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孤立性心房颤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C反应蛋白质,每搏输出量
孤立性心房颤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周建华,谢东君,袁晓燕[1](2019)在《孤立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基线资料对孤立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孤立性心房颤动128例,且均为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者。术前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房颤病程、房颤类型、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球蛋白、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是否行电复律等临床基线资料。经门诊或住院随访病人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病人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过(14.33±5.49)个月随访,单因素分析示房颤病程(OR=1.008,95%CI:1.003~1.013,P=0.001)、房颤类型(OR=0.432,95%CI:0.191~0.973,P=0.043)、左房前后径(OR=1.114,95%CI:1.027~1.207,P=0.009)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显着相关。COX多因回归素分析,房颤病程(OR=1.012,95%CI:1.002~1.016,P=0.009)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病程为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程越长复发率越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郑嘉荣,陈宣佑,高丽,李晓静,王冬[2](201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及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孤立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房增大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HD和PAF患者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右房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包括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及P波前容积)、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AF组患者左、右房的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均大于CHD组和正常对照组,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均小于CH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HD组患者左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容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D组右房上下径、左右径及主动射血分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大容积和P波前容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应变和应变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全面、准确地评价CHD和PAF患者心房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变化。CHD和PAF均可导致患者左、右房增大,且PAF造成的心房增大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钱志宏,倪悦,葛丹亘[3](2018)在《孤立性心房颤动的C反应蛋白1441C/T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C反应蛋白(CRP)1441C/T基因多态性,及LAF、CRP1441C/T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CRP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对116例LAF患者(病例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1441C/T基因型检测,并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RP浓度。结果病例组中含T等位基因及CT基因型增多,且病例组发现一例TT基因型,但两组间CRP1441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行组间和亚组比较,病例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行组内及亚组比较,发现CT+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者CRP血清浓度无差异。结论 LAF患者中T等位基因及CT基因型增多;LAF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邢小飞,刘楠楠,韩雅玲,梁明,王祖禄[4](2018)在《二尖瓣环位移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尖瓣环位移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孤立性心房颤动且经常规经胸超声测量左室收缩功能(LVEF)≥50%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据左心耳内血栓情况进一步分为无血栓组(NTH组)、自发显影组(SEC组)和血栓组(TH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TMAD)值,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常规经胸超声参数,比较各组的TMAD值,分析左心耳血栓与TMAD值间的关系。结果各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内TH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心率有明显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病例组的左房内径(LAd)均大于对照组,TMAD值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内,SEC组和TH组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和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均大于NTH组,各TMAD值均小于NTH组(均P<0.05)。结论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二尖瓣环位移值与左心耳血栓有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新,刘念,郭丽珠,杜昕,董建增[5](2016)在《HAN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汉族人群HAND1基因5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汉族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354例与社区健康对照人群379例,采用Sequenom飞行质谱平台进行SNP位点基因分型,采用Plink软件进行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关联分析。结果:HAND1基因rs1846966的GG基因型频率(隐性模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8207,P=0.0426)。男女患者的等位基因分布无差别。阵发性心房颤动亚组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亚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AND1基因rs1846966位点GG基因型可能与汉族人群中与孤立性心房颤动易感性降低相关。(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许哲通,冯志霞,王茜,朱露芳,张晓敬[6](2016)在《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联合缬沙坦治疗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该项研究旨在明确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或联合缬沙坦治疗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否能有效抑制心房电重构及结构、功能重构。方法随机分成四组,美托洛尔组(A组)、美托洛尔+螺内酯组(B组)、美托洛尔+缬沙坦组(C组)、对照组(D组)。服药1年后比较各组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同一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一年后不同组间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total)、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结果 A组、B组及C组1年后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低于D组(P<0.05),A组、B组、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干预组服药1年后较服药前A组LAEFtotal、LAEFpassive、LAEFactive、LAVI无明显变化(P>0.05),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前降低(P<0.05)。B组及C组LAEFtotal、LAEFpassive、LAEFactive明显升高(P<0.05),LAVI、心房颤动发作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5)。治疗1年后,A组、B组和C组各指标均低于D组(P<0.05),B组与C组优于A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或联合缬沙坦治疗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有效控制心房颤动反复发作,缩短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能有效抑制左心房结构及功能重构,可延缓阵发性心房颤动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6年01期)
王宁宁[7](2015)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心钠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测定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定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浓度,探讨这两种物质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病例84例,通过使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入选病例外周静脉血浆ANP、ANGⅡ,包括32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于房颤发作时、终止后7 d及32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及终止后7 d、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ANP、ANGⅡ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阵发性房颤发作时与终止后1周比较均明显升高,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浆ANP及ANGⅡ水平低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发作时(P<0.01)。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ANP及ANGⅡ水平与房颤发生和持续可能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5年35期)
连苗军[8](2015)在《血清睾酮水平与男性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病率明显升高,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0%。大多数AF都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的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但有极少部分AF无明确的病因,各项检查方法及临床资料都无法解释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变异相关。美国心脏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2006指南将孤立性心房颤动(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定义为:发病年龄<60岁,临床证据证实无心肺疾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并排除所有已知可致AF的其他疾病的心房颤动。LAF在AF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6%~11.4%。如何寻找并测定相关的生化指标预测该类型AF的发生,搜寻LAF的相关危险因素。国外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显示,正常水平的睾酮对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男性睾酮水平,探寻与LAF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LAF治疗中寻找新的突破。目的通过检测LAF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探讨其与LAF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评估LA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男性患者中,符合ACC/AHA/ESC2006年发布的AF治疗指南及2010 ESCAF管理指南中LAF的诊断标准并剔除3个月内曾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 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ARB)的患者:将LAF组分为阵发性AF组50例;持续性AF组50例,正常对照组130例。所有患者检测血清睾酮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测量血压、超声心动图,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并对对照组、阵发性AF组与持续性AF组进行方差统计分析和Kruskal-Wallis检验,主要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相关分析。睾酮水平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hs-CRP采用乳胶凝集反应法测定。结果1.各组间血清睾酮水平比较,持续性AF组低于阵发性AF组(383.44±114.19VS 395.68±96.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383.44±114.19 VS 395.68±96.93 VS 485.27±160.9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间年龄比较,持续性AF与阵发性AF组(55.40±5.79 VS 52.68±7.1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55.40±5.79 VS 52.68±7.16VS49.54±5.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各组间hs-CRP比较,持续性AF与阵发性AF组(3.17±4.49 VS 3.06±4.0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3.17±4.49 VS 3.06±4.07 VS1.18±1.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各组间LAD比较,持续性AF与阵发性AF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4.49 VS 3.06±4.07,P<0.05);与对照组比较(3.17±4.49 VS 3.06±4.07VS 1.18±1.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睾酮水平与孤立性心房颤动呈负相关;年龄、hs-CRP、LAD与孤立性心房颤动呈正相关。结论1.本研究表明男性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中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降低,但与AF的类型无关;低睾酮水平可能是孤立性心房颤动的易感因素或危险因素,炎症参与了LAF的发生和维持。2.本研究表明年龄、hs-CRP、LAD是LAF的独立危险因素,LAD在持续性AF中明显增大,而男性患者睾酮可能是LAF的独立保护因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10-01)
郑黎晖,姚焰,吴灵敏,陈刚,张奎俊[9](2015)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内皮素-1浓度变化及相互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大内皮素-1(big ET-1)的水平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128例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50%的孤立性房颤患者,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8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5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及病情与之相匹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s-CRP及big ET-1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房颤患者血浆hs-CRP及big ET-1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血浆big ET-1浓度较阵发性房颤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阵发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与big ET-1浓度呈正相关(r=0.563,P<0.05);在持续性房颤组,血浆hs-CRP浓度与big ET-1浓度有相关性(P<0.05),但相关性较弱,r值<0.1。结论:孤立性房颤患者血浆hs-CRP及big ET-1浓度增加,且持续性房颤患者升高明显;阵发性孤立性房颤患者的血浆hs-CRP浓度与big ET-1浓度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赵乃时,梅举,吴淑彬,马南,刘浩[10](2015)在《左心房收缩功能对孤立性心房颤动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房收缩功能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57例孤立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是否缺失,分为A峰缺失组(A组,20例)和A峰存在组(B组,37例)。其中A组年龄(56.32±17.18)岁,女5例;B组年龄(60.33±11.22)岁,女17例。两组均行胸腔镜辅助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记录术前、术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变化。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26(24.3±8.8)个月。A组术后房颤复发率高于B组(20.0%vs.2.7%,P<0.05)。全组术后6个月LAD及LVEF较术前改善(P<0.05),但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房机械收缩功能受损与孤立性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关,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缺失可能是孤立性房颤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孤立性心房颤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和孤立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心房增大的结构及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HD和PAF患者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右房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包括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及P波前容积)、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AF组患者左、右房的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均大于CHD组和正常对照组,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均小于CH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HD组患者左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容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主动射血分数、应变及应变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D组右房上下径、左右径及主动射血分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大容积和P波前容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应变和应变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全面、准确地评价CHD和PAF患者心房结构及收缩功能的变化。CHD和PAF均可导致患者左、右房增大,且PAF造成的心房增大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孤立性心房颤动论文参考文献
[1].刘伟,周建华,谢东君,袁晓燕.孤立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9
[2].郑嘉荣,陈宣佑,高丽,李晓静,王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及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
[3].钱志宏,倪悦,葛丹亘.孤立性心房颤动的C反应蛋白1441C/T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
[4].邢小飞,刘楠楠,韩雅玲,梁明,王祖禄.二尖瓣环位移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
[5].李新,刘念,郭丽珠,杜昕,董建增.HAN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关联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
[6].许哲通,冯志霞,王茜,朱露芳,张晓敬.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及美托洛尔联合缬沙坦治疗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
[7].王宁宁.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心钠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测定及其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5
[8].连苗军.血清睾酮水平与男性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
[9].郑黎晖,姚焰,吴灵敏,陈刚,张奎俊.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大内皮素-1浓度变化及相互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15
[10].赵乃时,梅举,吴淑彬,马南,刘浩.左心房收缩功能对孤立性心房颤动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