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堆肥,餐厨垃圾,抗酸化,腐殖质组分
微生物酸化论文文献综述
宋彩红,张亚丽,李鸣晓,齐辉,夏训峰[1](2019)在《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组分光谱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AAMC)通过多种耐酸、嗜酸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在克服由于酸化抑制导致的餐厨垃圾堆肥发酵崩溃问题方面效果显着,接种AAMC可明显加速有机物质降解。然而生物堆肥存在有机物彻底降解和碳重新固定(形成稳定的腐殖质类物质)两种途径,有机质降解与腐殖质形成具有互动关系,为腐殖质形成提供原材料。为探究接种AAMC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品质的影响,采用树脂柱法进行腐殖质分组,分别研究接种AAMC对富里酸、亲水性组分和胡敏酸3个组分分子结构复杂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设接种组(AAMC)、加碱组(MgO和K_2HPO_4)和自然堆肥组3个处理,采用叁维荧光技术(EEM)结合两种定量表征方法区域体积积分(FRI)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实现对富里酸、亲水性组分和胡敏酸3个组分光谱学性质定量表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FRI结果显示,堆肥结束后3个腐殖质组分中表征简单分子结构组分例如羧基或蛋白源结构区域的P_(i,n)值均降低,接种组降低幅度显着大于对照组,降低幅度大小排序为:接种组>加碱组>对照组。表征高芳香度和缩聚程度的胡敏酸类物质区域的P_(i,n)值均上升,且接种组上升幅度显着高于其他两处理,上升幅度排序也为:接种组>加碱组>对照组。PARAFAC结果显示,富里酸和胡敏酸组分又可分成短波长胡敏酸、长波长胡敏酸和色氨酸或类蛋白类物质3个组分,亲水性组分又可分为短波长胡敏酸、色氨酸和酪氨酸3个组分。堆肥结束后,表征短波胡敏酸和长波胡敏酸组分的F_(max)升高,而表征色氨酸等类蛋白类物质组分的F_(max)降低,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接种组最高,显着高于加碱组和对照组。综上结果说明接种AAMC可明显促进腐殖质组分子结构复杂化、稳定化,提高腐殖质组分高芳香度和缩聚程度,改善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品质,利于施用堆肥土壤保水保肥。这可能与AAMC具有高的小分子有机酸降解、转化能力,可规避酸累积对堆肥微生物活性的抑制导致的堆肥腐殖化效率低的问题密切相关。添加化学缓冲剂也能一定程度促进腐殖质组分稳定化、结构复杂化和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这可能与堆料pH的改善,使得小分子有机酸可被持续降解和转化,有利于堆肥腐殖化进程有关。(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孙泽平,徐文欢,吕静,杨召侠,纪超凡[2](2019)在《酸化发酵肉中产乙酯微生物的筛选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的传统发酵肉制品,酸鱼和酸肉因为其独特的酸化过程具有特殊的风味。本实验室的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的酸鱼和酸肉制品具有相似的含量较高的酯类特征风味物质,如乙酸异戊酯;相似的pH值,即pH=4左右;以及一定的盐度范围,即4%~8%。为了研究微生物在酸化肉制品发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在这两种发酵食品中筛选出了601株菌,并使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评估了菌株的乙酯酶活性,耐酸能力,耐盐能力和耐高温能力。最终筛选出的15株菌都是乳酸菌,均具有耐酸、耐盐和耐高温的特性,并具有相对较高的乙酯酶活性。将15株菌分别接入灭菌鱼肉中发酵16天后,实验组pH都到达4左右,说明鱼肉已经发酵成熟。使用GCMS-MS/MS方法检测了实验组样品的乙酸异戊酯含量,结果与测得的乙酯酶活性显着相关,这说明可以通过添加具有较高酯酶活性的菌株提高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本研究挑选出了两株性能良好的菌株,期待能为发酵酸化肉制品的商品化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蒋志,付饶,郑达文,周响艳,战晓燕[3](2019)在《包被精油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免疫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旨在观察包被精油复合酸(microencapsulated complex of essential oils and organicacids, ME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相关指标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选用断奶仔猪2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BASE组)、基础日粮+0.05%MEA2(LA组)、基础日粮+0.08%MEA2(MA组)、基础日粮+0.20%MEA1(HA组)、基础日粮+0.20%MEA1+0.05%MEA2(BHA组),饲养试验时间为21 d。结果表明,LA、MA组断奶仔猪肝脏指数显着低于BASE组(P<0.05),但在日粮中添加MEA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IL-2、回肠Occludin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肠SlgA无显着影响(P>0.05);BASE、LA组、MA组回肠pH值均显着高于BHA组(P<0.05),且随着MEA添加量的增加,回肠pH值随之降低(P<0.01);MA组较LA组或HA组相比有增加血清IgG的趋势(0.05<P<0.10);MA组较BASE组或BHA组显着增加了回肠ZO-1基因相对表达量,MA组较BASE组有增加回肠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趋势(0.05<P<0.10);MA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有高于BASE组的趋势(0.05<P<0.10),MA组盲肠双歧杆菌显着高于LA组(P<0.05),LA组与BASE组差异不显着(P>0.05)。结果提示,在日粮中添加MEA可以降低断奶仔猪回肠pH值;在日粮中添加MEA2可以显着降低断奶仔猪肝脏指数;在日粮中添加0.08%的MEA2可以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强度并可改善断奶仔猪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19年15期)
辛小月[4](2019)在《酸化奶粉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免疫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针对牧场科学配制液体饲粮缺乏数据支撑和实践参考等问题,旨在研究饲喂酸化奶粉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免疫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国内利用酸化奶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1)酸化奶粉、巴氏杀菌奶粉和酸化奶营养成分、pH值和细菌数量的比较本试验以奶粉为试验原料,经甲酸酸化和巴氏杀菌处理后,与酸化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奶粉(PP)组和酸化奶(AM)组的乳糖含量显着高于酸化奶粉(AP)组(P<0.05),AM组的总固形物含量显着高于AP组(P<0.05),尿素氮含量极显着高于AP组和PP组(P<0.01),PP组的pH值、总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极显着高于AP组和AM组(P<0.01)。(2)酸化奶粉、巴氏杀菌奶粉和酸化奶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取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某大型牧场27头30日龄左右、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3组,即酸化奶粉组(AP组)、巴氏杀菌奶粉组(PP组)和酸化奶组(AM组),每组9头,70 d断奶,饲喂至180 d,试验期共150 d。分别记录犊牛液体、固体饲粮的采食量,测量体重、体尺,计算平均日增重、体尺指数,70日龄前每天统计粪便评分、计算腹泻率。结果表明,AM组在30-40 d的液体饲粮采食量极显着高于AP组和PP组(P<0.01),在51-60 d时显着低于AP组和PP组(P<0.01,P<0.05);固体饲粮采食量AP组和AM组在71-120 d时显着高于PP组(P<0.05),AM组在121-180 d时显着高于PP组(P<0.05)。与AM组相比,AP组和PP组犊牛60 d体重极显着提高(P<0.01),与PP组相比,AP组和AM组犊牛90 d、120 d体重显着提高(P<0.05),AP组犊牛180 d体重显着提高(P<0.05);犊牛30-60 d时,AP组和PP组日增重显着高于AM组(P<0.05),犊牛71-180 d和30-180 d时,AP组和AM组日增重显着高于PP组(P<0.01,P<0.05)。犊牛30 d时,体尺指标均无显着差异;与AM组相比,AP组和PP组犊牛60 d时体直长和胸围、70 d时胸围、胸深、体长指数和腿围指数以及120 d和180 d时体斜长均显着提高(P<0.05,P<0.01),AP组犊牛60 d时胸深、70 d和90 d时腿围以及120 d时管围和管围指数均显着提高(P<0.05,P<0.01),PP组60 d和180 d管围指数、90 d管围指数和胸围指数以及120 d的体长指数均显着提高(P<0.05,P<0.01);与PP组相比,AP组和AM组70 d的体高、90 d的体高和体直长、120 d的胸围指数、180 d的体高、胸围、胸深和胸围指数均显着提高(P<0.05,P<0.01),AP组60 d的体高、120 d的体高、胸围和胸深、180 d的体直长以及AM组90 d的肢长指数、120 d和180 d的体躯指数均显着提高(P<0.05,P<0.01);与PP组和AM组相比,AP组60 d的腿围、70 d的体直长以及90 d的体斜长、胸围和胸深均显着提高(P<0.05,P<0.01)。叁组犊牛51-60 d的粪便评分无显着差异,61-70 d时AP组粪便评分极显着低于PP组和AM组(P<0.01),其余各时间段,AP组和AM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均极显着低于PP组(P<0.01)。(3)酸化奶粉、巴氏杀菌奶粉和酸化奶对犊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于犊牛生长的第30 d、60 d、70 d、90 d、120 d和180 d晨饲前进行采血,测定血液中常规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AP组和AM组相比,PP组犊牛60 d时WBC、LYM和IL-1β含量、70 d时WBC、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P<0.01),PP组60 d的IgG和IgM含量、70 d的IgM和IL-1β含量以及90 d的IL-1β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PP组相比,AP组犊牛70 d时IgG和IL-1β含量显著上升(P<0.05)、LYM和TNF-α含量以及AM组90 d的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AM组相比,AP组犊牛70 d时LYM含量极显着下降(P<0.01);其余时间点均无显着结果。(4)酸化奶粉、巴氏杀菌奶粉和酸化奶对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于犊牛生长的第50 d、70 d和90 d,从每处理组选取3头体况相近的犊牛,刮取其直肠末端粪样约20 g,进行16srDNA扩增及测序。试验结果表明共获得用于后续分析的高质量序列1,468,772个。OTU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97个OTU,分布于15个门,28个纲,53个目,87个科,245个属。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犊牛日龄的不断增长,Alpha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指数、ace指数和chao指数均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simpson指数则随着犊牛日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除50 d时,shannon指数AP>PP>AM,其余两个时间点,shannon指数AP>AM>PP。ace指数和chao指数没有表现出特定规律。物种组成分析结果显示,9组样品中丰度最高的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LEfSe分析结果显示AP组起显着作用的微生物群落13个,明显多于PP组6个和AM组8个。综上所述,酸化奶粉的乳成分有所改善,可有效抑制有害菌生长;能够提高犊牛采食量,降低腹泻率,有助于犊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犊牛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功能;能够影响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对肠道菌群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雅琼,侯岁稳[5](2019)在《蛋白磷酸化修饰在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磷酸化修饰是植物细胞信号调控的普遍机制。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关键调控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影响免疫信号的激活。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干扰宿主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攻击免疫系统,以提高致病性。该文对植物免疫调控过程中关键元件的磷酸化修饰及其在免疫信号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研究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关键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有助于深入探讨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理。该文将为寻找广谱抗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杰,王红玉,黄金玉,贺强,宋益贞[6](2019)在《缓释包被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脂质微胶囊缓释包被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叁黄鸡240只,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3个重复为公,3个重复为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800 g·t~(-1),试验期为84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可提高黄羽肉鸡体重(P<0.05),降低FCR(P<0.05,P<0.01),减少死淘;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显着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P<0.05,P<0.01);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包被复合酸化剂能够改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减少粪便中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减少死淘。(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9年01期)
曾薇,郭京京,纪兆华,赵丹,彭永臻[7](2018)在《pH值对剩余污泥微氧水解酸化溶出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剩余活性污泥消化产物用作污水脱氮除磷的碳源,可以在污泥减量化的同时,解决碳源不足的问题,将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并举.本研究考察了微氧曝气条件下p H值对污泥水解酸化溶出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污泥微氧水解酸化溶出物中VFAs(Volatile fatty acids)、可溶性COD、蛋白质和多糖浓度均高于酸性条件,最佳p H值为10.0,TVFA(Total volatile fatty acid)浓度最高达到4 156.4mg COD/L,乙酸是主要产物,占TVFA的52%,蛋白质浓度是多糖浓度的3~4倍;碱性及微曝气条件下,氨氮的溶出浓度远小于酸性条件.研究结果证实了污泥微氧消化开发内碳源的可行性,原污泥和p H值4.0的酸性条件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菌种,分别占59.9%和38.6%;p H10.0的碱性条件下,厚壁菌门(Firmicutes)转变为为优势菌种,占70.9%,其中隶属于Firmicutes的梭菌纲(Clostridia)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3.4%.不同酸碱条件下,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优势菌种的改变导致不同的污泥消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高岩[8](2018)在《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免疫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科学利用酸化乳饲喂犊牛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开展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免疫指标和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探索犊牛自由采食酸化乳的饲喂效果,旨在为国内更好的应用酸化乳提供理论依据。(1)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营养成分、p H值与细菌数量的比较本试验对比了相同来源牛乳经甲酸酸化和巴氏杀菌后乳成分、p H值及细菌数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巴氏杀菌乳和酸化乳的营养成分均差异不显着,仅酸化乳尿素氮含量极显着高于巴氏杀菌乳(P<0.01),p H值极显着低于巴氏杀菌乳(P<0.01),且酸化乳显着降低了乳中大肠杆菌数(P<0.05),极显着降低了乳中总菌数(P<0.01)。(2)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某规模化奶牛场出生3 d、体高和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母犊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PM组(对照组)饲喂巴氏杀菌乳,AM组(试验组)饲喂酸化乳,试验期共180 d,其中哺乳期60 d。记录液体饲料和固体饲料采食量,并测量体尺体重,计算日增重和体尺指数,每日记录粪便评分,并计算腹泻率。试验结果表明,犊牛31-40 d、41-50 d时,AM组液体饲料采食量极显着高于PM组(P<0.01);61-90 d时,AM组犊牛固体饲料采食量极显着高于PM组(P<0.01)。犊牛60 d和180 d时,AM组犊牛体重均极显着高于PM组(P<0.01),90 d时AM组犊牛体重显着高于PM组(P<0.05);犊牛31-60 d、61-180 d和7-180 d时,AM组日增重均显着高于PM组(P<0.05)。犊牛7 d时,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着;犊牛30 d时,AM组犊牛腿围和腿围指数显着高于PM组(P<0.05),胸深极显着高于PM组(P<0.01),肢长指数极显着低于PM组(P<0.01);犊牛60 d时,AM组体高和管围均显着高于PM组(P<0.05),体直长、胸围和胸深均极显着高于PM组(P<0.01),肢长指数和腿围指数显着低于PM组(P<0.01);犊牛90 d时,AM组管围显着高于PM组(P<0.05),体直长、体斜长、体高、胸围和胸深均极显着高于PM组(P<0.01),AM组腿围指数极显着低于PM组(P<0.01);犊牛180 d时,AM组体直长、体斜长、体高、胸围和胸深均极显着高于PM组(P<0.01),体长指数显着高于PM组(P<0.05),但肢长指数和体躯指数显着低于PM组(P<0.05)。犊牛各时期内,AM组粪便评分及腹泻率均显着低于PM组(P<0.05)。(3)饲喂酸化乳对犊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于犊牛饲养期的第7 d、30 d、60 d、90 d和180 d晨饲前采集犊牛血液,测定血液中血常规指标和血液免疫指标含量。试验结果表明:30 d时,AM组犊牛WBC、LYM和LYM%均显着高于PM组(P<0.05),TNF-α、IL-1β含量和IL-6含量均显着低于PM组(P<0.05);60 d时,AM组犊牛WBC、LYM、LYM%、IL-1β和IL-6含量均显着低于PM组(P<0.05),Ig A含量均显着高于PM组(P<0.05);90 d时AM组LYM%、IL-1β含量显著低于PM组(P<0.05),Ig M含量、Ig G含量均显着高于PM组(P<0.05);180 d时,AM组Ig M含量显着高于PM组(P<0.05)。(4)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在犊牛饲养期的50 d和90 d时,每处理组选取5头体重相近的犊牛,刮取犊牛直肠末端粪样约20 g,进行16S r DNA扩增及测序。50 d时饲喂酸化乳犊牛的粪便为AB组,饲喂巴氏杀菌乳犊牛的粪便为PB组,90 d时饲喂酸化乳犊牛的粪便为AP组,饲喂巴氏杀菌乳犊牛的粪便为PP组,试验结果表明共获可用于后续分析的Tags序列1,227,017条。按组别进行OTU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饲喂酸化乳犊牛粪便中特有OTU数均低于饲喂巴氏杀菌乳组。4组样品丰度最高的细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次是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经LEf Se(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AB组较其他组具有显着性差异的物种有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Faecalibacterium、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_9)、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ceae_UCG_004)、毛螺菌属(Lachnospiraceae_UCG_010)、芽孢杆菌纲(Bacill)、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综上所述,利用甲酸酸化对牛乳成分影响不大,可抑制牛乳中有害细菌生长,提高适口性;并在自由采食的条件下,酸化乳可增加采食量,降低犊牛腹泻率,改善粪便评分,有助于犊牛生长发育,改善机体免疫力并可能对犊牛肠道菌群平衡产生一定调节作用,但其调节机制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兰海,陈丽玲,游金明,贺琴,卢亚飞[9](2018)在《酸化剂和牛至油替代硫酸黏杆菌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酸化剂和牛至油替代硫酸黏杆菌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选用胎次和体重相近的26日龄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各组饲粮中均含75 mg/kg金霉素+10 mg/kg恩拉霉素,此外,3个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10%酸化剂+0.10%硫酸黏杆菌素、0.15%酸化剂和0.15%酸化剂+0.03%牛至油。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各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腹泻率差异不显着(P>0.05)。与其他2组相比,0.15%酸化剂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有增加趋势(P=0.066)。2)0.10%酸化剂+0.10%硫酸黏杆菌素组盲肠沙门氏菌的数量显着低于0.15%酸化剂组(P<0.05);0.15%酸化剂+0.03%牛至油组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均显着高于0.15%酸化剂组(P<0.05),但0.15%酸化剂+0.03%牛至油组和0.10%酸化剂+0.10%硫酸黏杆菌素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在添加75 mg/kg金霉素+10 mg/kg恩拉霉素的基础上,再添加0.15%酸化剂或0.15%酸化剂+0.03%牛至油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与添加0.10%硫酸黏杆菌素相似;饲粮中添加0.15%酸化剂+0.03%牛至油同时还有助于提高盲肠有益菌的数量,效果与添加0.10%硫酸黏杆菌素相当。因此,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和牛至油可以替代硫酸黏杆菌素在断奶仔猪饲粮中使用。(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丛山,孙瑶,王志典[10](2018)在《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生长特性及酸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生物菌肥用于设施番茄生产的可能性,以确定在设施番茄栽培上的合理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酸化土壤施用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设施番茄施用该菌肥后可增产,处理(3)(微生物菌肥用量为1 200 kg/hm2)的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7.98%。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微生物菌肥可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显着提高番茄单果质量和Vc、可溶固形物、番茄红素含量。另外,该菌肥能明显增加土壤p H和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结论]微生物菌肥用量在1 200 kg/hm2时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状况较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微生物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中国的传统发酵肉制品,酸鱼和酸肉因为其独特的酸化过程具有特殊的风味。本实验室的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熟的酸鱼和酸肉制品具有相似的含量较高的酯类特征风味物质,如乙酸异戊酯;相似的pH值,即pH=4左右;以及一定的盐度范围,即4%~8%。为了研究微生物在酸化肉制品发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在这两种发酵食品中筛选出了601株菌,并使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评估了菌株的乙酯酶活性,耐酸能力,耐盐能力和耐高温能力。最终筛选出的15株菌都是乳酸菌,均具有耐酸、耐盐和耐高温的特性,并具有相对较高的乙酯酶活性。将15株菌分别接入灭菌鱼肉中发酵16天后,实验组pH都到达4左右,说明鱼肉已经发酵成熟。使用GCMS-MS/MS方法检测了实验组样品的乙酸异戊酯含量,结果与测得的乙酯酶活性显着相关,这说明可以通过添加具有较高酯酶活性的菌株提高发酵肉制品的风味。本研究挑选出了两株性能良好的菌株,期待能为发酵酸化肉制品的商品化做出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酸化论文参考文献
[1].宋彩红,张亚丽,李鸣晓,齐辉,夏训峰.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组分光谱学性质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孙泽平,徐文欢,吕静,杨召侠,纪超凡.酸化发酵肉中产乙酯微生物的筛选与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蒋志,付饶,郑达文,周响艳,战晓燕.包被精油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免疫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9
[4].辛小月.酸化奶粉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免疫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5].刘雅琼,侯岁稳.蛋白磷酸化修饰在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9
[6].陈杰,王红玉,黄金玉,贺强,宋益贞.缓释包被酸化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微生物菌群数量和屠宰性能的影响[J].饲料博览.2019
[7].曾薇,郭京京,纪兆华,赵丹,彭永臻.pH值对剩余污泥微氧水解酸化溶出物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8].高岩.饲喂酸化乳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液免疫指标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8
[9].李兰海,陈丽玲,游金明,贺琴,卢亚飞.酸化剂和牛至油替代硫酸黏杆菌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盲肠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8
[10].丛山,孙瑶,王志典.微生物菌肥对设施番茄生长特性及酸化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