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闭环伺服系统论文-冯伟,崔业兵,冀娟,曾凡铨,钱昌年

半闭环伺服系统论文-冯伟,崔业兵,冀娟,曾凡铨,钱昌年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闭环伺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刚度,半闭环,推力矢量控制,伺服系统

半闭环伺服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冯伟,崔业兵,冀娟,曾凡铨,钱昌年[1](2019)在《一种应用于半闭环低刚度TVC伺服系统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火箭发动机喷管刚度低、伺服系统呈半闭环结构导致的伺服系统谐振和快速性之间难以调和的问题,以上面级电动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机构参数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谐振抑制控制方法,引入力矩反馈使伺服机构具有力矩控制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具有比陷波算法更优的谐振抑制能力,运算量并未增加,且涉及的参数均可通过测试得到,调试难度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9年01期)

王立红[2](2018)在《步进电机闭环伺服系统的神经模糊自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控制器训练初期,系统存在的误差较大,如果直接采用PID控制器的输出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误差,会使网络的输出产生振荡,延长系统的响应时间,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神经模糊自适应控制器,通过模糊推理机产生分目标学习误差规则,在每个采样周期中实现对一个分目标的跟踪,最终使系统平滑达到稳态。经过MATLAB仿真验证,该方法控制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能够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2期)

张锋[3](2016)在《MEMS加速度传感器数字闭环伺服电路的系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加速度传感器是深部油气、金属矿勘探的主体设备和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器件,但是供应市场基本被国外垄断,其中MEMS地震检波器读出电路设计为一项关键技术。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高,体积小易集成的特性在地质勘探中受到特殊的应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又称微加速度计,有压阻式以及电容式等多种不同的结构,其中电容式加速度应用广泛,国内的大部分伺服电路都是围绕电容式加速度计来做的。伺服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对于模拟部分,伺服系统根据有无反馈可分为开环和闭环两个控制方式。开环的控制方式相对简单,当加速度信号较微弱时可以采用,但是线性度较差。闭环的控制方式是加了负反馈的,线性度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闭环控制可以使质量块始终处于平衡位置。伺服系统大致分为叁种模式,调制器组成的环路滤波结构,电路把电容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再经过放大和调制处理。再者就是基于运算跨导放大器连续时间电流伺服电路,最后一种就是开关电容电荷伺服电路。本文的MEMS系统采用闭环Sigma-delta结构,利用调制解调的方法,进行MEMS读出电路的建模。对于数字抽取滤波部分,通过MATLAB设计各级抽取滤波器参数并分别进行仿真验证。此系统分为叁部分级联结构:第一部分为CIC抽取滤波器,此部分完成高抽取和抗混迭。第二部分是补偿滤波器,此部分补偿上一级滤波器通带部分的衰减,并进一步抽取。第叁部分为等波纹FIR滤波器,此部分完成系统精细滤波。在硬件实现上通过ISE、Modelsim对其FPGA实现方案进行仿真和分析,最后在FPGA(Spartan-6E)芯片上对系统进行上电验证,与仿真结果相比低3dB。本文主要分析了读出电路建模的结构,并且对此系统进在Cadence里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以及最后的流片工作。(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6-05-01)

赵晨,周洁敏,李小明[4](2016)在《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EMA叁闭环伺服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作动器(EMA)是在多电飞机中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而驱动机械负载的一类执行器。设计了基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的EMA叁闭环伺服控制系统。以永磁同步电机、机械传动部分和负载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组成了叁闭环控制系统的模型。研究了各参数变化对EMA伺服控制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EMA叁闭环伺服控制策略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郭军,杨鹏,肖宏松,杜山[5](2015)在《机床闭环伺服进给系统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机床改造中表面粗糙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客观地分析了系统增益、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及传动系统的粘性阻尼系数对机床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使传动系统的刚度、惯量、固有频率、系统增益和系统的阻尼达到较为合理的值,才能使机床的性能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5年17期)

梁锦涛,赵升吨,谢嘉,赵永强[6](2014)在《双肘杆机械压力机实现柔性加工的混合闭环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混合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应用在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的双肘杆机械压力机上实现可控柔性化加工。通过对伺服压力机驱动系统的分析建立其机电数学模型的前提下,确定伺服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组成。针对特定加工工艺的滑块轨迹曲线,通过前馈控制器转换为电动机转角的参考信号,并利用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技术对滑块位置误差补偿控制器和电动机转角位置控制器进行设计。对压力机整体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获得该伺服系统在压力机冲击负载干扰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最后完成该双肘杆压力机混合闭环伺服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并在其上对叁种不同材料进行筒形拉深工艺试验,验证伺服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从而为该双肘杆压力机实现各种柔性加工工艺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翁孚达,周起华[7](2013)在《步进电机闭环伺服系统的高精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步进电机的特点,给出了细分驱动原理,研究出一种通过RS422串口通讯来控制步进电机闭环伺服系统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控制灵活、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和扩展性强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制导与引信》期刊2013年01期)

宁立群,史耀耀,赵盼[8](2013)在《半闭环伺服系统间隙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数控机床半闭环直线进给伺服系统存在传动间隙,严重影响机床精度的问题,提出基于速度前馈控制的间隙补偿方法,控制伺服电机通过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过程补偿传动间隙。建立传动间隙模型,测量传动间隙,计算间隙补偿运动过程的参数,并以之作为间隙补偿值;采用反推法,根据伺服系统前向传递函数推导出速度前馈控制函数,保证间隙补偿值无延时、无差别复现到伺服系统输出端,补偿传动间隙。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基于速度前馈控制的间隙补偿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3年04期)

金凤鸣[9](2012)在《闭环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和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控机床中,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装置和机床的中间连接环节,是数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伺服系统接受来自伺服控制器的进给脉冲,经变换和放大转换为机床工作台的位移,使工作台跟随指令脉冲移动。讨论了闭环伺服数控系统的数学模型,对闭环伺服系统的动态、静态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研究结果为提高数控加工的控制精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05期)

郭渝萍,张连华,王德林[10](2012)在《闭环伺服系统中的“一题多解”——数控机床典型维修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机床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伺服系统概念入手,重点分析闭环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并结合数控维修实践中的典型故障案例,尤其是同一报警现象而不同故障原因及不同解决途径的典型维修案例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2年11期)

半闭环伺服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经控制器训练初期,系统存在的误差较大,如果直接采用PID控制器的输出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误差,会使网络的输出产生振荡,延长系统的响应时间,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神经模糊自适应控制器,通过模糊推理机产生分目标学习误差规则,在每个采样周期中实现对一个分目标的跟踪,最终使系统平滑达到稳态。经过MATLAB仿真验证,该方法控制精度高,收敛速度快,能够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闭环伺服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冯伟,崔业兵,冀娟,曾凡铨,钱昌年.一种应用于半闭环低刚度TVC伺服系统的力矩反馈控制方法[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

[2].王立红.步进电机闭环伺服系统的神经模糊自整定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3].张锋.MEMS加速度传感器数字闭环伺服电路的系统建模[D].湘潭大学.2016

[4].赵晨,周洁敏,李小明.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EMA叁闭环伺服控制系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

[5].郭军,杨鹏,肖宏松,杜山.机床闭环伺服进给系统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案[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5

[6].梁锦涛,赵升吨,谢嘉,赵永强.双肘杆机械压力机实现柔性加工的混合闭环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

[7].翁孚达,周起华.步进电机闭环伺服系统的高精度控制[J].制导与引信.2013

[8].宁立群,史耀耀,赵盼.半闭环伺服系统间隙补偿方法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

[9].金凤鸣.闭环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和性能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

[10].郭渝萍,张连华,王德林.闭环伺服系统中的“一题多解”——数控机床典型维修案例分析[J].电子世界.2012

标签:;  ;  ;  ;  

半闭环伺服系统论文-冯伟,崔业兵,冀娟,曾凡铨,钱昌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