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脾肾两虚兼湿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KD2-4期,脾肾两虚兼湿浊瘀毒证,加味肾衰方,回顾性研究
脾肾两虚兼湿浊论文文献综述
张迪[1](2019)在《加味肾衰方治疗CKD 2-4期脾肾两虚兼湿浊瘀毒证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加味肾衰方治疗CKD 2-4期中医证属脾肾两虚兼湿浊瘀毒证的回顾性研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探寻其中医病机特点及证治规律,为中医药辨治慢性肾脏病提出新的思路。资料与方法本论文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份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且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病例资料5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别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联合加味肾衰方、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口服的患者纳入治疗组,共计31例;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联合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口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共计27例。两组疗程均为8周。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以及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评估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功能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3.疾病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生命体征、肝功能(ALT、AST、GGT)均无明显波动且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加味肾衰方用药合理,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结论1.加味肾衰方可有效改善CKD 2-4期中医证属脾肾两虚兼湿浊瘀毒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显着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疗效确切,安全无毒。2.本研究认为脾肾两虚兼湿浊瘀毒为CKD2-4期之病机关键,且提出审因论治以解毒、因势利导以排毒、扶助正气以抗毒,叁法有所侧重的联合应用,从而达到减慢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武祎[2](2019)在《肾炎消白方治疗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肾炎消白方对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探究肾炎消白方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本研究的诊断标准严格纳入IgA肾病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患者30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对患者进行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肾炎消白方治疗,对治疗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对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和单项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对患者各项生命指征进行监测,所得数据经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可知,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为1.74±0.24,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为0.79±0.36。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根据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比较,治疗前为18.79±2.30,治疗后为10.76±6.46。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根据中医症候单项积分的比较,患者中医症候单项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根据中西医疗效评价标准,经肾炎消白方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1.肾炎消白方可以减少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蛋白尿。2.肾炎消白方可以改善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期刊2019-06-01)
吴梦娟[3](2017)在《生大黄与熟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阴两虚湿浊证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之下,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比较健脾益肾、化湿泄浊法配合(生VS熟)大黄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阴两虚湿浊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生大黄与熟大黄在同一复方中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阴两虚湿浊证中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脾肾气阴两虚湿浊证患者52例,其中服用中药复方中加生大黄8g的患者26例,服用中药复方中加熟大黄8g的患者26例,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和体征、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及血小板等变化情况。结果:(1)熟大黄和生大黄均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熟大黄组总有效率76%;生大黄组总有效率42.1%,熟大黄组疾病疗效显着优于生大黄组。(2)熟大黄和生大黄均能够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熟大黄组总有效率93.3%;生大黄组总有效率57.9%,熟大黄组症状疗效显着优于生大黄组。(3)熟大黄与生大黄均能够降低患者尿素氮和血肌酐,提高患者血小板,且熟大黄的疗效优于生大黄。(4)熟大黄在副作用发生率上显着低于生大黄。结论:经过对44例慢性肾衰竭脾肾气阴两虚湿浊证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观察及统计,得出大黄在慢性肾衰竭治疗中疗效确切;且与生大黄相比,熟大黄对慢性肾衰竭脾肾气阴两虚湿浊证的治疗更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副作用发生率也较生大黄低。在临床运用中,只要适应症把握准确,及时处理副作用,熟大黄的治疗更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1)
康磊[4](2017)在《肾衰方治疗不同原发病致CKD3~4期脾肾两虚湿浊血瘀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观察肾衰方治疗不同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叁种原发病)致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两虚湿浊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肾衰方对治疗不同原发病致慢性肾脏病的中医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进一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材料与方法:收集在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病房,入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CKD)3~4期患者,依据本实验研究所制定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共选取115例患者。依据原发病分为叁组,均予基础内科治疗及肾衰方中药汤剂口服,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肾脏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情况,计算总有效率,比较叁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并横向比较肾衰方对不同原发病的疗效和影响。结果:1.叁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疾病疗效比较,治疗后叁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P<0.05),慢性肾炎组总有效率为81.82%,而高血压组总有效率为56.76%,糖尿病组总有效率为55.88%,以慢性肾炎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6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叁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P<0.05),慢性肾炎组总有效率79.55%,高血压组总有效率54.05%,糖尿病组总有效率50.00%,以慢性肾炎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67)。2.叁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叁组与治疗前相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叁组治疗均有效。治疗前后叁组间差异比较,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肾炎组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叁组患者肾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叁组治疗后均可降低Scr、BUN,增加Ccr,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cr、BUN降低幅度,Ccr上升幅度方面,慢性肾炎组明显高于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P<0.05)。结论:肾衰方对不同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叁种原发病)致慢性肾脏病(CKD)3~4期脾肾两虚湿浊血瘀证的患者,可以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肾脏功能,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尤其对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脏病更具意义。该方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进而拓展其临床运用范围。(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01)
吴俊燕[5](2014)在《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兼湿浊证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价黑地黄丸的药物经济学价值,为临床应用进一步提供客观依据,并初步推广成本效益分析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性、前瞻性、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共纳入病人100例,随机分试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有1例脱落,分别给予黑地黄丸、肾衰宁胶囊口服治疗,疗程2个月结束。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检查相关指标,统计两组的基础治疗费用、测量两组的直接效益、净效益,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1.试验组治疗慢性肾衰竭总有效率为92.0%,优于对照组85.7%,而无效率对照组14.3%,明显高于试验组8.0%(P<0.05)。2.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3.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试验组净效益7488.8元,高于对照组6574.4元,试验组效益成本比29.3,明显高于对照组9.2。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黑地黄丸是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兼湿浊证更加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案,符合药物经济学研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20)
周长磊[6](2014)在《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脾肾气阴两虚兼湿浊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脾肾气阴两虚兼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黑地黄丸对5/6肾切除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肾性贫血提供新方法。方法:(一)临床观察:入选合格病例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黑地黄丸,口服用药12周,结束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肾功能及血RBC、Hb、HCT的情况。(二)实验研究: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抽取10只做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国际通用的5/6肾切除模型建模,造模成功后,根据肌酐高低顺序随机分为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尿毒清组、洛丁新组、模型对照组,给予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0.648g/100g. d、0.324g/100g. d、0.162g/100g. d),尿毒清颗粒(0.225g/100g.d),洛丁新片(0.09mg/100g. d)于造模成功后给药,每日1次,共12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血HGB、RBC、HCT,并取左侧残肾组织做病理观察。结果:(一)临床观察:1.试验组治疗肾性贫血总有效率为67.86%,对照组44.82%。2.治疗后两组血RBC、Hb、HCT水平均提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黑地黄丸可降低血SCr水平,升高GFR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实验研究:1、造模手术完成3周后,观察正常组血HGB、RBC、HCT、BUN、SCr与治疗组及模型组相比均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药物干预12周后黑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尿毒清组、洛丁新组均能升高模型鼠血RBC、HGB、HCT,与各组治疗前及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药物干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病理改变:正常组肾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肾脏可见部分毛细血管球呈分叶状,偶见玻璃样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明显,部分肾小球增大,可见球性硬化。可见肾小管萎缩及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可见管型,少数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纤维组织大量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呈慢性进行性肾病的改变;药物干预组亦可见上述病变,但总体上程度减轻,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系膜细胞轻度增多,肾小管浊肿,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化程度较轻,蛋白管型明显减少,局部肾小管坏死较模型组减轻。结论:1.黑地黄丸具有治疗肾性贫血的作用,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黑地黄丸具有延缓肾脏纤维化、降低血清SCr,升高患者GFR,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病理进程,保护红细胞,改善大鼠肾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20)
申文玲[7](2014)在《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湿浊血瘀证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远方教授自拟的中药复方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KD3-5期)中医证属脾肾两虚、湿浊血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2月份期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且符合CKD3-5期诊断的非透析治疗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如饮食治疗,并发症治疗等),且患者未服用肾衰方;观察组予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肾衰方汤剂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以上资料的变化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更明显。2.观察组患者的BUN、Scr、eGFR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肾功能改善更显着。3.肾衰方汤剂口服安全性良好。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肾衰方,可以使慢性肾衰竭CKD3-5期且中医证型属脾肾两虚、湿浊血瘀互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肾功能明显改善,延缓CKD的进展,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良好。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KD3-5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西医治疗,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苏洋,远方[8](2014)在《中药内外合治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CKD3-4期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CKD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CKD3-4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肾衰方口服、穴位贴敷,降氮煎剂灌肠。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CKD3-4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羟苯磺酸钙。(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4年02期)
郭海涛[9](2013)在《参芪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脾肾两虚兼湿浊血瘀型)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肾脏损伤≥3个月,伴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临床上表现为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脏损伤;GFR<60ml/(min1.73m2),发生3个月以上,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对于2~4期的患者,肾功能已经下降,并随着病程的进行性进展,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对于2~4期的患者,积极治疗,延缓肾脏病进程成为治疗的重点。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患者采用中西医并用的多种方式的治疗,可达到延缓慢性肾脏病进程的目的。本文通过观察参芪泄浊饮对临床2~4期的治疗效果,总结并分析其对不同分期的治疗效果差异。目的:探讨参芪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脏病(CKD)2~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7例CKD(2~4期)患者依据分期分为叁组,在低蛋白饮食、降压、调脂、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泄浊饮,疗程为14-20天,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情况,并横向比较参芪泄浊饮对不同分期的疗效。结果:各组自身前后对比尿素氮、血清肌酐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GFR明显升高,改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分期组间横向比较,在BUN、eGFR、临床总疗效方面各分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cr与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各分期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主要症状积分方面,存在某些症状的疗效在各组间有差异(P<0.05)的情况。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对Scr的治疗效果4期组优于2期组和3期组,对中医症状积分的疗效3期组和4期组优于2期组。结论:参芪泄浊饮对慢性肾脏病2~4期均有疗效,在Scr、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中、晚期疗效优于早、中期。(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4-01)
王丽,王丹[10](2011)在《益肾汤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运用益肾汤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研究,观察益肾汤治疗早中期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辨证为脾肾两虚湿浊阻滞型的早中期CRF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汤加减;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尿毒清颗粒,2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显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显效率33.3%,组间比较,两者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肾功能,从而使肾功能得到很好地保护,能有效的延缓CRF的进展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脾肾两虚兼湿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观察肾炎消白方对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蛋白尿的治疗效果,探究肾炎消白方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本研究的诊断标准严格纳入IgA肾病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患者30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对患者进行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肾炎消白方治疗,对治疗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对治疗前后症候总积分和单项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对患者各项生命指征进行监测,所得数据经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检测可知,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为1.74±0.24,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为0.79±0.36。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根据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比较,治疗前为18.79±2.30,治疗后为10.76±6.46。治疗后的中医症候总积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根据中医症候单项积分的比较,患者中医症候单项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根据中西医疗效评价标准,经肾炎消白方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1.肾炎消白方可以减少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蛋白尿。2.肾炎消白方可以改善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的临床症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脾肾两虚兼湿浊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迪.加味肾衰方治疗CKD2-4期脾肾两虚兼湿浊瘀毒证的回顾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2].武祎.肾炎消白方治疗脾肾两虚湿浊内蕴型IgA肾病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9
[3].吴梦娟.生大黄与熟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气阴两虚湿浊证的疗效对比[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康磊.肾衰方治疗不同原发病致CKD3~4期脾肾两虚湿浊血瘀证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7
[5].吴俊燕.黑地黄丸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兼湿浊证的成本效益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6].周长磊.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脾肾气阴两虚兼湿浊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7].申文玲.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湿浊血瘀证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8].苏洋,远方.中药内外合治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CKD3-4期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
[9].郭海涛.参芪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脏病2~4期(脾肾两虚兼湿浊血瘀型)临床疗效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10].王丽,王丹.益肾汤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脾肾两虚湿浊瘀阻型)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
标签:CKD2-4期; 脾肾两虚兼湿浊瘀毒证; 加味肾衰方;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