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溢油检测,叁维荧光光谱,数字图像识别,Fisher判别
荧光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孔德明,崔耀耀,孔令富,王书涛,史慧超[1](2019)在《数字图像识别在混合油类叁维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溢油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溢油严重破坏了海洋生态的平衡,并导致人类健康受到危害。因此,研究高效的溢油检测方法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叁维荧光光谱技术因能获得溢油的"指纹"图谱而成为溢油鉴别领域的有效分析手段,其与平行因子分析算法相结合获得了良好的溢油鉴别效果。但平行因子算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确定不同石油产品本身所适用的浓度范围,且其对预估计组分数敏感,组分数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最终定性定量结果,这些问题都会对油类检测造成使用上的限制。油类组分极为复杂,其中各组分间不存在统一的线性浓度范围,其相互之间还受到荧光猝灭效应的影响。直接对未经稀释的油类样本进行光谱数据采集,所获得的叁维荧光光谱会因样本中组分的种类及其含量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对叁维荧光光谱数据进行解析的平行因子分析算法不再适用。但组分的种类及含量相近的油样其光谱特征相似度较高,并且随着特定组分及其含量的改变,其光谱形状的变化规律也较为明显。基于此,将叁维荧光光谱和数字图像识别相结合,提出一种针对混合油类样本的辨识方法。首先,利用五种矿物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机油和润滑油)配制叁类混合油样本,其中每类混合油是用其中两种不同矿物油以不同体积比直接混合配制而成;然后利用FS920荧光光谱仪获取样本的叁维荧光光谱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求导及灰度化预处理,进而得到叁维荧光导数光谱灰度图;其次提取样本叁维荧光导数光谱灰度图的颜色、纹理和形状等数字图像特征;最后,通过Fisher判别分析建立样本的分类模型,采用逐步回归建立混合油样本各组分相对体积的定量模型。分类模型对叁类混合油样本的分类及识别效果良好。所建立的定量模型的线性相关性R大于0.99,显着性检验p值小于0.05。研究结果表明,叁维荧光光谱的数字图像特征可以被本文所述方法有效提取并用于对油类样本的定性定量分析。该研究为海面溢油检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季煜新,张一,李子成,黄文才[2](2019)在《一种半菁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水合肼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半菁结构、以4-溴丁酸酯为识别基团的水合肼荧光探针(HCY-BT)。在乙腈/水体系中,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对水合肼的响应性能。探针溶液(10μmol/L)中加入水合肼(200μmol/L)后,其在600 nm处的荧光明显降低,而且荧光强度与水合肼浓度在0~200μmol/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探针对肼的检测限为2. 41μmol/L。另外探针对肼响应后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的干扰物质后没有颜色变化,显示了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师海雄,张有明,魏太保,林奇,姚虹[3](2019)在《含N/O杂环荧光传感器离子识别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主-客体作用的离子识别的原理、研究意义,并从不同荧光团的传感器出发,对常见杂环类荧光受体进行了分类阐述.总结了罗丹明、荧光素、菁、香豆素、氟硼吡咯(BODIPY)、喹啉等常见受体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志强,曹师虎,张哲,武峻峰,赵越[4](2019)在《2,6-二(1-咪唑基)萘和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识别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6-二(1-咪唑基)萘(L)和二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3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Co(L)(AIP)]·2DMF (1),[Co(L)(AIP)]·DMF (2)和[Co(L)(IDC)(H2O)2]·0.5L·H2O (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H2IDC=4,4′-亚氨基二苯甲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MOFs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2和3属于叁斜晶系P1空间群。1和3均为一维的链状结构,2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叁者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MOFs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3通过荧光猝灭对丙酮分子具有识别作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耿聪,郑慧,陈玉婷,姜建壮[5](2019)在《离子受体对自由卟啉探针荧光识别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个N,N-二吡啶胺基受体修饰的自由卟啉化合物(Porphyrin-2-DPA)光学识别性能的系统研究,可以得知:该卟啉化合物中心刚性共轭的四吡咯环状结构不仅作为灵敏的光学信号基团、更是作为第一离子配位受体,在非共轭的N,N-二吡啶胺基受体辅助下,对Pb2+/Cu2+离子表现出灵敏的多重信号分析识别功能。(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朱园园,王子君,古双喜,张珩[6](2019)在《氨基酸手性荧光识别及光学组成测定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综合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荧光探针对氨基酸手性识别及光学组成测定的综合性实验。阐述了荧光探针的手性识别原理、实验流程、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属于手性化学、光物理、光化学、分析化学交叉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该实验还具有可拓展性,能弥补传统综合实验的重复性和单一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董智云,王拾梅,赵叁虎,席福贵[7](2019)在《含脲-喹啉受体分子的合成及其对醋酸根离子的特性荧光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合成了含脲-喹啉受体分子,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对阴离子F~-、Cl~-、Br~-、I~-、AcO~-、HSO_4~-、H_2PO_4~-、ClO_4~-、NO_3~-的识别性能,结果发现,受体分子仅对AcO~-具有荧光开启功效,Job曲线显示受体分子与Ac O-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 22±0. 08)×10~4L/mol。~1HNMR滴定和DFT计算研究显示受体分子与AcO~-形成了较强的氢键。(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12期)
邓秀君,高龙虎,李蓉蓉,白志燕,鞠海东[8](2019)在《吲哚-3-丙酸多功能荧光探针识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分子探针凭借其高灵敏度、精确性、高效性和实时监测等特点成为分子识别研究领域的重要途径.以吲哚-3-丙酸(HIPA)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光谱对其进行溶剂、阴离子、阳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溶剂识别表明,吲哚-3-丙酸探针溶液的发射峰位随着溶剂极性的减小而发生红移,说明溶剂对该探针的荧光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离子识别表明,在吲哚-3-丙酸乙醇溶液中,Cu~(2+)、Fe~(3+)、Cr_2O_7~(2-)对于探针具有良好的猝灭行为,说明该探针对Cu~(2+)、Fe~(3+)、Cr_2O_7~(2-)能有效识别.(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翔,赵南京,殷高方,孟德硕,马明俊[9](2019)在《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塑料分类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料具有成本低、质量好,可塑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但废弃塑料处置不当容易引发二次污染。回收再利用有望成为解决废弃塑料污染问题的关键手段,其前提是对废料的准确分选。传统分选手段耗费时间,效率低下,难以实现废弃塑料的快速、经济、有效分类。激光诱导荧光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光谱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样品使用量小等优点常被应用于水体、土壤中油类,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快速识别与定量分析。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可以快速采集不同塑料的荧光光谱,结合相应的模式识别算法,可实现塑料材质的快速准确识别。实验采集了8种塑料(ABS, HDPE, PA66, PLA, PP, PET, PS, PVC)共358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依据特征峰信息构建358×10的光谱矩阵。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削减原光谱矩阵中的线性相关量,提高数据精度。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值达98.085%,足以表征原光谱矩阵的主要信息。将降维的主成分PC1, PC2, PC3作为输入进行光谱分类,其中同种塑料光谱聚合度高,元素构成不同的塑料如PA66, PLA, HDPE和PVC的光谱分离度较好,而元素构成相同的塑料如PET和PLA的光谱分离度较差。PCA算法并不能准确的对未知塑料进行识别。BP-神经网络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模式识别和分类研究。将经PCA算法得到的简化特征矩阵作为BP-神经网络算法的输入集,其中随机抽取256组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的训练集,剩余的102组数据作为模型检测集。BP神经网络的隐藏层设定值为1,激活函数选择双极性Sigmoid函数,输出层为8种塑料样品。识别结果显示, 102组数据中只有一组HDPE光谱数据被错识为PS,其余101组数据全部正确识别。8种塑料荧光光谱的综合识别准确率达到99%。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可实现不同材质塑料的快速准确识别。为实现废弃塑料的自动化智能分选,降低回收成本,减少废弃塑料危害提供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0期)
马文辉,喻照川,吴涛,问婧,张永[10](2019)在《新型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对HSO_4~-的荧光增强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制备了新型香豆素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C-GQDs),其结构用HRTEM,FTIR,XPS进行了表征,表明香豆素衍生物与GQDs为共价相连,其粒径分布在3. 5~6 nm。光谱性能表明C-GQDs在含水体系中,在常见阴离子(F-,Cl-,Br-,I-,AcO-,HSO_4~-,H2PO4-,CN-)中能够专一性地识别HSO_4~-,滴加HSO_4~-后引起荧光增强24. 5倍,检出限为5. 04×10~(-2)mg/L;在酸性条件下,pH对识别效果未产生明显影响,其它阴离子的存在并未干扰C-GQDs对HSO_4~-的检测;推测识别机理为C-GQDs与HSO_4~-产生多重氢键。(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0期)
荧光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半菁结构、以4-溴丁酸酯为识别基团的水合肼荧光探针(HCY-BT)。在乙腈/水体系中,通过紫外吸收与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对水合肼的响应性能。探针溶液(10μmol/L)中加入水合肼(200μmol/L)后,其在600 nm处的荧光明显降低,而且荧光强度与水合肼浓度在0~200μmol/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探针对肼的检测限为2. 41μmol/L。另外探针对肼响应后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的干扰物质后没有颜色变化,显示了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孔德明,崔耀耀,孔令富,王书涛,史慧超.数字图像识别在混合油类叁维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季煜新,张一,李子成,黄文才.一种半菁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水合肼的识别[J].分析试验室.2019
[3].师海雄,张有明,魏太保,林奇,姚虹.含N/O杂环荧光传感器离子识别研究进展[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刘志强,曹师虎,张哲,武峻峰,赵越.2,6-二(1-咪唑基)萘和二羧酸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识别性能(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5].耿聪,郑慧,陈玉婷,姜建壮.离子受体对自由卟啉探针荧光识别性能的影响(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9
[6].朱园园,王子君,古双喜,张珩.氨基酸手性荧光识别及光学组成测定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7].董智云,王拾梅,赵叁虎,席福贵.含脲-喹啉受体分子的合成及其对醋酸根离子的特性荧光识别[J].化学试剂.2019
[8].邓秀君,高龙虎,李蓉蓉,白志燕,鞠海东.吲哚-3-丙酸多功能荧光探针识别性能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王翔,赵南京,殷高方,孟德硕,马明俊.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塑料分类识别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10].马文辉,喻照川,吴涛,问婧,张永.新型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对HSO_4~-的荧光增强识别[J].分析试验室.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