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麸皮论文-李秀利

大麦麸皮论文-李秀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麦麸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麦麸皮,大麦素,理化性质,稳定性

大麦麸皮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利[1](2014)在《大麦麸皮中大麦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麸皮作为大麦加工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目前对于大麦麸皮的开发和研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大麦麸皮发酵液中大麦素的发现对于大麦麸皮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大麦素的开发利用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天然食用色素的使用有很多弊端,而大麦素在呈色和稳定性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本实验探索了大麦素在饮料中应用的可能性。本研究在ohba、诚上田之助等人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大麦素的得率进行优化,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测定,比较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性与常用抗氧化剂间的差异,并将大麦素应用到不同溶液介质中进行感官评价。通过本实验研究,可为大麦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本实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大麦麸皮发酵液生成大麦素的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并筛选出料液比、生成温度、pH、生成时间、发酵时间5个单因素,为了实验的简便性和响应面分析的需要,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对影响大麦素提取率的5个因素进行显着性分析,结果发现显着性大小顺序为:生成温度>pH>发酵时间>生成时间>料液比;本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大麦素的提取率进行优化,所得二次回归方程与实验结果的拟合度较好,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7.2天,生成温度31.7℃,pH=4.1,大麦素得率为0.75mg/g,验证实验选取发酵时间为7天,生成温度为32℃,pH=4时,大麦素得率为0.72mg/go2.对大麦素的理化性质分析得知,大麦素具有与花色素相似的性质,从溶解性实验得知,大麦素部分溶解于水,溶解于甲醇和乙醇溶液,纸层析结果显示,大麦素经酸水解后的主要成分为飞燕草色素和矢车菊色素。3.对大麦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大麦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最大吸收波长出现了蓝移现象。光照对大麦素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在温度>60℃时,大麦素表现出相较于葡萄籽色素更加稳定的性质;不同金属离子对大麦素的稳定性影响实验得出Mg2+、Cu2+、Zn2+、Ca2+在大麦素溶液中对稳定性无显着影响(P>0.05),而Al3+、Fe3+、Fe2+对其有显着影响(P<0.05)4.通过3种不同抗氧化体系对大麦素的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在同等体积下,大麦素的还原能力比葡萄籽色素和浓度为0.3mg/mL的BHT略低,明显低于0.3mg/mL的抗坏血.酸,同等浓度下,经纯化后的大麦素的还原能力是粗制大麦素的3倍左右;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随着浓度的增加,不同物质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在同等浓度下,大麦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葡萄籽色素相当,高于BHT,略低于抗坏血酸,但明显高于粗大麦素;在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方面,随着浓度的增加,不同物质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在同等浓度下,大麦素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而作为阳性对照的BHT和抗坏血酸则呈现相对较低的清除能力。5.本实验对大麦素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葡萄籽色素和胭脂红相比,大麦素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将3种不同的色素加入到模拟饮料配方中,在色泽、浊度和质感方面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大麦素在饮料中有良好的感官效果,为大麦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李秀利,韩建春,张永亮,刘润清,李静雪[2](2013)在《大麦麸皮中大麦素提取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麦麸皮为原料,大麦素得率为研究指标,探索大麦素提取最佳生成条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筛选出影响大麦素生成的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大麦麸皮发酵液中大麦素提取进行优化试验。根据回归方程得到最佳条件:发酵时间7 d,生成温度32℃,pH 4.0,在此条件下大麦素得率为0.724 mg/g。(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3年11期)

李秀利,韩建春,郭荣佳,李静雪,刘润清[3](2014)在《大麦麸皮发酵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麸皮经过高活性干酵母发酵,对大麦麸皮发酵液的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研究发酵时间对大麦麸皮发酵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发酵液中多酚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于6d左右趋于平稳,含量达到420.4μg GAE/mL。通过与300μg/mL的BHT和抗坏血酸溶液相比较,大麦麸皮发酵液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7期)

李远坤[4](2008)在《大麦麸皮蛋白的提取及碱水解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是以大麦麸皮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工艺提取大麦麸皮蛋白,并优化了实验室提取条件。此外还探索了碱法水解大麦麸皮蛋白的工艺条件,为以后大麦蛋白的更好利用提供了一些依据。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固液比、PH值、时间进行叁因素叁水平正交实验,通过考马斯亮兰法对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蛋白提取率为10%左右,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15,pH=12,水解温度40℃。在碱法水解蛋白工艺中,以水解温度、时间、加碱量为单因素考察,运用甲醛法对水解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水解度大约为30%左右。并且通过凝胶层析法考察了不同水解时间的分子量变化,水解产物主要是对应分子量分别在31500Da和100-200Da左右的小分子物质。(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08年11期)

履新[5](2004)在《大麦麸皮发酵液大麦素及其着色和生理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大麦麸皮发酵液所产生一种紫色物质,系为由花色素—单宁等组成原花色素,称“大麦素”。可用作低酸性(pH4.2~pH7.2)饮料着色剂,并具有消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等抗氧化活性及抗突变性、保护肝功能等活性。(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04年07期)

履新[6](2004)在《大麦麸皮多酚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和抗突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麸皮含有以原飞燕草色素等原花色素为主的多酚类物质。该多酚类提取物和原飞燕草色素具有抑制亚油酸氧化能力,用TBA法和硫氰酸铁法比较,其效果等于或低于BHA和BHT,但高于生育酚和抗坏血酸。与儿茶素类比较,原飞燕草色素对红细胞空壳、微粒体和LDL脂质抗氧化作用及对超氧化物和DPPH自由基消除作用,均优于原矢车菊色素,而与(-)-ECG和(-)-EGCG相当。此外,原飞燕草色素具有比原矢车菊色素更强抑制MNNG和Trp-p-1抗突变性,但略低于(-)-EGCG和(-)-EGC。(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04年06期)

王金华,张声华,Thava,Vansanthan[7](2003)在《膨化工艺对大麦麸皮中β-葡聚糖水溶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β 葡聚糖在蜡质淀粉型大麦Candle麸皮中的含量 (11 62 % ,w/w ,干基 )、提取率(83 5 4% )和水溶性 (3 2 2 7% )都明显高于普通淀粉型大麦Phoenix(7 19%、74 95 %和2 0 5 5 % )。两种麸皮经挤压膨化工艺处理后 ,其中 β 葡聚糖水溶性的含量 (w/w ,干基 )各增加了 2 8 3 5 %和 14 5 3 %。提取纯化后的 β 葡聚糖水溶性亦受到挤压膨化工艺条件的影响。为进一步解释两种 β 葡聚糖水溶性的差异性 ,还讨论了在两种水溶性 β 葡聚糖分子中的寡聚糖和糖苷键形式(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03年01期)

周秀琴[8](2002)在《日本开发大麦麸皮健康食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山梨县工业技术中心与はくばく公司合作,利用大麦粉制造过程中大麦麸皮,研究开发生产通便健康食品,其功能成分为大麦麸皮中食物维纤。据对鼠试验确认,便量及水分增多,通过肠道时间缩短。据对人食用(早歺配用)结果,排便量增加,通便效果明显。现作为低热量富含食物(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02年02期)

大麦麸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麦麸皮为原料,大麦素得率为研究指标,探索大麦素提取最佳生成条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筛选出影响大麦素生成的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大麦麸皮发酵液中大麦素提取进行优化试验。根据回归方程得到最佳条件:发酵时间7 d,生成温度32℃,pH 4.0,在此条件下大麦素得率为0.724 mg/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麦麸皮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秀利.大麦麸皮中大麦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2].李秀利,韩建春,张永亮,刘润清,李静雪.大麦麸皮中大麦素提取条件优化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3

[3].李秀利,韩建春,郭荣佳,李静雪,刘润清.大麦麸皮发酵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

[4].李远坤.大麦麸皮蛋白的提取及碱水解条件的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8

[5].履新.大麦麸皮发酵液大麦素及其着色和生理功能[J].粮食与油脂.2004

[6].履新.大麦麸皮多酚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和抗突变性[J].粮食与油脂.2004

[7].王金华,张声华,Thava,Vansanthan.膨化工艺对大麦麸皮中β-葡聚糖水溶性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3

[8].周秀琴.日本开发大麦麸皮健康食品[J].粮食与油脂.2002

标签:;  ;  ;  ;  

大麦麸皮论文-李秀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