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用粉模塑餐具及其生产工艺(三)(论文文献综述)
王岭松,王东爱,杨贵娜,刘瑶,倪惠娜,张波[1](2009)在《论冷链物流及其鲜活产品的绿色包装》文中研究说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达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食品工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能力仅占社会需求量的20%至30%,文章指出了我国冷链物流以及冷链保鲜包装的现状,提出了增加冷链物流覆盖的对策以及实现冷链鲜活产品绿色包装的方案。
郭喆[2](2009)在《高发泡聚丙烯包装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丙烯是一种结晶型聚合物,发泡只能在其结晶熔点附近进行,超过熔点熔体粘度迅速下降,在成型加工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泡孔合并,形成的泡孔大小不均;而且通用聚丙烯树脂的熔体强度很低,成型过程中容易发生泡孔塌陷,发泡成型非常困难。所以必须采用交联的方法来提高其熔体强度,来制备出泡孔细密均匀的发泡产品。本课题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仪(TGA)和HAAKE转矩流变仪等实验设备,以PP树脂为基础原料,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二乙烯苯(DVB)为助交联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氧化锌/硬脂酸锌ZnO/Zn(St)2为助发泡剂,苯甲酸钠和滑石粉为成核剂,采用化学交联法,使PP树脂在发泡之前交联,并利用模压法制取了泡孔均匀、细密的泡沫板材。研究了交联剂和助交联剂的用量对凝胶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对泡沫材料的形态、泡孔分布,熔体的流变行为进行表征,以及各组分对PP发泡材料表观密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邵氏硬度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对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影响。最终制定出比较合理的配方以及成型工艺条件,实现了PP化学交联自由发泡成型,成功制备了表观密度较小、泡孔结构细致均匀、表面平整的PP微孔材料。结果表明:当DCP含量为0.16份,DVB含量为2份时,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达到最小值,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邵氏硬度达到最大值。当AC含量为2份,ZnO/Zn(St)2含量为0.2份时,PP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最小,电镜照出的泡孔均匀细密。当成核剂含量为1.2份时,表观密度最小。当发泡时间为10min,发泡温度为195℃,成型压力为14MPa时,PP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达到最小值。
郑云生[3](2007)在《~(60)Co-γ辐照制备聚丙烯发泡珠粒》文中研究指明聚丙烯(PP)树脂具有来源广、质量轻、易回收、性能好等特点,是世界上应用最广,产量增长最快的树脂之一。PP发泡材料更是以其很好的耐热性、耐冲击性、绝缘性及阻隔性而成为泡沫塑料行业中的热点。PP发泡的产品类型主要有低发泡片材、高发泡片材、发泡珠粒等。其中聚丙烯可发性珠粒因为具有均匀的尺寸和稳定的发泡倍率,适宜制作模塑成型的发泡制品,而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聚丙烯可发性珠粒的研究上起步较晚,至今汽车工业、出口工业品的包装材料所需要的可发性珠粒主要依赖进口。这主要是由于PP属于结晶性聚合物,在超过熔融温度后熔体强度会快速下降,使得其发泡成型较为困难。为了能够制备出发泡性能良好的聚丙烯发泡珠粒,本课题做了一下几方面的研究:1.以多官能度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辐照敏化剂,在氮气氛围保护下,通过60Co-γ射线的引发作用,将普通线性聚丙烯改性成为具有长支化结构的高熔体强度的聚丙烯。研究了辐照剂量,敏化剂种类及用量对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凝胶含量的影响。2.以HMSPP为原料,制备了可发性聚丙烯发泡珠粒。比较了其与普通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后的密度及泡孔形态。3.探讨了HMSPP的凝胶含量、不同制备工艺流程、发泡剂、成核剂对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含量为6份,纳米SiO2为成核剂且含量为2份的时候获得的聚丙烯可发性珠粒的发泡密度最小,发泡效果最好。4.测定了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成型后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邵氏硬度、尺寸稳定性、吸水性以及导热系数等性能。并与其他常用泡沫塑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普通聚丙烯增感辐照改性,制备出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利用蹦SPP,制备出了聚丙烯发泡珠粒。确定了聚丙烯发泡珠粒制备的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为拓宽聚丙烯的应用领域,实现聚丙烯发泡珠粒的国产化铺垫了道路。
侯莉侠[4](2005)在《淀粉基可食性餐具成型工艺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保护生态环境、控制“白色污染”的角度出发,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的成型工艺及其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确保主原料可食的条件下,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影响餐具成型的六个主要因素及各个因素的取值范围。参照GB18006.1-1999《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制定了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餐具的最佳成型工艺。在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下,分别以山梨醇、甘油、乙二醇以及聚乙二醇600作为增塑剂,以液态石蜡和硬脂酸作为防水剂,以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补强剂,研究各个添加剂对餐具使用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出能改善餐具使用性能的添加剂。通过红外光谱谱图分析找出餐具使用性能和各化学官能团之间的关系。通过此研究,希望为以后的试验研究提供参考。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前提条件下,餐具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是:含水率为50%,压力为3000N,初始温度70℃,最终温度110℃,定型时间6min,保温时间10min。2.以山梨醇、甘油、乙二醇及聚乙二醇600 作为增塑剂时,甘油是改善餐具使用性能的最佳增塑剂,其次是山梨醇,其中聚乙二醇对餐具的使用性能改善不明显。3.以山梨醇、甘油、乙二醇为增塑剂研究复合增塑剂。复合增塑剂的最佳配比为:甘油:山梨醇:乙二醇=1:1:1。4.以液态石蜡和硬脂酸作为防水剂时,液态石蜡是改善餐具防水性能最佳的防水剂。5.以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补强剂时,海藻酸钠是较好的补强剂。6.羰基和羧基的增多使餐具的防水性能下降,H2O、CH3和CH2能影响餐具的增塑性能,餐具的强度随着C≡C官能团的增多而增大。
魏连江[5](2005)在《一次性可降解纸质餐饮具的研究》文中认为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彻底改变城市脏、乱、差状况,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颁布了固体废弃物防治法;铁道部为了消除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于1995年就做出了快餐盒更新换代的决定;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六号令以纸浆模塑类可降解餐具替代EPS发泡餐具,使“出生”多年的纸餐具拿到了“户口本”。各大城市也相继出台限制、禁止使用EPS发泡塑料餐盒的时间表,不少企业为了配合治理白色污染在不懈努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纸代塑”治理白色污染的趋势不可逆转。 目前纸浆模塑的推广应用面在不断扩大,方便面碗已经初步换代,纸餐具在机关、学校中崭露头角。国内从事纸浆模塑餐具的队伍不断壮大,技术工艺日趋成熟稳定,方式方法百花齐放。有注浆式工艺,与国际水平相当,有真空吸附成型、干整工艺,不仅是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实现了立体造纸技术,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400家企业从事各种快餐具的开发生产,年产量可达40亿只以上,已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我国的纸餐具已走出国门,快餐盒、微波盘、方便面碗已进入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既向世人显示了中国在环保产业上的独特创新,又为国家增加了外汇收入。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环保总局等部委对这项技术高度重视,先后将其列入火炬计划、国家级新技术重点推广计划和试产计划、实用环保技术重点推广计划等。对从事研究和推广纸浆模塑的企业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鼓舞。使用纸浆模塑的一次性用品,可以很好的解决回收利用和废弃降解,而不致产生“白色污染”。 不容置疑,纸餐具的发展趋势很好,但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之处,那就是成本较高,在价格上竞争不过发泡塑料,发泡塑料产品如同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给人以“低成本”的假象,不但使现有纸餐具企业陷入困境,更使准备上马的企业难下决心。为此降低纸餐具生产成本是许多科研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 本论文以稻麦草为原料,对热压法和模塑法生产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实验表明由稻麦草为原料由热压法生产一次性可降解餐具,在防油剂F-321和防水剂乳化石蜡作用下,能生产出符合产品性能要求的产品,但产品定量偏高。 将稻草和麦草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机械磨制成浆,漂白处理,采用模塑成型的方法可生产出较好的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此法中所用防油剂为
魏杰,董金狮[6](2002)在《正确理解使用环保餐具国家标准》文中认为一次性发泡餐具正在被国家政策和市场淘汰,新型环保餐具已逐渐进入市场,而且新型环保餐具国家标准已正式使用一年多。本文根据多年来对环保餐具的研究经验,结合一年多来标准执行使用情况及环保餐具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如何正确理解使用环保餐具国家标准。
庾晋,白木,周洁[7](2002)在《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与紧迫性》文中研究表明
吕永松,林汉权[8](2001)在《纸浆模塑餐具的性能优势与市场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描述了纸浆模塑餐具的性能优势和市场分析。与其他可降解餐具比较 ,纸浆模塑餐具是最好的一种
黄根龙,林炜华[9](2001)在《发泡塑料餐饮具替代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恒黎”牌可降解塑料片材、餐饮具质量评析》文中研究说明
董金狮[10](2001)在《各种新型环保餐具生产、使用情况及优缺点比较和评价》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PS发泡一次性餐具带给人们饮食习惯上的一次变革,建立了方便、卫生、快捷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一次性餐具使用后的随意丢弃也引发了另一项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在世纪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不断地改善我们的地球环境,开始意识到,经济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发泡餐具(PS餐具)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限期淘汰的产品。与此同时,一批替代产品应运而生。那么,究竟哪种餐具更符合环保要求呢?哪种餐具能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呢?本文将从客观的角度,就目前市场上的几种主要可降解餐具进行分析评价。此外,对于一些新型餐具产品,如光-生物降解聚苯乙烯发泡餐具、复合淀粉添加型聚苯乙烯发泡餐具等,因为其生产规模较小,市场上较难见到,有的技术上还不成熟,因而没有列在其中。
二、食用粉模塑餐具及其生产工艺(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用粉模塑餐具及其生产工艺(三)(论文提纲范文)
(1)论冷链物流及其鲜活产品的绿色包装(论文提纲范文)
1 冷链物流及其包装要求 |
2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其对策 |
3 冷链保鲜包装的现状 |
4 冷链鲜活产品绿色包装的方案 |
4.1 填充法 |
4.2 复合法 |
4.3 可降解法 |
(2)高发泡聚丙烯包装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泡沫塑料概述 |
1.2 发泡PP的性能 |
1.3 发泡PP的应用领域 |
1.4 发泡PP的技术进展 |
1.4.1 高熔体聚丙烯发泡技术 |
1.4.2 交联聚丙烯发泡技术 |
1.4.3 共混/填充改性聚丙烯发泡技术 |
1.5 PP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 |
1.5.1 加压发泡法 |
1.5.2 常压发泡法 |
1.5.3 挤出发泡法 |
1.6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6.1 产品开发现状 |
1.6.2 理论研究现状 |
1.7 本文选题意义 |
1.7.1 选题背景 |
1.7.2 经济和社会效益 |
1.7.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8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配方的确定 |
2.1.1 PP树脂的选择 |
2.1.2 交联剂的选择 |
2.1.3 发泡剂的选择 |
2.1.4 成核剂的选择 |
2.2 实验原料及设备 |
2.3 实验步骤和流程 |
2.4 实验工艺及配方 |
2.4.1 工艺条件 |
2.4.2 实验配方 |
2.5 PP发泡材料的性能测试 |
2.5.1 凝胶率的测定 |
2.5.2 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 |
2.5.3 剪切粘度的测定 |
2.5.4 表观密度的测定 |
2.5.5 力学性能的测定 |
2.5.6 泡孔微观结构的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PP结构特征的研究 |
3.1.1 PP化学结构特征的研究 |
3.1.2 PP流动特性的研究 |
3.1.3 PP发泡特性的研究 |
3.2 交联体系的研究 |
3.2.1 交联体系反应机理 |
3.2.2 DCP含量对PP各项性能的影响 |
3.2.3 DVB含量对PP各项性能的影响 |
3.3 发泡体系的研究 |
3.3.1 发泡剂反应机理 |
3.3.2 AC含量对PP各项性能的影响 |
3.3.3 助发泡剂含量对PP各项性能的影响 |
3.4 成核体系的研究 |
3.4.1 成核剂成核机理 |
3.4.2 成核剂含量对PP各项性能的影响 |
3.5 工艺条件对PP发泡成型的影响 |
3.5.1 发泡时间对PP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影响 |
3.5.2 发泡温度对PP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影响 |
3.5.3 成型压力对PP发泡材料表观密度的影响 |
3.6 PP发泡过程物理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 |
3.6.1 泡孔结构形成机理研究 |
3.6.2 PP泡孔膨胀物理分析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3)~(60)Co-γ辐照制备聚丙烯发泡珠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泡沫塑料简介 |
1.2 泡沫塑料的种类及优缺点 |
1.3 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1.3.1 包装材料 |
1.3.1.1 食品包装 |
1.3.1.2 缓冲包装 |
1.3.1.3 一次性包装 |
1.3.2 热绝缘材料 |
1.3.3 汽车零部件 |
1.3.3.1 汽车内装饰材料 |
1.3.3.2 汽车保险杠 |
1.3.3.3 其它零件 |
1.3.4 建筑材料 |
1.3.5 合成木材 |
1.3.6 体育用品 |
1.3.7 工业材料 |
1.3.8 聚丙烯发泡材料发展的市场前景 |
1.4 研究聚丙烯发泡材料的紧迫性 |
1.5 聚丙烯发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6 发泡用HMSPP的研究现状 |
1.6.1 PP接枝改性 |
1.6.1.1 直接合成长支链PP |
1.6.1.2 传统PP接枝改性 |
1.6.2 PP交联改性 |
1.6.2.1 辐射交联 |
1.6.2.2 化学交联 |
1.6.2.3 硅烷接枝交联改性 |
1.7 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常用成型方法 |
1.7.1 挤出成型 |
1.7.2 注射成型 |
1.7.3 模压成型 |
1.8 聚丙烯发泡珠粒的发展现状 |
1.8.1 常规生产方法 |
1.8.2 改性PP用以改善珠粒的性能 |
1.8.2.1 改善收缩性能 |
1.8.2.2 提高刚性 |
1.8.2.3 提高弹性 |
1.8.2.4 润滑性能的改善 |
1.8.3 其他生产方法 |
1.9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9.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9.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原料与仪器 |
2.1.1 原料 |
2.1.2 实验仪器及型号 |
2.2 实验步骤、工艺 |
2.2.1 HMSPP的制备 |
2.2.2 HMSPP的后处理 |
2.2.3 AC母粒的制备 |
2.2.4 发泡珠粒的制备 |
2.2.5 发泡材料的制备 |
2.3 分析测试 |
2.3.1 熔体流动速率(MFR)的测定 |
2.3.2 凝胶含量wg的测定 |
2.3.3 泡孔结构的观察 |
2.3.4 密度的测定 |
2.3.5 导热系数的测定 |
2.3.6 力学性能的测试 |
2.3.6.1 邵氏硬度的测试 |
2.3.6.2 拉伸强度的测试 |
2.3.6.3 冲击强度的测试 |
2.3.6.4 弯曲强度的测试 |
2.3.7 尺寸稳定性的测试 |
2.3.8 吸水性的测试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高熔体强度PP的制备 |
3.1.1 辐照剂量对熔体强度的影响 |
3.1.2 敏化剂种类对熔体强度的影响 |
3.1.3 敏化剂浓度对熔体强度的影响 |
3.1.4 HMSPP与普通PP的性能比较 |
3.2 高熔体强度PP发泡珠粒的制备 |
3.2.1 制备高熔体强度PP发泡珠粒的几种工艺流程 |
3.2.2 不同工艺流程对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3.3 普通PP发泡珠粒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泡孔形态的比较 |
3.4 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因素 |
3.4.1 凝胶含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3.4.2 发泡剂用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3.4.3 成核剂种类和含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3.4.4 发泡温度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3.4.5 发泡时间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3.4.6 发泡珠粒在不同温度下的最佳发泡时间 |
3.5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
3.5.1 PP可发性珠粒模塑成型后的表观形态 |
3.5.2 发泡剂用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力学性能的影响 |
3.5.3 成核剂含量对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性能的影响 |
3.6 与一些常用泡沫塑料性能比较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4)淀粉基可食性餐具成型工艺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引言 |
1.1.2 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替代品的现状 |
1.1.3 各种替代品的优缺点比较 |
1.2 淀粉基可食性餐具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2.1 现状 |
1.2.2 可食性餐具存在的问题 |
1.3 淀粉基生物材料 |
1.3.1 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
1.3.2 淀粉基生物材料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淀粉基可食性餐具的热压成型试验 |
2.1 材料和设备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及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淀粉基可食性餐具的制作 |
2.2.2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2.3 试验设计 |
2.4 结果与分析 |
2.5 结论 |
第三章 添加剂对餐具使用性能的影响 |
3.1 材料和设备 |
3.1.1 材料 |
3.1.2 仪器及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淀粉基可食性餐具的制作 |
3.2.2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 |
3.3 增塑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使用性能的影响 |
3.3.1 单一增塑剂及增塑条件的选择 |
3.3.1.1 增塑剂的加入量对最大承受载荷的影响 |
3.3.1.2 增塑剂的加入量对吸水量的影响 |
3.3.1.3 增塑剂的加入量对吸油量的影响 |
3.3.2 复合增塑条件的确定 |
3.4 防水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使用性能的影响 |
3.4.1 防水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耐水性能的影响 |
3.4.2 防水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耐油性能的影响 |
3.4.3 防水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承载性能的影响 |
3.5 补强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使用性能的影响 |
3.5.1 补强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承载性能的影响 |
3.5.2 补强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耐水性能的影响 |
3.5.3 补强剂对淀粉基可食性餐具耐油性能的影响 |
3.6 结论 |
第四章 淀粉基可食性餐具的红外光谱分析 |
4.1 概述 |
4.1.1 红外光谱法概述 |
4.1.2 红外光谱区域及其应用 |
4.2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
4.2.1 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
4.2.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
4.2.3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
4.2.4 吸收谱带的强度 |
4.2.5 影响吸收峰位置的因素 |
4.3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
4.4 淀粉基可食性餐具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图分析 |
4.4.1 材料和设备 |
4.4.2 淀粉基可食性餐具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图分析 |
4.4.3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发表论文 |
致谢 |
(5)一次性可降解纸质餐饮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可降解餐饮具的发展背景 |
1.2 替代塑料发泡餐具(EPS)的新型一次性餐具 |
1.2.1 纸板涂膜型餐具 |
1.2.2 纸浆模塑型餐具 |
1.2.3 植物纤维压制餐具 |
1.2.4 食用粉模塑餐具 |
1.2.5 可降解塑料 |
1.3 纸浆模 |
1.3.1 概述 |
1.3.2 发展纸模产品的必要性 |
1.3.3 纸浆模塑制品的生产流程简介 |
1.3.4 国内外纸模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4.1 行业概况 |
1.3.4.2 设备状况 |
1.3.4.3 工艺技术 |
1.3.4.4 纸浆模制品的未来 |
1.3.5 “以纸代塑”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1.4 植物纤维原料生产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常用助剂 |
1.4.1 引言 |
1.4.2 防油剂 |
1.4.3 防水剂 |
1.4.4 其他助剂 |
1.4.4.1 PAE增湿强剂 |
1.4.4.2 阳离子淀粉增干强剂 |
1.4.4.3 聚丙烯酰胺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1.5.1 研究的目的 |
1.5.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植物纤维热压法生产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的研究 |
2.1 实验原料、辅料及仪器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药品 |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2 实验过程及性能检测 |
2.2.1 实验过程 |
2.2.2 性能检测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过氧化氢用量对试样白度的影响 |
2.3.2 防水剂用量对试样防水性能的影响 |
2.3.3 防油剂用量对试样防油性能的影响 |
2.3.4 防水防油剂对试样防水防油性的复合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植物纤维模塑法生产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的研究 |
3.1 实验原料、辅料及仪器设备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药品 |
3.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3.2 实验过程及性能检测 |
3.2.1 实验过程 |
3.2.2 性能检测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过氧化氢用量对试样白度的影响 |
3.3.2 PAE用量对试样强度的影响 |
3.3.3 防水剂用量对试样防水性能的影响 |
3.3.4 防油剂用量对试样防油性能的影响 |
3.3.5 防水防油剂对试样防水防油性的复合影响 |
3.3.6 助留剂用量对试样防水防油性能的影响 |
3.3.7 负重实验结论 |
3.3.8 跌落实验结论 |
3.3.9 防水性实验结论 |
3.3.10 防油性实验结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成本核算 |
4.1 热压法成本核算 |
4.2 模塑法成本核算 |
4.3 两种方法成本比较 |
第五章 废纸浆模塑餐具再生技术的研究 |
5.1 实验 |
5.1.1 原料 |
5.1.2 实验方法及仪器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碎浆pH值对筛渣率的影响 |
5.2.2 碎解剂用量对筛渣率和白度的影响 |
5.2.3 碎浆浓度对筛渣率和白度的影响 |
5.2.4 碎浆时间对筛渣率和白度的影响 |
5.2.5 预处理时间对筛渣率和白度的影响 |
5.2.6 预处理温度对筛渣率和白度的影响 |
5.2.7 筛渣回用对筛渣率和白度的影响 |
5.2.8 碎解对纤维长度的影响 |
5.2.9 碎解对浆料物理强度的影响 |
5.3 本章结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6.3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后记 |
参考文献 |
(7)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与紧迫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利用规模越来越大 |
2 拓展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途径 |
3 拓展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大有“钱”途 |
4 不易降解的塑料应有利于回收利用 |
(9)发泡塑料餐饮具替代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恒黎”牌可降解塑料片材、餐饮具质量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背 景 |
一、可降解餐饮具将成为替代产品, 但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
二、二项国家标准的由来和适用范围 |
三、替代产品研究开发技术路线, 产品分类和几种替代品的比较 |
1. 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研究开发技术路线 |
2. 替代产品的分类 |
3. 几种替代品的比较 |
四、“恒黎”牌可降解PP塑料片材及餐饮具质量评析 |
五、做好替代工作的几点设想 |
1. 替代产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二项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
2. 加强市场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
3. 同时应加强替代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
①以经济为杠杆促进回收再利用工作顺利展开 |
②组织好回收和再利用协作网络措施 |
③标记清晰责任分明 |
四、食用粉模塑餐具及其生产工艺(三)(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冷链物流及其鲜活产品的绿色包装[J]. 王岭松,王东爱,杨贵娜,刘瑶,倪惠娜,张波. 包装学报, 2009(01)
- [2]高发泡聚丙烯包装材料的研究[D]. 郭喆. 天津科技大学, 2009(S1)
- [3]~(60)Co-γ辐照制备聚丙烯发泡珠粒[D]. 郑云生. 北京化工大学, 2007(05)
- [4]淀粉基可食性餐具成型工艺的试验研究[D]. 侯莉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2)
- [5]一次性可降解纸质餐饮具的研究[D]. 魏连江. 天津科技大学, 2005(04)
- [6]正确理解使用环保餐具国家标准[J]. 魏杰,董金狮. 中国包装工业, 2002(10)
- [7]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与紧迫性[J]. 庾晋,白木,周洁. 再生资源研究, 2002(03)
- [8]纸浆模塑餐具的性能优势与市场分析[J]. 吕永松,林汉权.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1(06)
- [9]发泡塑料餐饮具替代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恒黎”牌可降解塑料片材、餐饮具质量评析[J]. 黄根龙,林炜华. 上海标准化, 2001(03)
- [10]各种新型环保餐具生产、使用情况及优缺点比较和评价[J]. 董金狮. 绿叶,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