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缓刑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古代,五刑制度,法律文化
中国缓刑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扬[1](2019)在《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法律文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五刑制度是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石,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刑罚法律研究较为薄弱,对此文化对中国古代五刑制度法律文化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7期)
石凤强[2](2018)在《论中国古代秋冬行刑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秋冬行刑,出现在中国古代时期,就是指在秋冬两季执行死刑的制度。满足了当时统治和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现代社会中的现代刑事和刑事诉讼的立法给予了非常大影响,在保障公正的基础上,注重人道主义精神,要十分注重效率,并且要高度重视监狱生活中的教育工作,强化罪犯教育工作,明确区分教育内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10期)
马永强[3](2016)在《罚金易科自由刑制度的思与辨——兼论罚金执行问题的中国语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晚近以来,罚金刑执行难问题得到了刑事法学界的充分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借鉴域外罚金易科制度的主张蔚然成风。然而,当下的多数讨论对于域外罚金易科制度的背景缺乏深入了解,在制度定位方面存在偏差。本文将对罚金易科制度正本清源,明确其首要价值并非解决执行难问题,而是旨在纠正单处罚金刑情形下的罚金空判。此外,我国关于罚金易科制度的讨论存在明显的语境错位:通过对我国的罚金立法分析发现,我国罚金刑适用充满重刑主义色彩,执行困境与立法大量规定并处罚金有关。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罚金执行的相关立法与刑事执行的目的,重新理解罚金易科制度在当前语境之下的必要性,并得出结论:罚金易科制度作为刑罚轻缓化背景之下的补充措施,唯有在刑罚轻缓化的土壤里方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6年03期)
莫姣姣[4](2016)在《中国罚金刑制度完善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简要论述罚金刑制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当前中国罚金刑在适用范围与适用方式、司法适用、执行叁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中国罚金刑制度的完善与实施提供必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6年03期)
乔羽[5](2016)在《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法律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最基本的刑罚制度,它始于国家产生的早期,定型于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相沿不改。五刑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刑罚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历代刑罚的研究自来就是研究刑法史中的重中之重,学者们从清末就开始展开了研究。学者从辑录历代律文入手,对刑罚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五刑制度的发展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如何废除肉刑,以身体刑、徒刑替代肉刑,这些变化对其他刑罚产生了哪些影响,新的刑罚是如何产生的,是怎样的理念和功能促使了刑罚的演变,尤其是,五刑制度背后所蕴含的法律文化内涵,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杨琼[6](2015)在《论中国传统恤刑制度的现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恤刑制度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进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儒家家族社会和泛道德化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性质决定的。纵观中国的法治进程,恤刑制度的影响不单单在立法上,同时也贯穿于法治设计和司法实践。介于恤刑制度在中国漫长法治进程中一直不断被继承和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各个层面探究了解中国的恤刑制度。研究法制史的价值就是要充分发掘我国法律传统的优秀之处,使之“古为今用”,把握其中精髓,并运用于现代法治建设。因此,本文中,笔者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来归纳演绎,试图分析恤刑制度在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共同发挥作用的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作用。恤刑制度为我国刑罚的人性化和合理化提供借鉴的土壤,有利于我国的刑罚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保障人权和建设和谐社会也有所裨益。笔者从恤刑制度的概念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草案引出恤刑制度,全文正文部分总体分为叁章。第一章是全面分析传统恤刑制度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演变、特点、作用和局限性,为全文叙述展开铺垫;第二章对恤刑制度进行价值界定,只有科学辩证的分析,在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的基础上,理性思考,才能客观认识其价值;第叁章首先指出恤刑制度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存在的合理性,其次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明确恤刑对现代刑法思想及制度的影响,进而指出现行法律中有其思想折射的部分法律条款的不足,最后就如何完善提出笔者几点拙见。结语是整篇论文的总结,归纳恤刑对现代法律的作用,以期其继续发展,服务当代法治社会。(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11-01)
杨汉伟[7](2015)在《从缓刑制度世界发展趋势看中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关于提高缓刑适用率的研究不断增多,而对缓刑适用情况进行细分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旨在通过追溯缓刑制度历史背景的方式,分析缓刑制度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比较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下的缓刑制度实践,总结缓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可用经验。另一方面,从中国现阶段的犯罪特征出发,分析中国缓刑制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依据缓刑制度设计理念和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完善中国缓刑制度的政策建议。缓刑制度是现代刑法的基本构成,也是贯彻人性化法治理念的结果。经过多年的发展,西方国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缓刑制度已经日臻完善,缓刑适用率普遍较高。与西方国家相对较高的缓刑适用率相比,我国确实存在缓刑适用率较低的实际情况。由此,国内多数研究主张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提高缓刑整体的适用率,忽视了我国的犯罪特征和社会现状。本文从缓刑制度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和国外实践分析了缓刑制度的一般性架构。从奥古斯特斯鞋匠案例成功来看,缓刑制度的实践是需要以明确的责任主体、有效的监督为前提的;从缓刑制度的设计理念来看,相对完善的缓刑制度需要包括事前调查、事中实施和事后评估叁个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兼顾法律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权威性;从国外实践来看,量刑前调查制度、相对明确的缓刑实质条件、官民结合的缓刑监督体系和特殊群体缓刑适用规定等方面的内容是两大法系的共通之处,是可供借鉴的,而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缓刑的考察期、缓刑的后果、撤销事由等内容则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需要结合各国实际情况。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高智型犯罪多发,生存型犯罪、人身伤害等犯罪相对稳定。而我国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高智型犯罪缓刑适用率较高,其他缓刑适用率各不相同;与此同时,我国缓刑制度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户籍歧视性待遇以及个案差别较大等问题,有损缓刑制度的权威性,亟待改善。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事前、事中、事后叁个方面加强缓刑制度的完善力度,如事前的量刑前调查制度的建立、事中明确缓刑适用实质条件和缓刑监督主体、事后加强缓刑评估等。本文的研究结果按照如下逻辑展开:序言部分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的问题及选题意义、使用方法、可能的创新等研究准备工作;第一章通过对缓刑制度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的考察,分析缓刑制度在当代刑法体系中的作用,即缓刑制度的功能;第二章依据缓刑制度的设计理念分析了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下的缓刑制度实践,并通过对两大法系的对比得出了缓刑发展的趋势和现代缓刑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第叁章从中国的犯罪特征出发,分析了中国缓刑制度的现状以及与当前的犯罪特征匹配度,重点剖析中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则在中国缓刑制度缺陷的基础上,依据缓刑制度的设计理念,借鉴国外缓刑制度实践经验,提出了完善中国缓刑制度的政策建议;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10-01)
霍文锦[8](2015)在《中国古代恤刑制度及其现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恤刑制度是我国古代法制的基本制度之一,它贯穿中国历代封建法律,并随着封建法制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所谓"恤刑"是指在中国传统德治的影响下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以立法宽缓、刑罚改良、制约滥刑、宽宥特定群体、刑罚执行中优待特定人群为中心的各种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对老幼废疾的矜恤、慎用死刑、存留养亲制度等一系列的规定。一、中国古代恤刑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恤刑思想的萌芽产生于西周。周武王伐纣成(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5年03期)
王汉辰[9](2015)在《试述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特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五刑经历了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相较于奴隶制刑罚的残酷,封建五刑废除"肉刑",制度逐渐完善。本文尝试阐述"五刑"制度的发展,并总结中国古代五刑制度在形式上从不成文到成文;在内容上残酷与宽仁交替;在实施上从法外行刑到以法行刑的特征变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13期)
王学燕[10](2015)在《中国减刑制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刑制度是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促进罪犯悔改、积极立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刑法》的完善,减刑制度也发挥了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的减刑制度在立法、司法适用、执行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减刑制度的规定、设立目的、适用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探讨,最终提出对减刑制度的合理的建议,以推动我国减刑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26期)
中国缓刑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秋冬行刑,出现在中国古代时期,就是指在秋冬两季执行死刑的制度。满足了当时统治和社会的需要,对于我国现代社会中的现代刑事和刑事诉讼的立法给予了非常大影响,在保障公正的基础上,注重人道主义精神,要十分注重效率,并且要高度重视监狱生活中的教育工作,强化罪犯教育工作,明确区分教育内容,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缓刑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扬.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法律文化探讨[J].法制博览.2019
[2].石凤强.论中国古代秋冬行刑制度[J].法制博览.2018
[3].马永强.罚金易科自由刑制度的思与辨——兼论罚金执行问题的中国语境[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6
[4].莫姣姣.中国罚金刑制度完善措施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
[5].乔羽.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法律文化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6
[6].杨琼.论中国传统恤刑制度的现代价值[D].安徽大学.2015
[7].杨汉伟.从缓刑制度世界发展趋势看中国缓刑制度的改革[D].苏州大学.2015
[8].霍文锦.中国古代恤刑制度及其现代意义[J].华夏文化.2015
[9].王汉辰.试述中国古代五刑制度的特征变化[J].黑龙江史志.2015
[10].王学燕.中国减刑制度探讨[J].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