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周刊论文-蒋蕾

新生周刊论文-蒋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生周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杜重远,邹韬奋,《新生》周刊,东北意识

新生周刊论文文献综述

蒋蕾[1](2019)在《《新生》周刊的东北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杜重远与《新生》周刊"为个案,解读韬奋及"生活"系列出版物的"东北意识"。从杜重远与韬奋关系入手,分析韬奋为何选择杜重远接办《新生》周刊,并考察《新生》周刊对于"东北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探究该刊物开展抗日救亡动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栾静均[2](2015)在《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在东北建立傀儡政府,逐步控制住中国东北。国民党对日本采取不抵抗的态度。国民党建立法律法规,设立新闻检查机构,压制国内舆论。共产党还处于对于抗日统一战线的摸索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中间势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纷纷从实业救国转向宣传抗日救国,利用报纸强烈地表达抗争需求。邹韬奋领导的《生活》周刊就是代表性的刊物之一。在《生活》周刊遭到禁闭之后,《新生》周刊移植《生活》周刊的原班人马,继承《生活》周刊的抗日宗旨。《新生》周刊的文本充分展示了民族抗争精神,民族自省精神与民族勇气。《新生》周刊发表《闲话皇帝》一文,遭到日本的仇视。“新生事件”爆发。“新生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生事件”使得《新生》周刊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对《新生》周刊所处的时代背景,其主要撰稿人,其文本,以及“新生事件”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与把握,得到了贯穿其中的两大因素——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使得“新生事件”的爆发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使得《新生》周刊在中国新闻史上大放光彩。本文拟分为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新生》周刊的创办。包括《新生》创办的社会背景和《新生》周刊创办的契机。从日本、国民党、共产党以及报刊环境四个方面来说明《新生》周刊创办的社会背景。从《新生》周刊创办的契机来看,《新生》周刊与《生活》周刊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生》被认定为《生活》周刊的续刊。《新生》周刊是一个国内言论性刊物。第二章:《新生》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与抗日宗旨。第一节基于撰稿人的抗日热忱对《新生》文本的直接影响的原因,论述主要撰稿人的抗日实践,表达他们的抗日情怀。第二节指出《新生》周刊抗日宗旨受到其前身《生活》周刊的直接影响。第叁章:《新生》周刊民族精神和民族勇气的文本呈现。这一章节对《新生》周刊展示的民族精神,分为民族抗争精神、民族自省精神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四章:“新生事件”。这一章节包括叁个方面:《新生》周刊文本中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造成“新生事件”;《新生》周刊社在“新生事件”全过程中表现出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新生事件”的巨大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新生》周刊的历史地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2)

范莎莎[3](2014)在《《新生》周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周刊于1934年在上海创刊,作为《生活》周刊的延续,它为无数青年读者提供了独属那个时代的精神食粮,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社会影响力遍及海内外。《新生》周刊提倡大众语运动,培养青年的哲学思维和文学创作积极性,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生事件”的发生,更是使它成为一份蜚声海内外的重要的综合性时政类刊物,成为后世进步刊物学习的典范。对于《新生》周刊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薄弱状态,尤其是刊物的主编思想和办刊特色、发行和广告策略等,都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本文拟从编辑出版学角度入手,运用文献分析法主要研究《新生》周刊的成功经验,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分析《新生》周刊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新生》周刊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梳理目前研究的缺失,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即主要从编辑出版学角度研究《新生》周刊的办刊理念、内容特色、主编思想和经营管理,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第二章,研究《新生》周刊的发展历程。概括了周刊从创办、发展到停刊的过程。通过对《新生》周刊社会文化背景的研究,探讨其生存环境和办刊宗旨,并分析“新生事件”的发生对周刊产生的影响。第叁章,研究《新生》周刊的办刊理念、内容特色、主编思想以及经营管理思想。《新生》周刊承续《生活》周刊的创新理念,坚持反映事实真相,关注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积极采纳读者的建议,并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培育新人。同时,对艾寒松和胡愈之两位主编的编辑思想也是本章的重点。艾寒松在办刊中始终坚持正义和真理,坚持刊物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并十分重视新人的培养。胡愈之则主张向大众普及国际知识,强调分析国际形势的重要性,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并注重培养青年人的哲学思维;他担任主编期间还特别注重对东北社会情况的多方位报道,注重揭露日本在东北残暴地侵略行径。本章还研究了《新生》周刊的内容、排版、设计以及出版发行机制。对刊物的排版设计,漫画与广告的穿插运用,使文章在视觉上避免了枯燥与单调。徐伯听丰富而老道的经营方式、对广告独特的把握和经营是《新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对于老客户的优待、订阅的便利等都是我们今天期刊发行和运营中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四章,研究《新生》周刊的历史价值和贡献。《新生》周刊一方面是抗日救亡的宣传者、大众文化的普及者、社会现实的批判者,在史料学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是刊物编辑校对因外部原因存在的疏漏,很值得今天的办刊人注意和研究。还有刊物对于当代时政综合类刊物的启示,就是树立以读者为中心,内容质量为关键的刊物态度,敢作敢为,传达读者的心声,批判社会的丑恶,满足读者最根本的阅读需求,永远是刊物生存的根本。《新生》周刊处于特殊的时期,却能迎难而上,敢作敢为,它的许多报道都成为今天研究相关历史事件的佐证,是研究那个时代的第一手资料。它在抗日运动以及文化运动的宣传和推动上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曾科,熊熠文[4](2013)在《论《新生》周刊的抗日救国宣传》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周刊坚持抗日救国的民族立场,敢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政府的消极抵抗政策,并号召广大中国民众起来进行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从而为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本文来源于《抗战史料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黄述斌[5](2011)在《75年前的《新生》周刊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5月初,上海生活书店主办的《新生》周刊刊载一篇《闲话皇帝》的文章,内容谈及当今有些国家,仍保存着古老的皇帝制度,但皇帝却是有名无实的傀儡。文中较多涉及日本天皇。在沪日本人便借此造势发难,向中国政府施压,引发一场震惊上海滩的中日交涉,即《新生》周刊事件。文章不长,兹抄录如次:(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李永安[6](2009)在《论《新生》周刊抗日救亡思想的大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民党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各界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新生》周刊作为一份较有影响的抗日救亡进步刊物,通过揭露和批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的侵略罪行,抨击国民政府的妥协政策,号召大众抗日,表现出相当的战斗力。《新生》周刊实际上反映的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中间派中,分化出来的进步势力的救国思想和主张。(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陈世阳[7](2008)在《杜重远与《新生》周刊》一文中研究指出杜重远不仅是着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实业家和教育家,也是位杰出的新闻斗士。在他的一生中,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是由他创办的《新生》周刊、以及后来的“新生事件”在我国新闻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本文拟从新闻学的角度对《新生》周刊进行剖析,详细研究《新生》周刊产生的背景、内容风格、对《生活》周刊的继承和发展、“新生事件”的始末等,并从中探索杜重远的新闻思想和观念、与邹韬奋的异同等。论文认为,杜重远所创办的《新生》周刊宣传的抗日救亡思想,教育了当时一般民众,对于推动国民政府抗日起了很大作用。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势力压迫下的“新生事件”让人民看清了形势,对于后来的抗日民族联合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期刊2008-05-01)

冯春龙[8](2004)在《略论杜重远与《新生》周刊》一文中研究指出杜重远先生是 2 0世纪叁、四十年代着名爱国民主人士 ,他于 1 934年 2月创办《新生》周刊 ,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 ,坚持为民族的生存而奋斗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性 ,抨击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使《新生》周刊成为当时最受欢迎和最为着名的进步刊物之一。后因刊载《闲话皇帝》一文 ,而遭到反动政府的无理取缔 ,杜重远先生则不幸锒铛入狱(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04年11期)

孔庆国[9](2004)在《《新生》周刊倡导之中国新生观——以双十节《新生特辑》为释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刊物的办刊宗旨和内容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新生》周刊 ,是 2 0世纪 3 0年代中期创刊于上海的一种进步刊物 ,“为求民族生存而奋斗”是其办刊宗旨。1 93 4年的国庆日 (双十节 ) ,《新生》周刊以《新生特辑》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生观”,为中国的新生而献言。这一系列的“新生观”体现了进步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金冲及[10](2000)在《杜重远和《新生》周刊》一文中研究指出杜重远创办的《新生》周刊是 2 0世纪 3 0年代国内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刊物。在复杂而沉闷的环境中 ,杜重远通过《新生》这一阵地 ,坚持宣传抗日 ,揭露日本对华侵略的本质 ,号召广大民众依靠自己的力量抗日救亡。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进程中 ,杜重远是党外志士仁人的杰出代表。(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00年05期)

新生周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在东北建立傀儡政府,逐步控制住中国东北。国民党对日本采取不抵抗的态度。国民党建立法律法规,设立新闻检查机构,压制国内舆论。共产党还处于对于抗日统一战线的摸索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中间势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纷纷从实业救国转向宣传抗日救国,利用报纸强烈地表达抗争需求。邹韬奋领导的《生活》周刊就是代表性的刊物之一。在《生活》周刊遭到禁闭之后,《新生》周刊移植《生活》周刊的原班人马,继承《生活》周刊的抗日宗旨。《新生》周刊的文本充分展示了民族抗争精神,民族自省精神与民族勇气。《新生》周刊发表《闲话皇帝》一文,遭到日本的仇视。“新生事件”爆发。“新生事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生事件”使得《新生》周刊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对《新生》周刊所处的时代背景,其主要撰稿人,其文本,以及“新生事件”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与把握,得到了贯穿其中的两大因素——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使得“新生事件”的爆发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使得《新生》周刊在中国新闻史上大放光彩。本文拟分为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新生》周刊的创办。包括《新生》创办的社会背景和《新生》周刊创办的契机。从日本、国民党、共产党以及报刊环境四个方面来说明《新生》周刊创办的社会背景。从《新生》周刊创办的契机来看,《新生》周刊与《生活》周刊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生》被认定为《生活》周刊的续刊。《新生》周刊是一个国内言论性刊物。第二章:《新生》周刊的主要撰稿人与抗日宗旨。第一节基于撰稿人的抗日热忱对《新生》文本的直接影响的原因,论述主要撰稿人的抗日实践,表达他们的抗日情怀。第二节指出《新生》周刊抗日宗旨受到其前身《生活》周刊的直接影响。第叁章:《新生》周刊民族精神和民族勇气的文本呈现。这一章节对《新生》周刊展示的民族精神,分为民族抗争精神、民族自省精神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四章:“新生事件”。这一章节包括叁个方面:《新生》周刊文本中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造成“新生事件”;《新生》周刊社在“新生事件”全过程中表现出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新生事件”的巨大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新生》周刊的历史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生周刊论文参考文献

[1].蒋蕾.《新生》周刊的东北意识[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栾静均.民族精神与民族勇气[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范莎莎.《新生》周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曾科,熊熠文.论《新生》周刊的抗日救国宣传[J].抗战史料研究.2013

[5].黄述斌.75年前的《新生》周刊事件[J].文史杂志.2011

[6].李永安.论《新生》周刊抗日救亡思想的大众性[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7].陈世阳.杜重远与《新生》周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

[8].冯春龙.略论杜重远与《新生》周刊[J].求索.2004

[9].孔庆国.《新生》周刊倡导之中国新生观——以双十节《新生特辑》为释例[J].青海社会科学.2004

[10].金冲及.杜重远和《新生》周刊[J].历史研究.2000

标签:;  ;  ;  ;  

新生周刊论文-蒋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