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横断面人群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人群,乳腺成像,横断面研究,筛查策略
横断面人群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E.S.Burnside,A.T.Dietz,C.M.Shafer,J.M.Hampton,O.Alagoz[1](2019)在《40~49岁女性人群中基于年龄和基于风险的乳腺成像筛查策略比较:横断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 40~49岁女性基于风险的筛查尚未在数字化乳腺X线常规摄影中得到有效评估。目的本研究基于横断面设计,在平均年龄≥45岁的女性人群中,比较基于风险和基于(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臧霞,李亚飞,孙燕,姜盈可,常金凤[2](2019)在《厦门市和东台市45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的横断面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福建省厦门市和江苏省东台市45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2—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716名厦门市和东台市4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6人有带状疱疹患病史,终生患病率为10.6%;家人有带状疱疹患病史和高收入者更易患带状疱疹。过去5年带状疱疹患病率为3.2%,发病密度为6.42/1 000人·年。所有患者中有13人(17.1%)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患病期间疼痛程度越严重,后遗神经痛的发病风险越高。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两个地区带状疱疹终生患病率、发病率较高,急需引入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期刊2019年09期)
郭海健,念馨,梁友芳,王新玲,李凯利[3](2019)在《基于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的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中国不同民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检测调查对象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并按照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多因素及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及交互作用。结果多民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率为19. 58%,朝鲜族的MS患病率最高,其次是汉族,哈萨克族的MS患病率最低; MS及超重肥胖等4项指标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MS风险是男性的0. 556倍;年龄越大,患MS的风险越大;中心型肥胖人群MS的风险比2. 765,同时腰身比大于0. 52的风险比为4. 259;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分析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4个指标之间的关系,显示4个指标有独立的效应,因素之间又有交互作用,且存在部分3因素交互作用。结论不同民族MS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MS的高发生率及各指标间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从公共卫生的防控角度,检出更多的MS,并进行干预,减少MS的患病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一毅,单振刚,陆家海[4](2019)在《珠叁角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的横断面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8年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在珠叁角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流行病学概况。方法对2018年珠叁角地区12个血站813 589例献血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HTLV抗体初筛获得HTLV初筛检出率,呈反应性的样本进一步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进行确证获得HTLV确证感染率。Fisher精确检验用于分析HTLV的感染率的性别差异。确证实验反应性献血者列表分析其户籍及感染来源。结果 813 589例献血者样本中,270例ELISA抗-HTLV呈反应性,初筛检出率为0.033 2%,进一步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确证,10例呈反应性,确证实验检出率为0.001 2%。男性和女性的HTLV确证实验(WB)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5)。确证10例献血者中7例为珠叁角本地户籍,1例来自于国内小流行区福建。结论鉴于珠叁角地区经济发达,人群密集,人口流动性大,应该继续结合血液采集后白细胞滤除及献血者HTLV筛查,并监测其流行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及政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黄颖,蔡东平,贺永明[5](2019)在《中国汉族人群血浆叁酰甘油浓度与高血压相关:一项大样本横断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中国汉族人群血浆叁酰甘油(triglyceride,TG)浓度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对31 0 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6 5 2例非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以确定T G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结果:TG作为连续变量时,每升高1m m o l/L,高血压病O R为1. 1 1 3, 9 5%C I1. 0 3 9~1. 1 9 3。TG作为分类变量时,以Q 1作参考分位,随着TG水平的增加,高血压病O R逐步增加(Q2:1.128,95%CI0.914~1.392;Q3:1.249,95%CI1.009~1.545;Q4:1.553,95%CI1.242~1.941;Q5:1.745,95%CI1.362~2.236)。建议诊断高血压病与非高血压病的TG的切割值为1.17 mmol/L。结论:中国汉族人群的血浆TG水平与高血压病的发生相关,且TG水平越高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越强。(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闫欣[6](2019)在《OGTT和HbAlc诊断标准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者二者兼有而导致的高血糖,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流行病之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是正常人与糖尿病人中间的一种状态,又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可以累及身体的重要器官,其中,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尤为重要。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通常无任何临床表现,若出现持续明显的尿蛋白升高及肾功能减退,则病程早己进入后期。尿微量白蛋白(UMA)在早期肾小球损伤时即可出现,所以它可作为DKD早期筛查指标。糖尿病前期是血管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大量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不仅发生在糖尿病患者,早在糖尿病前期阶段就可出现。不少研究已经探讨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但是两种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研究基本没有。目的:比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以了解哪个标准更能预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方法:于2015.05-2017.02期间,根据济南市中心医院牵头申报、董晓林教授负责完成的一项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济南市招募到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对入选人群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的测量;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及尿液检验:空腹血糖(FPG)、HbA1c、口服2小时后血糖(PG2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叁酯(TG),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血清尿酸(sUA)血液生化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UMA)检测。在筛查的高危人群中,对没有糖尿病病史人群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且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糖代谢状态进行判断,对不同糖耐量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和分析。以尿微量白蛋白>30mg/L区分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及阴性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影响因素。最终分析比较由OGTT试验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有无差异性,得出哪种诊断方法能更好的预测早期DKD的发生发展。结果:本次调查共完成2822人,在调查前已经确诊糖尿病、急慢性肾脏病史、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患排除在外,以及缺失重要数据408人,同时踢除数据中26例尿微量白蛋白尿>346mg/L的人群,最终2048人纳入此次研究。其中男性797人,占总样本量的38.92%,平均年龄为52.79岁;女性1251人,占总样本量的61.08%,平均年龄为53.08岁。1.OGTT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得出糖代谢状态不完全相同以OGTT试验为诊断标准:筛查的高危人群中糖代谢状态完全正常者(NGR)为1234人,占总样本量的60.25%;新诊断DM患者294人,占总样本量的14.36%;糖调节异常(糖尿病前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人群520人,占总样本量的25.3%,具体到这520名(占总筛查人数的25.3%)被诊断为糖调节异常(IGR)受试者,可进一步分为仅糖耐量减低(IGT),即FPG<6.0mmol/L,7.8mmol/L≤2h PG<11.1mmol/L有356人,占68.46%,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部分;仅空腹血糖异常(IFG),即6.1mmol/L≤FPG<7.Ommol/L,且2h PG<7.8mmol/L者,仅有79人,占糖尿病前期人群的15.19%;IGT合并IFG(IGT/IFG)共83人,占15.96%。以HbA1c为诊断标准,筛查的高危人群中NGR为1439人,占总样本量的70.26%;IGR人群444人,占总样本量的15.96%;新诊断DM患者165人,占总样本量的8.06%。2.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分析筛查的高危人群之中,尿微量白蛋白异常(>30mg/L)人数为185人,占样本量的9.03%;尿微量白蛋白正常(≤30mg/L)人数为1863人,占样本总量的90.97%。两组人群相比较分析,得出年龄、TC及LDL-C在两组间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组无差别;而性别、BMI(Kg/m2)、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1c、PG2h、TG、HDL-C、sUA两者之间相比P<0.05,均有差别。进一步分析得出BMI、收缩压、舒张压、2hPG是尿微量白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3.两种诊断方法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糖代谢正常者以OGTT为诊断标准,将筛查的高危人群分为糖代谢状态正常组(NGR)、糖尿病前期组(IGR)和DM组,比较叁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叁组间P<0.05,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叁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阳性率分别为6.64%、9.61%、18.03%,叁组率相比P<0.001,有统计学意义,亦有差别,规律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进一步将IGR组分为:仅糖耐量减低(I-IGT)组、仅空腹血糖异常(I-IFG)组、IGT合并IFG(IGT/IFG)组,分析对比NGT、IGT、IFG、IGT/IFG组,四组相比P小于0.05,NGT组与I-IGT组、I-IFG组与I-IGT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NGT组与I-IFG组、I-IFG组与IGT/IFG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四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6.64%、9.80%、9.41%、8.43%,分析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以HbA1c为诊断标准,将筛查的高危人群分为NGR、IGR和DM组叁组,叁组尿微量白蛋白相比P<0.001,有统计学差异。IGR和DM相比无统计学意义,NGR和DM、IGR相比P<0.001,有统计学差异。叁组人群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4%、10.81%、18.18%,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4.比较OGTT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筛查的高危人群分为仅由OGTT诊断的糖尿病前期组(OGTT-IGR)、仅由HbA1c诊断的糖尿病前期组(HbA1c-IGR)、两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的真阳性组(TRUE-IGR)及两种诊断方法均为NGR的组。对比四组,糖尿病异常的叁组人群年龄、性别、BMI(Kg/m2)、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bA1c、PG2h、TG、TC、LDL-C、HDL-C、sUA、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P<0.001),且HDL-C低于正常组。真阳性组与正常组除外舒张压、TC外的所有危险因素均有差别(P<0.05);HbA1c-IGR与正常组除外舒张压外的所有危险因素均有差别(P<0.05);OGTT-IGR组与正常组相比,除性别外,所有危险因素均有差别(P<0.05);OGTT-IGR组和真阳性组相比,除HbA1c,剩余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别;OGTT-IGR组与HbA1c-IGR组年龄、FPG、HbA1c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差别,剩余危险因素无差别,尿微量白蛋白相比无差别。结论:1.以OGTT为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较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升高;2.以HbA1c为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较正常组尿微量白蛋白升高;3.两种诊断方法下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正常,且两组人群之间相比无差异,两种诊断标准反映了相同的心血管危险因子水平及糖尿病肾病危险信号。OGTT和HbA1c两种诊断方法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无差别,两种诊断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预测效能无差别。(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5-24)
李杰[7](2019)在《双歧杆菌与产丁酸菌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数量众多而功能不同的肠道菌群参与调控机体复杂的生理过程。双歧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对人体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可溶性膳食纤维不被人体消化道直接吸收,到达肠道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但是对肠道其他细菌的作用特别是产丁酸菌的作用如何,还不清晰。过去关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的研究大多基于非测序技术,只关注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而对其他菌如产丁酸菌的研究则缺乏系统证据,相关的代谢组学证据更加不足。目的:1.基于荷兰和中国广东省人群大样本的横断面数据,进行双歧杆菌与产丁酸菌的关联分析。2.通过大样本随机自身对照试验研究低聚果糖和菊粉对中国健康成年人肠道菌群、对人体代谢产物的影响,探究可溶性膳食纤维在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情况下,对其他产丁酸菌的作用,进一步明确两者关系。方法:1.通过PPS抽样法在广东省14个地区选取调查人群,收集包含年龄、性别和BMI等6376个样本的背景信息,并且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得到肠道菌群数据,并与来自荷兰的菌群数据相比较,对大规模人群进行双歧杆菌和产丁酸菌的相关性分析。2.招募志愿者进行可溶性膳食纤维干预研究,随机分为低聚果糖组、菊粉组,干预方式为15g/天,持续4周。采集第0、4周的粪便标本,通过16S rRNA测序,流式细胞原位杂交以及1H-NMR,运用QIIME,LefSe,Spearman分析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健康人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荷兰与广东省人群肠道菌群分析发现,双歧杆菌丰度与Roseburia,scillospira,Odoribacter等产丁酸菌丰度呈负相关;低聚果糖以及菊粉干预4周后显着升高双歧杆菌,测序和Flow-FISH结果均显示:摄入低聚果糖与菊粉4周显着降低Roseburia,Feacalibacterium,Oscillospira,Phascolarctobacterium和uminococcu和此外,摄入低聚果糖和菊粉后,志愿者粪便代谢物中乳酸显着上升,丙酸和丁酸显着下降。相关性分析得出:Eubacterium,Fecaelibacterium以及Roseburia和短链脂肪酸呈现正相关。此外,降低的短链脂肪酸和产丁酸菌,与乳酸的积累呈负相关。结论:荷兰和广东省人群肠道菌群数据分析发现双歧杆菌丰度与一些产丁酸菌丰度呈负相关。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4周可显着改变健康志愿者肠道菌群,显着增殖双歧杆菌,但抑制产丁酸菌的增长。同时,粪便代谢物的乳酸水平上升,丙酸和丁酸下降,与菌群变化一致。降低的产丁酸菌和丁酸水平,与乳酸的积累呈负相关,进一步证实了双歧杆菌与产丁酸菌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其中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讲一步探索。(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4-29)
邹伊舟[8](2019)在《Ⅰ、血糖偏离指数:基于动态血糖监测数据评价血糖异常程度的新方法 Ⅱ、山东省济南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横断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的血糖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糖平均水平和波动性的异常。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是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但在反映真实血糖变化方面有诸多局限性。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记录了受试者详尽的血糖变化轮廓图,有诸多研究提出了基于CGM数据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参数。然而它们中的大多数侧重于对单一血糖异常特征的量化,目前还没有一个理想的综合评价血糖多种特征的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量化血糖偏离正常水平的新方法。研究目的:1.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血糖控制参数计算方法,使其能够综合量化包含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变异性在内的血糖异常,命名为血糖偏离指数(glycemic deviation index,GDI)。2.分析GDI在模拟血糖数据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CGM数据中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能力,并将GDI与同类血糖参数进行比较,探讨GDI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动态血糖数据与其他临床数据的收集:收集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住院期间行iPrO2动态血糖监测至少72h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排除继发性糖尿病、妊娠女性、严重器质性病变及数据不全等的患者,最终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30人,进一步收集年龄、病程等病史信息和HbA1c等临床化验结果。2.血糖参数的计算:通过编写Python计算程序及iPrO2分析软件CareLink Plus 1.0获得本文所提到的血糖参数。3.公式的设计及推导:MATLAB 7.0用于公式推导。4.统计分析:SPSS 23.0用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分析等统计计算。结果:1.24h模拟血糖数据与真实患者血糖数据均显示,低血糖的存在没有被同一天发生的高血糖掩盖,且血糖变异性与平均血糖的偏离同时被作为独立的因素评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根据GDI严重性分组的各组间临床血糖指标、平均血糖指标和血糖变异性指标上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因子分析获得的2个影响血糖控制的主要因子,GDI,M值和J指数分别与2个主要因子及其他血糖控制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叁者与血糖集中趋势相关性相近的情况下,GDI与变异性相关性提高。ROC曲线分析表明GDI相较M值和J指数对血糖异常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及意义:GDI是一种综合多种血糖特征的血糖参数,基于CGM数据对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变异性进行量化,整合了血糖的平均水平和变异性两个方面特征。与M值和J指数相比,增强了对血糖变异性的评估,提高了对血糖异常情况的诊断效能。GDI有助于筛查和评估血糖异常,可作为一种评价整体血糖控制情况的潜在标志物。研究背景: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生成和排泄的失衡可造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受地域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影响,目前己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常见代谢性疾病。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升高不仅是痛风的发病基础,也是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是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与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其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甲状腺功能异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伴有其他内分泌代谢过程的失调,其中SUA升高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且机制尚不明确。不同的研究分别表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升高。研究目的:1.分析山东省济南市体检人群中SUA与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症之间的关系。2.探讨SUA升高与甲状腺功能潜在联系,为二者在临床筛查中是否具有相互提示作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山东省立医院体检中心2015年常规体检数据,排除数据不全、有影响SUA和甲状腺功能用药史、有肾病及甲状腺其他疾病病史者,共纳入4248例。2.根据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将人群分为高尿酸组和非高尿酸组,t检验分析比较SUA异常升高在不同性别中对甲状腺功能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影响。3.在总人群中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游离叁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与SUA的相关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别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进一步分析FT3与SUA的关系。4.采用卡方检验分析4种甲状腺功能异常症在高尿酸症与非高尿酸血症男性与女性中的患病率以及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整体构成比。结果:1.不同性别的高尿酸组与非高尿酸组之间TSH,FT4,FT3均无统计学差异(P=0.567,0.215,0.918)。2.总人群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H,FT4,FT3与SUA分别具有较弱的相关性(r=-0.07,0.15,0.21)。将其中相关性最强FT3的带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FT3对SUA的贡献无统计学意义,将SUA带入FT3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亦无统计学意义。3.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的高尿酸症与非高尿酸血症中4种甲状腺功能异常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整体构成比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意义:在本研究人群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SUA与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高尿酸血症不会引起单一甲状腺功能异常症患病率的升高和甲状腺功能状态总体构成比的改变,因此SUA升高不能提示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28)
顾乡,方向华,吉训明,汤哲,关绍晨[9](2019)在《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横断面调查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及不同肾功能水平时心血管疾病(CVD)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怀柔区、大兴区、宣武区55岁及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7~9月对2 468名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完成实验室检查1 458人,以这部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组(CKD-EPI)提出的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2012年全球改善肾脏病预后委员会(KDIGO)指南规定的慢性肾脏病(CKD)诊断及分期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60 ml/(min·1. 73m~2)],肾功能轻至中度损伤组[eGFR45~59 ml/(min·1. 73m~2)],肾功能中至重度损伤组[eGFR <45 ml/(min·1. 73m~2)],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特征及不同肾功能水平相关CVD及其危险因素的患病情况。结果 (1)1 458名中老年人群中,eGFR平均值为(56. 45±13. 46) ml/(min·1. 73m~2),且eGFR平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随着肾功能的减低,3组之间女性所占比率逐渐升高。(2)肾功能水平越低,高血压病、血脂紊乱、肥胖患者所占比率越高,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3)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水平低于非高血压患者,在心肌梗死患者、血脂紊乱患者和肥胖患者中亦得出同样的结果(P <0. 01)。结论 (1)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普遍降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老年人群中,肾功能水平的降低与CVD及其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说明在CKD患者中CVD普遍存在。(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季米,金龙妹,李春娟,姜袁,张羿[10](2018)在《备孕人群膳食叶酸营养状况横断面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上海市备孕人群膳食叶酸摄入量、膳食叶酸来源和血液叶酸水平,并评估上海市备孕人群的叶酸营养状况。方法采取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孕前门诊接受孕前检查的备孕夫妇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表法对研究人群的膳食状况进行调查。应用《孕前膳食营养素补充剂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近3个月的叶酸等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采集空腹静脉EDTA抗凝全血和非抗凝血各5 m L,通过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血清叶酸浓度及红细胞叶酸浓度。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535例,女性276例(51.6%)、男性259例,平均年龄(29.4±4.1)岁。研究人群平均膳食叶酸摄入量为296.3μg·d~(-1),503例(94.0%)低于推荐摄入量,女性和男性的平均膳食叶酸摄入量分别为267.2和327.3μg·d~(-1)。血清叶酸水平中位数为5.8 ng·m L~(-1),血清叶酸缺乏率16.3%;红细胞叶酸水平中位数为214.6 ng·m L~(-1),红细胞叶酸缺乏率为87.3%。女性血清叶酸浓度(7.0 ng·m L~(-1)vs 4.8 ng·m L~(-1))及红细胞叶酸浓度(231.2 ng·m L~(-1)vs 193.7 ng·m L~(-1))显着高于男性(P<0.001)。结论上海地区备孕人群中,绝大多数人群处于红细胞叶酸缺乏的状况,膳食叶酸摄入量低于推荐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横断面人群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福建省厦门市和江苏省东台市45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2—7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716名厦门市和东台市4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6人有带状疱疹患病史,终生患病率为10.6%;家人有带状疱疹患病史和高收入者更易患带状疱疹。过去5年带状疱疹患病率为3.2%,发病密度为6.42/1 000人·年。所有患者中有13人(17.1%)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患病期间疼痛程度越严重,后遗神经痛的发病风险越高。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两个地区带状疱疹终生患病率、发病率较高,急需引入相应的预防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断面人群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E.S.Burnside,A.T.Dietz,C.M.Shafer,J.M.Hampton,O.Alagoz.40~49岁女性人群中基于年龄和基于风险的乳腺成像筛查策略比较:横断面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2].臧霞,李亚飞,孙燕,姜盈可,常金凤.厦门市和东台市45岁及以上人群带状疱疹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9
[3].郭海健,念馨,梁友芳,王新玲,李凯利.基于多中心横断面调查的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4].刘一毅,单振刚,陆家海.珠叁角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TLV感染的横断面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9
[5].黄颖,蔡东平,贺永明.中国汉族人群血浆叁酰甘油浓度与高血压相关:一项大样本横断面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6].闫欣.OGTT和HbAlc诊断标准对糖尿病前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D].济南大学.2019
[7].李杰.双歧杆菌与产丁酸菌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9
[8].邹伊舟.Ⅰ、血糖偏离指数:基于动态血糖监测数据评价血糖异常程度的新方法Ⅱ、山东省济南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甲状腺功能关系的横断面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顾乡,方向华,吉训明,汤哲,关绍晨.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水平横断面调查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10].季米,金龙妹,李春娟,姜袁,张羿.备孕人群膳食叶酸营养状况横断面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