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性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xternal,loop,airlift,reactor,hydrodynamics,micro-emulsions,oxygen,transfer
油性流体论文文献综述
Mona,Ebrahimi,Fakhari,Mostafa,Keshavarz,Moraveji,Reza,Davarnejad[1](2014)在《油性微乳液的循环气升式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study repor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hydrodynamics and mass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a 15.6×10?3 m3 external loop airlift reactor for oil-in-water micro-emulsions with oil to water volume ratio(φ) ranging from 3% to 7%(by volume). For comparative purposes, experiments were also carried out with water. Increase in φ of micro-emulsion systems results in an increment in the gas holdup and a decrease in the volumetric gas-liquid 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liquid circulation velocity, attributed to the escalation in the viscosity of micro-emulsions. The gas holdup and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for micro-emulsion system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ater system. Two correlations are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gas holdup and oxygen trans-fer coefficient.(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4年03期)
池海[2](2014)在《亲油性纳米钯及碳氢燃料基纳米流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工程应用需求,制备亲油性纳米钯(Pd)颗粒,使其能够稳定地分散于碳氢燃料中形成纳米流体,实现碳氢燃料的“拟均相”催化裂解,从而提高碳氢燃料的冷却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有:采用相转移法,以氯亚钯酸钾(K2PdCl4)为前驱体,以十八烷基硫醇(C18H37SH)或十八烷基胺(C18H37NH2)为修饰剂,以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制备出单修饰剂纳米Pd颗粒;在以C18H37NH2为修饰剂制备纳米Pd颗粒的基础上向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C18H37SH,制得双修饰剂纳米Pd颗粒。研究了温度、原料配比和修饰剂等对纳米Pd颗粒的形貌、粒径、钯含量和分散性的影响,得到优选的实验条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Pd颗粒进行了表征。在优选条件下制备的3种亲油性纳米Pd颗粒,分别记为Pd@S、Pd@N、Pd@N&S,其中Pd@S的颗粒最小,平均粒径为1.76nm,钯含量为57.1wt%;Pd@N的粒径分布为1~4nm,钯含量为58.3wt%;Pd@N&S具有较高的钯含量,为83.5wt%。将一定量的Pd@S、Pd@N和Pd@N&S添加至吸热型碳氢燃料T-8和十氢萘中制备成纳米流体,测试了纳米流体的黏度、流阻、导热系数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量分别为0.05、0.1和0.2wt%时,纳米流体的黏度及流阻与基液相比都没有明显提高,导热系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添加0.2wt%的Pd@S时,黏度相对提高0.7%,导热系数相对提高9%。以添加量为0.1wt%的纳米流体为例,对纳米流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测试,其热稳定性顺序为:Pd@N&S> Pd@S>Pd@N。研究了亲油性纳米Pd颗粒(Pd@S、Pd@N和Pd@N&S)及其修饰剂(C18H37SH、C18H37NH2)分别对十氢萘静态(恒容)裂解(实验温度:440~470℃,保持时间:1h)和动态(恒压)裂解(实验温度:560~6400C,压力:3.5MPa,流量:1mL/min)的影响。与热裂解相比,添加0.1wt%的亲油性纳米Pd可使十氢萘的裂解转化率、产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Pd@N的催化效果最为明显。恒容裂解过程中,在470℃下十氢萘的转化率为27.5wt%,相对热裂解提高97.6%;恒压裂解过程中,在640℃下十氢萘的裂解转化率可提高16.8wt%。采用电加热法模拟工程应用,以十氢萘和航空煤油来考察3种亲油性纳米Pd对其裂解转化率及热沉的影响,反应温度为600~750℃,压力为3.5MPa,反应原料流量为1g/s。实验结果表明,3种亲油性纳米Pd的加入(Pd含量为0.05wt%)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十氢萘及航空煤油的裂解,其中Pd@N的催化活性相对最高,可使十氢萘的转化率较热裂解提高21.5wt%;十氢萘及航空煤油的热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7500C下,十氢萘的热沉值为3.50MJ/kg,较热裂解提高了0.29MJ/kg,航空煤油热沉提高至3.57MJ/kg,较热裂解提高0.22MJ/kgo研究表明,通过调控金属Pd及修饰剂可制备满足不同实际需求的亲油性纳米Pd;向吸热型碳氢燃料中添加亲油性纳米Pd,燃料的转化率及热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示碳氢燃料基纳米流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1-01)
孔增奇[3](2009)在《油性流体在高能级强夯后黄土地基中渗透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剧增。社会对石油的需求也是愈来愈大。与此相应的石油工业发展迅猛,而由于管理不善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因素决定了传统课题中地基渗透性研究必须从以水为主转向油脂类介质。随着这几年工业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油脂类介质在土体中的渗透性问题已成了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疑难问题之一。本文以中石油庆阳石化炼油扩建工程为依托,对该工程中高能级强夯后黄土进行了室内试验研究,结合了黄土渗透性和结构特性分析了影响油性介质在黄土中渗透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性,得到了不同油性介质在高能级强夯后土体中的基本渗透规律。试验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建设并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李定,单冬敏,刘颖,赵修臣[4](2005)在《憎油性聚醚基磁流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层包覆的方法制备得到聚醚基磁流体。通过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式,讨论了双层包覆方法的化学机理;重点探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用量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包覆温度对Fe3O4粒子分散性的影响;得到了提高包覆Fe3O4粒子分散稳定性的最佳工艺和参数。这种制备工艺能够显着提高聚醚基磁流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5年06期)
阿布力米提,王屿涛,蒋少斌[5](1997)在《石西油田流体分布规律及含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西油田石炭系火山岩油藏流体分布在平面上具有明显规律,即由南向北原油性质逐渐变重。且不受构造的控制;地水的变化则东、西两块有别,西块为低矿化度水分布区,离子浓度增加梯度由南向北,东块为高矿化度水分布区,离子浓度增加梯度由西向东。综合研究认为,原油和地层水的运移或注入方向均由南向北;油藏中部断裂是分隔东西两侧地层水分布并进而影响油气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油性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工程应用需求,制备亲油性纳米钯(Pd)颗粒,使其能够稳定地分散于碳氢燃料中形成纳米流体,实现碳氢燃料的“拟均相”催化裂解,从而提高碳氢燃料的冷却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有:采用相转移法,以氯亚钯酸钾(K2PdCl4)为前驱体,以十八烷基硫醇(C18H37SH)或十八烷基胺(C18H37NH2)为修饰剂,以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制备出单修饰剂纳米Pd颗粒;在以C18H37NH2为修饰剂制备纳米Pd颗粒的基础上向溶胶中加入一定量的C18H37SH,制得双修饰剂纳米Pd颗粒。研究了温度、原料配比和修饰剂等对纳米Pd颗粒的形貌、粒径、钯含量和分散性的影响,得到优选的实验条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与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Pd颗粒进行了表征。在优选条件下制备的3种亲油性纳米Pd颗粒,分别记为Pd@S、Pd@N、Pd@N&S,其中Pd@S的颗粒最小,平均粒径为1.76nm,钯含量为57.1wt%;Pd@N的粒径分布为1~4nm,钯含量为58.3wt%;Pd@N&S具有较高的钯含量,为83.5wt%。将一定量的Pd@S、Pd@N和Pd@N&S添加至吸热型碳氢燃料T-8和十氢萘中制备成纳米流体,测试了纳米流体的黏度、流阻、导热系数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量分别为0.05、0.1和0.2wt%时,纳米流体的黏度及流阻与基液相比都没有明显提高,导热系数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添加0.2wt%的Pd@S时,黏度相对提高0.7%,导热系数相对提高9%。以添加量为0.1wt%的纳米流体为例,对纳米流体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测试,其热稳定性顺序为:Pd@N&S> Pd@S>Pd@N。研究了亲油性纳米Pd颗粒(Pd@S、Pd@N和Pd@N&S)及其修饰剂(C18H37SH、C18H37NH2)分别对十氢萘静态(恒容)裂解(实验温度:440~470℃,保持时间:1h)和动态(恒压)裂解(实验温度:560~6400C,压力:3.5MPa,流量:1mL/min)的影响。与热裂解相比,添加0.1wt%的亲油性纳米Pd可使十氢萘的裂解转化率、产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Pd@N的催化效果最为明显。恒容裂解过程中,在470℃下十氢萘的转化率为27.5wt%,相对热裂解提高97.6%;恒压裂解过程中,在640℃下十氢萘的裂解转化率可提高16.8wt%。采用电加热法模拟工程应用,以十氢萘和航空煤油来考察3种亲油性纳米Pd对其裂解转化率及热沉的影响,反应温度为600~750℃,压力为3.5MPa,反应原料流量为1g/s。实验结果表明,3种亲油性纳米Pd的加入(Pd含量为0.05wt%)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十氢萘及航空煤油的裂解,其中Pd@N的催化活性相对最高,可使十氢萘的转化率较热裂解提高21.5wt%;十氢萘及航空煤油的热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7500C下,十氢萘的热沉值为3.50MJ/kg,较热裂解提高了0.29MJ/kg,航空煤油热沉提高至3.57MJ/kg,较热裂解提高0.22MJ/kgo研究表明,通过调控金属Pd及修饰剂可制备满足不同实际需求的亲油性纳米Pd;向吸热型碳氢燃料中添加亲油性纳米Pd,燃料的转化率及热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显示碳氢燃料基纳米流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性流体论文参考文献
[1].Mona,Ebrahimi,Fakhari,Mostafa,Keshavarz,Moraveji,Reza,Davarnejad.油性微乳液的循环气升式反应器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4
[2].池海.亲油性纳米钯及碳氢燃料基纳米流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孔增奇.油性流体在高能级强夯后黄土地基中渗透性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李定,单冬敏,刘颖,赵修臣.憎油性聚醚基磁流体的研制[J].润滑与密封.2005
[5].阿布力米提,王屿涛,蒋少斌.石西油田流体分布规律及含油性评价[J].沉积学报.1997
标签:external; loop; airlift; reactor; hydrodynamics; micro-emulsions; oxygen;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