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医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灸铜人,日本,宽文,医学传播
西方医学论文文献综述
姜姗,张大庆[1](2019)在《宽文针灸铜人里的中西方医学印迹》一文中研究指出针灸铜人是古代针灸学习者与实践者用于学习、记述人身体表经穴的人体模型。最早的针灸铜人铸于北宋天圣五年,后世历代皆有延续铸制,并传至海外。其中,以日本江户时代的针灸铜人模仿、制作风潮最是突显。目前保存较完好、背景资料相对详实的江户时代针灸铜人是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金属网状铜人,因制作于宽文年间,亦称"宽文针灸铜人"。本文梳理了中外现有关于宽文针灸铜人的研究成果,从时代特征、制作背景、制作者情况等几个方面对其历史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从宽文铜人体现的"司外"层面的中国传统针灸思想、理论,探讨其针灸意义上的价值;此外,结合江户时代兰学传入对日本的影响,借由其体现的"揣内"层面的兰医解剖知识的具化,论说宽文铜人的西方医学价值;最后,从针灸铜人的网制结构,反思江户时代日本在东西方医学思潮冲击下的取向与选择,并在此启发下,探讨医学文化传播中受众角色的接收与创造动因。(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0期)
陈巍[2](2019)在《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天降之人——康斯坦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此前专栏中,笔者曾介绍过伊斯兰黄金时代多位医学名家及他们取得的成就,那么伊斯兰医学与现代医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伊斯兰医学如何过渡到现代医学?解答以上问题,涉及医学知识从伊斯兰世界向欧洲回流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学者承担了将医学知识从阿拉伯语重新翻译为拉丁语等欧洲通行语言的工作。其中,被称为"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天降之人"的康斯坦丁·阿非利加努斯(Constantinus Africanus,约1015—1087),就是推动伊斯兰学术向欧洲回流的先驱人物。(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黄光惠[3](2019)在《《黄帝内经》西传推动西方医学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灵枢》《素问》两部分组成,居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首。该典籍在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奠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30)
吴菲[4](2019)在《从词源学角度浅谈西方文学对医学英语名祖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医学英语名祖词的词源追溯,从希腊罗马神话和欧洲近代文学两方面分析西方文学在医学名祖词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旨在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医学词汇。(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2期)
张琳[5](2019)在《论《维纳斯》中的黑人女性身体与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戏剧《维纳斯》中,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再现了黑人女性萨特杰·巴特曼的历史。本文聚焦戏剧中的医学场景,重点探讨剧作家如何借助戏剧表演再现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对巴特曼黑身体的定义。本文认为帕克斯以现存的医学档案为切入点,借助文学想象将档案中解释性的医学语言还原到使其生效的历史语境和话语体系中,在历史档案和历史想象的中间地带重现被西方医学话语迫害的黑人女性身体,以及隐匿在西方医学话语暗格中的种族主义话语和性别话语。这一戏剧重构同时揭示出"黑人女性身体"的本质:"黑人女性身体"不是本质性的客观存在,而是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种族主义话语和性别话语共同作用构建而成的伪知识概念。(本文来源于《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陈超,陈国忠[6](2019)在《中西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比较与路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是当前医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在比较国内外医学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针对性地提出医学教育观的树立、教师队伍的建设、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的双向整合等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陈贲[7](2019)在《中西方医学科研与教育的感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交流学习见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嗅觉与脑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认为嗅觉或可成为一把打开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秘大门的钥匙。然而,嗅觉在国内是一个冷门的研究领域,可供学习的资源十分有限。在导师宁玉萍老师的全力帮助下,2018年12月1日,我有幸来到德国德累斯顿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在"易北河上的明珠"中探寻"嗅觉"这把神秘的钥匙。感谢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和附属脑科医院给了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本文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期刊2019年04期)
林颐[8](2019)在《一根蛇杖串起西方医学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希腊神话中有个医神,名叫阿斯克勒庇俄斯。据说,他观察到蛇对药草有着神奇的感知能力,还可以通过蜕皮得以"返老还童",因此他行医采药都与蛇形影不离。盘绕着一条蛇的手杖,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象征,后来也作为西方医学的象征。这个神话包含了一层寓意:(本文来源于《当代学生》期刊2019年Z2期)
秦倩[9](2018)在《传统医学在西方:政治、职业化与医疗行业》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不仅仅与知识和实践、与治疗和护理有关,它还与权力紧密相连。本文旨在简述西方社会医疗服务行业规制的基本模式,该模式所依循的价值与观念基础,并检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作为后起之秀、作为外来者与该种模式所面临的捍格与角抵。(本文来源于《复旦国际关系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杨莹[10](2018)在《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的实证性研究——一项基于天津医科大学《西方经典文学中的医学叙事》课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患关系已成为日益炙热的话题,医患关系的本质就是治疗过程中医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而伴随治疗过程中的沟通、理解、关怀等都可诉诸叙事。可见叙事能力对于医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叙事医学,将文学与医学结合,为重新审视医患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将医学生的叙事能力培养纳入医学生医学教育过程中,才能彰显其人性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为改善医患关系,为促进医学的发展做更多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8年28期)
西方医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此前专栏中,笔者曾介绍过伊斯兰黄金时代多位医学名家及他们取得的成就,那么伊斯兰医学与现代医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从伊斯兰医学如何过渡到现代医学?解答以上问题,涉及医学知识从伊斯兰世界向欧洲回流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学者承担了将医学知识从阿拉伯语重新翻译为拉丁语等欧洲通行语言的工作。其中,被称为"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天降之人"的康斯坦丁·阿非利加努斯(Constantinus Africanus,约1015—1087),就是推动伊斯兰学术向欧洲回流的先驱人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医学论文参考文献
[1].姜姗,张大庆.宽文针灸铜人里的中西方医学印迹[J].中国针灸.2019
[2].陈巍.中世纪西方医学的天降之人——康斯坦丁[J].中国科技教育.2019
[3].黄光惠.《黄帝内经》西传推动西方医学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吴菲.从词源学角度浅谈西方文学对医学英语名祖词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9
[5].张琳.论《维纳斯》中的黑人女性身体与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
[6].陈超,陈国忠.中西方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现状比较与路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
[7].陈贲.中西方医学科研与教育的感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交流学习见闻[J].中国研究生.2019
[8].林颐.一根蛇杖串起西方医学史[J].当代学生.2019
[9].秦倩.传统医学在西方:政治、职业化与医疗行业[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18
[10].杨莹.医学生医学叙事能力培养的实证性研究——一项基于天津医科大学《西方经典文学中的医学叙事》课程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