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桅杆结构拉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桅杆结构,焊缝裂纹扩展长度,模糊模式识别,拉耳应变
桅杆结构拉耳论文文献综述
王雪亮,谭柱,王小丽,刘晖[1](2017)在《基于应变测量的桅杆结构拉耳焊缝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桅杆结构拉耳表面应变对其焊缝裂纹扩展长度的敏感度分析,提出了桅杆结构拉耳焊缝损伤的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并通过试验研究进行验证。采用有限元模拟建立了拉耳索力-关键点应变-焊缝裂纹扩展长度的模糊模式库;对16个不同裂纹长度的拉耳模型进行试验,以实测拉耳表面关键点应变为待识别样本,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索力及焊缝裂纹扩展长度进行分步识别。结果表明:模糊数据库中的模拟数据能够反映拉耳的实际受力状态,识别焊缝裂纹扩展长度与实际裂纹长度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对于不同索力及裂纹长度,识别焊缝裂纹扩展长度的误差在1mm之内,最大隶属度均大于0.8,识别峰值明显;该识别技术具有可行性,是实现桅杆结构损伤智能识别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驰[2](2016)在《高耸钢桅杆结构拉耳焊接结点焊缝裂纹萌生疲劳寿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耸桅杆钢结构的结构形式与一般的建筑物不同,它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比很大,即长细比很大。桅杆结构在较大的风荷载作用下由于失稳的破坏占所有破坏事故的比例很小,大多数都是因为在服役期内长期受到循环风荷载的作用而发生了疲劳问题,从而导致了桅杆结构的倒塌事故的发生。结构件在受到循环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件某些部位发生疲劳破坏时,材料的抗拉强度都比材料此时的最大应力要大,最大应力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材料不会出现塑性变形,因此破坏断裂的时间较短,属于脆性破坏。结构件的疲劳寿命是由疲劳裂纹的萌生寿命和疲劳裂纹的扩展寿命共同决定的,然而裂纹的扩展比较迅速,因此研究结构件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对于实际工程有指导性的作用。本文设计并制作高耸钢桅杆结构拉耳结点结构试件,随后进行疲劳试验研究。本试验的结构件为足尺模型,一共十个。把这十个足尺模型分成等量两批,一批没有任何的处理,另外一批运用超声冲击消残处理。两批足尺模型分别在MTS landmark电液伺服材料测试机上试验,试验过程中施加的为等幅循环加载。最后通过对两批试验试件的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得到两条高耸桅杆钢结构拉耳焊接结点疲劳裂纹萌生的应力幅—循环次数(S—N)关系曲线。通过Coffin—Manson公式的转换,又拟合得到了两条高耸桅杆钢结构拉耳焊接结点疲劳裂纹萌生的应变幅—循环次数((35)?-N)曲线。本文研究得出随着应力幅S的增大,疲劳寿命N是下降的趋势。焊接残余应力是一种有害应力,会降低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通过超声冲击消残方法可以消除一部分的残余拉伸应力,引入一部分的压应力,从而提高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应力比R对结构件的疲劳寿命有影响,应力比R越大,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越小。在应力幅值较高的地方,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减少的很快;在应力幅值较低的地方,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变化缓慢。(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小丽[3](2016)在《桅杆结构拉耳焊缝损伤的模糊模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桅杆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及重要的生命线工程,但该结构的频繁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调查发现,桅杆结构杆身和纤绳连接处拉耳的焊缝疲劳损伤是导致其倒塌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对桅杆结构拉耳进行损伤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考虑风荷载作用下桅杆结构纤绳索力随机变化对拉耳表面应变变化影响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了通过测量纤绳索力和拉耳表面应变,采用两步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桅杆结构拉耳的焊缝裂纹长度进行识别,以确定其损伤程度的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在分析拉耳表面应变对焊缝裂纹长度灵敏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测量拉耳表面应变对其焊缝裂纹扩展长度进行两步模糊模式识别的技术;2.建立了桅杆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和拉耳节点有限元模型,通过桅杆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的风振响应分析及拉耳表面关键点的选取,建立了索力—拉耳关键点应变—焊缝裂纹扩展长度关系叁维空间模式库;3.选取了有效的识别原则,确定了一级索力和二级裂纹扩展长度的隶属函数,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两步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有效性;4.设计制作了一组带焊缝裂纹拉耳足尺模型,以不同索力下模型关键点的实测应变为待识别样本,采用两步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模型的焊缝裂纹长度进行识别,验证了此识别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拉耳焊缝裂纹扩展长度识别是行之有效的,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王文利[4](2012)在《风力作用下桅杆结构拉耳焊接节点板裂纹萌生疲劳寿命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桅杆结构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讯工程的高耸结构。由于它具有高和柔的特点,因此对风荷载的作用比较敏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桅杆结构风致倒塌破坏的案例。而在桅杆结构风致倒塌破坏的事故中,疲劳损伤主要发生在主桅杆与纤绳联结的拉耳节点处,桅杆结构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其纤绳与桅杆杆身连接的拉耳处最先发生初始裂纹,拉耳耳板与桅杆杆身通常采用焊接的连接方法,而焊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残余应力,虽然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消除一部分焊接残余应力,但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消残的程度不一致,而且很难彻底清除,于是在焊接残余应力和扰动风荷载的双重作用下,更有可能萌生裂纹。因此,如何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影响的基础上来进行焊缝裂纹萌生累积疲劳损伤的评定并进行疲劳寿命的计算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桅杆结构整体的风致动力响应与纤绳分布、外荷载等多种因素有关,桅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因风向不同、风荷载强度等级不同,致使其动力响应不同。于是本文首先考虑采用LINK10叁维空间杆单元模拟纤绳和BEAM44叁维空间梁单元模拟杆身,建立了桅杆结构整体尺度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基于FFT算法的改进谐波迭加法进行了标准高度处各种风速等级对应的脉动风速的模拟。再采用Newmark-β直接积分并结合修正的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桅杆结构在模拟平均风和脉动风荷载共同作用下时域内的动力响应。桅杆结构拉耳焊接节点的焊接过程复杂,焊接残余应力对结构的疲劳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无法对实际工程中的焊件测定其焊接残余应力,因此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焊接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场分布情况是进行疲劳分析的基础。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基于热弹塑性力学理论,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焊接有限元程序,并对桅杆结构拉耳焊接节点的焊接过程成功实现了叁维动态模拟,分析了各个时刻的温度场和最终的焊接残余应力场,并模拟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技术,进行了各个消除残余应力比例后的应力场结果。本文将焊接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考虑在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桅杆拉耳子结构焊接节点的动应力场多尺度有限元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出桅杆结构整体尺度的纤绳动应力响应时程,然后对需要进行疲劳分析的焊接节点施加两端固结的边界条件;接着建立焊接节点的精细实体有限元模型,将焊接残余应力当作初始应力,施加上步得到的力学和位移边界条件进行小尺度的动应力分析,得到焊接节点局部细节处的应力应变状态,最后由Von-mise等效应力准则确定应力最大的节点为疲劳危险点,结果表明拉耳子结构焊接节点的疲劳危险点出现在焊缝的焊趾处。本文采用基于应变的多轴疲劳的临界面方法,计算了桅杆拉耳子结构焊接节点的裂纹萌生寿命。首先分析疲劳危险点的应变时程确定临界面的位置,然后采用循环计数方法提取临界面上的正、剪应变循环,并将其合成统一的多轴疲劳损伤参量,再根据是否考虑平均应力,分别采用Mason-coffin公式Morrow公式和Mason-Halford公式计算0°风向、12m/s风速等级的工况下500s内的多轴疲劳累积损伤,发现平均应力对疲劳损伤的影响不可忽略,特别是对弹性阶段的影响比较大。最后考虑风速风向概率分布,利用Miner准则估算了消除40%残余应力的桅杆拉耳子结构的裂纹萌生寿命。考虑到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疲劳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高强度的残余拉应力对疲劳寿命有不利的影响,而残余压应力则对延长结构或构件的疲劳寿命有很好的效果。在焊接残余应力和外荷载的双重作用下,更容易产生疲劳失效。为了能定量的评定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前人虽然提出力用平均应力的观点来考虑其对疲劳损伤的影响,但忽略了残余应力其实与材料的状态有关这一事实,于是本文提出将残余应力作为外荷载符合材料的疲劳破坏特性。为了能定量的评定焊接残余应力对桅杆拉耳子结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程度,以标准高度处V(10)=12m/s风速等级为例,将不同风向下未消除、消除20%、消除40%、消除60%、消除80%和不考虑残余应力的六种情况下500s内的平均应力结果,以及用不同寿命公式计算出来的不同消残比例下的500s内的疲劳累积损伤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考虑风速风向概率分布,对比计算了六种消残比例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贾志伟[5](2012)在《桅杆结构拉耳焊接节点疲劳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桅杆结构是一种主要承受风荷载的高耸结构,由一根直立的细长杆身和3~4个方向沿高度斜向张拉的数层纤绳组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海空导航、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桅杆结构在服役期内长期承受着循环动力载荷(风力作用,移动荷载,地震作用)作用,大量研究和工程实例表明,循环应力容易导致桅杆结构焊接节点的焊接区域出现疲劳裂纹,并会不断扩展,直至引起节点的脆性断裂,这些都将会导致桅杆结构的安全性能下降甚至引起结构的倒塌破坏。为此,对桅杆结构焊接节点进行疲劳损伤分析,研究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并预测疲劳寿命,对于保证桅杆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疲劳破坏的理论,研究了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特性,总结出疲劳问题的特点以及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性能的影响。事实上,桅杆结构焊接拉耳节点在整个使用寿命内作用的循环应力水平较低,寿命循环次数较高,破坏时,截面上的应力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还可能低于屈服点,塑性变形也很小。因此,桅杆结构焊接拉耳节点的疲劳破坏属于没有明显变形的脆性破坏,有着较大的危险性。为深入研究桅杆结构焊接拉耳节点应力疲劳破坏机理,本文将桅杆结构焊接拉耳节点试验模型十六个,按八个一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进行同一水平的消残处理,两组试件分别在INSTRON1341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等应力幅的反复加载直至其裂纹萌生,测得试件在不同应力幅值作用下至裂纹萌生的荷载循环次数,利用所得的试验结果,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归纳,得出与疲劳寿命符合的分布曲线,即钢结构高周疲劳破坏条件下的“应力幅——循环次数”(Sa-Nf)关系曲线,并通过Matlab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曲线拟合,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应力幅-疲劳寿命”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王文利,瞿伟廉,皮永林[6](2010)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桅杆结构拉耳节点风致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对评定桅杆结构拉耳节点焊缝处的裂纹萌生累积疲劳损伤程度的方法。在建立桅杆结构拉耳节点风致应力场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拉耳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用基于临界面法的应变疲劳分析方法进行在焊接残余应力和纤绳外荷载双重作用下的累积疲劳损伤量的计算,然后依据Mason-coffin公式及Miner疲劳累积损伤准则估算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各不同风向不同平均风速作用下的多轴疲劳累积损伤,由总损伤计算出裂纹萌生寿命。(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S2期)
王文利,瞿伟廉,皮永林[7](2010)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桅杆结构拉耳节点风致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对评定桅杆结构拉耳节点焊缝处的裂纹萌生累积疲劳损伤程度的方法。在建立桅杆结构拉耳节点风致应力场的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拉耳节点的焊接残余应力,用基于临界面法的应变疲劳分析方法进行在焊接残余应力和纤绳外荷载双重作用下的累积疲劳损伤量的计算,然后依据Mason-coffin公式及Miner疲劳累积损伤准则估算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各不同风向不同平均风速作用下的多轴疲劳累积损伤,由总损伤计算出裂纹萌生寿命。(本文来源于《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卷Ⅱ》期刊2010-11-14)
王欣学[8](2010)在《桅杆结构拉耳焊缝叁维穿透裂纹扩展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钢铁等高强度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如钢结构房屋、桥梁、输电塔、桅杆等结构。但同时其应用中的新问题接踵而至。由于钢结构自重较轻,较一般结构相比高度跨度大,在风等交变荷载的作用下,易发生局部疲劳而导致结构的破坏。其局部疲劳的表现形式就是由于疲劳而产生的裂纹。在其他行业,如大型设备中的压力容器、钻井平台、石油管道和原子能反应堆结构都发生过断裂事故;又如发动机壳体和飞机起落架也发生过断裂事故。这些灾难性事故大多由表面裂纹扩展引起的。构件表面裂纹给生产和使用都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对结构和构件表面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桅杆结构是一种刚度较小的高柔度结构体系,由一根竖直杆身以及沿高度方向倾斜布置的若干纤绳组成,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等数据传输服务,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桅杆结构的倒塌很多情况是由拉耳的疲劳所引起的,疲劳的发生有两个阶段,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本文主要是介绍拉耳裂纹扩展的识别方法。本文介绍了桅杆结构拉耳焊缝叁维穿透裂纹的有限元实体建模方法。裂纹体模型的传统建立方法主要是自下而上的逐节点直接建模方法,但此方法在建立过程中要准确的定义每个节点坐标,然后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然后由面成体,工作量之分巨大,非常复杂,且不易修改。本文在模型建立个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网格划分以及结果输出的需要,在裂纹周围建立一个隔离体,解决了裂纹参数化建模以及网格划分之间的矛盾,同时减少了结构模型单元数量,降低了计算时间。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基本在于建立一个模糊模式库,通过定义隶属度函数将待识别模式与模式库模式进行比较,对待识别模式进行识别。对于所选取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建立一个有效的模糊模式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定义了耳板表面不同节点在裂纹参数变化情况下的敏感程度,并选择最敏感的十个节点作为样本,建立不同裂纹工况条件下裂纹长度和耳板表面节点应力场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模糊集合。最后以另外两个裂纹长度下的应力场情况作为待识别模式,对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非常理想。(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瞿伟廉,鲁丽君,李明[9](2009)在《桅杆结构纤绳拉耳任意形状孔边裂纹SIF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定形状裂纹的SIF(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各种数值方法确定,但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对任意时刻所对应的裂纹进行全叁维分析确定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不现实且难以实现。通过采用有限元法事先计算各种不同形状、尺寸的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孔边裂纹前缘表面点及最深点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及无因次形状因子,然后对基本数据进行多参数拉格朗日插值的方法来求解拉耳任意形状孔边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并对某一形状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插值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直接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插值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应力强度因子的近似计算。(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鲁丽君[10](2008)在《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风致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桅杆结构是一种主要承受风荷载的高耸结构,由一根直立的细长杆身和3~4个方向沿高度斜向张拉的数层纤绳组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海空导航、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由于其复杂的工作机理尚未被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桅杆结构发生破坏事故的比例在土木工程界首屈一指。大量桅杆事故研究报告表明:倒塌破坏事故多数是由于疲劳损伤后引起结构失稳或结构构件应力超过极限强度而引起的。因此有必要进行桅杆结构的疲劳损伤分析及疲劳寿命预测,为桅杆结构疲劳剩余寿命评估以及疲劳损伤监测新方法的提出提供重要依据。以裂纹萌生寿命控制结构的疲劳是对结构疲劳断裂认识不足的结果,疲劳总寿命包括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两部分,完整的疲劳分析既要研究裂纹的起始萌生,也要研究裂纹的扩展。本论文首先采用多轴疲劳理论估算拉耳孔边裂纹萌生寿命。采用基于FFT算法改进的谐波迭加法模拟了桅杆结构沿杆身高度分布的15条脉动风速时程并进行了相关函数与功率谱检验,通过风速风压关系转换得到与自然风基本特性一致的模拟风荷载。建立桅杆结构非线性动力计算模型,在时域内分析桅杆结构模拟风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获得桅杆结构纤绳应力响应时程。由于桅杆结构的对称性仅计算了0°、30°、60°风向桅杆结构的风振响应,其余方向风振响应根据对称性得到;借助有限元软件计算确定桅杆结构局部拉耳模型疲劳危险点及其应力应变状态,对危险点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坐标旋转,按一定间隔变化旋转角度搜索最大损伤参量所对应的临界损伤面位置;采用双重雨流计数法提取临界损伤面上的正、剪应变循环并基于von Mises准则合成统一的多轴疲劳损伤参量,然后依据Mason-coffin公式及Miner疲劳累积损伤准则估算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各不同风向不同平均风速作用下的多轴疲劳累积损伤,由总损伤计算出裂纹萌生寿命。本文重点采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桅杆拉耳这个局部构造复杂结构在初始疲劳裂纹下的扩展。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裂纹的扩展寿命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与孔边裂纹扩展分析。本文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叁维表面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首先借助ANSYS高级网格划分技巧解决了复杂结构裂纹体有限元建模难题;利用布尔运算、高级网格划分技巧等手段采用实体建模法创建叁维裂纹体模型。基于裂纹实体建模,采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了含中心表面裂纹及孔边角裂纹平板前缘应力强度因子,并与含中心表面裂纹及孔边角裂纹平板结构的Newman&Raju应力强度因子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实体建模及应力强度因子求解过程的可靠性。采用前述有限元法计算桅杆结构拉耳各种给定形状、尺寸孔边裂纹裂纹前缘Ⅰ、Ⅱ、Ⅲ型应力强度因子,将全部应力强度因子转化为便于计算的无因次应力强度因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项式拟合,为确保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趋势以拟合曲线函数值代替离散无因次应力强度因子采用多参数拉格朗日插值法插值计算任意形状孔边裂纹无因次应力强度因子,由无因次应力强度因子计算任意形状孔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并就某一形状裂纹的插值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插值结果与有限元求解非常接近,因此采用数值插值计算近似代替全叁维有限元分析简化应力强度因子求解过程。在上述插值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基础上考虑混合裂纹扩展模式及裂纹闭合效应,以桅杆结构下层纤绳连接拉耳孔边裂纹为例采用Paris裂纹扩展速率公式研究了孔边裂纹的扩展形状变化特性;考虑孔边裂纹扩展形状变化特性采用逐循环直接积分法分别预测了桅杆结构上、下层纤绳连接拉耳不同初始条件孔边裂纹的扩展寿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8-11-01)
桅杆结构拉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耸桅杆钢结构的结构形式与一般的建筑物不同,它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比很大,即长细比很大。桅杆结构在较大的风荷载作用下由于失稳的破坏占所有破坏事故的比例很小,大多数都是因为在服役期内长期受到循环风荷载的作用而发生了疲劳问题,从而导致了桅杆结构的倒塌事故的发生。结构件在受到循环荷载的作用下,结构件某些部位发生疲劳破坏时,材料的抗拉强度都比材料此时的最大应力要大,最大应力甚至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材料不会出现塑性变形,因此破坏断裂的时间较短,属于脆性破坏。结构件的疲劳寿命是由疲劳裂纹的萌生寿命和疲劳裂纹的扩展寿命共同决定的,然而裂纹的扩展比较迅速,因此研究结构件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对于实际工程有指导性的作用。本文设计并制作高耸钢桅杆结构拉耳结点结构试件,随后进行疲劳试验研究。本试验的结构件为足尺模型,一共十个。把这十个足尺模型分成等量两批,一批没有任何的处理,另外一批运用超声冲击消残处理。两批足尺模型分别在MTS landmark电液伺服材料测试机上试验,试验过程中施加的为等幅循环加载。最后通过对两批试验试件的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得到两条高耸桅杆钢结构拉耳焊接结点疲劳裂纹萌生的应力幅—循环次数(S—N)关系曲线。通过Coffin—Manson公式的转换,又拟合得到了两条高耸桅杆钢结构拉耳焊接结点疲劳裂纹萌生的应变幅—循环次数((35)?-N)曲线。本文研究得出随着应力幅S的增大,疲劳寿命N是下降的趋势。焊接残余应力是一种有害应力,会降低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通过超声冲击消残方法可以消除一部分的残余拉伸应力,引入一部分的压应力,从而提高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应力比R对结构件的疲劳寿命有影响,应力比R越大,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越小。在应力幅值较高的地方,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减少的很快;在应力幅值较低的地方,结构件的疲劳寿命N变化缓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桅杆结构拉耳论文参考文献
[1].王雪亮,谭柱,王小丽,刘晖.基于应变测量的桅杆结构拉耳焊缝损伤识别[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
[2].张驰.高耸钢桅杆结构拉耳焊接结点焊缝裂纹萌生疲劳寿命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3].王小丽.桅杆结构拉耳焊缝损伤的模糊模式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4].王文利.风力作用下桅杆结构拉耳焊接节点板裂纹萌生疲劳寿命的评估[D].武汉理工大学.2012
[5].贾志伟.桅杆结构拉耳焊接节点疲劳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6].王文利,瞿伟廉,皮永林.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桅杆结构拉耳节点风致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评定[J].土木工程学报.2010
[7].王文利,瞿伟廉,皮永林.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桅杆结构拉耳节点风致疲劳裂纹萌生寿命评定[C].低碳经济与土木工程科技创新——2010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科技大会论文集卷Ⅱ.2010
[8].王欣学.桅杆结构拉耳焊缝叁维穿透裂纹扩展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10
[9].瞿伟廉,鲁丽君,李明.桅杆结构纤绳拉耳任意形状孔边裂纹SIF计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
[10].鲁丽君.桅杆结构纤绳连接拉耳风致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寿命预测[D].武汉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