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弓根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胸腰段椎体骨折,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感染,不良预后
椎弓根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乔正堂[1](2019)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对降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选为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即传统组(n=40)与微创组(n=40)。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不良预后情况予以比较。结果微创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的效果显着,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患者健康的尽早恢复,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3期)
崔烨平[2](2019)在《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77±12.43)min,术中输血量为(25.44±6.83)ml,术后引流量为(80.42±2.33)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和固定复位不良情况出现。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患者手术满意度更高,更加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徐汪洋,王业杨,李贵涛,张辉,周晓忠[3](2019)在《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系统非融合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定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行性变52例,其中使用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非融合固定23例(非融合组),椎弓根钉和椎间植骨融合固定29例(融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JOA评分和影像测量的固定与上位邻近节段椎体前后位移、椎间隙高度和腰段活动度。[结果]非融合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均显着少于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后愈合。随访12~36个月,平均(15.12±2.8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非融合组效果显着优于融合组(P<0.05)。两组患者固定节段椎体椎间隙高度变化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融合组邻近上位节段椎体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减少不明显,但融合组显着减少(P<0.05)。非融合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显着大于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内置物松动或断钉。[结论]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非融合固定较常规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减轻邻近节段退变,并保留腰椎活动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曹德军,张友树,张耀,戴传强,梁刚[4](2019)在《可扩张管微创系统下行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2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扩张管微创系统通道(Quadrant通道)下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4月间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单节段Ⅰ~Ⅱ度腰椎滑脱症,25例在可扩张Quadrant通道下行椎管减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33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OPEN-TLIF)。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史、术前滑脱程度、VAS、JOA评分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下地时间、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滑脱移位程度、滑脱复位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术后无神经根损伤、伤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两组病人均获随访13~19月,平均随访14.3月。MIS-TLIF较OPEN-TLIF术中出血量少[(230.0±75.2)mL比(350.0±98.7)m L]、术后引流量少[(125.3±29.5)mL比(210.0±39.4)mL]、术后下地时间短[(2.1±0.7)d比(8.3±0.9)d]、手术时间长[(154.3±31.5)min比(107.0±30.5)min],术中射线透视次数多[(18.1±2.3)比(5.4±1.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低(P<0.05)。MIS-TLIF较OPEN-TLIF术后1 d、3 d、2周、3月VAS评分及术后2周、3月ODI评分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末次访问的滑脱率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后2周、末次访问的滑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及术后出血、缓解短中期疼痛方面更具有优势,而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方面劣于OPEN-TLIF。结论经扩张Quadrant通道下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但需接受较多射线照射,手术时间较长。(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安毅,刘兰泽,李勇,郭晓辉,刘建生[5](2019)在《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置钉、扩张通道联合显微镜行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86例,男3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8.1±6.7)岁。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86例,男35例,女51例;平均年龄(66.8±7.2)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清CK水平、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开放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内血肿导致神经症状,经血肿清除术后缓解。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腰椎滑脱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康复快、早期可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杨红军,苏高建,冯智海,吴子祥[6](2019)在《新型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型"渐变孔"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治62例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行后路椎板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中应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患者(普通组) 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68.1±4.8)岁,骨密度(-3.7±0.3) SD;应用新型"渐变孔"骨水泥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患者(骨水泥组) 33例,男14例,女19例;年龄(68.6±4.4)岁;骨密度(-3.8±0.3) SD;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个月及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螺钉松动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骨水泥组VAS评分2.5±0.4优于普通组2.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骨水泥组ODI评分23.4±4.4优于普通组2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骨水泥组ODI评分25.9±5.5明显优于普通组29.4±4.4,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骨水泥组患者全部椎体间植骨融合,普通组27例融合(融合率93.1%);术后2年随访,骨水泥组无螺钉松动、断裂,普通组5枚螺钉松动(松动率3.9%)。结论对于伴重度骨质疏松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采用新型"渐变孔"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能够可靠的提高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椎弓根螺钉松动率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瑞仁,林建春[7](2019)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的13例骨盆骨折患者,男5例,女8例;年龄35~70岁,其中8例Tile B型患者只固定骨盆前环,1例因耻骨联合分离髋关节脱位行前环固定,4例Tile C型先后固定骨盆前后环。结果本组单纯固定骨盆前环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0.91±4.74)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平均(20.07±5.10)ml;固定骨盆前后环骨折患者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70.55±3.79)min。随访时间6~2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骨盆骨折均临床愈合,没有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折、再移位及异位骨化,其中1例切口处钉尾刺激至局部皮肤囊性变,术后3个月去除内固定后伤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表现。Majeed评分为69~92分,平均(87.55±4.35)分,其中优10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2.30%。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适于在有适应证的骨盆骨折患者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6期)
胡清勇,张国峰,杨辉,郭家全,常德勇[8](2019)在《SSPI、万向型EPS及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比较导引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短节段椎弓根钉棒(short-segment pedicle instrumentation,SSPI)、椎弓根螺钉(expensive pedicle screw,EPS)及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SSPI、EPS和Can-Help组,每组50例。SSPI组采用导引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SSPI治疗,EPS组采用万向型EPS治疗,Can-Help组采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指标、术后Cobb角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变化情况,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EP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着低于SSPI组(P<0.05),Can-Hel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EPS组和SSPI组(P<0.05);术后3组患者的Cobb角均显着改善(P<0.05),但是随着时间推移Cobb角会随之升高(P<0.05),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术后Can-Help组具有最低的Cobb角,而EPS组具有最高的Cobb角;术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中术后Can-Help组具有最低的VAS评分而SSPI组具有最高的VAS评分(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Can-Help组的ODI评分显着低于SSPI组和EPS组(P<0.05),而SF-36评分显着高于SSPI组和EPS组(P<0.05)。结论:经皮置入SSPI简便、椎体生理结构恢复优秀并可预防椎体高度的丢失;采用万向型EPS治疗相对于经皮置入SSPI手术难度更低,可减轻患者疼痛;采用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不但具有较好的效果,还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黄开,杨金华,潘文明[9](2019)在《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与常规椎弓根钉棒系统(Legacy)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将枢法模公司Legacy钉棒系统进行改良,原横断面为圆形的连接棒改良成横断面为类圆形的连接棒,即将60°圆周角对应的弧形面磨削成平面。准备改良钉棒系统与常规Legacy钉棒系统各24套,分成3组(每组8套),分别进行叁点弯曲试验、拔出力试验及扭转试验试验。结果在弯曲载荷50~500 N时,2种连接棒中点平均位移均成线性增大,而且在不同弯曲载荷下两类连接棒之间的位移值无明显差异。改良组连接棒在钉槽中滑动时的拔出力为(8 197±347)N,常规组为(5 349±286)N。改良组旋转滑动扭矩为(18.3±3.1)N·m,常规组为(13.1±2.2)N·m。改良组拔出力明显高于常规组,旋转滑动扭矩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与常规Legacy钉棒系统比较,在强度不变的基础上具有更大的抗滑动及抗旋转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卫宝宁,刘伟,赵奋伟,刘鹏,宋文慧[10](2019)在《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90例在我院及山西医科大学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12个月腰椎后凸角度、Cobb角、JOA评分、ODI评分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手术前,ODI评分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髂骨移植应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效果较好,不仅可纠正脊柱侧弯,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及不适感,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椎弓根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给予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98.77±12.43)min,术中输血量为(25.44±6.83)ml,术后引流量为(80.42±2.33)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和固定复位不良情况出现。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但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引流量少,患者手术满意度更高,更加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弓根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乔正堂.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对降低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9
[2].崔烨平.经皮椎弓根钉及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徐汪洋,王业杨,李贵涛,张辉,周晓忠.限制性动态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4].曹德军,张友树,张耀,戴传强,梁刚.可扩张管微创系统下行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25例[J].安徽医药.2019
[5].安毅,刘兰泽,李勇,郭晓辉,刘建生.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
[6].杨红军,苏高建,冯智海,吴子祥.新型骨水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
[7].刘瑞仁,林建春.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9
[8].胡清勇,张国峰,杨辉,郭家全,常德勇.SSPI、万向型EPS及Can-Help微创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J].医疗卫生装备.2019
[9].黄开,杨金华,潘文明.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的生物力学测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10].卫宝宁,刘伟,赵奋伟,刘鹏,宋文慧.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标签:胸腰段椎体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 感染; 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