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试点市,科技创新型,黑马,全国省会城市,综合试验区,成果转化基地,区域创新体系,经济结构优化,科学城,托卡马克装置
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论文文献综述
蒋瑜香[1](2019)在《15年前“黑马事件” 合肥开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的资源和基础并不是“太起眼”,但合肥以“二线城市、一流科研”的独特现象,频繁引发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黑马合肥”成为众多媒体对合肥的评价。其实,早在15年前,合肥就发生过一件具有全国轰动性的“黑马事件”——2004年,经国务(本文来源于《合肥晚报》期刊2019-11-20)
陈泰,赵凤[2](2013)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经验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张鸣[3](2012)在《用科技创新占领未来制高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十一五”以来,合肥坚持创新推动战略不动摇,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举措,形成了加速发展与转型发展良性互动的可喜态势。国家把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本文来源于《安徽日报》期刊2012-07-18)
张文连[4](2009)在《创新要素激情碰撞》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1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已经成为吸引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安徽建设的有效抓手。2009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将于今天在合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将全面展开12(本文来源于《安徽经济报》期刊2009-10-28)
[5](2009)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正式获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近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获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总体规划也获得原则同意。原"科学城"、现"示范区"区域将成为安徽"新特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发动机"。(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期刊2009年02期)
李德才[6](2008)在《构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环境支持系统——兼论科学发展观在安徽转化的思想观念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一些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或改善。当地政府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努力培育广大群众的创新精神。这既是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内在规定,又是科学发展观在当地转化的迫切需要。(本文来源于《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叁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12-01)
姚晓芳,魏亚龙[7](2008)在《论政府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中的作用——基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培育和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是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文章通过分析政府在培育创新型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继而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模型,并以合肥市为例具体阐述了政府如何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中发挥作用,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最后对不足之处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期刊2008-10-01)
李德才,张波[8](2008)在《构建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环境支持系统——兼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环境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一些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或改善。当地政府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努力培育广大市民的创新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利的文化氛围。(本文来源于《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陈方旻[9](2008)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能力则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层次上的科技创新必须依靠区域层次上的科技创新来支撑。而要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大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则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较为理想的试验区,其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就是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因此,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对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乃至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区域创新体系理论的研究概况,对区域创新体系内涵及要素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构成进行了阐述;其次,在宏观层面,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现状,总结出可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借鉴的成功经验;然后,在中观层面,论文从区域创新体系要素构成角度,对安徽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作了分析研究,指出安徽省整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同时,针对这些关键性问题,从微观层面来分析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进一步找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从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强化政府主导功能、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多方面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并探讨了该体系实施的具体对策措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8-04-01)
[10](2008)在《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中央核心区城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合肥是我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依托国家"中部崛起"的宏观战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位于城市西部拓展区,也是城市副中心,规划用地面积30km2。示范区中央核心区功能为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08年02期)
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论文参考文献
[1].蒋瑜香.15年前“黑马事件”合肥开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N].合肥晚报.2019
[2].陈泰,赵凤.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经验与建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张鸣.用科技创新占领未来制高点[N].安徽日报.2012
[4].张文连.创新要素激情碰撞[N].安徽经济报.2009
[5]..“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正式获批[J].安徽科技.2009
[6].李德才.构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环境支持系统——兼论科学发展观在安徽转化的思想观念障碍[C].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叁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2008
[7].姚晓芳,魏亚龙.论政府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中的作用——基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实证研究[C].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2008
[8].李德才,张波.构建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环境支持系统——兼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环境建设[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8
[9].陈方旻.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科技创新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0]..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中央核心区城市设计[J].城市建筑.2008
标签:试点市; 科技创新型; 黑马; 全国省会城市; 综合试验区; 成果转化基地; 区域创新体系; 经济结构优化; 科学城; 托卡马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