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梁组合论文-贺炜

板梁组合论文-贺炜

导读:本文包含了板梁组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元,钢混组合板梁,装配式混凝土T梁,抗震分析与对比

板梁组合论文文献综述

贺炜[1](2019)在《钢混组合板梁与装配式T梁桥墩抗震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混组合结构集合了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各自的优点,能够适应现代工厂化、装配化生产,其简化了桥梁的上部结构,从而减轻桥梁自重,减少下部工程规模,在桥梁建设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对4×40 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装配式T梁以及钢混组合板梁建立Midas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抗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钢混组合板梁桥上部结构自重轻,桥墩地震响应小,在相同跨径下,采用钢混组合板梁桥墩的地震力要低出装配式混凝土T梁约40%,在抗震方面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钟学琦[2](2019)在《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组合加固空心板梁桥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大量的旧桥暴露出了很多缺陷,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严重的造成桥梁倒塌事故。而在加固过程中,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可以提高加固效果。MPC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先进的、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借鉴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使用钢模具代替木质模具,与MPC一同组合加固旧桥,不但能起到快速施工的效果,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抗弯承载能力。本课题通过在MPC聚合物材料中掺入纤维的方式提高其力学性能,形成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组合加固空心板梁桥的抗弯承载能力和整体性能改善的效果。本文首先选取了合适的纤维种类,以提高MPC聚合物材料的强度和材料延性,设计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配合比:液体原料A、液体原料B、特制硅酸盐水泥和纤维的掺入量;测定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弯拉强度、抗压强度及破坏形式等。设计了钢板加固体的构造形式,钢模具与原梁的连接方式,钢板之间的拼接位置及快速拼装工艺等。其次对空心板梁单梁抗弯加固进行受力分析,推导抗弯加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使用ABAQUS建立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钢板厚度、复合材料厚度、加固长度、宽度等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分析加固效果。使用MATLAB程序进行截面分析,对现行的不同跨径的空心板梁提出了建议的加固方案最后使用ABAQUS建立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加固铰缝受损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与未加固的铰缝受损空心板梁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加固方案对于桥梁横向传力性能的改善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罗征,王银辉,金辉[3](2018)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失效而产生单板受力难题,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顶板加固法)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以浙江省高速公路某13m装配式空心板梁桥为背景,对加固后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铰缝局部(试件)有限元模型和空心板梁整体有限元模型,分析破坏状态下铰缝试件的应力特性和裂缝发展情况,计算跨中偏载作用下空心板梁的挠度特性、应力特性以及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能改变铰缝的传力方式,加固后铰缝破坏模式由弯剪破坏变为弯曲破坏;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能显着改善铰缝的工作性能,提高空心板梁桥的承载能力以及加载刚度,促进多片板梁的协调变形,有效减小加载区域板梁与邻近板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差异,避免出现单板受力;加固后的装配式空心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理论计算建议采用刚接板梁法。(本文来源于《世界桥梁》期刊2018年06期)

赵淑兰[4](2018)在《钢混组合板梁与混凝土预制小箱梁经济性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钢混组合板梁与混凝土预制小箱梁的主要结构尺寸、综合单价经济指标、主要材料指标以及建安费进行对比,从而比较出在中小跨径的公路桥梁中两种结构形式的经济性优势。通过各项对比,对于中小跨径桥梁经济布跨中常用的25、30 m跨径桥梁,采用钢混组合板梁的每m2造价分别要高出混凝土预制小箱梁12%和15%,说明在中小跨径公路桥梁中,混凝土预制小箱梁结构的经济性比钢混组合板梁结构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唐孝东[5](2018)在《空心板梁桥组合加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桥梁作为道路建设的控制工程,不断展现出新的活力。其中,空心板梁桥以其施工便捷、可预制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空心板梁桥在长期服役后,已经显现出各种类型的病害,特别是薄弱铰缝破坏导致的桥梁横向联系不足、整体刚度退化,进而造成空心板梁桥的单板受力现象,对桥梁的承载能力造成了极大的削弱,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运营。针对上述情况,开展空心板梁桥组合加固技术的研究,即钢横梁与竖向预应力筋相结合的加固技术,从加固构件、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可形成一种高效、可靠、系统、新颖的加固方式,不仅能够改善结构的横向分布性能,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还能够改善铰缝的受力性能、提升结构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简述了空心板梁桥常用横向分布计算理论,开展了铰缝病害特征及成因分析,明确了空心板梁桥加固需求及其必要性。(2)提出了竖向预应力筋与钢横梁相结合的空心板梁加固方法。根据挠度与荷载的正比关系,结合等效刚度原则和弹性板理论,得到一套横向分布影响线计算方法;根据短筋竖向预应力的特征,提出了组合加固竖向预应力、锚具设计方法;基于加固需求分析,提出组合加固钢横梁布设方法及设计流程;最后,提出了组合加固施工流程及要点、控制技术。(3)开展了空心板组合加固试验,重点分析了钢横梁截面尺寸和布置间距对加固效果(横向分布、整体刚度)的影响,并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的加固效率量化模型,得到了不同截面、不同间距下的加固效率。结果表明,组合加固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结构的横向分布性能、提升结构整体刚度,为组合加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4)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加固前、后实体有限元模型,模拟竖向预应力连接方式作用下构件间的接触行为,对应前述试验工况,提取有限元挠度计算结果,得到了有限元的加固效率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截面尺寸增大、间距减小,加固效率呈现减速上升的趋势,并最终趋于平缓;对于截面尺寸,建议取钢横梁截面换算混凝土厚度与加固前空心板结构横向抗弯混凝土厚度(即桥面板、顶板对应竖向高度)比值为1.0;对于钢横梁间距,建议取布置间距为L/4;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模型的铰缝应力,加固后铰缝的最大主应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能够有效改善铰缝受力行为。(5)依托重庆铜梁全德大桥加固工程,开展了组合加固设计示范。依据前述研究结果,拟定了钢横梁布置间距和截面形式,对竖向预应力、锚垫板进行了设计验算;建立Midas有限元模型,对加固前后空心板的截面承载能力进行分析验算,结果表明组合加固后板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效应值降低,间接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王世超,王春生,王茜,田晓峰,段兰[6](2018)在《组合加固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抗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片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其中1片足尺梁不进行加固,2片分别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分析了试验梁主要部位的应变、滑移、裂缝分布、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基于试验梁塑性破坏机理,并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推导了足尺试验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塑性弯曲破坏,跨中横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组合加固钢板与新混凝土之间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之间相对滑移小于0.05mm,因此,加固后试验梁各部分协同工作性能较好;与未加固梁相比,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8倍,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43倍,因此,组合加固能显着提高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与未加固梁相比,2片加固试验梁的延性系数均提高了21%,当试验荷载为200kN时,2片加固试验梁刚度分别提高了1.55、3.07倍,因此,组合加固能显着提高试验梁的刚度和延性;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相比,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对试验梁在使用阶段的承载性能和刚度的提高更加明显;2片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96,因此,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可用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抗弯承载性能计算与分析。(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卫平[7](2017)在《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技术及经济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城市小跨径桥梁施工造成长时间道路交通拥堵的良方是选择快速化施工的桥型,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期,通常快的不一定是好的,好的不一定是省的,本文突破常规推荐一种全新的桥梁方案:钢—混凝土组合板梁,从结构耐久性、景观效果、工期、造价、养护各方面分析,该桥型具有"功能适用、结构安全、造价经济、结构耐久、造型美观、环境协调、技术先进"等特点,并充分吸取国内外桥梁设计和建设的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经验,体现"以人为本""实用美观"的设计理念,无疑该桥梁集快、好、省于一体,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工程造价管理》期刊2017年03期)

陈克珊[8](2017)在《基于板—梁理论的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组合扭转与弯扭屈曲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建筑结构逐步向着大跨度、大高度的方向发展,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目前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结构构件。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是一种新型的组合构件形式,其截面具有较高抗弯刚度以及抗扭刚度,可提高构件强度和平面外稳定性,此外钢管混凝土翼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腹板的高度,腹板的高厚比较小,对抗剪也是有利的。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组成,在组成形式上又可以看作是开口-闭口-实体部件的组合,这使得其相关的理论研究变得更为复杂,且不能套用现有的理论公式。目前关于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组合扭转和弯扭屈曲的理论研究更是极少见到,而解决其扭转问题更是解决弯扭屈曲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依据张文福教授提出的板—梁理论思想,从钢管混凝土构件自由扭转问题入手,对双轴、单轴对称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组合扭转与弯扭屈曲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并利用有限元方法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板—梁理论,对钢管混凝土梁自由扭转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给出方形、矩形钢管混凝土梁自由扭转时的总势能及自由扭转刚度的表达式,利用ANSYS软件建立方形、矩形钢管混凝土悬臂梁有限元模型各12根,提取自由端扭转角与理论进行对比,验证理论推导及自由扭转刚度的正确性。(2)基于板—梁理论,对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组合扭转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给出双轴、单轴对称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组合扭转时的总势能、自由扭转刚度、约束扭转刚度表达式,建立能量变分模型和微分方程模型,并给出扭转角的解析解,利用ANSYS软件建立双轴、单轴对称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悬臂梁有限元模型各12根,提取自由端扭转角与理论对比,验证理论推导及自由扭转刚度、约束扭转刚度的正确性。(3)基于板—梁理论,对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弯扭屈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给出双轴、单轴对称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弯扭屈曲时的总应变能、总初应力势能、总势能的表达式,并给出单轴对称钢管混凝土上翼缘工字形梁截面不对称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建立其能量变分模型和微分方程模型。(4)基于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弯扭屈曲总势能表达式,给出简支梁在纯弯、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弯扭屈曲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利用ANSYS软件建立双轴、单轴对称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有限元模型各12根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验证临界弯矩公式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6-09)

康谦[9](2017)在《新型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板梁桥空间受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桥梁建设的施工环境与效率越来越受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城市桥梁建设中,采用传统现场浇筑施工方法,在桥址地面围路建桥,施工周期长,影响环境大,严重阻碍现场交通。长沙湘府路快改工程高架桥,采用预新型制拼装钢-混组合板梁桥结构,可以大量节省支模工序和模板,显着缩短施工周期,有效解决因桥梁施工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在城市桥梁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型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板梁桥为新型桥梁结构,相关计算与设计经验亟待丰富和发展。组合板梁桥,施工过程到成桥状态,结构经历了体系转换,每个施工过程结构受力状况不同,需要开展桥梁施工全过程受力分析,掌握新型钢-混组合板梁桥空间受力特性。同时,新型钢-混组合板梁桥,未设置跨中横隔梁,仅设置端横梁,荷载横向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尚不清楚,有必要开展荷载横向分布研究。本文研究为新型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板梁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对全面推广及应用该组合板梁桥,实现桥梁工厂化、标准化、预制化、装配化的快速建造理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Midas/Civil建立了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桥梁施工全过程,获得了施工阶段桥梁结构内力分布。结果表明钢主梁应力满足规范要求,墩顶负弯矩区桥面板出现较大拉应力,桥面板会带裂缝工作。同时分析了预制桥面板不同加载龄期对桥梁结构受力影响,建议将底层桥面板预制完成后存放半年时间,再与钢主梁拼装架设,有效减小预制板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2)对运营阶段桥梁结构进行了受力分析,获得了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主梁抗弯承载能力、抗剪承载能力、截面应力及负弯矩区桥面板最大裂缝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计算表明桥梁结构设计合理。(3)根据新型钢-混组合板梁桥结构特点,分别采用铰接板法、刚接梁法、美国规范AASHTO LRFD公式及整体模型有限元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该组合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桥面板厚度、横隔梁等桥梁结构参数对荷载横向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新型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板梁桥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钟奎奎[10](2017)在《有流体负载的板梁组合结构动刚度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振动特性由于直接关系到船上乘员的舒适性、设备的耐久性、结构的安全性、乃至整船的隐身性,因而是船舶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船舶结构振动这一基本问题出发,以典型船舶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有流体负载的板梁组合结构动刚度方法。首先,提出了加筋板结构的动刚度建模方法。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同时计入面内振动和弯曲振动,推导出矩形板结构的动刚度矩阵;基于欧拉梁理论,计入等截面梁的弯曲振动、扭转振动和纵向振动,推导出梁结构的动刚度矩阵。借鉴传统有限元法单元组装技术并结合坐标变换技术,组装板梁组合结构的全局动刚度矩阵,并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验证;其次,发展了有流体负载的板结构的动刚度法。首次将结构振动诱发的流体负载以辐射阻抗的形式引入到动刚度矩阵中,给出有流体负载的板结构动刚度阵的显式形式;并采用有限板结构的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再次,应用本文提出的动刚度法分析了有限长周期加筋板结构的振动传递特性,给出了以归一化响应表征的振动传递评价方法,并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振动传递的影响规律;最后,以典型船舶舱段为研究对象,建立船体舱段的动刚度法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全面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双层底结构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本文提出的动刚度法与传统有限元法相比有显着优势,比如计算效率高、适用频率宽、离散化要求低;而与经典的解析法相比,由于采用单元组装技术,具备模拟复杂船体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功能;因而,可以预期:该方法将在模拟复杂船体结构的振动特性,包括频谱特征、振动传递、乃至波型转换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院》期刊2017-03-01)

板梁组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我国大量的旧桥暴露出了很多缺陷,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严重的造成桥梁倒塌事故。而在加固过程中,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可以提高加固效果。MPC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先进的、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借鉴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使用钢模具代替木质模具,与MPC一同组合加固旧桥,不但能起到快速施工的效果,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抗弯承载能力。本课题通过在MPC聚合物材料中掺入纤维的方式提高其力学性能,形成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并研究了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组合加固空心板梁桥的抗弯承载能力和整体性能改善的效果。本文首先选取了合适的纤维种类,以提高MPC聚合物材料的强度和材料延性,设计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配合比:液体原料A、液体原料B、特制硅酸盐水泥和纤维的掺入量;测定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弯拉强度、抗压强度及破坏形式等。设计了钢板加固体的构造形式,钢模具与原梁的连接方式,钢板之间的拼接位置及快速拼装工艺等。其次对空心板梁单梁抗弯加固进行受力分析,推导抗弯加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使用ABAQUS建立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钢板厚度、复合材料厚度、加固长度、宽度等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分析加固效果。使用MATLAB程序进行截面分析,对现行的不同跨径的空心板梁提出了建议的加固方案最后使用ABAQUS建立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加固铰缝受损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与未加固的铰缝受损空心板梁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了加固方案对于桥梁横向传力性能的改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板梁组合论文参考文献

[1].贺炜.钢混组合板梁与装配式T梁桥墩抗震性能对比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9

[2].钟学琦.钢板—纤维聚合物混凝土组合加固空心板梁桥理论与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罗征,王银辉,金辉.型钢-混凝土组合加固装配式空心板梁桥铰缝破坏模式及工作性能研究[J].世界桥梁.2018

[4].赵淑兰.钢混组合板梁与混凝土预制小箱梁经济性比较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唐孝东.空心板梁桥组合加固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6].王世超,王春生,王茜,田晓峰,段兰.组合加固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抗弯性能[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8

[7].李卫平.钢—混凝土组合板梁技术及经济优势分析[J].工程造价管理.2017

[8].陈克珊.基于板—梁理论的钢管混凝土翼缘工字形梁组合扭转与弯扭屈曲理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9].康谦.新型预制拼装钢-混组合板梁桥空间受力特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7

[10].钟奎奎.有流体负载的板梁组合结构动刚度法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7

标签:;  ;  ;  ;  

板梁组合论文-贺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