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载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起重机,管结构,裂纹扩展寿命寿命,裂纹扩展速度
变载荷论文文献综述
王芝斌,熊丁根,王伟伟[1](2019)在《圆管在承受交变载荷时的裂纹扩展寿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起重机结构设计中,常常使用圆管结构作为重要的疲劳受力构件,其结构又往往设有应力释放孔,以方便结构制作。本文使用断裂力学的方法,对此结构的裂纹扩展寿命及裂纹的扩展速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徐铁柱,甘进,吴淏堃,吴卫国[2](2019)在《两级交变载荷下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疲劳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海直达船属于浅吃水大型宽船,往复航经江段和海段,其疲劳问题不容忽视。将江段和海段载荷简化为小和大2级交变载荷,选取较为典型的船底纵骨贯穿横舱壁节点,通过对比试验探讨2级交变载荷对该船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下,变幅载荷中的大载荷是导致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小载荷的参与会降低大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速率。采用等效应力法对变幅载荷下节点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发现采用Miner准则所得结果偏保守,采用均方根法所得结果偏危险,采用修正的Miner准则所得结果精度较高,推荐采用该方法评估2级交变载荷下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李政,史兴华,王海东,蒋刚[3](2019)在《电路板在温变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温变环境下封装器件受热膨胀引起器件产生应力变形,造成器件可靠性下降甚至失效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板级电路在温度交变环境下的响应特性。首先,建立了含有带引脚四方扁平封装(QFP)和小外形封装(SOP)的电路板,并采用Workbench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温度场分析和结构场分析,得到了电路板模型各时刻的温度场分布、最终时刻的变形和应力应变情况,并且基于Coffin-Manson方程计算出电路板的疲劳寿命。这些工作为探究实际热载荷对电路板可靠性的影响,优化电路板的工作环境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杜红娟[4](2019)在《变载荷工况下掘进机截割机构电机的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变载荷工况下掘进机截割机构电机的动态工作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在不降低掘进机工作效率前提下的截割驱动电机的可靠性优化方案,极大地提升了截割驱动电机在变载荷工况下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冯乾隆[5](2019)在《智能商用车路径跟踪及前轴变载荷EPS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车辆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驾驶体验、行驶安全性、乘坐舒适性等越来越重视,而横向控制与车辆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性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关键技术。由于商用车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因此更容易实现无人驾驶。现今无人驾驶仍处于发展阶段,必要情况下仍需驾驶员主动干预并控制汽车行驶。此外,商用车在不同载荷下车重变化较大,致使不同前轴载荷转向阻力矩变化也较大,采用传统EPS系统的商用车在同种工况行驶时,载荷变化会引起驾驶员转向手感发生变化,不能保证驾驶员始终获得清晰路感,影响驾驶体验。鉴于以上考虑,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控制智能商用车的转向来实现车辆路径跟踪控制,必要情况下驾驶员干预车辆转向并获得转向控制权。当驾驶员控制汽车转向时,本文提出的前轴变载荷双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较好转向助力矩,克服载荷对转向阻力矩的影响,保证车辆的转向轻便性并获得较清晰路感,从而提升驾驶员的转向与驾驶体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智能商用车横向控制的路径跟踪系统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体系,分析了横向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要求,针对驾驶员干预转向时避免出现人机冲突,设计了驾驶员操作状态辨识模块。其次,分析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基于最优预瞄控制策略搭建路径跟踪控制策略,根据车辆航向角与参考路径切线夹角的关系,在控制策略中加入反馈控制。分析了不同预瞄距离对路径跟踪效果的影响,提出变权重多点预瞄方法。通过Truck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分析了车速、车重、路面附着系数对最优预瞄控制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过高的车辆在低附着系数路面上不能跟随参考路径行驶,且失去行驶稳定性。鉴于以上问题,进一步研究了可加入约束控制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建立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器,在控制器中加入轮胎侧偏角约束提高商用车抗干扰能力,保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通过联合仿真分析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可以使汽车在不同车速、车重、路面附着系数下都具有较好路径跟踪效果且车辆稳定性较好,验证了此控制策略对车速、路面附着系数都具有较好适应性。当驾驶员主动干预汽车转向时,EPS系统为驾驶员转向提供助力。考虑到商用车车重较大导致转向阻力矩较大,且不同载荷下车辆转向阻力矩变化也较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前轴变载荷的双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了保证驾驶员在不同载荷下都可以获得较清晰路感和转向轻便性,提升转向与驾驶体验,本文设计了前轴变载荷助力特性的EPS系统控制策略。此外,针对双电机EPS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两种电流分配控制策略及其对应的容错控制方案。最后,本文通过联合仿真,验证了驾驶员干预转向时可获得操作控制权,前轴变载荷双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为驾驶员转向提供合适的助力矩,克服载荷对转向性能的影响,保证低速行驶时驾驶员获得转向轻便性,高速行驶时具有清晰路感,相较于传统单一助力特性EPS系统,可以使驾驶员获得更清晰的路感并可以提升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从而提高驾驶员转向与驾驶体验。此外,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电流分配控制策略及容错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5)
隋义勇,林堂茂,刘翔,赵志宏,刘建东[6](2019)在《交变载荷对储气库注采井出砂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储气库生产压力周期性变化使骨架岩石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岩石在强注强采交变载荷作用下会出现损伤使其力学性质发生变化,影响井壁与骨架岩石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出砂。通过实验模拟强注强采交变载荷作用下注采井出砂规律,采用岩石损伤量、加载次数及加载频率等参数修正出砂指数公式,分析注采井出砂风险并预测出砂时间,可得注采周期对注采井出砂的影响规律。修正后的出砂指数公式能够预测注采井的出砂周期和出砂程度,有效指导储气库注采井先期防砂完井方式的选择,合理制定生产制度控制注采井出砂,保证储气库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9年03期)
王建军,孙建华,高进伟,杨尚谕[7](2018)在《拉压交变载荷下螺纹接头密封面接触压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适用于拉压交变载荷工况下的注采管柱气密封螺纹接头,基于弹塑性接触非线性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考察了轴向拉压交变载荷作用下,储气库注采管柱接头密封面接触压力的分布特点。以2种密封形式(球面/柱面、锥面/锥面)的套管接头密封结构为例,重点研究了不同循环周次交变载荷作用下,主密封面和台肩面上的接触压力随接触长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从拉伸到压缩状态的不断转变,2种密封结构主密封面最大接触压力和有效接触长度均发生不同程度增加,而锥面/锥面密封结构具有较小的相对增加量。锥面/锥面密封形式的有效接触长度相对较长,台肩面辅助密封效果较好,但应合理控制其台肩顶端的应力集中问题。建议储气库注采管柱采用锥面/锥面密封结构的螺纹接头。所得结论可为储气库管柱螺纹的优化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8年12期)
夏建生,王鹏,许宁,张柱银[8](2018)在《多变载荷下板料成形摩擦系数模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PX-2000盘销式摩擦试验机研究了边界润滑条件下不同界面载荷对304不锈钢与SKD11模具钢之间摩擦系数的影响。运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立了一个基于不同界面载荷的变摩擦系数模型。并对变摩擦系数模型和定摩擦系数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及试验验证,比较了回弹预测结果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正压力从0.510~7.643 MPa的不断递增而逐渐减小;变摩擦系数模型的回弹预测结果与测量值之间误差较小,验证了变摩擦系数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2期)
赵凯,李志云,杨林[9](2018)在《25T型客室车窗抗交变载荷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5T型客室车窗抗交变载荷的性能是衡量其是否满足目前大铁路提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模拟车窗在恒定气压交变载荷20余万次作用下的抗疲劳性能,从而探究影响车窗抗交变载荷性能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陈冀[10](2018)在《航空换热器交变载荷下疲劳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运行时机载工况的复杂和恶劣程度远超地面换热器工作环境,航空换热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热疲劳与机械疲劳对换热器设备性能劣化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相关疲劳机制形成后的换热器工作过程中,设备会滋长裂纹、结构开裂并导致发生泄漏。而疲劳断裂破坏所具备的累积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征决定了设备疲劳不易在其使用过程中被及早察觉,这种情况下对航空换热器疲劳与寿命建立适用的评估方法并开展预测分析就具有了重要意义以及工程价值。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以及实验研究叁方面展开对航空换热器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了换热器主要的劣化形式及其作用机制,重点介绍航空换热器中的疲劳劣化及其机理,指出航空换热器复杂工作环境下所面临的疲劳机制主要为高温下的热疲劳和压力交变作用下的机械疲劳;(2)针对燃油-液压油换热器设计了多种工况的压力交变实验,得到产品在所设计的压力交变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响应情况。同时进行的结构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监测结果吻合程度较好,数值仿真计算能获得较为有效的结构对交变负载的动态响应特性;(3)针对空气-空气次级换热器实施了热动力实验,获取了产品结构上的热应力与应变数据;同时首先完成了换热器的共轭传热数值仿真计算,通过验证所获取的高温工况下的换热器内部温度分布结果,继而完成了对应结构上的热应力计算分析。对比验证得出热分析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应力载荷谱数据能够满足换热器热疲劳下的寿命预测精度要求;(4)基于名义应力法开展了航空换热器结构全寿命疲劳分析,将结构静力分析与热分析得到的有限元结果输入nCode Designlife,得出复杂工作环境下的航空换热器剩余寿命仿真预估结果,所获得的结论对机载系统中服役的换热器疲劳寿命提供了预测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12-01)
变载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海直达船属于浅吃水大型宽船,往复航经江段和海段,其疲劳问题不容忽视。将江段和海段载荷简化为小和大2级交变载荷,选取较为典型的船底纵骨贯穿横舱壁节点,通过对比试验探讨2级交变载荷对该船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下,变幅载荷中的大载荷是导致裂纹扩展的主要因素,小载荷的参与会降低大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的速率。采用等效应力法对变幅载荷下节点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发现采用Miner准则所得结果偏保守,采用均方根法所得结果偏危险,采用修正的Miner准则所得结果精度较高,推荐采用该方法评估2级交变载荷下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的疲劳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载荷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芝斌,熊丁根,王伟伟.圆管在承受交变载荷时的裂纹扩展寿命分析[J].建筑机械.2019
[2].徐铁柱,甘进,吴淏堃,吴卫国.两级交变载荷下船体结构典型节点疲劳试验研究[J].船舶工程.2019
[3].李政,史兴华,王海东,蒋刚.电路板在温变载荷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9
[4].杜红娟.变载荷工况下掘进机截割机构电机的动态特性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
[5].冯乾隆.智能商用车路径跟踪及前轴变载荷EPS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9
[6].隋义勇,林堂茂,刘翔,赵志宏,刘建东.交变载荷对储气库注采井出砂规律的影响[J].油气储运.2019
[7].王建军,孙建华,高进伟,杨尚谕.拉压交变载荷下螺纹接头密封面接触压力分析[J].石油机械.2018
[8].夏建生,王鹏,许宁,张柱银.多变载荷下板料成形摩擦系数模型的试验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
[9].赵凯,李志云,杨林.25T型客室车窗抗交变载荷的性能研究[J].轻工科技.2018
[10].陈冀.航空换热器交变载荷下疲劳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