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永芹曹先玲(黑龙江省孙吴县人民医院1642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4-0329-02
【摘要】新生儿窒息(neonatalasphyxia)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缺氧及酸中毒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缺氧护理
(一)病因
1.胎儿窘迫。
2.分娩过程中颅骨过度受压、臀位后出头困难、滞产、产钳术使胎儿颅内出血均可导致胎儿缺氧,而发生新生儿窒息。
3.在分娩过程中接近胎儿娩出时使用麻醉剂、镇静剂,抑制了胎儿呼吸中枢。
4.胎儿娩出过程中吸入羊水、胎粪及黏液致呼吸道阻塞,造成气体交换受阻。
5.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
6.先天性肺炎及肺发育不良。
7.呼吸道发育异常。
8.脑出血及脑发育异常。
(二)临床表现
根据缺氧程度分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
1.轻度窒息也称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新生儿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分);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可转为重度窒息。
2.重度窒息也称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青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分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肉无张力,四肢松弛。如果抢救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出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对估计预后有意义。评分越低,酸中毒和低氧血症越严重,如5分钟的Apgar评分<3分,其预后差。
(三)处理原则
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及时抢救,方法正确。争取尽快复苏,以减少缺氧和酸中毒对机体的危害。抢救过程中应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
1.应做好复苏准备,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请麻醉师准备好气管插管,请小儿内科医师协助抢救。
2.胎儿娩出后及时保暧并迅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1)A(Airway)建立通畅的呼吸道:胎头娩出不要急于娩肩,先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黏液及羊水,然后娩出胎儿,托起头部,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的咽部,吸尽黏液和羊水,争取在新生儿第一次呼吸前吸清羊水。
(2)B(Breathing)建立呼吸:确认呼吸道通畅后,可摩擦胎儿背及弹足底刺激其呼吸,同时氧气吸入。用上述方法不能建立呼吸者,可采用人工呼吸方法:
1)托背法:新生儿平卧,用一手托稳新生儿背部,徐徐抬起,使胸部向上挺,脊柱极度伸展,然后慢慢放平,每5~10秒重复一次。
2)口对口人工呼吸:将一块纱布叠成4层,置于新生儿口鼻上,对准新生儿口鼻部轻轻吹气,吹气时见到胸部微微隆起,经3~4次后可建立自然呼吸。如此方法无效,可用气管插管。
3)气管插管:给予持续正压呼吸或间歇正压呼吸。
(3)C(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可行体外胸廓按压,方法是:使新生儿仰卧,用食中指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中段,每分钟按压100次,按压深度为胸廓按下1~2cm,每压3次间断加压给氧1次,按压有效者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4)D(drug)药物治疗
1)纠正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溶于25%葡萄糖溶液中,自脐静脉缓慢注入。
2)恢复心率: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可恢复心脏跳动或加快心率。
3)使用呼吸兴奋剂:新生儿窒息不主张用呼吸兴奋剂,但当呼吸抑制为使用麻醉药物引起时用纳洛酮静脉注射。
4)扩容治疗:用全血、生理盐水、白蛋白等补充血容量,增加组织灌注。
(5)E(Evaluation)评价:复苏过程中要随时评价患儿情况,以确定进一步抢救方法。
(四)护理措施
1.配合医生进行复苏。
2.保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胎儿出生后立即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应在远红外保暖床上进行抢救,有利于患儿复苏。
3.氧气吸入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新生儿血氧浓度,减轻脑组织继发缺氧的关键之一。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心率、体温、肌张力情况,并做好记录。如发现眼球强直性偏斜、烦躁、脑性尖叫、前囟隆起、呕吐、瞳孔增大、呼吸不规则等,表明颅内压增高,提示病情加重;若呕吐为咖啡色物,应警惕消化道出血。
5.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内黏液,患儿侧卧位,以免胃内分泌物流入气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6.窒息的新生儿应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按医嘱补液,观察输液速度,以8~12滴分为宜,以免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及肺水肿。
7.减少刺激保持新生儿舒适安静,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避免搬动头部,减少惊厥的诱发因素。
8.预防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差,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9.脐带护理脐带未脱落前要保持脐部清洁与干燥,脐部潮湿或有分泌物时,用75%酒精消毒,脐部有感染应及时治疗。
10.在患儿出院前,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并进行口腔、脐部等重点部位护理知识的宣教,指导家长学会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呼吸、哭声、吸吮力、体温和大小便,并指导与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护理。
参考文献
[1]郎南霞,郑冬燕.新生儿窒息69例抢救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31(5):38-39.
[2]李世娟.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体会[J].天津医学,1994,(10):609.
[3]陆以佳,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4.
[4]韩俊梅.新生儿窒息复苏与护理[J].山西护理杂志,1998,12(1):39.
[5]赵华,吕宏梅,五素琴.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1999,23(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