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卧式循环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流程卧式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传热系数,流化风速
卧式循环流化床论文文献综述
丛堃林,李清海,韩峰,黄润华,张衍国[1](2018)在《多流程卧式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的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多流程循环流化床内独特的流动结构和传热规律,搭建了多流程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系统,分别以80~120目、120~200目两种粒度分布的玻璃珠为物料,根据对流传热与热平衡理论,利用自制的横掠单管与壁面传热测量装置,在冷态条件下测量了多流程循环流化床主燃室(密相区/稀相区)、副燃室及燃尽室内的气固横掠单管传热及冲刷壁面传热的传热系数.实验发现,床内传热系数受风速影响较小,但受物料粒径、物料浓度等的影响较大.当物料粒径分布在120~200目时,主燃室密相区、稀相区、副燃室和燃尽室的单管传热系数之比为4.0∶1.5∶1.3∶1.0,壁面传热系数之比为1.8∶1.2∶1.1∶1.0;80~120目时的比例分别为3.3∶1.4∶1.3∶1.0和2.3∶1.4∶1.2∶1.0.冷态实验结果和实际运行锅炉的设计数据比较表明,该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多流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刘勇军,周国生,崔建军,周志成,彭曙光[2](2017)在《物料掺烧对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的节能效率,降低煤的使用量。通过烟梗与颗粒度小于5 mm细石子及石粉、炉渣和煤进行掺烧,研究不同物料掺烧对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烟梗+炉渣、烟梗+煤和烟梗+煤+炉渣掺烧均能满足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需求,且产蒸汽量较为稳定;而烟梗+细石子石粉掺烧易造成炉渣凝结,影响锅炉正常燃烧;在满足复烤蒸汽需求的条件下,锅炉的最大负荷、炉温呈:烟梗+煤掺烧>烟梗+煤+炉渣掺烧>烟梗+炉渣掺烧;且随着用煤量增加,锅炉的最大负荷和炉温有所增加,而除渣量却有所减低。(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李纹广[3](2017)在《多流程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浅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该炉型把传统单级炉膛循环流化床锅炉创造性的改为叁级串联炉膛,将一级回料系统改为两级回料系统,有效的降低了锅炉整体高度,增加了燃料燃烧行程和燃烧时间,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大大增强燃料适应能力。把传统高温旋风分离器改为中温分离,降低了碱金属粘结性,使该炉型在燃烧生物质等燃料方面具有常规炉型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11期)
张英迪[4](2017)在《卧式循环流化床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卧式循环流化床内过冷沸腾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选用工质为自来水,在常压下进行。实验中对流体温度进行全程记录,同时还记录了压降,对传热特性和流动性能进行了仔细观察,讨论和分析了kenics静态混合器扭率、加热功率、质量流量和固体颗粒含量对过冷沸腾换热系数和流动摩擦阻力的影响。首先在体积流量2~4.4m~3·h~(-1),加热功率2~5KW参数范围内进行了热平衡实验,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单相流动时,管内的传热系数与压降的实验值,与经典的经验关联式进行了比对,发现实验值与计算值变化趋势一致,并且热平衡效率为76%满足实验后续操作条件。其次依据正交实验设计表分别进行了叁种固体颗粒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加热管内流动动态进行了划分得到:单相对流传热与过冷流动沸腾两个阶段。并由实验数据拟合出本实验操作条件下的经验关联式,并将实验值与计算值进行了比对。最后在正交实验基础上,对过冷沸腾阶段进行了管内安装两个kenics静态混合器在不同间距、不同体积流量在同一加热功率条件下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实验段进口处300mm管内安装两个kenics静态混合器间距200mm时管内传热系数最大与压降较小综合实验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崔建军,杨雷,白彦茹,胡峰[5](2014)在《DCS在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DCS在湖南烟叶复烤有限公司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系统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工艺过程、控制系统构成、DCS系统配置,并简述了JX-300XP系统的控制方案。(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4年12期)
向杰,李清海,张衍国,蒙爱红[6](2014)在《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压降和颗粒体积分数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卧式循环流化床(Horizontal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HCFB)内的气固流动特性,在带漩涡分离器的HCFB冷态试验台上,以颗粒粒径为87μm、170μm和211μm的玻璃珠为试验物料,采用压差传感器和光纤测量仪研究了颗粒粒径和表观气速对床内压降和颗粒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炉膛压降主要发生在主燃室,占总压降的90%左右,副燃室和燃尽室的压降很小;主燃室沿程压降和轴向颗粒体积分数均呈指数分布,横向颗粒体积分数呈"环-核"分布;副燃室的颗粒体积分数呈严重偏向的左稀右浓分布,而燃尽室的颗粒体积分数始终很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表观气速需分别至少达到1.25m/s、1.50m/s和2.00m/s时才能获得循环流态化状态.(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李清海,甘超,冯蘅,蒙爱红,张衍国[7](2013)在《卧式循环流化床回料器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卧式循环床回料器立管高度偏低导致其工作特性可能改变的问题,以12,t/h蒸汽炉的返料器为原型,按照1∶1的比例搭建了冷态回料器实验台.研究了松动风流量、回料风流量、物料性质等对回料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回料量随输送风流量和松动风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河沙,当输送风流化数接近1.0时,回料质量流率达到饱和,而对稻壳灰只有当输送风流化数接近1.5才达到饱和值.松动风流量越大则饱和值越大,可调节输送风量使其处于饱和区,然后利用松动风控制回料量,该现象可与叁极管的工作原理比拟.实验台回料器尺寸、立管高度设计上与实际的工业装置类似,本文成果可供设计工业装置回料系统时参考.(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3期)
李清海,周晓彬,陈庚,蒙爱红,张衍国[8](2013)在《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清华大学专利技术"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炉内的流动和燃烧。以RNG k-ε模型模拟炉内湍流流动,用气固阻力分析模型描述气固两相相互作用,用单收缩核模型模拟炉内燃烧反应,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用模型的适用性及兼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5∶1的一二次风比率较适宜锅炉运行,床温的变化滞后于给料量的变化。该研究可以指导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周晓彬,陈庚,张衍国[9](2009)在《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小型卧式循环流化床结构、性能及技术特点,以7WM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以CFD软件FLUENT为计算平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炉内流场、压力分布、温度分布、颗粒浓度及CO、CO2等组分浓度,用以优化锅炉设计。(本文来源于《热电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勾宏图,张衍国[10](2008)在《节能环保型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小型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原理、结构、特点等,并结合实际的工程应用及测试,论证该技术产品的环保、节能特点。(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08年08期)
卧式循环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提高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的节能效率,降低煤的使用量。通过烟梗与颗粒度小于5 mm细石子及石粉、炉渣和煤进行掺烧,研究不同物料掺烧对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烟梗+炉渣、烟梗+煤和烟梗+煤+炉渣掺烧均能满足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需求,且产蒸汽量较为稳定;而烟梗+细石子石粉掺烧易造成炉渣凝结,影响锅炉正常燃烧;在满足复烤蒸汽需求的条件下,锅炉的最大负荷、炉温呈:烟梗+煤掺烧>烟梗+煤+炉渣掺烧>烟梗+炉渣掺烧;且随着用煤量增加,锅炉的最大负荷和炉温有所增加,而除渣量却有所减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卧式循环流化床论文参考文献
[1].丛堃林,李清海,韩峰,黄润华,张衍国.多流程卧式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的传热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8
[2].刘勇军,周国生,崔建军,周志成,彭曙光.物料掺烧对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影响[J].节能技术.2017
[3].李纹广.多流程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浅论[J].科技风.2017
[4].张英迪.卧式循环流化床过冷流动沸腾传热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5].崔建军,杨雷,白彦茹,胡峰.DCS在燃烟梗卧式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系统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4
[6].向杰,李清海,张衍国,蒙爱红.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压降和颗粒体积分数分布[J].动力工程学报.2014
[7].李清海,甘超,冯蘅,蒙爱红,张衍国.卧式循环流化床回料器性能实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
[8].李清海,周晓彬,陈庚,蒙爱红,张衍国.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数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周晓彬,陈庚,张衍国.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J].热电技术.2009
[10].勾宏图,张衍国.节能环保型卧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J].节能与环保.2008
标签:多流程卧式循环流化床; 气固流动; 传热系数; 流化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