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瓣环的位移论文-欧阳晓光,蔡雪蜂

二尖瓣瓣环的位移论文-欧阳晓光,蔡雪蜂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尖瓣瓣环的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二尖瓣环位移,冠心病,左心室功能

二尖瓣瓣环的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晓光,蔡雪蜂[1](2019)在《应用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量二尖瓣环位移(MAD)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方法 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冠心病组, 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二尖瓣环左右两个点的最大位移(TMAD1、TMAD2)、瓣环中点处最大位移(TMADmid)、TMADmid与左室舒张末期长径的百分比(TMADmid%)。对比两组MAD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冠心病组M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LVEF水平为(43.35±3.23)%,低于对照组的(67.35±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MAD1、TMAD2、TMADmid、TMADmid%水平分别为(8.59±0.88)mm、(9.38±1.07)mm、(9.03±0.89)mm、(10.33±0.98)%,均低于对照组的(12.35±2.21)mm、(14.26±3.02)mm、(13.75±2.56)mm、(15.27±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MAD各参数(TMAD1、TMAD2、TMADmid、TMADmid%)与LVEF呈正相关(r=0.83、0.85、0.87、0.88, P<0.05)。以TMADmid%与LVEF的相关性最好。TMADmid%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87。以TMADmid%预测冠心病,当截断值为10.8%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80%。结论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MAD可以准确、快捷地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4期)

吴帆,曹勇,李琼,赵正镔,代超杰[2](2018)在《二尖瓣环位移的心脏MR电影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心脏MRI电影成像序列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itral annular plane displacement,MAPD)距离,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n Aera1. 5T磁共振机二腔心、四腔心电影序列,对30例(男16例,女14例)正常健康者进行MAPD的前、后、内、外点距离测量。使用SPSS 20. 0统计学软件分别统计男女两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使用独立样本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男女两组差异,如无差异(P> 0. 05),合组计算MAPD各点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30例心脏电影序列均完成了MAPD各点测量。男女两组的测量值未见显着性差异(P> 0. 05),男女两组合组后MAPD各点测量正常值如下:前点为1. 32(±0. 17) cm,后点为1. 40(±0. 19) cm,内点为1. 33(±0. 22) cm,外点为1. 39(±0. 20) cm,该测量值符合现文献标椎(MAPD=1. 20~1. 50cm)。结论:MRI心脏电影序列可完成MAPD的测量,本组建立的MAPD正常值对指导评价心脏长轴功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8年08期)

殷哲煜[3](2018)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指二尖瓣结构正常,由于心肌缺血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引起的二尖瓣反流。它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患者远期生存率明显降低。二尖瓣环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纤维环状结构,它的运动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在纵轴方向上的变化有关。目的本文旨在应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环最大位移的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40人,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7人(排除二尖瓣器质性疾病)。应用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环运动自动追踪(TMAD)技术测量其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环最大位移(MAD)、二尖瓣环中点位移(MADmid)及其占左室长径百分比(MADmid%)。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即单纯心肌梗死无反流组和心肌梗死合并反流组;每组再根据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壁组和下壁组。结果反流组与无反流组TMAD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反流组(IMR-AMI)和下壁心梗反流组(IMR-IMI)MAD测值较相应的无反流组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中点位移及其所占左室长径百分比减少,与无反流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二尖瓣瓣环位移(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MAD)指的是收缩期二尖瓣瓣环向心尖方向移动的距离。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racking of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是在斑点追踪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半自动法跟踪二尖瓣瓣环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从而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一种新方法。MAD是定量分析二尖瓣环运动参数的新技术,是在组织斑点追踪技术的基础上,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应用半自动法跟踪二尖瓣环的运动轨迹,通过观察瓣环相对于心尖的运动来分析左室壁运动力学特点。本研究正常对照组中二尖瓣环室间隔侧位移较小,这与心室壁心肌纤维的生理解剖结构不同有关:室间隔侧二尖瓣环纵行纤维较少,而左室侧壁和前壁的纵行纤维较丰富,因而侧壁和前壁瓣环的位移较大。我们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反流,二尖瓣环最大位移、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及其占左室长径百分比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有反流组明显低于无反流组(P<0.05)。考虑原因在于二尖瓣环纤维是呈纵向走行的心肌纤维,并且这种纵向排列贯穿于整个左心室,心肌的收缩使二尖瓣环朝向心尖运动,当心肌舒张时,瓣环相对上移从而远离心尖部位,因此,瓣环的运动与心肌收缩力特别是左心室纵行的心肌纤维收缩力密切相关。由于左室纵行纤维主要分布于心内膜下,心内膜下的心肌缺血或发生梗死时,导致左室纵向运动幅度相应地减低,心肌的收缩力明显减弱,对二尖瓣环的牵拉能力减弱,导致二尖瓣环运动幅度减低,表现为位移变小。当局部心肌发生梗死后,相邻心肌受累处于缺血状态,心肌的收缩力量较弱,因此表现为梗死相邻部位瓣环运动也减弱。结论应用二尖瓣环运动自动追踪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可以用来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为定量分析左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2-07)

余蕾,刘先宝,胡泼,朱齐丰,陈涵[4](2018)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在经皮二尖瓣修复术长期随访中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技术在经皮二尖瓣修复术(MitraClip)治疗有症状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患者中的价值,并评价手术的长期效果及其耐久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0-2014-06应用MitraClip系统治疗有症状的中重度MR患者11例,其中10例患者术后完成超过1个月的随访,纳入后续的数据分析。1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1年、2年、3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MR程度,运用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指标,将其与各常规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年随访中,3例患者死亡。10例患者术后MR程度及左心房内径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min步行试验(6MWDT)与生活质量评分(AQoL)术后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A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存在中等程度相关,与健康生活量表(EQ-5D)存在弱-中等程度相关,与NYHA、6MWDT可能存在边缘相关;而LVEF与NYHA、EQ5D等主观报告数据间不存在相关性。LVEF及左室心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AD各参数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AD技术为MitraClip术后有效评价心功能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MitraClip术能有效改善MR及左房扩大,具有耐久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刘畅,颜紫宁,范莉,沈丹,李洁[5](2018)在《二尖瓣环位移与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MAD)及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2组:糖尿病1组26例,病程≤5年;糖尿病2组28例,病程>5年;选取27名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MAD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4个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De)、舒张晚期位移(Da)和四腔心、两腔心舒张早期平均位移(EDe_(四腔心)、EDe_(两腔心))、舒张晚期平均位移(EDa_(四腔心)、EDa_(两腔心))以及双平面左室舒张早期平均位移(EDe_(双平面))、舒张晚期平均位移(EDa_(双平面))。应用RT-3DE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及心搏出量(SV)、左室峰值充盈率(PFR),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4个位点的De及EDe_(四腔心)、EDe_(两腔心、)EDe_(双平面)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Da及EDa_(四腔心)、EDa_(两腔心、)EDa_(双平面)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P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LVEF、EDV、ESV及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e_(双平面)与PFR之间呈正相关(r=0.608,P=0.000),而EDa_(双平面)与PFR之间无相关性(r=-0.130,P=0.34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早于收缩功能异常,MAD与RT-3DE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舒张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畅[6](2018)在《二尖瓣环位移与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左室整体舒张功能评价目的:采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MAD)及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方法: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分为2组:糖尿病1组26例,病程≤5年;糖尿病2组28例,病程>5年;选取27名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MAD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四个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De)、舒张晚期位移(Da)及四腔心、两腔心舒张早期平均位移(EDe四腔心、EDe两腔心)、舒张晚期平均位移(EDa四腔心、ED两腔心)以及双平面左室舒张早期平均位移(EDe双平面)、舒张晚期平均位移(EDa双平面)。应用RT-3DE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及心搏出量(SV)、左室峰值充盈率(PFR),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1.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四个位点的De及EDe四腔心、EDe两腔心、EDe双平面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四个位点的Da及EDa四腔心、EDa两腔心、EDa双平面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P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LVEF,EDV,ESV,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EDe双平面与PFR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08,P=0.000),而EDa双平面与PFR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130,P=0.34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早于收缩功能异常,MAD与RT-3DE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舒张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相关性。目的:运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E)获取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期17节段的容积参数,并从局部的角度评价其左室舒张功能。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9例,根据病程分为糖尿病1组(病程≤5年,29例)和糖尿病2组(病程>5年,30例)再选取体检健康的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3DE技术获得左室17个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VTE),并计算各节段的峰值充盈率(rPFR);取基底段6个节段的rPFR得到平均值E基底段,取中间段6个节段的rPFR得到平均值E中间段,取心尖段4个节段与心尖的rPFR得到平均值E心尖部,各组间参数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1.E基底端、E中间段、E心尖部在叁组的比较中,糖尿病2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1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叁组间前、后间隔的5个rPFR值中有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左室前壁、侧壁、后壁的8个rPFR值中,有6个为糖尿病2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下壁、心尖的4个rPF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获得的左室容积参数PFR可以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整体与局部舒张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8-10-01)

彭超,杨晓[7](2018)在《超声二尖瓣环位移追踪技术在2型糖尿病病人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尖瓣环位移追踪(tracking of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技术对2型糖尿病(T2DM)病人左心室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T2DM病人27例,按照就诊时间及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匹配健康志愿者27名。应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常规参数,并连续获得3个心动周期高质量的心尖四腔心、心尖两腔心二维图像,打开TMAD软件,在机测量二尖瓣环4个位点的收缩期峰值位移(Ds)、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Mid)、Mid与左心室舒张期末最大纵径比值(Mid%),并计算均值。应用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TMAD测量参数(Ds、Mid、Mid%)与二维、叁维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E峰/A峰及E/A比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守缩末期容积、LVEF等常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组各位点Ds、Mid、Mid%及其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所有受试者Ds、Mid、Mid%均值均与二维(r=0.349、0.367、0.350,P<0.05)、叁维(r=0.449、0.487、0.386,P<0.05)测量LVEF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MAD技术能够无创评价T2DM病人左心室功能。(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纪淑姣,李玉珍,冯艳芬,张莹莹[8](2018)在《二尖瓣环位移斑点组织追踪成像在重症瓣膜病诊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尖瓣环位移斑点组织追踪成像(TMAD)在重症瓣膜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重症瓣膜病合并心功能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患者48例,按照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试验峰值剂量时每搏量增加是否>20%分为两组,A组有心肌收缩储备30例,B组无心肌收缩储备18例,均行外科瓣膜置换术,应用TMAD技术、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及超声常规参数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1、6个月的TMAD参数、LVEF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Tei指数减低(P均<0.05),B组术后1、6个月的TMAD参数、LVEF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减低,Tei指数增高(P均<0.05);A组术后6个月LVEF、TMAD参数与术后1个月比较明显升高,Tei指数明显减低(P<0.05),B组TMAD参数术后6个月较术后1个月时明显减小(P<0.05),而LVEF、Tei指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二尖瓣环后间隔最大位移、二尖瓣环侧壁最大位移与LVEF的相关性良好(r=0.783、0.732,0.762、0.742,P均<0.05)。结论 TMAD参数可作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试验预测重症瓣膜病合并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有无心肌收缩储备功能的另一个参考指标,且TMAD技术在瓣膜病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段凤霞,杜丽娟,何文,于腾飞,张红霞[9](2018)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的冠心病患者60例,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心尖四腔、叁腔、二腔连续3~5个心动周期二维动态图像,用Qlab 7.0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收缩期最大位移(Ds)、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D-mid)、左心室长轴缩短率(FSL),分别计算其均值,并与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Ds、D-mid、FSL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MAD技术较二维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对照组、冠心病组Ds、D-mid及FSL与LVEF呈正相关(r=0.77、0.75、0.78,P<0.001;r=0.78、0.79、0.78,P<0.001);④重复性检验:Ds、D-mid及FSL的观察者内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5、0.93,观察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4、0.88。结论 TMAD技术省时、准确、重复性好,可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彭良琴[10](2018)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定量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我院以表柔比星为主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5例(30~65岁,平均47.2±8.2岁)。于化疗前及化疗第2、4、6周期后,应用TMAD技术于心尖四腔观动态图上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点最大位移(TMAD1)、左室侧壁点最大位移(TMAD2)、室间隔-侧壁瓣环连线中点的最大位移(TMADmidpt)及其占左心室长径的百分比(TMADmidpt%);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心脏长轴及短轴观测量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值(GLS)、整体环向峰值应变值(GCS);应用心脏叁维定量(s RT-3DE)技术于叁维动态图上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左室射血分数(3D-LVEF)。同期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最大前后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多普勒超声参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房缩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并计算E/A、E/e值。将所有患者化疗前后系列超声参数进行差异比较,同时将TMAD各个位移参数在化疗前后各周期分别与GLS、3D-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化疗前相比较,常规超声参数IVSd、LVPWd、LVIDd、LVEF、LVFS及多普勒参数E、A在各化疗周期结束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A(1.27±0.36vs 1.04±0.30,P=0.001)、e(9.00±1.73 vs 8.24±2.12,P=0.034)及E/e(9.30±2.78 vs10.44±3.02,P=0.011)在化疗第6周期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化疗前相比较,GLS在化疗第4周期(-23.42±2.03 vs-19.40±1.92,P=0.000)及第6周期(-23.42±2.03 vs-19.00±2.34,P=0.000)结束后测得值减低;GCS在各化疗周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化疗前相比较,单心动周期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s RT-3DE)参数3D-LVEF在化疗第4周期(66.86±3.95 vs 59.30±3.74,P=0.000)及第6周期(66.86±3.95 vs57.73±3.02,P=0.000)结束后测值减低;EDV(88.73±12.51 vs 80.96±11.02,P=000)、ESV(30.44±4.65 vs 33.74±6.98,P=0.05)在化疗第6周期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与化疗前相比较,TMAD1、TMAD2、TMADmidpt及TMADmidpt%在化疗第4周期(12.41±2.50 vs 10.06±1.82,P=0.000、14.23±2.20 vs 11.29±2.92,P=000、13.83±1.84 vs 11.05±1.93,P=000、17.17±2.14 vs 13.75±2.12,P=0.000)及第6周期(12.41±2.50 vs 10.08±2.53,P=0.000、14.23±2.20 vs 10.13±3.35,P=0.000、13.83±1.84 vs10.49±2.38,P=0.000、17.17±2.14 vs 12.57±3.06,P=0.000)结束后测值下降,其中以TMAD2、TMADmidpt%最为明显。(5)化疗前后各周期将TMAD1、TMAD2、TMAD midpt、TMADmidpt%分别与GLS及3D-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与GLS均具有显着相关性,呈负相关,化疗前(r值分别为﹣0.885,﹣0.762,﹣0.660,﹣0.779,均P<0.001),化疗第2周期(r值分别为﹣0.987,﹣0.975,﹣0.981,﹣0.976,均P<0.001),化疗第4周期(r值分别为﹣0.801,﹣0.964,﹣0.688,﹣0.987,均P<0.001),化疗第6周期(r值分别为﹣0.662,﹣0.728,﹣0.890,-0.701,均P<0.001);与3D-LVEF均具有显着相关性,呈正相关,化疗前(r值分别为0.933,0.791,0.703,0.739,均P<0.001),化疗第2周期(r值分别为0.980,0.970,0.991,0.983,均P<0.001),化疗第4周期(r值分别为0.869,0.965,0.703,0.967,均P<0.001),化疗第6周期(r值分别为0.583,0.748,0.854,0.656,均P<0.001)。结论:二尖瓣环位移(TMAD)技术较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早期检测出化疗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改变;TMAD技术与2D-STI及s RT-3DE相关性较好,且简便、易行,有望成为一种监测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新方法,对临床早期预防及干预指导起到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8-05-01)

二尖瓣瓣环的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心脏MRI电影成像序列测定二尖瓣环位移(mitral annular plane displacement,MAPD)距离,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应用。方法:使用Siemens公司Somaton Aera1. 5T磁共振机二腔心、四腔心电影序列,对30例(男16例,女14例)正常健康者进行MAPD的前、后、内、外点距离测量。使用SPSS 20. 0统计学软件分别统计男女两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使用独立样本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est)男女两组差异,如无差异(P> 0. 05),合组计算MAPD各点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30例心脏电影序列均完成了MAPD各点测量。男女两组的测量值未见显着性差异(P> 0. 05),男女两组合组后MAPD各点测量正常值如下:前点为1. 32(±0. 17) cm,后点为1. 40(±0. 19) cm,内点为1. 33(±0. 22) cm,外点为1. 39(±0. 20) cm,该测量值符合现文献标椎(MAPD=1. 20~1. 50cm)。结论:MRI心脏电影序列可完成MAPD的测量,本组建立的MAPD正常值对指导评价心脏长轴功能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尖瓣瓣环的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晓光,蔡雪蜂.应用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J].中国实用医药.2019

[2].吴帆,曹勇,李琼,赵正镔,代超杰.二尖瓣环位移的心脏MR电影成像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

[3].殷哲煜.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4].余蕾,刘先宝,胡泼,朱齐丰,陈涵.组织运动瓣环位移技术在经皮二尖瓣修复术长期随访中的初步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

[5].刘畅,颜紫宁,范莉,沈丹,李洁.二尖瓣环位移与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6].刘畅.二尖瓣环位移与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D].南京医科大学.2018

[7].彭超,杨晓.超声二尖瓣环位移追踪技术在2型糖尿病病人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

[8].纪淑姣,李玉珍,冯艳芬,张莹莹.二尖瓣环位移斑点组织追踪成像在重症瓣膜病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

[9].段凤霞,杜丽娟,何文,于腾飞,张红霞.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

[10].彭良琴.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D].遵义医学院.2018

标签:;  ;  ;  ;  

二尖瓣瓣环的位移论文-欧阳晓光,蔡雪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