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条斑星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氯化镉,条斑星鲽卵巢细胞系,细胞毒性,细胞凋亡
条斑星鲽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辉,樊廷俊,景毅,姜国建,杨秀霞[1](2013)在《氯化镉对条斑星鲽卵巢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CdCl2)处理体外培养的条斑星鲽卵巢(BFO)细胞系细胞,利用毒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了重金属镉对BFO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毒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BFO细胞对CdCl2敏感,浓度大于10μmol/L的CdCl2对细胞的生长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能引起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Px)活性的持续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持续升高,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浓度大于40μmol/L的CdCl2可引起BFO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BFO细胞在AO/EB荧光双染色中的质膜通透性显着提高,在单细胞凝胶电泳中出现明显的彗尾,且细胞凋亡率、彗尾的长度和亮度随CdCl2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可见,镉对BFO细胞具有显着的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为利用BFO细胞系研究镉等重金属的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3年11期)
倪娜,柳学周,徐永江,赵明,曲建忠[2](2012)在《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组织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E染色法、Mallory染色法、Heidenhain-Azan(简称HA)法、鱼类脑垂体染色法(简称Jafri)及电镜技术对雌性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了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为一束神经纤维,中间夹杂两种垂体细胞和两种胶质。腺垂体结构复杂,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腺垂体内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前腺垂体内有3种:催乳激素(PRO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中腺垂体含有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后腺垂体内含有一种促黑色素激素(MSH)分泌细胞。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内只发现一种类型的GtH分泌细胞,其内含有大小两种分泌颗粒.同时也研究了垂体中其他细胞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徐永江,柳学周,王妍妍,刘新富[3](2012)在《外源激素诱导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精子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注射外源激素——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诱导方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对条斑星鲽雄鱼精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GnRHa和HCG诱导后条斑星鲽精子质量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精液粘稠度大为降低、精液流动性和液化能力增强、精子激活率和快速激活率显着提高、快速活动时间和精子寿命延长。同时,血浆性类固醇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96h达到峰值。比较两种激素的诱导效果,以sGnRHa对雄鱼精子质量的改善效果为好,但与HCG无显着差异。本研究表明,缓释激素诱导可有效提升和改进条斑星鲽雄鱼的精子质量,研究结果对条斑星鲽人工繁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2年06期)
李春广,柳学周,徐永江,王妍妍,孙中之[4](2012)在《条斑星鲽精巢年周期发育规律和血液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学方法和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雄性亲鱼精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条斑星鲽精巢中可见5个时相的生殖细胞类型,精巢发育可分为5期。条斑星鲽雄鱼GSI值自10月开始升高,12月达峰值(P≤0.05),之后显着下降并保持较低值至下一次生殖周期开始。HSI值在11~12月保持较高表达值,其他各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CF值在5~8月保持较高水平,其他月份保持平稳状态。雄鱼血浆中睾酮(T)水平自9月开始升高并在12月(Ⅴ期精巢)达到峰值,其后显着下降并在其后的月份保持较低水平,而雌二醇(E2)在2月出现峰值,其他月份保持相对稳定水平。(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03期)
张成飞,徐友波[5](2012)在《条斑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条斑星鲽俗称"花豹子"、"花边爪"。笔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条斑星鲽的养殖生产,试验表明,条斑星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工厂化养殖优良品种。现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养殖设施目前,条斑星鲽的养殖方法与其他鲆鲽类相似,工厂化养殖是条斑星鲽的主要养殖方式。可利用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养殖池面积一般为30~60米2,池深60~70厘米。(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2年06期)
王妍妍,柳学周,徐永江,刘新富[6](2011)在《条斑星鲽染色体带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条斑星鲽染色体C-带、Ag-NORs带及G-带的研究。结果发现,条斑星鲽染色体显示较为复杂的C-带,有4对染色体整体呈阳性深染,分别为3、13、20、22号染色体;3对具居间C-带,分别为1、4、8号染色体;9号染色体整体显示阴性,其余有大小不一的着丝粒C-带。计算其异染色质含量为54.91%。银染分裂相中Ag-NORs出现的数目以两个的频率最高,达87.5%,与此相一致,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两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的频率也最高,故确定条斑星鲽染色体具有1对Ag-NORs,位于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为端部Ag-NOR。Ag-NORs的数目为1~3个,以出现两个Ag-NOR的频率最高,达87.5%,与此相同的是,在间期核中,通过银染表现出两个核仁的间期核数目的频率也最高。G-带研究显示,条斑星鲽有37条深染带,22条浅染带。(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4期)
倪娜,柳学周,徐永江,赵明,曲建忠[7](2011)在《条斑星鲽卵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学方法、形态测量法、放射免疫法(RIA)等技术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条斑星鲽雌性亲鱼卵巢发育成熟和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发生变化,表现出与性腺发育协同一致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GSI和HSI值与CF值都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GSI值的变化与水温调控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1个小高峰,翌年2月份,E2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峰值,4月产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下一个生殖季节。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7月达到第1个峰值,并在翌年1月份达到第2个峰值,在4月份产卵后降至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下一个生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E2与T存在正相关关系,E2与光周期调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与GSI和CF呈弱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3期)
倪娜[8](2011)在《养殖雌性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生殖生理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人工养殖雌性条斑星鲽为研究对象,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和透射电镜等技术方法对条斑星鲽卵巢组织学,雌、雄激素受体在卵巢组织的定位,垂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查明了条斑星鲽HPG轴的生殖内分泌机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条斑星鲽卵巢周年发育组织学研究条斑星鲽属于非同步分批产卵类型。卵母细胞按其组织学特点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划分为相应的6个时期。8月份卵巢开始发育,性腺指数(GSI)开始升高,在1月份达到峰值,此时性腺成熟进入产卵期,在产卵结束后的4月份,GSI迅速下降,并保持较低的水平至下次性腺发育开始前。11月份,肝脏指数(HSI)达到峰值,表明肝脏储能增加迅速,产卵期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在4月份繁殖季节结束后再次下降并保持至下一次繁殖季节。肥满度(CF)在12月份达到最大值, 4月份繁殖季节结束后CF逐渐下降并在6月份达到最低值。这些结果可为亲鱼促熟培育和人工激素催产时机选择提供坚实的技术依据。2.条斑星鲽卵巢雌、雄激素受体免疫组化分析首次在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性腺发育过程中利用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的多克隆抗体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ER和AR在条斑星鲽卵巢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卵黄发生早期,ER呈强阳性表达,而在卵黄形成后期和成熟的卵母细胞中表达较弱;AR在不同时相卵母细胞的滤泡膜上均有分布,在早期卵母细胞胞质和成熟期的卵母细胞胞核中一直保持较强表达。由此总结出:性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免疫阳性物定位在生殖细胞的胞质、胞膜和核膜等部位,在性腺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强度不同,阐明了这两种受体在卵巢发育过程各阶段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这些结果为性类固醇激素及受体参与调节条斑星鲽卵巢发育成熟机制提供了重要组织学依据。3.条斑星鲽垂体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条斑星鲽脑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为一束神经纤维,中间夹杂有两种颗粒垂体细胞和两种胶质。腺垂体结构复杂,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叁部分。腺垂体内共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前腺垂体内有3种:催乳激素(PRO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中腺垂体含有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后腺垂体内含有一种促黑色素激素(MSH)分泌细胞。性成熟条斑星鲽脑垂体内只发现一种类型的GtH分泌细胞,其内含有大小两种分泌颗粒。4.条斑星鲽血浆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研究采用125I标记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条斑星鲽亲鱼血浆中的雌二醇(E_2)和睾酮(T)的周年表达变化水平。研究得出:条斑星鲽亲鱼血浆中E_2含量在6月份开始升高,9月份达到年周期中的第一个小高峰,2月份E_2表达水平达到全年最大值,4月产卵结束后,E_2表达水平降低并维持较低水平至下一个生殖季节。条斑星鲽亲鱼血浆中T含量在7月份达到第一个峰值,并在1月份达到第二个峰值,于4月份产卵后降至最低水平并维持至下一个生殖季节。统计分析表明,E_2与T存在正相关关系,E_2与水温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可为亲鱼促熟培育和选择人工激素催产时机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6-01)
王英光,李欣荣,李佳君,魏天柱[9](2011)在《条斑星鲽引进及养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引进条斑星鲽亲鱼64尾,培育成活率95.3%,催产率80%,孵化率89%,幼苗成活率73%。2009年共育出商品苗18万尾,苗种平均体长规格8 cm以上,卵受精率81.9%。2009年放苗1.5万尾,存活1.22万尾,平均体长29.2 cm,平均体重824 g。(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1年03期)
姚恩长,孙俭,刘圣聪,孟雪松,孙涛[10](2011)在《条斑星鲽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条斑星鲽人工繁育技术,孵化适温、适盐范围及亲鱼、仔稚鱼营养强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温度、盐度、营养强化与性腺、胚胎、胚后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先降温再升温+营养强化"方法促熟亲鱼可获得优质卵子。最适孵化温度(10.5±0.5)℃,最适孵化盐度33.6。以小球藻强化轮虫有助于提高仔鱼开口率、生长率及成活率。(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条斑星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H.E染色法、Mallory染色法、Heidenhain-Azan(简称HA)法、鱼类脑垂体染色法(简称Jafri)及电镜技术对雌性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了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与性腺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呈背腹型,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为一束神经纤维,中间夹杂两种垂体细胞和两种胶质。腺垂体结构复杂,分为前腺垂体(RPD)、中腺垂体(PPD)和后腺垂体(PI),腺垂体内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前腺垂体内有3种:催乳激素(PROL)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中腺垂体含有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和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后腺垂体内含有一种促黑色素激素(MSH)分泌细胞。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内只发现一种类型的GtH分泌细胞,其内含有大小两种分泌颗粒.同时也研究了垂体中其他细胞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条斑星鲽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晓辉,樊廷俊,景毅,姜国建,杨秀霞.氯化镉对条斑星鲽卵巢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
[2].倪娜,柳学周,徐永江,赵明,曲建忠.雌性条斑星鲽脑垂体组织学观察[J].热带海洋学报.2012
[3].徐永江,柳学周,王妍妍,刘新富.外源激素诱导对条斑星鲽(Veraspermoseri)精子质量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2
[4].李春广,柳学周,徐永江,王妍妍,孙中之.条斑星鲽精巢年周期发育规律和血液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变化[J].渔业科学进展.2012
[5].张成飞,徐友波.条斑星鲽工厂化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2
[6].王妍妍,柳学周,徐永江,刘新富.条斑星鲽染色体带型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1
[7].倪娜,柳学周,徐永江,赵明,曲建忠.条斑星鲽卵巢发育规律和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1
[8].倪娜.养殖雌性条斑星鲽(Veraspermoseri)生殖生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9].王英光,李欣荣,李佳君,魏天柱.条斑星鲽引进及养殖技术研究[J].河北渔业.2011
[10].姚恩长,孙俭,刘圣聪,孟雪松,孙涛.条斑星鲽人工繁育技术研究[J].水产科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