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启超,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革命
超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敬华[1](2018)在《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是中国较早接触到社会主义学说和评价马克思的思想家。他在1903年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就已经作了近乎科学的分析,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十分相近。梁启超认为,社会革命是"二十世纪史的唯一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已"国际化","社会主义为最高尚纯洁之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中,梁启超阐述了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中国当务之急是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积蓄力量;社会主义者在现阶段要利用资本家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同时又要防止资本主义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并为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社会主义"若专注分配而忘却生产,则其运动可谓毫无意义"。梁启超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不能把梁启超主张在一定阶段上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思想说成是反对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在"革命"和"改良"的关系问题上,也要防止"左"和右两种倾向。(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王海林[2](2018)在《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以执中鉴西的学术风格批判传统、判断西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社会主义的思想资源,初步探讨了社会主义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相结合的时代命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奠定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理论雏形。囿于进化论历史观和改良思想贯穿其一生,他主要从历史发展趋势上认识社会主义,对现代化中的政治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受到早期国民党人和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持续批判。然而,因其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初始问题意识和深邃历史命题,具有不可否认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高力克[3](2018)在《梁启超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梁启超启蒙思想的重要域外理论资源。梁启超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源于严复的《天演论》和明治日本的进化论思潮,其中加藤弘之的强权主义进化论影响尤巨。梁启超深信进化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之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天演之公例"。达尔文和斯宾塞的学说在东亚的跨文化传播中被严重曲解,进化论在日本和中国演变为一种主张"优胜劣败,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斯宾塞主义更是成为强权主义的符号。在寻求富强的历史情境中,这种东亚版的进化论成为一种激发民族主义和改革意识的启蒙理论,而其在日本则蜕变成一种为军国主义张目的强权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游归来的梁启超对西方现代文明进行了全面的反思性批判,其对进化论的信仰亦随之动摇。梁启超思想深处的儒家天下主义情怀,使他最终没有追随其日本精神导师福泽谕吉、加藤弘之从民族自由主义转向帝国主义,显示了中日启蒙思想家不同的思想归宿。(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崔正贤[4](2018)在《梁启超社会主义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观。早在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在国内曾接触过一些社会主义的信息;在日本旅居期间,受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梁启超初步了解了社会主义,并着述宣传该思想;从欧洲考察归国后,梁启超对中国能否实行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总结,最终形成了其社会主义观。梁启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独特的理解,对中国能否实行社会主义持保守的态度。在他看来: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是自由竞争导致的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为革命与改良;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干涉”“公有”与“均平”;不仅如此,社会主义具有光辉的发展前景,它“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然而,对贫穷落后的国家能否实行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使其应用社会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时陷入了理论的贫困。基于对中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阶级构成与外部环境等国情的分析,梁启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持保守的态度。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析梁启超社会主义观的理论指导。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分析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可以发现:一、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与其改良主义思想相关。梁启超认为改良是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赞成中国渐进地走向社会主义而不是相反。由于知识背景、阶级属性等方面的差异,梁启超站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对立面。二、梁启超较早向国内介绍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早期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强调发展生产力,兴办实业,对我国现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长汶[5](2015)在《加藤弘之与梁启超社会进化论的比较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进化论运用简单的原理通俗地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曾经盛行一时。但是,原理的单纯也包含着被发挥甚至曲解的潜在可能性,社会进化论的接受和传播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国内政治状况以及传统思想等的左右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也有可能基于接受该理论的思想家的政治立场,和各种理论结合以各种形式被援用。社会进化论是当时流行的哲学、政治、社会学说,日本的加藤弘之和中国的梁启超在后期的思想中都深受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并且在各自国家的语境中对社会进化论的阐释和改造对思想界和社会舆论产生了很大反响,通过比较和考察梁启超与加藤弘之对社会进化论的摄取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欧洲政治思想在日本和中国传承与创新的实际情形。(本文来源于《日本问题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李燕冰[6](2015)在《梁启超社会主义说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梁启超社会主义说对20世纪之中国历史深有影响。论者们对它历来有不同的评价。囿于狭隘的政治立场和视野的评价往往难以客观、公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建设社会主义之成功经验和曲折教训,可以让我们对梁启超在世纪之初提出的社会主义看法有新的体会。他对社会主义之精神与方法的区分、对和平社会主义的追求、对劳资利益之兼顾,如此等等,都经受了历史的考验而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哲学》期刊2015年06期)
邢军[7](2015)在《梁漱溟、吴景超社会思想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梁漱溟、吴景超为民国时期的着名学者,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争论成为彼此学术思想的关联点,开启了他们对一些社会重大焦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本文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和认识他们社会思想的分歧与共识,揭示近代社会改良思想的演变规律,进而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是非得失。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结构是梁漱溟、吴景超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在关于社会阶级问题上,梁漱溟断定中国缺乏(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5年05期)
王铭铭[8](2015)在《《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前言》一文中研究指出按在本书1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交代一下所收录文章的"来源":《作为超社会体系的文明》,以《超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探讨》为题,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学观点》,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莫斯民族学的"社会论"》,发表于《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刘燕[9](2014)在《程度副词“贼”和“超”社会语言学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程度副词"贼"和"超"分别进行了"社会调查"和"网上语料考察",根据所得数据对比分析了"贼"和"超"的使用情况,探讨二者的使用差异及相关问题,诠释了问卷调查与网络考察结果有出入的原因。发现"贼"由方言词渗透进普通话词;"超"由书面语词转化为口语词。这两个词使用率已超过了一些常用的程度副词。(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黄鑫[10](2014)在《信息消费扩内需作用显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公布的一季度工业通信业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910亿元,增长22.3%,增势强劲。 信息消费各领域的发展整体向好。据统计,一季度,全国基础电信业业务收入增长6.5%;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1%;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1.6%,其(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4-04-27)
超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梁启超以执中鉴西的学术风格批判传统、判断西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社会主义的思想资源,初步探讨了社会主义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相结合的时代命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睿智思考和深刻洞见,奠定了中国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理论雏形。囿于进化论历史观和改良思想贯穿其一生,他主要从历史发展趋势上认识社会主义,对现代化中的政治问题缺乏必要的认识,因而受到早期国民党人和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持续批判。然而,因其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初始问题意识和深邃历史命题,具有不可否认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敬华.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述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王海林.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再评价[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高力克.梁启超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8
[4].崔正贤.梁启超社会主义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5].王长汶.加藤弘之与梁启超社会进化论的比较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5
[6].李燕冰.梁启超社会主义说新探[J].现代哲学.2015
[7].邢军.梁漱溟、吴景超社会思想之比较[J].安徽史学.2015
[8].王铭铭.《超社会体系——文明与中国》前言[J].西北民族研究.2015
[9].刘燕.程度副词“贼”和“超”社会语言学调查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4
[10].黄鑫.信息消费扩内需作用显现[N].经济日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