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出粒子论文-王海军,孙明翰,朱志旺,杜凤山,许志强

析出粒子论文-王海军,孙明翰,朱志旺,杜凤山,许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析出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铸轧,20CrMn钢,第二相粒子,强化机理

析出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军,孙明翰,朱志旺,杜凤山,许志强[1](2019)在《20CrMn钢双辊薄带振动铸轧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主研发的双辊薄带振动铸轧机上进行了20CrMn钢的振动、非振动铸轧对比实验。对所得铸轧板坯进行了拉伸测试、断口形貌观察、粒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振动能抑制大尺寸粒子的形成从而促进小尺寸粒子的均匀析出,进而提升铸轧板坯的力学性能。结合初步的第二相粒子动力学分析,提出振动对铸轧板坯中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影响机理为:振动对熔池区钢液的扰动作用使合金元素分布均匀,从而抑制其在钢液凝固阶段因局部富集而以大颗粒结晶相析出,并促进其在轧制阶段脱溶析出为小尺寸第二相粒子;合金元素分布于对基体有明显强化效果的小尺寸第二相粒子中,提高了合金元素的使用效率,极大地强化了铸轧板坯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于洋,惠亚军,王畅,王林,吴耐[2](2018)在《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含磷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析出钉扎住了位错与晶界,导致应力松弛曲线呈现出3个阶段的特征。试验用钢的PTT曲线呈现典型的"C"曲线形状,最快析出的鼻子点温度约为850℃,在此温度下,第二相粒子析出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14和246s,随着弛豫时间的增加,第二相粒子的析出数量逐渐增多,形貌逐渐粗化,析出粒子为Ti_4C_2S_2和TiC,主要呈圆形颗粒形貌。由于试验钢种采用磷强化,在析出的第二相粒子中存在棒形和长条形FeTiP,同时由于磷的晶界偏聚,所以FeTiP同样存在晶界析出的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8年07期)

李发业,罗晓阳,赵小龙[3](2018)在《Ti-IF钢第二相粒子析出热力学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CSP工艺生产Ti-IF钢,通过FactSage软件计算不同成分方案Ti-IF钢冷却过程第二相粒子TiC、TiN、TiS、Ti_4C_2S_2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关系,确定了第二相粒子析出温度范围。分析了第二相粒子对{111}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C含量,适当提高S含量,可提高Ti-IF钢{111}有利织构的比率。(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李志超,党宁,江海涛,夏振海[4](2017)在《含Cu取向硅钢中第二相粒子析出演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CGO硅钢制备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及分布状态,统计粒子的平均尺寸、面密度及Zener因子。结果表明:试样中主要存在两种析出物,一种是(Cu,Mn)S复合析出物,尺寸为1μm左右,称为A类析出物,另一种是Cu_2S析出物,尺寸为10~30nm,称为B类析出物,Cu_2S起主要抑制作用。第二相粒子在热轧阶段大量弥散析出,平均粒子尺寸最小,面密度最高,高温退火前的加工阶段,粒子的平均尺寸不断增加,面密度逐渐降低;高温退火过程中,随着析出物体积分数的降低,其抑制能力呈下降趋势,960℃时析出物发生明显的聚集现象,当Zener因子A低于临界值0.19nm~(-1)时,二次再结晶发生,残留的粒子不会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柏广海,王荣山,张晏玮,梅金娜,李金山[5](2016)在《加工工艺对Zr-1Nb-0.01Cu合金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对Zr-1Nb-0.01Cu合金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和退火次数减少、中间退火温度和最终退火温度降低与时间的缩短,第二相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在减小。在温度高于640℃的中间退火过程中形成的β-Zr相在最终的退火过程中很难完全分解。由于Ostwald熟化效应,最终退火时间的延长会导致合金中尺寸较小的第二相粒子通过原子扩散合并成尺寸较大的第二相粒子。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降低中间退火温度在减小第二相粒子尺寸方面更为有效。通过低温中间/最终退火(≤520℃)或缩短退火时间(≤2 h)可获得平均晶粒尺寸小于50 nm的第二相粒子。研究结果对调控Zr-Nb系合金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10期)

王瑞,杨平,刘恭涛[6](2016)在《渗氮温度对获得抑制剂取向硅钢粒子析出及退火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750℃、850℃、950℃叁个渗氮温度下对实验室设计成分并冶炼的渗氮钢料进行渗氮处理,利用SEM、EDS、EBSD等技术分析样品渗氮后粒子析出情况以及初次再结晶组织和高温退火后及升温阶段样品宏观组织,对比研究了渗氮温度对获得抑制剂法制备取向硅钢渗氮后的粒子析出行为及退火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750~850℃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渗氮温度能提高渗氮效率,样品N含量、粒子密度及尺寸都会提高,但渗氮温度超过850℃时渗氮效率下降,且出现复合析出粒子,并伴随粒子分解过程;随着渗氮温度升高,样品晶粒尺寸不均匀现象更为显着,且{001}<120>织构组分增强;该成分体系下,渗氮温度由750℃升高到950℃过程中,抑制力由足量到不足,毫米级孤岛状小晶粒增多,二次再结晶温度降低。理想渗氮温度应在750℃到850℃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期刊2016年03期)

王瑞,杨平,刘恭涛[7](2016)在《渗氮温度对获得抑制剂取向硅钢粒子析出及退火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750℃、850℃、950℃叁种渗氮温度制备实验室冶炼渗氮钢,利用SEM、EDS、EBSD等技术分析样品渗氦后粒子析出情况以及初次再结晶组织和高温退火后及升温阶段样品宏观组织,对比研究了渗氮温度对获得抑制剂法制备取向硅钢渗氮后的粒子析出行为及退火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750℃-850℃的温度范围内,提高渗氮温度能提高渗氮效率,样品N含量、粒子密度及尺寸都会提高,但渗氮温度超过850℃时渗氮效率下降,且出现复合析出粒子,并伴随粒子分解过程;随着渗氮温度升高,样品晶粒尺寸不均匀现象更为显着,且{001}〈120〉织构组分增强;该成分体系下,渗氮温度由750℃升高到950℃过程中,抑制力由足量到不足,毫米级孤岛状小晶粒增多,二次再结晶温度降低。理想渗氮温度应在750℃到850℃之间。(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暨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8-16)

冯世强,刘成,柴志刚,李琦,徐东升[8](2016)在《金属碳骨架包覆的氢氧化钴纳米粒子用于高电流的氧析出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析出反应是电解水制氢的关键步骤,由于其电子传递过程复杂,动力学速率慢而成为制约电解水制氢的瓶颈问题。钴基催化剂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氧析出电催化剂~([1]),在此,我们合成了无定型的金属有机框架包覆的无定型磷酸钴纳米粒子,通过退火和碱液处理得到金属碳骨架包覆的氢氧化钴纳米粒子。实验发现,通过金属碳骨架包覆的核壳结构比单纯的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氧析出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突出表现在高电流密度时的过电位低(100 mA cm~(-2) at 0.38 V),较高的转化频率(1.5 s~(-1) at 0.36 V)和高的稳定性(在100mA cm~(-2)下测试250小时没有活性的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期刊2016-07-01)

孙彦辉,董健,金吉男,付少朋,朱雪珍[9](2016)在《连铸二冷区温度波动下的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循环模拟试验机研究了PQ700热轧高强钢铸坯表面温度为800~1200℃时温度波动对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影响,并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PQ700连铸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大于1050℃时,由温度波动引起的析出物尺寸变化明显;温度小于900℃时,由温度波动引起的析出物数量变化明显;Nb的含量变化对析出相(Nb,Ti)C摩尔分数影响较大;Ti的含量变化对析出相Ti(C,N)有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罗许,杨财水,康永林,李俊洪[10](2016)在《析出粒子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析出粒子与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定量关系,建立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计算TiN和TiC析出粒子共同作用下钛微合金化钢奥氏体晶粒尺寸.根据析出相质点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析出粒子体积分数逐渐减少,粒子半径逐渐增大,TiC粒子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TiN粒子对奥氏体晶粒长大钉扎效果一般.采用实验测试手段测量不同加热温度下保温30 min后实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尺寸,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析出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含磷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析出钉扎住了位错与晶界,导致应力松弛曲线呈现出3个阶段的特征。试验用钢的PTT曲线呈现典型的"C"曲线形状,最快析出的鼻子点温度约为850℃,在此温度下,第二相粒子析出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分别为14和246s,随着弛豫时间的增加,第二相粒子的析出数量逐渐增多,形貌逐渐粗化,析出粒子为Ti_4C_2S_2和TiC,主要呈圆形颗粒形貌。由于试验钢种采用磷强化,在析出的第二相粒子中存在棒形和长条形FeTiP,同时由于磷的晶界偏聚,所以FeTiP同样存在晶界析出的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析出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军,孙明翰,朱志旺,杜凤山,许志强.20CrMn钢双辊薄带振动铸轧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于洋,惠亚军,王畅,王林,吴耐.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J].中国冶金.2018

[3].李发业,罗晓阳,赵小龙.Ti-IF钢第二相粒子析出热力学浅析[J].甘肃科技.2018

[4].李志超,党宁,江海涛,夏振海.含Cu取向硅钢中第二相粒子析出演变行为研究[J].材料工程.2017

[5].柏广海,王荣山,张晏玮,梅金娜,李金山.加工工艺对Zr-1Nb-0.01Cu合金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6].王瑞,杨平,刘恭涛.渗氮温度对获得抑制剂取向硅钢粒子析出及退火组织的影响[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6

[7].王瑞,杨平,刘恭涛.渗氮温度对获得抑制剂取向硅钢粒子析出及退火组织的影响[C].第十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暨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论文摘要集.2016

[8].冯世强,刘成,柴志刚,李琦,徐东升.金属碳骨架包覆的氢氧化钴纳米粒子用于高电流的氧析出催化剂[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2016

[9].孙彦辉,董健,金吉男,付少朋,朱雪珍.连铸二冷区温度波动下的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J].工程科学学报.2016

[10].罗许,杨财水,康永林,李俊洪.析出粒子对钛微合金化高强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J].工程科学学报.2016

标签:;  ;  ;  ;  

析出粒子论文-王海军,孙明翰,朱志旺,杜凤山,许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