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身份论文-雷望红

重塑身份论文-雷望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塑身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农村治理,乡村社会,治理转型,基层党建

重塑身份论文文献综述

雷望红[1](2019)在《基层党员在乡村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身份重塑与功能再造——以湖北Z县党建工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剧烈变迁,一方面,村庄人口结构失衡,熟人社会网络密度降低,乡村建设责任逐渐国家化;另一方面,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全面转型,治理主体由经济精英转向社会精英,治理任务由资源汲取转向服务供给,治理手段由能动治理转向规范治理,而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基层治理全面转型,使得既有治理模式无法回应和解决乡村社会中的诸多问题。认为农村基层党员是乡村社会中重要的治理主体,能够通过激发基层党员身份意识,再造基层党员治理功能,重塑基层治理新模式;这一模式遵循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能够建立起党员与群众、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有效回应乡村社会发展需求,保障乡村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田森杰[2](2019)在《“新党媒”媒介身份的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形塑了我国媒介的政治身份,党性原则的新闻舆论方针决定了党媒必须保持政治身份特质。社会经济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的政治身份逐渐迷失",新党媒"的建立,是在重塑媒介的身份。媒体由"宣传者"转向"传播者",由"独语者"转向"沟通者",由党和政府的"代言人"转向公众的"委托人"。(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9期)

闫闯[3](2019)在《走向“新乡贤”:乡村教师公共身份的困境突破与角色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教师本是专业身份与公共身份的统一体,但在偏重专业身份的现代社会教师发展模式中,逐渐丧失乡村经济社会建设者的公共身份,成为在乡村中的"异乡人"。公共身份的丧失是乡村教师退化为彻底"职业人"的直接产物,根源在于国家法定建构、专业主义引领、技术官僚规训、离土离乡趋向的共同作用。新时代乡村教师可以自愿、主动甚至自觉走向"新乡贤"的返场方式,重新找回公共身份,自发回归乡村教育者与乡村建设者的双重角色,主导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助推乡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在乡村社会和乡村治理中发挥着积极的行为示范作用和价值引领功能,彰显乡村教师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祝全永,王宇星[4](2019)在《政治觉醒、身份转变和关系重塑——中央苏区农民政治社会化背景、路径与特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占中国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即国家政治权力构架的末梢,游离于政治权力中心之外;但国家政治权力决策层的每一个细微的政治变迁都有可能为其带来难以承受的政治压力。中国共产党人竭力吸纳农民阶级而农民阶级也主动或被迫地克服自身的阶级局限,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势力、政治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也为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革发展与进步夯实了执政合法性基础。中央苏区最先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权威领导下的农村根据地建设对农民阶级进行了以革命与改造为主要手段的政治社会化,使中国农民阶级实现了从意识、身份与关系转变叁个方面从无到有的政治变迁。(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殷世东,王笑地[5](2019)在《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现实困境与重塑路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资本是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其中社会信任是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心理基础,互惠规范是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制度保障,关系网络是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必要平台。然而,由于农村教师的社会资本存量与增量不足,导致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不高而缺乏职业认同度。因此,政府和社会必须培植与优化农村教师的社会资本,提高农村教师资本存量,从而重塑农村教师专业身份;农村教师也要转变观念,坚定献身农村教育的信念。(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方姚[6](2019)在《论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身份的差异化定位及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检察机关被赋予公益诉讼起诉权之后,既是诉讼参与者又是监督者,双重身份冲突的问题便突显出来。我国立法及司法解释对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并未进行实质区分,使得检察机关在两类公益诉讼中的身份定位处于混同状态。要避免身份冲突,还须厘清两类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双重身份存在的主次关系。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提起诉讼,进行权利救济,其监督的职责却不强烈,故而更应突出检察机关当事人的身份定位,这也有利于保证诉讼结构的平衡。而行政公益诉讼中,法律监督的职责则强于权利救济,检察机关监督者的身份定位更符合行政公益诉讼的特质。基于此,重构两类公益诉讼中与检察机关身份有关的制度,分析两类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的诉讼称谓、抗诉权、调查取证权以及举证责任等问题,使之与其定位相匹配,从而有效发挥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彰显两类公益诉讼的各自特点。(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立新[7](2019)在《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无疑是当代国际关系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与"东亚"、"中东"、"第叁世界"等词语并列,成为观察、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的重要概念。当代意义上的"西方"通常指由西欧人建立的一组国家,包括西欧诸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组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相似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以及发达的经济,信奉以自由民主、市场经济、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同时,这组国家在外交和安全问题上相互协商、共同行动,并结成了以北约为中心的安全同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虽然没有加入北约,但通常采取与北约协调一致的安全政策,并支持北约的军事行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4期)

张奕卉,魏凯[8](2019)在《区块链重塑数字身份 哪些应用值得期待?》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块链无疑是时下热门的技术之一,其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是构建价值互联网的重要基石。当前,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区块链正在加速与传统行业融合,区块链+医疗、区块链+金融、区块链+物流、区块链+AI等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可以说,随着区块链应(本文来源于《人民邮电》期刊2019-04-11)

金玲[9](2019)在《欧盟的非洲政策调整:话语、行为与身份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在多重危机背景下,欧盟对非政策经历新一轮务实调整,从寻求综合性的全面对非洲战略逐渐向短期利益驱动下的对非危机管理政策转向。在阻遏性政策目标之下,欧盟的对非移民政策成为主导欧非关系的核心,导致其对非政策日益形成以"移民-安全-发展"为支柱的结构,并表现出明显的失衡态势,发展问题则成为欧盟自身应对移民和实现安全的工具。由此,短期利益驱动下的欧盟对非政策面临利益同价值的矛盾,以及短期利益同长期目标的冲突。同时,欧盟日益碎片化的对非政策对非洲一体化亦构成挑战。(本文来源于《西亚非洲》期刊2019年02期)

常江[10](2019)在《身份重塑:数字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社会身份理论(SIT)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美国、英国和瑞士叁个国家共106位一线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考察和阐释,尝试在数字技术语境下理解新闻从业者的身份重塑机制。研究发现,传统新闻职业认同以"客观/专业主义"和"自由/自主性"为核心概念的话语体系,正逐渐被一种新的以"责任/公共服务使命"和"克制/道德标准"为核心概念的话语体系所取代。而新闻从业者通过怀旧的方式应对行业变化的传统策略,则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下不断弱化。文章进而提出,准确理解当下新闻从业者职业身份认同的"责任转向"或"伦理转向"是进行数字新闻生产理论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9年04期)

重塑身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形塑了我国媒介的政治身份,党性原则的新闻舆论方针决定了党媒必须保持政治身份特质。社会经济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的政治身份逐渐迷失",新党媒"的建立,是在重塑媒介的身份。媒体由"宣传者"转向"传播者",由"独语者"转向"沟通者",由党和政府的"代言人"转向公众的"委托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塑身份论文参考文献

[1].雷望红.基层党员在乡村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身份重塑与功能再造——以湖北Z县党建工作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田森杰.“新党媒”媒介身份的重塑[J].视听.2019

[3].闫闯.走向“新乡贤”:乡村教师公共身份的困境突破与角色重塑[J].教育科学.2019

[4].祝全永,王宇星.政治觉醒、身份转变和关系重塑——中央苏区农民政治社会化背景、路径与特质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5].殷世东,王笑地.农村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现实困境与重塑路径——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教师教育论坛.2019

[6].方姚.论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身份的差异化定位及重塑[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J].社会科学文摘.2019

[8].张奕卉,魏凯.区块链重塑数字身份哪些应用值得期待?[N].人民邮电.2019

[9].金玲.欧盟的非洲政策调整:话语、行为与身份重塑[J].西亚非洲.2019

[10].常江.身份重塑:数字时代的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J].编辑之友.2019

标签:;  ;  ;  ;  

重塑身份论文-雷望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