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变形特征论文-朱孟龙,张庆文,徐国林,蒋锐,刘欢

受力变形特征论文-朱孟龙,张庆文,徐国林,蒋锐,刘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力变形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绢云母片岩,隧道,试验监测,变形

受力变形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朱孟龙,张庆文,徐国林,蒋锐,刘欢[1](2019)在《基于现场实测的绢云母片岩隧道变形与受力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绢云母片岩是西南地区普遍存在的复杂地质软岩,遇水易软化、泥化,在该中地层条件下施工的隧道普遍出现软岩大变形问题,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塌方,极易造成严重后果。以实际工程为载体,通过现场试验,研究绢云母片岩隧道的变形与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叁台阶开挖造成围岩压力的多级释放,每台阶开挖后围岩压力均经历快速增长与缓慢增加两个阶段,围岩压力总体呈现出"右上、左下大,右下、左上小"的非对称分布;初期支护钢架以受压为主,应力"上大下小"分布,右拱腰处钢架压应力最大237. 4 MPa,大于钢架抗压强度设计值;围岩整体向内挤压,隧道呈现"上大下小"不对称变形,右拱腰处最大变形量325 mm,大于预留变形。研究指出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为绢云母片岩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了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9期)

王旭燚,王银辉,罗征,陈闯[2](2019)在《大跨不对称小半径曲线转体连续刚构受力和变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建桥梁在跨越既有线路、山谷等往往在结构形式上面对巨大挑战,大跨径、小曲率、转体施工、连续刚构等特点集于一身的桥梁应运而生。这些因素增加了桥梁的施工难度,并且施工过程和成桥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复杂。本文依托宁波某跨铁路节点桥,对全桥和球铰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施工过程主梁悬臂根部截面的扭转变形,主梁最大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的变形与应力以及球铰及下转盘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桥墩预应力对控制曲线连续刚构桥弯扭耦合效应及变形具有重要作用;主梁最大悬臂状态的扭转变形和横向位移在悬臂二分之一附近最大;成桥状态主梁空间变形呈明显的不对称性,中跨主梁截面外侧应力大于内侧应力,边跨呈相反趋势;下转盘最大竖向压应力出现在球铰边缘下方附近,在施工监控中应重点关注。(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刘守花,阳军生,鬲浩然,肖育斐[3](2019)在《半盖挖法偏压基坑中立柱受力与变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沙地铁4号线砂子塘站基坑工程为背景,综合采用数值计算、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半盖挖法偏压基坑中立柱受力与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半盖挖法偏压基坑中立柱变形和受力不仅受基坑开挖降水和外部荷载影响,地形偏压荷载对中立柱影响也不容忽视.半盖挖法偏压基坑中立柱变形、受力呈现出特殊性:中立柱水平向地形较低侧变形,且沿竖向呈鼓肚型变形模式;中立柱回弹值均不超过开挖深度的0.05%;中立柱轴向承受弯矩和压力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金,吴红刚,刘德仁,牌立芳,李玉瑞[4](2019)在《隧道-洞口滑坡体系受力特征及变形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在西部地区的大规模建设,隧道在线路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洞口隧道在滑坡作用下产生的病害越来越严重。然而,我国目前在隧道-洞口滑坡体系设计中没有可供参考的受力变形模式,因此本文以隧道-洞口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功东高速公路中隧道-滑坡工程实例的总结及工程地质模型的建立,对滑坡推力作用下的隧道变形模式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将隧道-洞口滑坡分为与滑面相交和下穿滑体两种模式,与滑面相交的隧道直接受到剩余滑坡推力的作用,而下穿滑体的隧道主要承受附加荷载的影响;(2)位于滑体内隧道承受围岩压力、滑坡推力和岩土抗力的作用,可将洞口有刚性支撑的隧道-滑坡结构简化为简支梁,无刚性支撑作用下的隧道-滑坡结构简化为悬臂梁;(3)下穿滑体隧道在附加荷载的影响下,拱部承受多余的压力而受到偏压作用,拱顶形成受拉区域,出现拉张裂缝。(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蒋兴科[5](2019)在《瓦斯预抽钻孔密封段受力变形特征及其漏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钻孔瓦斯抽采作为煤层瓦斯防治的基础手段,在井下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抽采过程中钻孔周围复杂应力场的作用,导致钻孔密封段易失稳,进而使得钻孔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对本煤层瓦斯抽采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井下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因此,针对钻孔密封段失稳的研究,对于提高井下瓦斯抽采效率、预防井下瓦斯灾害等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理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利用DNS200电子万能试验机及YYL200型电子持久蠕变试验机,对不同封孔材料充填下的含孔试样破坏过程中的表面应变、孔周位移以及分级加载下的蠕变试验进行研究;针对漏气影响下的单孔瓦斯的流量、浓度衰减规律,运用钻孔围岩的不同区域并结合弹塑性力学等知识进行分析,得到造成衰减的主要原因。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基于弹塑性理论及相应强度准则,推导了预抽钻孔孔周围岩的应力分布及弹塑性区域的范围。建立了钻孔支护力作用下的瓦斯抽采钻孔力学模型,得到了钻孔密封段孔周的应力分布及孔周位移的表达式。(2)针对瓦斯预抽钻孔孔周裂纹扩展及孔周位移变化等问题,开展了含孔试样的渐进性破坏试验,利用VIC-3D非接触式全场应变观测系统对煤样破坏过程中的表面应变及孔周位移进行观测,得到了含孔试样的破坏类型及不同类型封孔材料对孔周位移变化规律的影响。(3)开展了含孔试样分级加载下的蠕变破坏试验,建立了含孔试样受力失稳破坏模型,通过拟合得到了钻孔密封段蠕变试验参数的变化规律,可为钻孔密封段蠕变失稳预防措施的选取提供借鉴。(4)针对瓦斯预抽钻空的漏气问题,通过对穿层钻孔瓦斯流量、浓度的现场跟踪监测。建立了瓦斯抽采流量的负指数关系式,得到瓦斯衰减的叁个阶段及相应抽采周期,并基于钻孔周围应力与瓦斯抽采流量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单孔瓦斯衰减与钻孔周围破碎区、弹性区和塑性区应力变化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谢卓吾[6](2019)在《深埋大断面膨胀性红黏土隧道衬砌变形和受力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近年来高速客运专线的出现和大规模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隧道工程是高速铁路截弯取直,减小展线系数的重要途径,衬砌结构受力模式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优化衬砌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文章以银川—西安高铁庆阳隧道二工区正洞围岩及衬砌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及ABAQUS有限无模拟等手段,对叁台阶法开挖人断面穿越上新统红黏土地层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及受力的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1)研究区红黏土属于新近纪红黏土(N2cr),土体颗粒整体偏细为风成沉积次生红黏土范畴,孔隙较少,颗粒间胶结能力极强,土质极硬;由于固结压力及固结历史长,在饱和浸水断裂面上可明显观察有层状节理特征,证明该层红黏土有部分沉积成岩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内摩擦角减小,黏聚力降低。同时膨胀潜势受初始含水率影响,初始含水率越低其膨胀潜势越大。(2)围岩压力呈现出“快速增长—剧烈波动—缓慢增长—稳定”的规律,水平围岩压力大于垂直围岩压力;衬砌结构内力呈现出“快速增长—缓慢增长—稳定”的规律,拱顶位置及两侧边墙拱脚位置出现应力集中,应考虑放大截面及改善拱脚约束;大断面隧道的衬砌结构并非理想承压环模型,而是已支护部分与围岩多次应力重分布达到平衡的过程,其中锁脚锚杆对衬砌结构受力状态有着显着影响;由于水平围岩压力大于垂直围岩压力这一特殊的围岩应力状态,导致其两侧收敛量大于拱顶沉降量。(3)衬砌结构在未闭合与已闭合交界位置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应考虑在该位置布置临时仰拱;锚杆内力较小,未发挥理想约束作用可考虑在土质隧道中取消系统锚杆;开挖过程对沉降过程影响范围大致为1.5倍洞径,该范围外影响较小,掌子面距离未开挖部分1/2倍洞径位置开始产生剧烈变形,远离后影响幅度匀速减小,可量测沉降量约为实际围岩总沉降量的1/2;对比全断面、两台阶、双导洞法及CD法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特征,考虑到工期等因素,该地层隧道推荐使用两台阶法开挖。(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夏亚锋[7](2019)在《大型综合管廊不同工况下受力变形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综合管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国家近期确定的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地区)建设中,地下综合管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提前以白洋淀地区工程及水文环境数据为依据,对大型综合管廊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得到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为今后新区综合管廊及地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增强人们对大型综合管廊结构与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本文针对大型综合管廊拟展开如下研究:1、在白洋淀地区土层条件及未考虑地下水的情况下,建立大型综合管廊数值模型,研究埋置深度对综合管廊上部顶板、行车层底板、管廊侧壁、管线舱底板、检修层底板的应力、沉降变形以及管廊周围土体应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2、根据近些年来白洋淀周边平均地下水位,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对大型综合管廊及周围土体的影响,并将所得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未考虑地下水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考虑地下水位随着周围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对确定埋置深度的大型综合管廊,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综合管廊不同部位的应力、沉降变形以及管廊周围土体应力的变化规律,分析总结地下水位变化对上述部位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苗倩[8](2019)在《高速铁路斜拉桥上无缝线路受力变形特征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工程应用来看,无缝线路是高速铁路的主要形式,为使线路跨越大江大河、各级公路等需要建设大量长大桥梁,但高速铁路高速运营时梁体的变形与轨道高平顺性要求相矛盾,无缝线路面临与长大桥这一复杂结构的协调性难题。斜拉桥是目前铁路桥梁中跨度最大、结构也最为复杂的一种桥梁,近年来在我国高铁桥梁上逐步开始应用,因此斜拉桥与无缝线路的组合也逐步发展,明确斜拉桥上无缝线路受力变形特征与其结构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九铁路大跨斜拉桥无缝线路为研究背景,基于梁轨相互作用理论与有限元模型,对比了全桥铺设常阻力扣件、小阻力扣件与设置调节器叁种方案下的无缝线路结构受力变形规律;对调节器结构及铺设方案进行设计优化;探究了无缝线路长期服役过程中,桥梁轨道参数变化对斜拉桥无缝线路的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有限元理论,研究了大跨斜拉桥梁轨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大跨斜拉桥无缝线路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利用钢轨-扣件-轨枕-有砟道床-梁体之间的双层非线性弹簧单元模型模拟梁轨相互作用,更接近于结构实际的传力、受力特性,模拟结果更具有可信性。(2)计算了全桥铺设常阻力扣件、小阻力扣件、设置调节器叁种方案在温度、列车荷载、列车与温度耦合荷载以及偶然荷载作用下无缝线路结构受力变形特征。斜拉桥温度跨度较大,全桥铺设常阻力或小阻力扣件时,无缝线路结构因伸缩力较大而无法通过强度与稳定性检算,需在梁端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以下简称“调节器”);调节器对梁端挠曲荷载下钢轨受力变形影响较小;扣件阻力的减小会增大制(启)动附加力;耦合荷载与偶然荷载对于钢轨受力变形有较大影响,应当予以关注。(3)大跨斜拉桥无缝线路主梁梁端设置调节器时可满足无缝线路设计规范的要求,本文对调节器结构与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调节器最佳铺设方案为连续主梁梁端分别设置一组单向调节器,尖轨与基本轨的接头位于距离梁缝4.00m的连续主梁,尖轨也位于主梁;基本轨位于边跨简支梁并跨越主梁端部梁缝,始端距离梁缝6.00m;调节器范围内接头位置向基本轨方向5.00m范围内设置零阻力扣件,其余桥上铺设常阻力扣件;尖轨固定不动,基本轨伸缩。基于此方案,计算了不同工况下调节器伸缩量,考虑迭加效应及伸缩富余量,建议量程选择±600mm;斜拉桥无缝线路设置调节器后,必要时可以设置抬枕装置。(4)受自然环境以及长期荷载作用的影响,斜拉桥及无缝线路的部分参数将产生较大变化,探究了无缝线路设置调节器后,斜拉索刚度衰减、锁定轨温衰减、扣件与道床纵向阻力衰减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斜拉索刚度衰减对伸缩、制(启)动荷载下结构受力变形影响较小,挠曲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受力变形对斜拉索刚度变化更敏感;当锁定轨温衰减8℃时,客货共线钢轨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扣件、道床纵向阻力衰减,制(启)动力逐渐增大,梁轨相对位移也增大;斜拉桥上有砟轨道结构结构设计方法较为成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现场。图120幅,表37个,参考文献94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4-23)

王亚东[9](2019)在《千枚岩地层四车道隧道结构受力特征与变形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交通事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隧道的工程优势日益凸显,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所带来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软岩隧道便是典型问题之一。目前关于软岩隧道结构变形受力特征以及施工方式优化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是针对小跨度断面或者虽是大断面隧道但围岩的岩性都相对较好,对于大断面和软弱围岩同时出现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和支护体系的研究却不多,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红石河隧道项目为工程依托,在总结软弱围岩工程特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隧道开挖的空间和时间效应,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了合理的变形测试方案并对数据成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软岩大断面隧道的一般变形规律,利用数值分析明确了最佳开挖方法及注浆加固范围的合理取值,用以指导后续施工,针对危险系数较高的浅埋偏压段,结合数值模拟与数据分析对隧道受力变形特征以及结构偏移规律进行了补充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区分了地质软岩与工程软岩的差别,总结了软弱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与变形破坏特征,结合软岩隧道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叙述了软岩隧道的破坏模式与影响因素。(2)结合工程实际与设计方案,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性的变形监测方案,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一系列研究分析得到大断面千枚岩隧道变形的基本特征。(3)采用仿真计算软件MIDAS/GTS建立大断面千枚岩隧道的不同施工开挖模型,结合工程进度、成本及现有施工技术条件选取较适合该软弱围岩隧道的开挖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注浆措施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并选取加固效果最佳、经济效益最好的注浆范围。(4)结合数值模拟与已有的变形测试成果对千枚岩地层下大跨度隧道浅埋偏压段的结构受力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讨论,通过分析不同偏移情况下的隧道收敛及单侧位移变化规律,得到了偏移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对出现局部变形的钢拱架进行了水平方向变形量的初步推算。(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6)

张丽娜,赵滨京,张莎莎[10](2019)在《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性状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高速公路中的钢波纹管涵洞工程作为依托工程,工程处于山西晋中榆次龙白至祁县赵城区段的高速公路,综合分析大量的有关于涵洞设计的参考文献资料和国内外比较知名的钢波纹管涵洞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长期的对现场情况的检测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对比分析了现场监测数据和模拟软件模拟结果,对高填方路堤下钢波纹管涵洞的荷载性状特征、自身结构受力特征及变形特征提出了比较有研究价值和分析价值的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在今后类似条件下高填方路堤与涵洞的结合设计和钢波纹管涵洞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3期)

受力变形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建桥梁在跨越既有线路、山谷等往往在结构形式上面对巨大挑战,大跨径、小曲率、转体施工、连续刚构等特点集于一身的桥梁应运而生。这些因素增加了桥梁的施工难度,并且施工过程和成桥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复杂。本文依托宁波某跨铁路节点桥,对全桥和球铰受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施工过程主梁悬臂根部截面的扭转变形,主梁最大悬臂状态和成桥状态的变形与应力以及球铰及下转盘的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桥墩预应力对控制曲线连续刚构桥弯扭耦合效应及变形具有重要作用;主梁最大悬臂状态的扭转变形和横向位移在悬臂二分之一附近最大;成桥状态主梁空间变形呈明显的不对称性,中跨主梁截面外侧应力大于内侧应力,边跨呈相反趋势;下转盘最大竖向压应力出现在球铰边缘下方附近,在施工监控中应重点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力变形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朱孟龙,张庆文,徐国林,蒋锐,刘欢.基于现场实测的绢云母片岩隧道变形与受力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王旭燚,王银辉,罗征,陈闯.大跨不对称小半径曲线转体连续刚构受力和变形特征分析[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3].刘守花,阳军生,鬲浩然,肖育斐.半盖挖法偏压基坑中立柱受力与变形特征[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赵金,吴红刚,刘德仁,牌立芳,李玉瑞.隧道-洞口滑坡体系受力特征及变形模式[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5].蒋兴科.瓦斯预抽钻孔密封段受力变形特征及其漏气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6].谢卓吾.深埋大断面膨胀性红黏土隧道衬砌变形和受力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7].夏亚锋.大型综合管廊不同工况下受力变形特征分析[D].河北大学.2019

[8].苗倩.高速铁路斜拉桥上无缝线路受力变形特征及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9].王亚东.千枚岩地层四车道隧道结构受力特征与变形规律[D].长安大学.2019

[10].张丽娜,赵滨京,张莎莎.钢波纹管涵洞受力与变形性状的特征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标签:;  ;  ;  ;  

受力变形特征论文-朱孟龙,张庆文,徐国林,蒋锐,刘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