尺度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演变
        5.4.2 市域尺度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性演变
    5.5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
6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分析
        6.1.1 障碍因素诊断方法
        6.1.2 省域尺度绿色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分析
        6.1.3 市域尺度绿色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分析
    6.2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空间计量模型
        6.2.1 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的确立
        6.2.2 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变量选取
        6.2.3 变量统计性描述与检验
    6.3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
        6.3.1 市域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6.3.2 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6.3.3 中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6.3.4 西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结果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渊源
    2.1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1.1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1.2 绿色政治运动的发展
        2.1.3 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的影响
    2.2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影响
        2.2.2 萨特存在主义的匮乏和自由理论的影响
        2.2.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
        2.2.4 生态学、系统论及未来学的影响
第3章 高兹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理论
    3.1 对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生态批判
        3.1.1 经济理性的内涵阐释
        3.1.2 经济理性的批判
    3.2 对资本主义劳动分工的生态批判
        3.2.1 劳动分工的内涵
        3.2.2 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导致劳动异化
    3.3 对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的生态批判
        3.3.1 异化消费的内涵
        3.3.2 异化消费的根源
        3.3.3 异化消费的危害
    3.4 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生态批判
        3.4.1 对科学技术选择的批判
        3.4.2 对技术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3.4.3 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
    3.5 对资本主义医疗的生态批判
        3.5.1 医疗与社会
        3.5.2 医学与疾病
        3.5.3 健康与社会
    3.6 对资本主义教育的生态批判
        3.6.1 资本主义教育的分类及实质
        3.6.2 资本主义教育的危害
    3.7 对资本主义“汽车意识形态”的生态批判
        3.7.1 “汽车意识形态”的本质
        3.7.2 “汽车意识形态”的危害
第4章 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建
    4.1 政治生态学的视野
        4.1.1 政治生态学的内涵
        4.1.2 资本主义的生态与社会危机
    4.2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模式
        4.2.1 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
        4.2.2 “少但更好”的模式
        4.2.3 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
        4.2.4 构建二元社会的模式
    4.3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制度性选择
        4.3.1 良好的生态保护的制度基础
        4.3.2 批判了传统的社会主义
    4.4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的路径
        4.4.1 生态社会主义构建的革命主体
        4.4.2 实行劳工战略
        4.4.3 实行多元的运动策略
第5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析
    5.1 高兹和其他学者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比较
        5.1.1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的异同比较
        5.1.2 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的异同比较
        5.1.3 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的异同比较
    5.2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
        5.2.1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5.2.2 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5.2.3 开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5.3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局限
        5.3.1 生态危机理论代替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5.3.2 具有技术决定论的倾向
        5.3.3 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第6章 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
    6.1 注重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1.1 坚持和谐理念
        6.1.2 坚持社会公平正义
    6.2 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2.1 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6.2.2 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6.3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6.3.1 我国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
        6.3.2 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后记

四、“绿色中国”论坛探讨绿色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 崔旭冉.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 王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绿色中国战略的内涵解读[J]. 赵亚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1)
  • [4]目标·价值·制度: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三维释读[J]. 曹爱琴.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5]习近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研究[D]. 李金昕. 西南大学, 2020(01)
  • [6]第二届绿色中国理事会正式启动[J]. 文燕. 绿色中国, 2020(02)
  • [7]中国生态安全法治建设的成就、经验与路径展望[J]. 张润. 公安学研究, 2019(06)
  • [8]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 杨光.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9]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因素研究[D]. 麦思超.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10]高兹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 靳丽静. 吉林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绿色中国”论坛探讨绿色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