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膜系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铬钨合金,合金光学模型,光热转换薄膜
膜系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姚远,胡二涛,臧恺岩,张静如,涂华恬[1](2019)在《运用铬钨合金提升四层膜系结构的宽光谱光热转换效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铬钨合金能带结构的研究,得到了可表述任意铬钨合金组分光学性质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光热器件特性分析.根据由模型获得特定组分铬钨合金的光学性质,设计了一个含有单层铬钨合金吸收层的四层膜结构,显示出优异的宽光谱(300~1 000 nm)光热转换性能.(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宇[2](2018)在《TiAlCrN膜系的成分、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氮化物硬质膜的研究日趋成熟,一些二元、叁元氮化物硬质膜已经在五金刀具等领域取得了应用,例如TiN、CrN、TiCrN、TiAlN硬质膜等。而四元氮化物硬质膜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在市场上取得应用。CrTiAlN硬质膜是四元氮化物硬质膜中结合力相对较好的。本课题采用Ti-Cr靶、Al-Ti靶和Al-Cr靶分别组合制备成分不同的多组CrTiAlN硬质膜,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调整靶电流,获得了分别以CrN、TiN和AlN为基的叁组CrTiAlN硬质膜。系统考查了所制备的CrTiAlN硬质膜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晶格常数以及膜层硬度,探究了Cr、Ti、Al叁种元素在膜层中含量的变化对膜层性能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工艺基本一致的条件下,CrTi Al N硬质膜具有基本一致的表面形貌,液滴密度基本一致,膜层厚度基本相同。通过对靶材组合及其电流的规律性调整,使得到的叁组样品成分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变化规律。组元含量的变化并未对膜层的相组成产生影响,以CrN、TiN和AlN为基的CrTi Al N膜均由单一的、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CrTiAl)N相组成。在XRD图谱上呈现六个主要衍射峰,分别为(111)面、(200)面、(220)面、(311)面、(222)面及CrTiAl合金相的衍射峰。合金相来自于膜层中的液滴。(CrTiAl)N相择优生长取向均为(200)面,并未随着成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CrTiAl)N相的晶格常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究,揭示了晶格常数随成分变化的规律。膜层的实际晶格常数均大于采用VEGARD定律的计算值,并且,通过改变叁种金属组元的比例可以调控(CrTiAl)N相的晶格常数。在力学性能方面,膜层的硬度在成分连续变化的范围内均有拐点存在,基本上呈现随着Al含量的上升而降低的规律,当膜层以AlN为基时,硬度整体偏低,明显低于以CrN、TiN为基的两组试验样品。(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8-01-08)
甘治平,姚婷婷,李刚,汤永康,杨勇[3](2017)在《底层薄膜厚度对多层膜系AZO薄膜微纳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磁控溅射与液相法相结合的技术,首先在玻璃基底上室温射频磁控溅射沉积底层Al掺杂ZnO(AZO)薄膜,之后在底层AZO薄膜上线棒刮涂聚苯乙烯(PS)小球微纳结构层,最后在PS小球微结构层再次沉积AZO薄膜,得到光电性能优良并具有微纳结构的多层膜系AZO薄膜。研究发现底层AZO薄膜厚度对PS小球分布形态有直接的影响,底层AZO薄膜相对较薄(200-450nm)时,微纳结构层的PS小球呈现岛形分布;底层AZO薄膜相对较厚(600-900nm)时,微纳结构层的PS小球呈现散点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膜厚AZO薄膜的晶体结构,颗粒大小,表面形貌,生长形态不同,进而影响PS小球与底层AZO薄膜之间的附着形态,因此影响PS小球分布形态。(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功能薄膜与涂层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摘要集》期刊2017-07-23)
葛锦蔓,苏俊宏,徐均琪,陈磊,杨利红[4](2016)在《不同周期膜系结构对1064nm高反膜的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频高反膜元件由于较易受到激光损伤而严重影响激光系统正常工作,因此研究高反膜的激光损伤原因及损伤机理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搭建激光损伤阈值测试平台,对不同周期膜系结构的1064 nm激光高反膜的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较于G|(LH)~9L|A膜系,G|(HL)~9L|A这种周期结构的薄膜的激光损伤阈值较高,且损伤形貌以熔融型为主。(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梁健威,范亚军[5](2015)在《可钢化双银Low-E的膜系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Low-E玻璃性能及其应用,主要探讨可钢化双银Low-E玻璃的膜系结构。详细分析了底层保护层、中间介质层和顶层的材料及特性。(本文来源于《玻璃》期刊2015年03期)
王霞[6](2014)在《燃料电池膜系结构氧化还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在恒定工作温度下将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系统。和传统的热电转化系统相比,该系统是直接从化学能到电能转化过程,同时转化过程中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很低,接近于零排放,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量转换系统。因此阳极支撑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还原氧化过程的相关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基于此,论文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长寿命能量转换多层膜系结构失效模式与表征方法研究”的资助下,研究了阳极支撑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对燃料电池的运行过程中的结构形貌变化,还原过程曲线,结构残余应力变化等进行了测试,深入探讨了阳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变化规律。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论文首先测试了燃料电池阳极完全还原过程曲线,得到了不同还原时间和不同还原温度阳极层还原过程变化规律;并模拟分析了反应过程中热流场环境,实现了还原氧化反应过程中温度控制和流量控制,对燃料电池进行热力学描述,并设计了试验反应过程和还原氧化反应试验的操作流程。(2)论文研究发现了不同氧化还原时间与温度下阳极支撑氧化物燃料电池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发现残余应力随还原程度增加而下降,给出了曲线下降规律,分析了残余应力对电解质膜屈服强度等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发生塑性变形和开裂的原因。(3)论文研究了阳极支撑氧化物燃料电池半电池电解质层、界面层、阳极层在还原过程和还原再氧化过程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结构表征,对比了反应前后微观形貌、能谱变化。(4)论文测试了阳极支撑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层的热膨胀系数及应力应变,研究了半电池的还原及再氧化的热膨胀性能。论文研究对于燃料电池的运行和工艺改进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4-11-01)
汪海旸,陈飞,顾聪聪,何鑫峰,徐晓峰[7](2014)在《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温度可控光学膜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致相变材料VO2作为缺陷层,ZnS与MgF2作为周期性排列材料,设计了一种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温度可控的光学膜系.由于VO2具有特殊的热致相变转换特性,光子禁带中的透射峰强度会因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设计的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光学参数通过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拟合,透射谱数据可根据传输矩阵法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结构具有良好的光学调节性能,在常温时的透射峰强度是高温状态下的40倍,并且透射峰位置可以根据入射角度的变化进行微调.所设计的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结构温度可控光学膜系具有较高的温度透射比、透射峰位置微调以及良好的双向温度调节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王彬彬[8](2012)在《多波段兼容隐身膜系结构的设计与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探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多波段兼容隐身技术已经成为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多波段兼容隐身膜系结构进行了设计与制备。选用ZnS和Ag两种材料,根据诱导增透原理设计了可见及红外兼容隐身膜系结构;基于非对称F-P腔的吸收增强效应,设计了激光1.06μm及红外兼容隐身膜系结构。通过磁控溅射法对ZnS薄膜和超薄Ag膜进行了制备,测量了其光学常数,并重点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超薄Ag膜的特性包括表面形貌、光学特性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超薄Ag膜特性的影响,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制备条件。对磁控溅射法制备多波段兼容隐身膜系结构进行研究。制备了可见及红外兼容隐身膜系结构,并分析了Ag膜和ZnS膜厚度对膜系结构光谱特性的影响,指出通过改变Ag膜和ZnS膜厚度可以调节膜系结构的光谱特性。在制备激光1.061μm及红外兼容隐身膜系结构的过程中,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改进方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为便于多波段兼容隐身膜系结构的应用推广,在柔性基底上制备了多波段兼容隐身膜系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柔性基底上制备的膜系结构具备良好的多波段兼容隐身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2-12-01)
李晓光,王晓栋,沈军[9](2012)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膜系结构的宽带减反膜(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酸催化的二氧化钛溶胶、酸催化的二氧化硅溶胶以及碱催化的二氧化硅溶胶,基于λ/4-λ/2和λ/4-λ/4膜系结构制备了TiO_2/SiO_2和SiO_2/SiO_2两种双层宽带减反膜。TiO_2/SiO_2减反膜具有M型透射光谱,在400~800 nm波段内实现了良好的宽带增透效果,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玻璃的减反射需求:此增透膜还具备优异的耐刮擦性和光学稳定性,基本满足户外使用的要求。TiO_2/SiO_2减反膜具有平滑的透射光谱,相500~850 nm波段具有超过99.5%的平均透过率:经氨气氛热处理及叁甲基氯硅烷化学修饰后,此增透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耐刮擦性,基本满足强激光系统中氙灯挡板玻璃的使用需求。(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2年S3期)
洪小刚,徐文东,赵成强,唐晓东[10](2010)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膜系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Kretschmann型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膜系结构是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技术(PSPRN)的关键部分之一。采用多层介质的特性矩阵法计算膜系结构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率,对PSPRN所需的单膜层、双膜层及叁膜层膜系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光波波长为514.5 nm时,对于选定材料的最佳膜系结构是Ag膜厚度为46 nm的单膜层结构,Ag膜厚度为24 nm,AgOx厚度为95 nm的双膜层结构及Ag膜厚度为44 nm,SiO2厚度为180 nm,AgOx厚度为10 nm的叁膜层结构,提出了记录层材料应选择折射系数小且吸收系数尽可能小的光刻材料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膜系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元氮化物硬质膜的研究日趋成熟,一些二元、叁元氮化物硬质膜已经在五金刀具等领域取得了应用,例如TiN、CrN、TiCrN、TiAlN硬质膜等。而四元氮化物硬质膜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在市场上取得应用。CrTiAlN硬质膜是四元氮化物硬质膜中结合力相对较好的。本课题采用Ti-Cr靶、Al-Ti靶和Al-Cr靶分别组合制备成分不同的多组CrTiAlN硬质膜,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调整靶电流,获得了分别以CrN、TiN和AlN为基的叁组CrTiAlN硬质膜。系统考查了所制备的CrTiAlN硬质膜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晶格常数以及膜层硬度,探究了Cr、Ti、Al叁种元素在膜层中含量的变化对膜层性能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工艺基本一致的条件下,CrTi Al N硬质膜具有基本一致的表面形貌,液滴密度基本一致,膜层厚度基本相同。通过对靶材组合及其电流的规律性调整,使得到的叁组样品成分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变化规律。组元含量的变化并未对膜层的相组成产生影响,以CrN、TiN和AlN为基的CrTi Al N膜均由单一的、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CrTiAl)N相组成。在XRD图谱上呈现六个主要衍射峰,分别为(111)面、(200)面、(220)面、(311)面、(222)面及CrTiAl合金相的衍射峰。合金相来自于膜层中的液滴。(CrTiAl)N相择优生长取向均为(200)面,并未随着成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CrTiAl)N相的晶格常数变化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究,揭示了晶格常数随成分变化的规律。膜层的实际晶格常数均大于采用VEGARD定律的计算值,并且,通过改变叁种金属组元的比例可以调控(CrTiAl)N相的晶格常数。在力学性能方面,膜层的硬度在成分连续变化的范围内均有拐点存在,基本上呈现随着Al含量的上升而降低的规律,当膜层以AlN为基时,硬度整体偏低,明显低于以CrN、TiN为基的两组试验样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系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姚远,胡二涛,臧恺岩,张静如,涂华恬.运用铬钨合金提升四层膜系结构的宽光谱光热转换效率(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2].王宇.TiAlCrN膜系的成分、结构与性能研究[D].沈阳大学.2018
[3].甘治平,姚婷婷,李刚,汤永康,杨勇.底层薄膜厚度对多层膜系AZO薄膜微纳结构的影响[C].第一届全国功能薄膜与涂层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摘要集.2017
[4].葛锦蔓,苏俊宏,徐均琪,陈磊,杨利红.不同周期膜系结构对1064nm高反膜的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
[5].梁健威,范亚军.可钢化双银Low-E的膜系结构[J].玻璃.2015
[6].王霞.燃料电池膜系结构氧化还原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
[7].汪海旸,陈飞,顾聪聪,何鑫峰,徐晓峰.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温度可控光学膜系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8].王彬彬.多波段兼容隐身膜系结构的设计与制备[D].南京理工大学.2012
[9].李晓光,王晓栋,沈军.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膜系结构的宽带减反膜(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
[10].洪小刚,徐文东,赵成强,唐晓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膜系结构优化设计[J].光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