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振测量论文-李建科,何国华,兰涌森,胡海波

扭振测量论文-李建科,何国华,兰涌森,胡海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扭振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扭振,振动测试,阻尼控制

扭振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科,何国华,兰涌森,胡海波[1](2019)在《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轴系扭振测量与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等级的增大,传动系统的维护性更差,可靠性要求愈高,尤其是海上风电机组对于传动系统可靠性要求更高。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在特定工况下可能会出现轴系扭振,齿轮箱左右两侧呈现周期性振动现象,容易导致齿轮箱弹性支撑和联轴器损坏,影响齿轮箱和发电机正常工作,进而影响机组的可靠性、发电量和维护成本。以风场实际弹性支撑和联轴器损坏为出发点,根据现场实际测量传动系统轴系扭振数据,在转矩控制中加入阻尼控制,有效抑制轴系扭振,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严丹丹[2](2019)在《基于斑马带的转子系统轴系扭振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旋转动力机械中,转子轴系是其核心部件。在旋转机械的运行过程中,扭转振动会增加轴的疲劳损伤,降低使用寿命,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机组轴系损坏或断裂,影响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在对扭振信号的采集和分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扭振测量方法,并分析该方法产生的测量误差至关重要。本论文采用用途广泛,制作简便的斑马带进行扭振信号采集,对利用斑马带进行信号采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测量和校正,结合斑马带校正方法改进扭振信号瞬时转速计算原理,并用仿真信号进行仿真验证。结合基于斑马带校正的扭振测量技术,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能快速构建满足扭振测量技术的专业仪器。由于虚拟仪器基于软件设计,能够同时完成采集与分析,既能高效精准的采集转速信号并进行分析,还能对仪器进行修改升级,同时满足通过安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让多台计算机进行分析。全文展开工作如下:(1)学习了扭振测量的基本理论,对扭振测量技术和扭振测量误差校正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对转子轴系扭振系统扭振测量原理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转子系统扭振测量系统所涉及到的硬件性能进行了学习。(2)利用斑马带提取扭振信号所需要的瞬时角速度计算,研究了由于斑马带不均匀会对扭振测量造成误差,实现了基于斑马带校正的瞬时角速度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建立了扭振信号仿真模型,发展了扫频脉冲信号仿真原理及其游标边沿检测技术,对仿真的不均匀斑马带进行校正,并根据阶次分析对扭振角度进行瀑布图和频谱图的绘制,证明了基于斑马带校正的扭振分析算法可行性。(3)用Lab VIEW设计转子系统扭振采集分析软件系统。该章节主要从该系统的设计目的、需求分析和实现目标规划了系统算法功能图;然后依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对虚拟仪器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功能图的描述,按照所需对虚拟仪器的各模块进行了设计和介绍。(4)针对CUT-2转子实验台,设计了双盘转子扭振测量实验,根据有无扭振时,斑马带所对应的激光转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扭振是否发生。实验结果证明扭振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朱文娟,姚文荣[3](2018)在《直升机扭振固有频率测量试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直升机扭振与FADEC控制的耦合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在FADEC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这种共振,有必要通过试验的方法测量扭振的固有频率。独创性地设计了用于直升机扭振固有频率测量的新方案:采用颤振扫频技术,直接对FADEC系统动力涡轮转速给定值进行激励,通过闭环系统对发动机动力涡轮转速进行扫频激励的方法,获取了直升机扭振系统不同工作模态下的扭振频率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新方法能够在直升机平台准确地获取扭振固有频率。(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8年03期)

冯晓辉[4](2018)在《船舶轴系扭振信号分析及应变测量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构建全球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不断深入稳固,全球贸易往来的激增对航运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同时也对承担主要运输任务的船舶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目前船东在接收新船时重点考察的指标主要集中在航行快速性、安全性,货物装卸高效性,船员生活工作舒适性和船舶运营经济性。船舶动力系统是影响以上船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轴系扭转振动作为影响动力系统的主要存在方式,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对扭转振动学科的研究,与信号测量技术和信号处理分析方法的不断进步紧密相关。要对推进轴系在扭振激励下运行的可靠性做出准确的判断,必须依靠扭振的实际测量。此外,国内外许多专家利用曲轴瞬时转速和扭振信号进行故障诊断,也需要准确测量曲轴扭振和瞬时转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扭振测量中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为保证脉冲时序法测量分析轴系扭振的准确性和测量的精度,结合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齿盘齿数和数采频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推导了每圈齿盘齿数的上、下限和最低数采频率的计算公式。结合仿真与试验,分析剖分齿安装配合间隙对扭振测量的具体影响,给出了修正方案,提高了利用剖分齿测量扭振结果的精度。(2)为提高轴系扭振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研究了应变法测量扭振的方法和流程。对应变法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时域统计分析、基于相关性分析的主谐次分析、基于小波包频段能量特征的扭振影响因素权重分析,对分析测量结果和反馈理论计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3)为方便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基于Visual Basic.NET语言,通过Visual Studio与MATLAB混合编程,开发了一套能够满足行业实际需求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轴系扭振测量分析软件,并利用5000HP拖轮实船测试数据为算例,对软件进行了测量。软件测量结果表明,该软件所用分析方法实用可靠,程序正确,该软件操作简单、功能齐全,能满足行业对轴系应变测量分析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28)

王轩,王细洋[5](2018)在《面向故障诊断的行星齿轮扭振信号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齿轮箱的运行状态对直升机飞行安全非常重要。行星齿轮箱常工作在恶劣的条件下,容易出现磨损或疲劳裂纹等故障。为实现基于扭振信号的行星齿轮传动故障诊断,采用基于增量式编码器的扭振信号测量方法,分别测量了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扭振信号,并分析对比了信号对齿轮故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输入轴信号较输出轴信号能更准确地诊断故障。分析比较了负载对信号的影响,认为在重载情况下输出轴扭振信号比输入轴扭振信号对故障特征更加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付世伟,张艳[6](2016)在《基于ARM的船舶双轴系扭振测量仪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船舶轴系双通道扭振进行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和RTX操作系统的扭振测量仪的设计。该设计以高性能ARM处理器LPC1788为核心,利用TT10K扭矩遥测系统,A/D转换器,信号前端处理模块实现振动信号的高速精确采集。将采集到振动信号的时域图形显示在LCD上。在ARM上加上RTX操作系统,可有效实现对上位机下达任务和板载资源的管理。(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6年06期)

彭斌,杨建刚,董川[7](2016)在《弯曲振动对脉冲时序扭振测量法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扭振脉冲时序测量法及其误差影响因素,分析了弯曲振动对扭转振动测试结果的影响,指出不同侧弯曲振动对扭振测试结果的影响机理不同。同侧弯曲振动会导致调理后的TTL信号中出现丢齿现象,可以通过增设高通滤波器的方法来消除。正交侧弯曲振动会导致虚假扭振信号,可以通过在测量截面上对称安装两个涡流传感器并将两个传感器输出信号平均的方法来补偿。试验证实了弯曲振动的影响及补偿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云南电力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林辉[8](2016)在《船舶推进轴系扭振与轴功率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船舶的相关检验也势在必行。船舶检验对船舶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传感器、计算机、虚拟仪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测试技术的发展。船舶推进轴系是船舶动力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船舶主机发出的功率传递给螺旋桨,使螺旋桨产生转动,同时又将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推力传给船体,推动船舶航行。本文主要对船舶推进轴系的扭振与功率测量进行相关研究。在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动力机械测试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虚拟仪器等理论的基础上,在必要的硬件支持下,设计和开发出一套船舶推进轴系扭振与轴功率测量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应变片、扭矩测试仪、电涡流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手提电脑等,这些设备重量体积更轻小,安装简单方便。软件主要包括各种硬件的驱动程序、虚拟仪器的设计以及数据处理程序等,使用的测量软件功能较为完善,性能好,操作简单方便。该测试系统已被运用于对实船进行相关参数测量,结果验证了该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测量精度完全满足工程测量需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6-14)

罗敏强[9](2016)在《旋转机械轴系扭振测量误差与校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中,发动机曲轴、变速器轴以及动力传动轴等旋转部件是重要的组成部件,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扭转振动广泛存在于这些旋转部件上,由于扭振危害巨大,因此,对于汽车传动系统扭振的准确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扭振测试分析方法中的调频解调法,提取扭振过程中各阶段参数的设置将会直接影响扭振提取的精度,对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这种方法的测试精度。对于瞬时转速滤波法,在使用码盘或者反光码带测量瞬时转速的过程中,码盘的偏心以及码带胶接处码线的不均匀将会给测试结果带来很大的误差,研究造成这些误差的原因并找到校正误差的方法对于提高扭振测量的精度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码盘偏心对扭振测试造成误差的原理,并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到了码盘偏心时测量扭振与实际扭振的关系式,通过仿真与实验对这个关系式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中,直接计算值与未省略偏心比的高阶量时计算的扭振值之间的误差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仅为2.83%;实验中,两个值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5.6%。基于推导出的表达式,提出了运用多个传感器同时测量以校正偏心误差的方法,并通过仿真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叁个传感器进行扭振的校正误差小于1%,完全满足工程应用要求。(2)在用反光码带测试扭振时,研究了由胶接处码线不均匀造成扭振误差的原理,提出了进行两次校正的扭振误差校正方法,运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种校正方法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仿真中,未校正、一次校正和二次校正后时各阶扭振幅值的理论值与计算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69.11%、9%和5.63%;实验结果显示,未校正、一次校正和二次校正后时各阶扭振幅值的实际值与计算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530%、151%和4.83%。由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两次校正后扭振的精度明显提高,误差大幅度减小,能够满足工程测试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20)

冯浩,赵浩,朱耀东,吴晓阳[10](2016)在《齿轮传动系统瞬时扭振直接测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磁电感应式扭振测量装置,可以直接将被测齿轮传动系统的瞬时扭振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详细介绍了测量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测量原理,并推导了其输出特性。对实际的齿轮传动系统在空载、额定载荷以及调压调速多种工况下的瞬时扭振进行了直接测量实验,验证了测量装置工作原理的正确性。对瞬时扭振测量结果进行了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动力源调压调速工况下,瞬时扭振主要分量的幅值随着电压的减小而减小。(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扭振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旋转动力机械中,转子轴系是其核心部件。在旋转机械的运行过程中,扭转振动会增加轴的疲劳损伤,降低使用寿命,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机组轴系损坏或断裂,影响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在对扭振信号的采集和分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扭振测量方法,并分析该方法产生的测量误差至关重要。本论文采用用途广泛,制作简便的斑马带进行扭振信号采集,对利用斑马带进行信号采集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测量和校正,结合斑马带校正方法改进扭振信号瞬时转速计算原理,并用仿真信号进行仿真验证。结合基于斑马带校正的扭振测量技术,采用虚拟仪器技术能快速构建满足扭振测量技术的专业仪器。由于虚拟仪器基于软件设计,能够同时完成采集与分析,既能高效精准的采集转速信号并进行分析,还能对仪器进行修改升级,同时满足通过安装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让多台计算机进行分析。全文展开工作如下:(1)学习了扭振测量的基本理论,对扭振测量技术和扭振测量误差校正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对转子轴系扭振系统扭振测量原理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转子系统扭振测量系统所涉及到的硬件性能进行了学习。(2)利用斑马带提取扭振信号所需要的瞬时角速度计算,研究了由于斑马带不均匀会对扭振测量造成误差,实现了基于斑马带校正的瞬时角速度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建立了扭振信号仿真模型,发展了扫频脉冲信号仿真原理及其游标边沿检测技术,对仿真的不均匀斑马带进行校正,并根据阶次分析对扭振角度进行瀑布图和频谱图的绘制,证明了基于斑马带校正的扭振分析算法可行性。(3)用Lab VIEW设计转子系统扭振采集分析软件系统。该章节主要从该系统的设计目的、需求分析和实现目标规划了系统算法功能图;然后依据系统的需求分析对虚拟仪器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功能图的描述,按照所需对虚拟仪器的各模块进行了设计和介绍。(4)针对CUT-2转子实验台,设计了双盘转子扭振测量实验,根据有无扭振时,斑马带所对应的激光转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扭振是否发生。实验结果证明扭振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扭振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科,何国华,兰涌森,胡海波.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轴系扭振测量与抑制[J].船舶工程.2019

[2].严丹丹.基于斑马带的转子系统轴系扭振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3].朱文娟,姚文荣.直升机扭振固有频率测量试验方法[J].航空发动机.2018

[4].冯晓辉.船舶轴系扭振信号分析及应变测量系统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18

[5].王轩,王细洋.面向故障诊断的行星齿轮扭振信号测量与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8

[6].付世伟,张艳.基于ARM的船舶双轴系扭振测量仪设计[J].电子科技.2016

[7].彭斌,杨建刚,董川.弯曲振动对脉冲时序扭振测量法的影响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2016

[8].林辉.船舶推进轴系扭振与轴功率测量[D].浙江大学.2016

[9].罗敏强.旋转机械轴系扭振测量误差与校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10].冯浩,赵浩,朱耀东,吴晓阳.齿轮传动系统瞬时扭振直接测量实验[J].计量学报.2016

标签:;  ;  ;  ;  

扭振测量论文-李建科,何国华,兰涌森,胡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