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剥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剥夺睡眠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小儿癫■
动态剥夺论文文献综述
雷东[1](2019)在《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初步诊断为癫■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种脑电图应用于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样放电检出率及两种脑电图出现■样放电的时间。结果动态脑电图■样放电检出率高于剥夺睡眠脑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岁患儿剥夺睡眠脑电图■样放电检出率高于4~7岁患儿和>7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动态脑电图■样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夺睡眠脑电图检出的■样放电患儿,睡眠期占比高于清醒期和思睡期;动态脑电图检出的■样放电患儿,各期占比无明显差别。结论动态脑电图对■样放电的检出率较高,对各个年龄组的患儿都适合,剥夺睡眠脑电图比较适合0~3岁的患儿且在睡眠期■样放电检出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2期)
陈凤平[2](2019)在《部分剥夺睡眠在癫痫患儿动态脑电图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部分剥夺睡眠是否提高动态脑电图(dEEG)对癫痫的检出率。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本院68例拟诊为癫痫患儿先行常规脑电图(r EEG)描记和dEEG检测,2周后对这些患儿采取部分剥夺睡眠后再行r EEG描记和dEEG检测。比较r EEG描记与dEEG检测在未剥夺与部分剥夺睡眠条件下的检出率。结果:68例拟诊癫痫患儿未剥夺睡眠和部分剥夺睡眠两个时期的r EEG描记与dEEG检测相比,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痫样放电和总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痫样放电、非特异性异常和总异常检出率方面,未剥夺睡眠时与部分剥夺睡眠时初始30 min r EEG描记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此后的dEEG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时期虽然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痫样放电及总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部分剥夺睡眠时在初始30 min对癫痫患儿的r EEG描记结果无明显影响,但会提高dEEG检测对痫样放电和总异常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建[3](2018)在《动态脑电图与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动态脑电图与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动态脑电图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剥夺睡眠脑电图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在经过不同的诊断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放电检出率为61.56%,对照组的检出率为51.2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癫痫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方式,在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方式,同时在各个年龄段当中都能够适用,而对于剥夺睡眠脑电图来说,其自身的使用比较灵活,在3岁以下患儿中诊断比较适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冯志燕[4](2017)在《睡眠剥夺易损性预测及动态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睡眠剥夺具有相当大的健康、社会和经济影响。长期的睡眠剥夺会导致包括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损伤,但是现有的研究发现睡眠剥夺效应对人的认知造成的影响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是人的一种特质。大脑活动的功能磁共振影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为大脑持续、固有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本文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来分别检验基于fMRI的功能连接以及基于T1加权像的皮层厚度对睡眠剥夺易损性的预测能力。现有的睡眠剥夺基础研究基本采用的是ON-OFF模式,忽略了睡眠剥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大脑网络的复杂变化模式。所以本文通过采用图论分析技术研究了睡眠剥夺过程中几个时间点上大脑网络的动态变化模式。方法:在整晚的睡眠剥夺过程中,分别在22:00点、0:00点、2:00点、4:00点、6:00点采集了50名健康被试的fMRI以及T1影像数据。其中22:00点的数据作为不进行睡眠剥夺的正常对照组,6:00点的数据作为完全睡眠剥夺状态,并把睡眠剥夺后精神运动警觉测试(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PVT)任务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的下降值百分比作为衡量睡眠剥夺易损性的指标。本文在易损性预测中选取对照组的皮层厚度以及基于AAL(Anatomically Labelled Template Image)模板的脑区功能连接作为特征变量,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处理,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以及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进行预测,通过5-折交叉验证方法来评估并横向比较各模型的预测能力。在动态模式研究中选用了睡眠剥夺的5个时间点的数据。结果:随着睡眠剥夺程度的加深,PVT任务反应时及方差逐渐增大,表明睡眠剥夺后个体的警觉性下降并且认知功能稳定性变弱,且这种变化与睡眠剥夺程度呈正相关。在睡眠剥夺的易损性研究中,所有的SVM模型的拟合度都比较高。K-svm-POLY3对功能连接的预测能力达到了72.7%,在皮层厚度易损性预测中K-svm-POLY2的拟合度达到了80.3%。随机森林在两种模态数据的预测中拟合度都在0.5附近。动态性研究表明大脑网络在采集的5个时间点上均表现出小世界性,且小世界属性在0:00点值最低,在2:00点达到最大值,之后又缓缓下降,但后3个时间点的小世界性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总结:本文发现大脑功能连接以及皮层厚度对睡眠剥夺易损性有预测能力,而且皮层厚度的预测能力高于功能连接,那么后期的研究可以考虑结合这两种数据来研究睡眠剥夺的易损性。以上基于图论的分析方法表明大脑内部存在着对睡眠剥夺带来的网络损伤的补偿机制,且这种补偿机制随着睡眠剥夺加深会弱化。(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翁堂梅[5](2017)在《农村籍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的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户籍人口大量向城市涌进,这一具有流动性的人口除了数量庞大、知识储备不足的农民工以外,还有农村户籍的大学生群体。该群体从知识储备量上来说是大学生,但从制度身份上来说仍属于农民,无法完全享受与非农村户籍大学生以及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相比之下的弱势地位所引起的心理上的剥夺状态应该引起关注。基于此,本文致力于探究农村出身的高学历个体在与身边的非农村户籍大学生群体的对比中,劣势地位对心理的负面影响中的重要但不显现的一个方面,即对农村户籍大学生从进入城市生活场域之后心理上可能经历的相对剥夺感的动态研究。主要为了厘清一个过程,个体的心理压力状态即相对剥夺感在时空中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在中介调节机制下的积极或者消极的行为取向。布迪厄将场域视为竞技场,根据他对场域的诠释,可以将“场域”理解为注重人们的能动行为的关系主义的社会结构,在此理解基础上,本文将农村户籍大学生进入城市之后生活和学习的关系结构视为城市生活场域,这是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思考得出的概念。农村籍大学生在场域变化过程中,旧的社会关系逐渐淡化,新的社会关系逐渐形成,同时,个体在农村场域中所形成的旧的惯习受到新场域的排斥与融合,新的惯习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是新旧文化的冲突,个体自身所有的处于劣势地位的文化与城市新文化的触碰过程中,其相对剥夺感日渐突出,感知融入惯习之中,易产生社会不公平感和对社会各阶层明显的态度倾向,如“仇富”心理等;另一方面,以户籍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之间的群际伤害例如歧视和敌对也或显性或隐性地存在着,农村户籍大学生群体相比较与非农大学生群体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在城市生活的竞技场中部分农村户籍大学生具有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倾向性。典型的相对剥夺理论有叁个不同的理论分支,由戴维斯发展的J曲线理论、由朗西曼提出的ABX理论和由赫什曼论述的隧道理论分别为农村籍大学生从农村生活场域转变到城市生活场域后相对剥夺感的形成与动态变化提供解释依据。国内部分学者根据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原因不同将其分为横向相对剥夺感和纵向相对剥夺感,结合布迪厄关于场域的解读可将农村籍大学生的相对剥夺感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入场时纵向相对剥夺感的形成、在场时横向相对剥夺感的凸显以及离场时相对剥夺感所导致的积极或消极行为取向这叁个阶段。事实上,这叁个阶段并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在整个农村籍大学生从农村到城市再到不知该往何处去的过程中,其相对剥夺感呈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类的思想与行为是受控于客观环境的,客观环境的作用力是可以由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予以改变和调整的,当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人文关怀下对不满于社会环境或者自身状态的农村籍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可能会使农村籍大学生产生向上流动的意愿,并为之刻苦努力;相反,假设任由农村籍大学生消极片面地看待其相对剥夺地位则会造成个体宿命论,轻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者甚至造成社会失范行为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郗平[6](2016)在《cPKC-γ在小鼠视皮层发育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单眼剥夺对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弱视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研究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机制的研究范畴,蛋白激酶C-γ(cPKC-γ)作为一种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小鼠视皮层cPKC-γ表达水平随发育的动态变化以及异常视觉经验对cPKC-γ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PKC-γ在视皮层发育中的作用。方法:1.选取清洁级健康C57BL/6小鼠36只,分别于生后第7、14、21、28、35、42天取左右两侧视皮层,各时间点选6只小鼠。采用Western boltting检测不同鼠龄小鼠左右两侧视皮层内cPKC-γ表达量。2.选取清洁级健康C57BL/6小鼠24只,分成发育组(P28)和成年组(P60)两组,每组12只小鼠,各取6只小鼠行右眼单眼剥夺(monocular deprivation,MD)后取左右两侧视皮层。P28组从P14天开始MD,P60组取2月龄小鼠行MD,MD时间为14天。采用Western boltting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左右视皮层cPKC-γ表达变化。结果:1.正常C57BL/6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随生长和发育存在动态变化。不同鼠龄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眼F=37.385,P<0.001;右眼F=21.098,P<0.001)。cPKC-γ的表达在出生后随小鼠发育逐渐升高,P21天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2.P28组、P60组MD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左右视皮层cPKC-γ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单眼剥夺对cPKC-γ蛋白表达量上无影响,但是否对cPKC-γ蛋白活性产生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不能排除cPKC-γ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杨盈[7](2016)在《动态脑电图与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aEEG)与剥夺睡眠脑电图(sdEEG)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癫痫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分别进行颅脑MRI、常规脑电图(rEEG)等常规检查及aEEG、sdEEG检查,以常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aEEG、sdEEG诊断正确率,并分析影响aEEG、sdEEG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204例疑似癫痫患儿常规检查确诊为癫痫189例,aEEG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8%、93.33%、99.44%、56.00%,sdEEG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1%、73.33%、97.73%、39.29%;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2.54%,高于sdEEG的51.95%;sdEEG在1~3岁患儿检出痫样放电阳性率所占比例为69.81%,高于4~7岁及>岁患儿所占比例,而aEEG在叁个年龄段痫样放电检出率较均衡。结论:aEEG检查对小儿癫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sdEEG,且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患儿的诊断,而sdEEG使用较灵活,适合于3岁以下患儿的诊断。(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高帅[8](2015)在《社会地位、收入与多维贫困的动态演变——基于能力剥夺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叁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着。(4)城镇人口3维和4维贫困脱贫概率比农村人口高17%,中西部地区人口比东部地区更易陷入多维贫困。构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不能靠临时救济或提供简单工作,应强化贫困人口的当前基本可行能力,提升未来发展能力,即好工作胜过工作本身。(本文来源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吕志军,李莉,张玲菊[9](2013)在《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对青少年癫痫诊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对青少年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9例7~18岁临床拟诊癫痫患者分别进行剥夺睡眠(107例)与动态(132例)脑电图检查,并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剥夺睡眠脑电图总体阳性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低于动态脑电图;2)剥夺睡眠脑电图对于年龄15岁以下的青少年痫样放电有较高阳性率,而动态脑电图检查各年龄段阳性率相对均衡;3)青少年癫痫患者痫样放电多出现在睡眠期,尤其是非快速眼动期Ⅰ~Ⅱ期,而剥夺睡眠脑电图睡眠期的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动态脑电图。结论剥夺睡眠脑电图或动态脑电图检查可以提高青少年癫痫诊断阳性率,动态脑电图适合各年龄段青少年,而剥夺睡眠脑电图适合15岁以下的青少年,尤其是睡眠期易发病的患者。(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3年05期)
石亚君,王晋丽,吴传勇,郭亚涛,牛卢芳[10](2012)在《某驻军部队军人睡眠剥夺对动态血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驻军部队军人在急性睡眠剥夺后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驻军某部队成建制60例健康军人进行研究,采用24 h整夜完全睡眠剥夺方法,在睡眠剥夺过程中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监测血压各指标。结果睡眠剥夺后,(1)夜间血压负荷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为(55.3±37.0)%,夜间舒张压负荷为(26.5±28.8)%。(2)血压、心率昼夜节律消失,24 h收缩压夜间血压下降(0.5±4.8)%,24 h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3.8±7.4)%,血压呈非杓型;夜间/日间心率下降率为4%,为非杓型心率。(3)日间平均心率与日间平均收缩压负荷呈正相关(r=0.269,P<0.05);夜间平均心率与夜间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r=0.338,P<0.01)。(4)血压变异性增加。结论 24 h完全性睡眠剥夺可导致健康成年男性夜间血压负荷增重,昼夜节律频率变化的消失,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华保健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动态剥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部分剥夺睡眠是否提高动态脑电图(dEEG)对癫痫的检出率。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本院68例拟诊为癫痫患儿先行常规脑电图(r EEG)描记和dEEG检测,2周后对这些患儿采取部分剥夺睡眠后再行r EEG描记和dEEG检测。比较r EEG描记与dEEG检测在未剥夺与部分剥夺睡眠条件下的检出率。结果:68例拟诊癫痫患儿未剥夺睡眠和部分剥夺睡眠两个时期的r EEG描记与dEEG检测相比,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痫样放电和总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痫样放电、非特异性异常和总异常检出率方面,未剥夺睡眠时与部分剥夺睡眠时初始30 min r EEG描记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此后的dEEG检测结果显示,两个时期虽然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痫样放电及总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部分剥夺睡眠时在初始30 min对癫痫患儿的r EEG描记结果无明显影响,但会提高dEEG检测对痫样放电和总异常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剥夺论文参考文献
[1].雷东.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诊断小儿癫■的价值[J].医疗装备.2019
[2].陈凤平.部分剥夺睡眠在癫痫患儿动态脑电图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9
[3].刘建.动态脑电图与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4].冯志燕.睡眠剥夺易损性预测及动态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5].翁堂梅.农村籍大学生相对剥夺感的动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6].郗平.cPKC-γ在小鼠视皮层发育中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单眼剥夺对其影响[D].首都医科大学.2016
[7].杨盈.动态脑电图与剥夺睡眠脑电图在小儿癫痫的诊断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
[8].高帅.社会地位、收入与多维贫困的动态演变——基于能力剥夺视角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
[9].吕志军,李莉,张玲菊.剥夺睡眠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对青少年癫痫诊断的对比研究[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
[10].石亚君,王晋丽,吴传勇,郭亚涛,牛卢芳.某驻军部队军人睡眠剥夺对动态血压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