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教学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教学楼,物业,国际化
高校教学楼论文文献综述
尹建伟[1](2019)在《浅谈高校教学楼物业如何适应国际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大高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已经出现诸多不适,也给来校交流的国际友人带来很多不便。本文针对教学物业在学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和整理了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积极为高校教学物业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高校后勤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周世杰,宋振威[2](2019)在《浅谈高校教学楼屋顶空间再利用——以南京工业大学文科楼屋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用地紧张,校园建筑密度不断增大等环境问题的影响,校园建筑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高校教学楼屋顶空间因其独特的位置优势而受到校园群体的青睐。建筑屋顶空间的利用,对校园乃至城市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文科楼屋顶空间设计为例,以期对屋顶空间的利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期刊2019年09期)
陈立胜,肖金强[3](2019)在《浅谈严寒地区既有高校教学楼的节能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建筑行业正在朝着资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方向不断发展,高校教学楼节能改造符合这一剂的发展方向,但是,严寒地区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在节能改造当中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施工处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教学楼节能改造工程的重要性,探讨严寒地区改造的难点,并分析具体改造路径。(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5期)
羊海米,吕伟,潘丽娟[4](2019)在《高校教学楼出入口的流量观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高校教学楼出入口上下课人流量高峰时期的流量特征,首先选取某高校的两栋教学楼的6个出入口作为观测对象,开展观测实验,然后,汇总处理实验数据,比较分析各出入口之间的流量差异和使用率特征。结果表明,以教学楼-宿舍、教学楼-食堂、教学楼-车站、教学楼-外部出口等为起讫点的出行方向会直接影响学生群体对教学楼各不同出口的选择,进而造成各出入口的流量差异和使用率不均衡,高校管理者在对教学区域进行管理时,需要考虑学生群体的行为特性和出行空间特征,通过合理排课、合理分流、优化出入口、增设引导等方式影响学生群体对出入口的选择行为,从而避免因出入口使用率不均带来的拥挤踩踏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5期)
代金,姜曙光,徐鑫,吴梦云[5](2019)在《基于性别的严寒地区高校教学楼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严寒地区夏季采用自然通风作为被动式降温手段,改善空气品质的同时减少能耗,其热舒适性会受到多因素影响。对严寒地区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两种建筑布局的高校教学楼热环境进行实测,对影响热舒适的叁种因素,温度、湿度以及受试者体重指数(bady mass index,BMI)进行调查研究,基于在室人员不同性别,进行差异性、相关性和显着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内廊式教学楼较中庭式教学楼有更好的热舒适性;操作温度与热舒适性密切相关,中性温度为27.96℃,其中男性为27.51℃,女性为28.26℃;相对湿度与操作温度负相关,且对热舒适性有较大影响;BMI与热舒适性呈现较低的相关性,其并不能明显影响热舒适性,但相同BMI下,男性热感觉略高于女性;利用Griffiths评价模型能准确预测严寒地区夏季舒适温度。(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尹湘,寇广孝[6](2019)在《基于Ecotect的某高校公共教学楼自然采光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cotect Analysis综合建筑性能模拟软件和Desktop Radiance建筑光环境模拟软件,对湖南省株洲市某高校公共教学楼进行了自然采光和眩光模拟,计算了自然采光系数和眩光指数,分析了公共教学楼标准层主体教室的自然采光效果。结果表明,该公共教学楼主体教室自然采光系数和眩光指数均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等相关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丹丹[7](2019)在《高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决策分析——以江南大学教学楼改造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为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节能改造的成效取决于适宜的改造技术。在梳理高校建筑能耗特点及常用改造技术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内涵及常用技术。以江南大学教学楼改造项目为例,进行改造技术决策分析,提出节能改造技术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宋超俗[8](2019)在《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学楼室内物理环境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程度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关注,并对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使用机械设备节能的前提之下,结合特定气候条件和场地环境,为使用者创造高品质的室内物理环境空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建筑形式等因素影响人体对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感,因此,对特定人群使用的建筑类型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高校教学楼的室内空间是师生教学与交流的主要场所,提供高品质的室内物理环境,有益于提升师生的教学效率。本文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既有教学楼室内物理环境现状,从建设绿色校园的角度,研究如何运用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改善和提升教学楼室内物理环境品质。针对我国严寒地区气候特点,提出相应技术策略,丰富高校建筑室内物理环境优化理论体系、高校教学楼的设计理论,为我国严寒地区高校设计出拥有高品质室内物理环境的教学楼提供现实指导意义;帮助构建严寒地区高校室内物理环境评价体系框架。论文通过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软件模拟,分析我国严寒地区高校教学楼室内物理环境出现的问题。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优化有多种途径,本文根据建筑设计不同阶段,从场地与环境设计、建筑形体与空间设计、围护结构控制叁个层面,针对呼和浩特地区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策略。最后,通过对一栋典型教学楼运用提出的设计策略进行优化设计,对比优化前后室内物理环境相应指标,验证优化后的效果。本文的创新点有:针对严寒气候区进行多层次被动式设计策略筛选;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学楼,基于被动式设计策略,提出了室内物理环境优化策略;通过实地调研,对内蒙古地区高校教学楼室内物理环境进行系统测试,对其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康博鹏[9](2019)在《基于小群体行为仿真的高校综合教学楼火灾疏散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综合教学楼通常是校园中最为主要的建筑之一。校园教学楼的合理疏散是保障教学楼内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依据。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渐综合,这些因素使得一旦有灾害事故发生,疏散难度会增加。同时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常习惯结成小规模群体进行疏散,这种行为易使得疏散过程发生不同程度的混乱,造成二次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需求的扩大与教学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校园规模迅速扩大。为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教学空间使用效率,我国高校教学楼应采取集中紧凑的建设模式。教学楼的综合化已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必要手段。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建筑自身也在不断转变。教学建筑作为高校教学功能的物质载体,必须满足新时代的现实要求,顺应当代高校教学建筑的发展趋势。高校综合教学建筑的疏散首先要界定教学楼的火灾机制,研究小群体行为运动规律,教学楼的组合形式等等,为接下来的相关模拟和策略优化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高校综合教学楼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探讨小群体行为在疏散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界定高校建筑疏散设计的特点及相关概念。首先,分析研究相关原则,介绍火灾疏散模拟软件,说明小群体行为对紧急疏散过程的影响。其次,通过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对国内外高校教育空间进行统计分类,建构高校教育建筑空间尺度和平面形态的基础模型,并提出几种典型的火灾场景。最后,利用火灾软件对火灾进行模拟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特定环境下小群体行为对高校教学楼安全疏散的影响并得出优化设计策略。本研究旨在保障高校综合教学楼中使用人员的疏散与安全,对于高校综合教学楼的火灾安全疏散设计有一定的可借鉴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研究中未对影响疏散设计的各个因素综合影响进行深入探索,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智东怡[10](2019)在《基于室外热舒适的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时期,高校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改善人居环境需求与寒地严酷气候条件的矛盾日益凸显。教学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楼组团的室外环境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校园设计的质量。如何营造适宜的教学楼组团空间的户外活动环境,建设可持续校园,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校园设计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本文选择寒地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年的室外物理环境监测与热舒适问卷调查,明确寒地高校学生区域热感知评价,地域化修正预测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的空间形态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将来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设计上提供借鉴和引导。文章首先对高校教学楼组团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对寒地80所本科以上院校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提出了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的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素。再对室外热舒适研究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总结,对文中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解释。然后对影响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室外热舒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为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设计策略研究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以寒地城市哈尔滨为例,利用热环境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寒地高校的室外热舒适状况和使用者需求进行调研,定性和定量地评价寒地高校学生的区域室外热感知,并对量化指标UTCI进行评价和修正,得到寒地高校学生的UTCI评价尺度。最后,通过对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典型模型进行控制变量模拟实验,从空间尺度、建筑朝向和建筑围合形式叁个方面,对高校教学楼组团室外热舒适度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典型模型分析,总结出具体的基于室外热舒适的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高校教学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用地紧张,校园建筑密度不断增大等环境问题的影响,校园建筑环境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高校教学楼屋顶空间因其独特的位置优势而受到校园群体的青睐。建筑屋顶空间的利用,对校园乃至城市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南京工业大学文科楼屋顶空间设计为例,以期对屋顶空间的利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教学楼论文参考文献
[1].尹建伟.浅谈高校教学楼物业如何适应国际化趋势[J].高校后勤研究.2019
[2].周世杰,宋振威.浅谈高校教学楼屋顶空间再利用——以南京工业大学文科楼屋顶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
[3].陈立胜,肖金强.浅谈严寒地区既有高校教学楼的节能改造[J].建材与装饰.2019
[4].羊海米,吕伟,潘丽娟.高校教学楼出入口的流量观测实验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5].代金,姜曙光,徐鑫,吴梦云.基于性别的严寒地区高校教学楼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9
[6].尹湘,寇广孝.基于Ecotect的某高校公共教学楼自然采光模拟[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9
[7].杨丹丹.高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决策分析——以江南大学教学楼改造项目为例[J].建筑经济.2019
[8].宋超俗.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教学楼室内物理环境优化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9].康博鹏.基于小群体行为仿真的高校综合教学楼火灾疏散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10].智东怡.基于室外热舒适的寒地高校教学楼组团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