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县高于铺镇李千户学区,河北保定072250)
摘要:不论是新课程改革前,还是新课程改革后,问题提问一直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能一直“活跃”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自然有其特有的“魅力”。问题可以避免知识的直接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可以直接高效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越来越灵活,问题的形式和提问的方式都有所突破,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让数学课堂更加多元化。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多样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多元化;课堂教学
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数学教学中,最传统的方法是在课堂上不断地循环讲授最新的知识点,然后为学生布置作业对错误习题纠正和继续在讲授新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学的单一性、死循环、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对讲述的知识点强制被迫接受,讲解最新的知识点,通过家庭作业巩固课堂上所讲授新的知识点,然后对课堂上的学生进行灌输教育。一个学期一直都是这种枯燥无味死循环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会严重降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产生厌学讨厌数学等思想。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创新,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求学阶段,小学生年纪较小,贪玩本质还是存在身心发展相对不成熟,在创造问题上,这就更具困难性,合适的问题设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食物分割方法,然后等分。然后让学习可以计算出每一块西瓜占整个西瓜的份量,计算完毕可让学生进行品尝西瓜环节,同时还可以增加多媒体显示,向学生展示动态情况,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我们想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应该使用问题情境,通过创造有效的教学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思想状态,创造出适当的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通过小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不断创造一些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数学障碍,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是处于引导者。只有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才能使用正确的问题情境模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性合作能力可以运用问题情境模式。基本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数学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问题情境大部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更愿意在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创新,提高小组讨论中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数学问题:情境性
增加数学问题的情境性可以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愉快地学。具有情境性的课堂问题可以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让数学问题在单纯的引导性的基础上变得更具吸引力。这样一来,不仅能达到数学提问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克、千克的认识的教学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着这个情境展开。具体来说。我给学生展示了超市购物的几幅图片,图片中有超市员工给顾客称重的内容,我特意将称放大了,给学生做了一个突出展示,并且还给学生展示了物品的标签。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都很熟悉,只是很多学生没有认真观察过称和标签上的内容到底代表什么。基于此,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称和标签上的内容,看看那些物体到底有多重。有了这个情境再进行这样的提问,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有了提升,观察得非常认真仔细。并且学生都注意到了千克和克的区别,还有学生直接根据千克和克的名称来猜测二者之间是不是存在着千倍的关系。由此可见,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发散的,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大有帮助。因此,应当有效增加问题的情境性。
(二)数学问题:探究性
增加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可以切实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升。而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正好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不过,我们在设计问题探究性的时候,需要把握好难易程度,让其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正在运行的电梯、游乐园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这些场景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过,并不陌生。所以,我以此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探究问题:
(1)请按照一定规则将图片上的场景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2)分类后仔细观察,说说每类场景的特点。
(3)你还能想到其他类似的场景吗?
这三个探究问题层层递进,一步步引导着学生探究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进度,在学生探究陷入僵局的时候及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引导,如:有学生在汽车到底是旋转还是平移上犹豫,我提醒学生关注汽车的整体运动。在这样的问题探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应当适当增加数学问题的探究性。
(三)数学问题:应用性
增加问题的应用性是提升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很多学生会学不会用,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数学问题的应用性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一来,会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辨别方向的教学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幅以学校为中心的简易地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地图,看看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上,而学校又在自己家的什么方向上。家和学校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场所,了解家和学校的位置方向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也可以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意识。我在地图上标注了学校和学生家小区名称或者附近的显著建筑物,方便学生进行寻找。在学生找到家和学校的位置之后,我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家和学校的方向,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辨别方向的具体学习。在学生学习过后,我还让学生互相找找同学家在自己家的什么方向上,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所以,应当适当增强问题的应用性。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的空间,以问促学,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又给学生创造了能力提升的机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甄晓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7.
[2]李薇.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学习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17.
[3]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