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功能论文-裴晶晶,袁雷,李学恒

感觉功能论文-裴晶晶,袁雷,李学恒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觉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大肌肉群运动,感觉统合功能,动作发展

感觉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裴晶晶,袁雷,李学恒[1](2019)在《大肌肉群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动作发展理论和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理论,探讨大肌肉群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名7岁孤独症症状为中度、感觉统合失调为重度的男童为样本,进行大肌肉群运动干预试验与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后,样本位移运动能力和物体操控运动能力较试验前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且位移运动与物体操控运动试验前后具有强相关关系;样本本体感觉和触觉异常能力提升较大,前庭功能次之,学习能力影响最低;位移运动与样本前庭功能(r=0.648,P<0.01)、本体感觉(r=0.687,P<0.01)和学习能力(r=0.788,P<0.01)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与触觉异常(r=0.405,P>0.05)具有中等程度相关关系;物体操控运动与样本前庭功能(r=0.641,P<0.01)和学习能力(r=0.751,P<0.01)具有强相关关系,与本体感觉(r=0.547,P<0.05)具有中等程度相关,与触觉异常(r=0.370,P>0.1)呈弱相关关系。结论:大肌肉群运动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动作发展水平与运动能力;大肌肉群运动与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功能所包含的前庭功能、触觉感觉、本体感觉和学习能力发展均具有相关性,与触觉异常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弱;大肌肉群运动可以作为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的主要手段,教学内容设计应体现出位移运动和物体操控运动与发展感觉统合功能诸能力之间的对应性和科学性。(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林永忠[2](2019)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腋窝感觉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腋窝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访并分析两组术后6个月患侧腋窝感觉(触觉和痛觉)障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腋窝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腋窝感觉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王刚,朱晓田[3](2019)在《太极拳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FAI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太极拳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instability,FAI),观察太极拳及康复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本体感觉的影响,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2018年3月-2018年5月,招募患有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查共纳入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太极组、结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人。康复组采用功能训练干预,包括肌力训练、平衡及协调性训练、功能性训练等。1-3周以静蹲训练、提踵训练、抗阻勾足、抗阻绷足、重心转移训练等肌力训练为主;4-6周在Biodex平衡系统中参考训练处方进行平衡及协调性训练;7-10周以前后向跨步训练、侧向跨步训练、跑步、跳跃、"8"字跑、"Z"字跑等功能性训练为主。训练共计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包括10分钟训练前热身、40分钟功能训练和10分钟放松。太极组给予太极拳训练干预,共计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包括10分钟训练前热身、40分钟太极拳训练和10分钟放松;结合组干预方案为太极拳训练结合功能训练,训练内容与其他组相同,共计10周,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包括10分钟训练前热身、20分钟太极拳训练、20分钟功能训练和10分钟放松。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及干预10周后利用用德国Isomed 2000关节肌肉力量测试系统,运用被动定位-被动复位测试(PassiveReproductionofPassive Positioning,PRPP)评价踝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JPS),运用复制目标力矩值评价踝关节肌肉力觉(Muscle Force Sense,MFS)。所有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显着性差异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显着性差异检验。研究结果:1.踝关节位置觉(1)各组组内比较:干预前康复组JPS为(2.12±0.73)°,干预后为(1.32±0.44)°,降低了37.74%;干预前结合组JPS为(1.84±0.39)°,干预后为(1.24±0.34)°,降低了37.1%,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前太极组JPS为(1.86±0.62)°,干预后为(1.17±0.52)°,降低了32.61%,与干预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为(1.97±0.55)°,干预后为(2.07±0.39)°,与干预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2)各组组间比较:干预前各组间JPS均无显着性差异,经过10周不同干预后康复组、太极组和结合组均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而康复组、太极组和结合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踝关节肌肉力觉(1)各组组内比较:干预前康复组MFS为(6.87±4.08)Nm,干预后为(4.42±2.95)Nm,降低了35.67%,干预前结合组MFS为(6.06±2.29)Nm,干预后为(4.55±1.71)Nm,降低了29.25%,干预前太极组MFS为(7.59±3.76)Nm,干预后为(5.37±3.39)Nm,降低了24.92%,对照组干预前为(7.52±4.69)Nm,干预后为(7.98±4.59)Nm,升高了6.1%,各组与干预前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2)各组组间比较:干预前各组间MFS均无显着性差异,10周不同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结合组MFS均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康复功能训练、太极拳训练或太极拳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均能提高FAI者的位置觉,以康复功能训练提升最为显着,结合训练次之。2.10周康复功能训练、太极拳训练或太极拳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FAI者的肌肉力觉均有提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罗学辉,杜绍龙[4](2019)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对本体感觉及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非保留残端重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83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其中保留韧带残端的93例为保留残端组,术中完全清理韧带残端的90例为非保留残端组,在术后3、6、9及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本体感觉恢复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9个月及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则在12个月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Lysholm评分保留残端组高于非保留残端组,被动活动察觉阀值比较保留残端组低于非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保留残端组在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优于非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可加快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速度。(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李菲,孙琦,邵晓梅,谢晶军,刘海兵[5](2019)在《电针配合PNF调节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性。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电针组先进行头部运动区、感觉区及患侧环跳、阳陵泉、悬钟、足叁里、叁阴交针刺治疗,再于阳陵泉、悬钟穴行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2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PNF组采用PNF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联合组先予电针再进行PNF治疗,每日1次。各组均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半年后随访。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多轴平均轨迹差(ATE)和测试执行时间(Time),简化的Fugl-Meyer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ATE、Time与FMA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优于电针组的64.5%(20/31)和PNF组的62.5%(20/32,P<0.05)。②本体感觉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ATE、Time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组ATE值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明显低于电针组及PNF组(P<0.05,P<0.01);联合组Time值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时明显低于电针组、PNF组(P<0.05,P<0.01)。③运动功能评定:电针组、联合组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NF组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组FMA评分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电针组及PNF组(P<0.05,P<0.01)。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各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组MBI评分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电针组(P<0.01),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PNF组(P<0.01)。⑤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相关性:ATE、Time值与FMA相关系数r值基本介于0.4~0.75之间(P<0.05),具有中等强度相关。结论:电针、PNF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以联合治疗效果更优,并且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在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中具有较强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0期)

曹怡,杜子婧,韩冬,姜浩[6](2019)在《指动脉终末指背支逆行岛状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感觉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有或不伴有神经吻合的指动脉终末指背支(Distal dorsal branch,DDB)逆行岛状瓣对于指端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27例指动脉DDB皮瓣修复的指端缺损病例,分为吻合神经组和未吻合神经组,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6~28个月),以Semmes-Weinstein(SW)单丝试验、静态和动态两点辨别觉来评价皮瓣感觉功能,以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感,冷耐受度评分表检测皮瓣冷耐受。结果两组皮瓣均存活,外形满意。长期随访显示,吻合神经组与未吻合神经组的SW单丝试验结果、静态和动态两点辨别觉、皮瓣疼痛感和冷耐受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指动脉DDB皮瓣是指尖修复的一种选择。未吻合神经的DDB皮瓣可恢复感觉功能。(本文来源于《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周慧怡,刘文权,李青娉[7](2019)在《球囊扩张术联合口腔综合感觉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辅以口腔综合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腔综合感觉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球囊扩张术,治疗4周后比较2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SSA)、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评分(VFSS)、洼田饮水试验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SSA评分、VF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SA评分[(23.41±2.63)分vs(27.06±2.67)分]、VFSS评分[(6.33±1.10)分vs(4.30±1.06)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辅以口腔综合感觉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恢复其吞咽功能。(本文来源于《长治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赵伟伟,王柳清,张守成,王虹[8](2019)在《感觉器官功能退化与认知功能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体衰老进程,听觉、视觉、嗅觉等感觉功能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且多与认知功能低下、神经退行性变等相伴随,对感觉功能减退的早期筛查、及时干预或许能延缓痴呆进程,本文针对以上论点,结合近年文献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老年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邢晓曼[9](2019)在《感觉统合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康复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康复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感觉统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语言训练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训练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7期)

陈淑婉,罗廷威,蒙智扬,招志强[10](2019)在《五磨饮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胃感觉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五磨饮对脾虚气滞型FD(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胃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脾虚气滞型FD患者86例,分组方法以"电脑随机匹配"为主,分对照组(43例,采纳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43例,采纳五磨饮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灼烧感)积分、胃感觉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明显比对照组(69.77%)高,观察组治疗后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灼烧感症状积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治疗后胃感知、胃不适阈值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明显比对照组(23.26%)低,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磨饮可有效减轻脾虚气滞型FD患者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改善胃感觉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3期)

感觉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腋窝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研究组采用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不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访并分析两组术后6个月患侧腋窝感觉(触觉和痛觉)障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WHOQOL-100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腋窝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腋窝感觉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觉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裴晶晶,袁雷,李学恒.大肌肉群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

[2].林永忠.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患者术后腋窝感觉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王刚,朱晓田.太极拳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FAI本体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罗学辉,杜绍龙.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对本体感觉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

[5].李菲,孙琦,邵晓梅,谢晶军,刘海兵.电针配合PNF调节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9

[6].曹怡,杜子婧,韩冬,姜浩.指动脉终末指背支逆行岛状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感觉功能评价[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9

[7].周慧怡,刘文权,李青娉.球囊扩张术联合口腔综合感觉训练干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9

[8].赵伟伟,王柳清,张守成,王虹.感觉器官功能退化与认知功能障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

[9].邢晓曼.感觉统合训练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

[10].陈淑婉,罗廷威,蒙智扬,招志强.五磨饮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胃感觉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

标签:;  ;  ;  ;  

感觉功能论文-裴晶晶,袁雷,李学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