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方言论文-魏新丽

昌邑方言论文-魏新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昌邑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昌邑方言,虚词,变音

昌邑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魏新丽[1](2013)在《昌邑方言虚词变读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山东省昌邑方言的虚词变读现象进行研究,对虚词变读的表现、性质、成因、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介绍论文缘起及选题价值,并概述音变研究理论及学界对汉语虚词音变现象的研究成果。第二章介绍调查内容、调查手段和调查区域,并简单介绍昌邑方言的基本情况。第叁章将虚词分为“介词、副词(一),副词(二)、指示代词”四类,对每个词在昌邑方言及周边方言中的变读现象进行详细描写。第四章对昌邑方言虚词变读现象进行分析,考察变读在语音和功能上的性质、变读的制约因素、变读发生的语音机制,并对虚词变读可能的走向和结果进行预测。本文认为,昌邑方言虚词变读是受语义语用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变音现象,其发生的语音机制是韵律层面的轻重读。变读在地域和人群中存在不平衡性,处在变异之中。变读最终可能会导致虚词发生不符合音变规律的语音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13-06-01)

张咏梅[2](2010)在《小议昌邑方言中读in的字》一文中研究指出昌邑方言中读in的字与普通话有些不同,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归类、分析,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并给予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11期)

张咏梅[3](2010)在《简述山东省昌邑北部青乡方言中的“来”》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既可以做动词、趋向词,又可以做事态助词、概数助词。我写这篇文章只是简单说说我家乡方言——昌邑方言中作为概数助词和事态助词的"来"。(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09期)

韩莎莎[4](2009)在《昌邑方言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以来,各地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山东方言的调查研究更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绩显着,各地、各类方言着作屡见不鲜。但到目前为止,尚无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昌邑方言进行专门研究,有关昌邑方言的专书着作或研究性论文还处于空白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本文的撰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为昌邑方言保存了一份珍贵的语音资料,而且为山东方言乃至整个汉语方言的深层研究提供了一份完备的语音资料。昌邑方言在山东方言及汉语方言历史层次的演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汉语官话方言分区来看,昌邑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中的胶辽官话;从山东方言分区来看,昌邑方言属于山东方言东区东潍片,东隔莱州、平度,处于东潍片与东莱片的过渡、交接地带,既具有东潍片方言的基本特点,又带有东莱片方言的某些特点。昌邑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昌邑方言的语音具有鲜明特色,而且便于我们从昌邑方言来观察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层次。本文以昌邑市都昌街道办事处南逢社区老派的发音为代表,采用共时描写法和历时比较法,对昌邑方言语音系统作出了较为全面的描写与研究。本文共分四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昌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文状况及昌邑方言的区属、主要语音特点、内部差异,使读者对昌邑及昌邑方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章,昌邑方言语音系统。这一部分介绍昌邑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绘制声韵配合关系简表及声韵调配合详表,列出同音字表,让读者对昌邑方言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把握。第叁章,昌邑方言音变。这一部分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详细介绍了昌邑方言中的变调、轻声、儿化、合音、减音、同化、异化等主要的音变现象,让读者对昌邑方言的实际运用有所了解。第四章,昌邑方言语音特点及历史层面探讨。这一部分主要是将昌邑方言与普通话及中古音、近代音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同时介绍昌邑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及某些具有特殊读音的字。通过与中古音、近代音的比较,来探索昌邑方言语音历时演变的规律,弄清昌邑方言语音演变的历史轨迹。通过与普通话的横向比较,归纳出昌邑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以促进普通话在昌邑方言区的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20)

韩莎莎[5](2008)在《元曲里的“呆”字音在昌邑方言中的积淀》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车遮韵平声阳收有"呆"字,与"爷"同"空",即"呆"音"爷"。叶入车遮(音"爷")的"呆",从字音上说,其音韵地位,相当于《广韵》"以遮切",以母麻韵,《韵会》"余遮切",喻母迦类。从字义上说,元曲里的"呆"为痴愚义,形容词,一般作谓语",呆"又常与"痴"连用构成"痴呆"。字书、韵书里未见有跟这相应的字。这里的"呆"来源不明。(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8年16期)

于莹莹[6](2008)在《昌邑方言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昌邑方言属于官话方言中的胶辽官话,在山东方言分区中属于东区东潍片,但由于昌邑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方言语音上又带有东莱片的语音特点。目前关于昌邑方言尚未有系统的调查、研究,《昌邑县志》方言部分只是对有关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描写,因此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昌邑方言进行全面系统的语音调查后,能够呈现出该方言语音的基本面貌,进而为山东方言的研究提供一个单点的资料,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对汉语方言学、汉语历史语音学的深层次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以静态的描写为主、以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和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为参照进行共时与历时两方面的比较,深入细致地描述昌邑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概括其发展演变规律。全文共分八个部分:一、绪言。包括昌邑的地理、历史与人口情况,昌邑方言概况以及音标符号说明和发音人介绍等内容。二、单字音系及语音特点。在系统描写昌邑方言音系的基础上,从声母、韵母、声调叁个方面对昌邑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了介绍。叁、音变。描写了昌邑方言中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的变调,以及儿化的情况。四、字音异读。主要介绍了昌邑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和新老差异两个部分。五、与北京音的比较。包括两个音系声母、韵母还有声调的比较。六、与中古音的比较。包括两个音系声母、韵母还有声调的比较。七、古知庄章叁组声母在昌邑方言中的演变。八、同音字汇。(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5-01)

昌邑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昌邑方言中读in的字与普通话有些不同,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归类、分析,试图找出其中的原因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昌邑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魏新丽.昌邑方言虚词变读现象研究[D].北京大学.2013

[2].张咏梅.小议昌邑方言中读in的字[J].大众文艺.2010

[3].张咏梅.简述山东省昌邑北部青乡方言中的“来”[J].大众文艺.2010

[4].韩莎莎.昌邑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韩莎莎.元曲里的“呆”字音在昌邑方言中的积淀[J].语文学刊.2008

[6].于莹莹.昌邑方言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

标签:;  ;  ;  

昌邑方言论文-魏新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